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

“慎弟,你我去長安城,豈需要人護送?拳打長安的歹徒飛賊,正當此時……”

站在不遠處的士卒聞言看了過去,再看到十一歲的晉王與十歲的紀王,小胳膊小腿的,又陷入了沉默。

李慎道:“皇兄就不該與許敬宗走得太近。”

李治又道:“爲何?”

“皇兄一年一個夢想,去年想要學書法,今年就想當遊俠,明年當什麼?”

兩個孩子就在皇帝大帳之外爭吵了起來。

大帳內,太子的奏疏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李世民本不想看的,可魏徵又開始絮絮叨叨。

也罷,李世民打開了兒子遞來的奏章,入眼的就是幾個大字,關中產業發展報告。

見到這幾個大字,李世民又覺得眼前一黑,閉上眼揉了揉眉間。

皇帝這一次遊獵並不愉快,在外三五天之後就回去了。

李承幹站在城外迎接着父皇的車駕入長安,等麗質牽着一匹馬兒從後方而來。

“麗質,父皇這是遊獵盡興了?”

跟在父皇的車駕後,一路跟着入城,李麗質低聲道:“鄭公一直在父皇身後絮絮叨叨,怎能盡興。”

李承乾道:“鄭公這是爲社稷着想啊。”

李麗質小聲道:“好幾次稚奴都想要溜出去玩,都被帶了回來。”

李承幹若有所思。

“皇兄,稚奴怎麼會跟許敬宗爲伍?”

“費解呀。”李承幹也搖頭不語。

遊獵回來的皇帝,還要等今年二月纔開朝。

讓妹妹先回了東宮,李治與李慎早就去找狄仁傑玩了。

跟着父皇走在皇宮內,李承幹小聲道:“驪山的產業報告……”

李世民停下腳步打斷兒子的話語,道:“朕還沒看。”

言罷,李世民問道:“聽說祿東贊被你嚇得惶惶不可終日?”

“有嗎?”李承幹困惑道:“兒臣沒有嚇他。”

李世民欲言又止,三緘其口,組織一番語言又放棄了,不想說了。

回到宮中,李世民就召見了房玄齡與長孫無忌。

殿內,房玄齡翻看着關中的產業報告,這份報告是京兆府撰寫的,太子殿下做了一些批註。

一邊看着,長孫無忌與房玄齡還低聲交談了幾句。

李世民喝着茶水看向殿外,也沒見兒子入殿,恐怕不是去釣魚,就是去處理政事了。

這個兒子雖說是個賢明的太子,但也是一個心思深重的太子

他善等。

等着看着他的對手一個接着一個地死去?

這種手段究竟是跟誰學的?

是房玄齡?李世民看向一旁的玄齡,其實玄齡不是這樣的人。

是舅父?舅父對承幹很看重,可他們私下交談並不多。

男兒快意恩仇也好,疾惡如仇也罷,只希望承幹能夠更開朗一些,年輕人就要像個年輕人,別整天一副老謀深算的樣子。

“陛下,臣看完了。”

李世民這纔回神,道:“如何?”

長孫無忌回道:“每縣多開設兩個作坊,並且擴大規模,若是黃老之學一派的人……他們會覺得往後關中的人會過得很累。”

“趙國公此言差矣。”房玄齡搖頭道:“難道他們現在就不累嗎?以前過得就不辛苦嗎?”

長孫無忌接着道:“負擔太大了。”

房玄齡又道:“有生產製造,鄉民便有收入,農閒生產,農忙耕種,這不是負擔大小的問題,而是當鄉民一無所有,連耕地也無法果腹之時,難道賣兒爲奴,賣女爲婢,那麼養肥的又是哪些人?”

李世民思量着,這個問題確實很尖銳。

洛陽案猶在眼前,看似已平定了,可已在房相的心裡落下了根。

換作別人來看可能從京兆府的這份產業報告上看不出什麼。

但房玄齡與長孫無忌來看,就能看到這份產業報告藏着的問題。

殿內的兩人爭執起來,長孫無忌以爲關中的腳步太快了,人們揹負瞭如此大負擔的生產任務,會被儒生與士族非議。

房相覺得關中人口正在上升,想要緩解將來耕地的分配矛盾,就需要趁早汲取更多的財富,只有鄉民手中有了錢,哪怕關中糧食不夠,還能從潼關源源不斷地買入。

正因如此,不論是修建淤地壩與運送糧食,京兆府都會給予銀錢。

長孫無忌反問道:“錢從哪裡來?”

