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

寂靜的朝堂上,就連起伏的呼吸聲都縈繞在耳邊。

有朝臣稍稍擡頭,見到了陛下的笑容,這個笑容看起來很奇怪,似乎陛下很高興,又或者從陛下的眼神中有很多坦然,或者是不悅?

朝臣們也只是匆匆一眼,而後繼續低着頭,等候着陛下的話語。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兒子,忽然起身道:“退朝。”

朝野還是一片安靜,李泰恍惚間覺得自己聽錯,這個時候父皇應該說的退位?

待羣臣躬身行禮,恭送皇帝,李泰這纔回過神跟着一起行禮。

皇帝離開了太極殿,羣臣也三三兩兩離開了。

李承幹走在朝臣的最後方,李泰忙跟上腳步,道:“皇兄。”

“近來還有人說讓你們去封地的事嗎?”

李泰搖頭道:“倒是沒有了。”

李承幹走出太極殿,站在陽光下又笑道;“別多想,也別擔憂太多。”

是呀,別多想,也別擔憂太多,李泰長出一口氣,這皇位終究會是皇兄的。

自從回長安之後,李泰一度覺得現在的朝臣只有兩個選擇,太子登基稱帝,倘若太子不登基,身爲皇子,其餘的皇子應該回到封地。

站在朝臣的利益與角度來看,爲了社稷的安定,他們唯有這兩個選擇。

只要父皇一日不作出決定,這等議論便會不止不休,甚至令人心各異,出現朝野派系相爭乃至自己也不得不捲入其中。

爲何以前沒有這些議論,李泰忽然覺得這恐怕是皇兄執掌國事之後,朝野忙碌,朝臣都無暇他顧,忙於國事也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李泰沒有徑直離開皇宮,而是與殿前的內侍說了三兩句話,便讓內侍領着去看望母后了。

立政殿已煥然一新,在回長安之前就讓人修繕過了。

現在的立政殿比以往更大了,陽光下顯得很好看。

走入立政殿內,陽光照入殿內,讓這裡明亮且溫暖,門窗擋住了外界的風。

李泰擡眼看去母后正坐在一旁看着書卷。

父皇閉目養神而坐。

“青雀?”

聽到母后的呼喚聲,李泰行禮道:“母后。”

長孫皇后笑道:“來,上前來。”

李泰聞言,走上前。

看着這個兒子,長孫皇后拉着他的手,道:“青雀,你看起來瘦了,也憔悴了。”

李泰道:“兒臣按宮中醫官所言,減肥。”

看到母后眼角的皺紋,不知不覺母后也年近五十了,李泰至今還記得母后只比父皇小兩歲。

“其實你呀,胖也好,瘦也好,都挺好的,孩子中你一直都是最聰明的一個。”

李泰坐在母后身邊的椅子上,道:“母親。”

聽到兒子的呼喚,長孫皇后拍着他的後背,道:“這麼多孩子中就稚奴最不懂事了。”

李泰道:“孩兒定會寫書信訓斥他。”

皇后與皇子似乎成了尋常母親與孩子般的言語。

長孫皇后嘆道:“你們都很好,承幹也好,麗質也好,你也好,你們都是讓母親驕傲的好孩子。”

李泰道:“孩兒會好好主持文學,括地誌或文學都是兒臣可以竭盡一生所追求的成就。”

見母后笑着點頭,李泰又看向一旁的父皇。

此刻父皇正閉目養神,沉默不語的模樣,李泰也不好打擾,便躬身施禮,而後離開。

皇宮的太液池邊,李承幹看着平靜的池水。

不遠處,小兕子拿着一卷齊民要術,小福則拿着食經坐在木盆邊。

小福不識字還需要小兕子給她指點,教他如何識字。

“皇兄看來沒有這麼忙碌了。”

“是呀,最近朝中清閒。”

言罷,小兕子安靜地坐在邊上,低聲道:“皇兄,妹妹的病好了嗎?”

李承乾笑道:“明達,你從小到大就沒病過呀。”

小兕子笑得更開心了。

夜裡,立政殿內,李世民與長孫皇后說着話語。

殿內很安靜,長孫皇后握着丈夫的手,低聲道:“這麼多年了,有些心事也該放下了。”

李世民握住她的手,道:“你我少年便結爲連理,我們能共白首,朕又有何可求的?”

長孫皇后緩緩點頭,望着陛下有了疲憊之色的側臉。

李承幹站在甘露殿內,依舊沒有找到那捲本應該有的奏對,從洛陽回來之後,父皇見了鄭公,再後來與舅舅還有老師有過一場長達一整天的奏對。

但這場奏對的內容,始終找不到,調閱了朝中幾個卷宗庫的庫房,也沒有找到那天的奏對記錄。

或許父皇根本就沒有讓人記錄,那場談話也就不可能會出現在史書上了

蘇婉走入殿內,道:“殿下,夜色深了。”

李承幹站在一盞油燈前,若這些事真的是父皇授意,父皇成全了太子,也成全了老師,鄭公,乃至舅舅,父皇成全了所有人。

父皇的生平經歷,是光輝耀眼的。

李承乾道:“到了現在,父皇還要孤……”

話語頓了頓,李承乾笑着道:“父皇讓孤欠了一個天大的人情,這個人情恐怕要一生勵精圖治來還。”

太子拿起一旁的木夾子,掐滅了油燈的火光。

翌日,天光剛剛大亮,朝臣們紛紛站在承天門前準備早朝。

就在衆人準備上朝的時候,皇帝又送來了旨意,冬至休朝,命禮部,宗正寺,太常寺準備祭祀,命太子來年正月登基。

聽到這個消息,羣臣站在承天門前躬身行禮,沒有言語聲,一個個神色肅穆。

李唐一朝的貞觀二十年,皇帝下旨命太子於來年正月登基。

貞觀的最後一年,皇帝與太子權力交接顯得格外平靜,但站在承天門前的長孫無忌久久不能平靜。

他不免自嘲地笑了笑,唯一一次鼓足了勇氣自作主張,竟是勸陛下退位。

此刻的長孫無忌心中隱有自責,他自責是因自己的勸諫,纔會讓陛下萌生這樣的想法。

同樣站在這裡的還有英公李績。

陛下當然還是那位號令天下的英雄豪傑,萬人敬仰且光芒萬丈的天可汗。

可如今,傳聞中皇帝得了一場大病,再也不能理國事了,讓太子登基。

坊間對此進行了無休止地爭論。

長孫無忌與李績依舊站在承天門前,雪花不斷地落在身上,很快就讓肩頭有了些積雪。

內侍看着不忍心,便匆忙去稟報陛下。

而後,內侍沒有再回來,而是晉陽公主來了,她穿着漂亮的紅衣襖,行禮道:“舅舅,英公,父皇召見。”

言罷,這位小公主又獨自前往了太史監。

自從李道長前往老君山之後,已有一年有餘,至今還未下山,似乎也不打算回來了。

小兕子已會使用黃道渾天儀,並且也能測算星象,推算節氣,如此一來她完全能夠勝任太史監的工作,她一個人也足矣。

長孫無忌與李績走入承天門中,跟隨着護衛一路走向興慶殿。

當兩位老臣來到興慶殿,見到了陛下一臉笑容地與孫女玩着華容道。

她道:“爺爺!曹操不能這麼走的,走不出去……”