雙方爭執不休,李世民沉默不言,一直到了午後,兩人離開甘露殿還沒有一個結果。

東宮,李承幹吃着烘烤過的杏仁,吃得很香,吃幾顆杏仁便喝一口茶水。

太子妃蘇婉也吃着杏仁,她幫着太子殿下剝好幾顆,放在殿下的面前,她再給自己剝着吃。

寧兒腳步匆匆來道:“太子殿下,因爲京兆府的產業報告,房相與趙國公爭執起來了。”

桌上放着不少堅果,大冬天也吃不到什麼好的水果,零嘴也就這些了。

“吃點吧,不着急。”

聽殿下說着,寧兒也在一旁坐下來,三人坐在一起圍着桌子吃堅果。

小福將一壺水放在爐子上,等待着水燒開。

聽了寧兒的講述,李承乾道:“老師與舅舅爭執了半日,都沒有結果嗎?”

“據說房相與趙國公離開的時候,還有些爭執。”

李承幹掰開一顆核桃,低聲道:“總會遇到爭執與反對意見的,孤又不是一個聽不得批評的人。”

風雪已停歇了,關中連續晴朗了有半月之久,只不過空氣還有些寒意。

許敬宗早早就來到了京兆府,與顏勤禮,還有張大安商議着。

“因爲我們京兆府的產業報告,房相與趙國公爭執不休。”

“如此說來,會有人阻礙我們?”顏勤禮疑惑道。

許敬宗搖頭道:“不好說。”

三人低聲交談着,京兆府尹李道宗伏在案上,呼呼大睡,鼾聲如雷。

在府尹頭上蓋着一個牌匾,高懸着四個字:恪盡職守。

聽着起伏的鼾聲,許敬宗小聲道:“殿下的意思是讓我們儘快將事辦下去,趁着阻撓還沒來,搶先下手,到了農忙時節就來不及了。”

新任的京兆府書令張大安,他不解道:“若真如此,恐怕往後京兆府會受到不少非議。”

顏勤禮撫着下巴已蓄養起來的短鬚,又道:“以往京兆府行事就是如此的。”

張大安道:“過了元宵,下官就又要去洛陽,關中大計也事關洛陽,若是冒進,關中出事了,京兆府衆人都該何去何從?”

許敬宗一拍桌案,登時站起身。

正在睡覺的府尹似乎是被這一拍桌驚到了,不過三兩個呼吸之後,鼾聲又開始了此起彼伏。

許敬宗朗聲道:“有些事就是要冒進的,管他孃的!瞻前顧後永遠不會成事,京兆府行事從來不看朝中他人臉色,若真看朝中那些人的眼色,我們豈不是越活越回去了。”

言罷,他的語氣堅定,如同喊口號一般地言道:“我們是爲了關中鄉民,關中萬千鄉民纔是我們的根基所繫。”

顏勤禮點頭道:“下官去尋各縣的縣令商議。”

張大安看了看一旁還在酣睡的府尹,糾結道:“此事要不要與……”

許敬宗道:“老夫自會與府尹說,你們且去辦事。”

“喏。”

目送兩人離開,先前說得敞亮,許敬宗苦惱地撓了撓下巴的鬍子,他想不明白趙國公明明與太子是一夥的,他是太子的親舅舅呀。

怎麼會這個時候反對太子的老師。

匪夷所思……

正待思索,卻感受到有人在扯自己的腰帶。

許敬宗面色煩悶地回頭看去,見到了身後的晉王,他又換上笑臉道:“啊!”

發出一聲驚訝,他換上了笑臉道:“晉王殿下,伱怎麼來了?”

李治擡首看着許敬宗道:“許少尹說冒進,什麼冒進?”

“有些事就是要冒進的,這世上許多決定都是有風險的,就像太子殿下說過的,人要進步,不進則退,哪怕冒進之後鬧得一地雞毛,也算是進步了,因事在人爲,總能收拾好的。”

李治揣着手道:“狄仁傑與慎弟想要去東市逛逛,還請許少尹陪同。”

“要揍張柬之嗎?咦?張柬之不是晉王殿下的朋友嗎?”

“朋友?誰和他是朋友?哼!”

“那是……”

“魏王兄與吳王兄就要成婚了,想買一些筆墨書籍當作賀禮,名貴一些的。”

許敬宗笑着道:“晉王與紀王還小,不用賀禮的。”

再看晉王一臉認真的樣子,許敬宗擠出笑容,拿出甘之如飴的態度,道:“買。”

東宮養出來的孩子一個個都靈醒得緊。

許敬宗帶着三個孩子逛着東市,晉王殿下這雙招子倒是犀利,一眼就看到了名貴的筆墨,花出去好幾塊銀餅。

給兩位皇兄收拾好賀禮之後,李治道:“許少尹,治想要拜你爲師。”

許敬宗頭皮一緊,老臉還掛着笑容,領着他們快步走到朱雀門前,道:“兩位殿下快回去吧。”

李治擡首道:“許少尹不願意嗎?”

宮裡的皇子都是要拜師的,太子的老師是房相,魏王的老師是王珪,吳王的老師是權萬紀。

都是名人高士,我許敬宗算個什麼東西。

他心裡暗罵了自己一句話,見兩位殿下還一臉蠢萌地站在原地,又道:“下官在京兆府還有要事,就先行告退了。”

元宵之後,今年是貞觀十三年,李承幹穿着朝服走入太極殿中,看着朝班上武將一列的隊伍。

新年前後的忙碌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宮中正在準備魏王與吳王的婚事,朝中正在爲了西域的事,準備好了這一年要做的事。

朝會剛開始,皇帝讓太監唸誦了今年的旨意,接着是各部稟報事宜。

本來一切都很順利,一道急報送到了太極殿。

“陛下!焉耆國反叛,投效欲谷設!咥利失在伊犁河一戰大敗,已退守至西州。”

消息說罷,朝中的議論聲不斷。

焉耆國反叛了,去年臘月,咥利失向欲谷設發動了戰爭,這一戰讓咥利失大敗收場。

現今,龜茲,焉耆都已不在大唐的控制中,欲谷設佔據了整條伊犁河。

李世民呼吸沉重,沉着臉看着滿朝臣子。

秦瓊站出朝班,朗聲道:“陛下,焉耆此刻反叛不見得是壞事,若在大軍西征之後焉耆再作反叛,恐會襲擾西征大軍後方。”

“傳朕旨意,命郭孝恪領軍,平滅焉耆。”

“喏。”

朝中又有言官站出來,朗聲道:“臣彈劾京兆府,關外正值大戰,京兆府卻在此時抽調人力大興作坊,還請陛下明察。”

李承幹站在自己的位置一動不動,表情沒有絲毫變化,而是閉着眼。

李世民側目看去,李泰與李恪皆是如此。

于志寧站出朝班遞上一份奏章道:“陛下,御史誤解京兆府了。”

“如何誤解了!”

剛彈劾的御史詫異道。

于志寧雙手捧着奏章,又道:“建設作坊乃是各縣鄉民自發,且建設作坊的過程中,京兆府只是指點,並無實際參與,臣也請陛下明察。”

長孫無忌站出朝班,言道:“陛下,既是縣民自發,御史臺自是無可指摘,若還有疑議,不如請御史臺諸位去各縣查問。”

朝堂上衆人神色各異,有的是驚訝,有人是疑惑的,還有人看着趙國公神色複雜。

許敬宗是個辦事粗糙的人,舅舅不止說過一次,而是提醒過很多次。

因此京兆府冒進讓各縣建設作坊,事後還要于志寧給京兆府料理後事。

之後,皇帝又讓太監給衆人唸了一道旨意,三月初,吳王李恪成婚,娶弘農楊氏女,三月中旬,魏王李泰娶工部侍郎閻立德之女。

兩道旨意,讓朝班的氣氛好了不少,喜事嘛,總是令人心喜的。

羣臣向皇帝道賀之後,這場朝會就結束了。

下朝之後,官吏們紛紛議論,太子殿下會經常去少府監,關中各縣興建作坊肯定是與太子有關的。

朝臣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一邊走他們還一邊議論着。

李承幹回到了東宮,見到了一匹布絹。

蘇婉解釋道:“這是母后讓宮裡的婆婆們用棉花與麻製成的布料。”

布匹是灰褐色的,李承幹拿在手中質感還算不錯,就是比之尋常的絹布,厚了一些也重了一些。

寧兒補充道:“用五成麻與五成的棉,以棉爲經,麻爲緯交織而成,這種布匹的質感好,還能節省棉花,賣出去也能便宜許多,倒是宮裡有人說棉麻如果換作宮裡來賣,會更好些,但卻沒有各縣人手這麼多。”

李承干將棉布放下,又道:“宮裡不賣棉布,我們賣生產工具與技術,由東宮直接經營。”

第11章 圖表第131章 折衝府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215.第215章 存糧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88章 活得明白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12章 等暖風來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533章 冬至大壽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163章 杖責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2章 爺孫倆385.第385章 登基第32章 拜訪舅爺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04章 夕死可矣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165章 難免的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215.第215章 存糧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424.第424章 重逢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62章 對錯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37章 舅爺與舅舅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274.第274章 新年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152章 東宮舊人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42章 正義的一戰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554章 無底洞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424.第424章 重逢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484.第484章 比試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96章 以前的事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
第11章 圖表第131章 折衝府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215.第215章 存糧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88章 活得明白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12章 等暖風來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533章 冬至大壽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163章 杖責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2章 爺孫倆385.第385章 登基第32章 拜訪舅爺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04章 夕死可矣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165章 難免的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215.第215章 存糧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424.第424章 重逢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62章 對錯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37章 舅爺與舅舅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274.第274章 新年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152章 東宮舊人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42章 正義的一戰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554章 無底洞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424.第424章 重逢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484.第484章 比試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96章 以前的事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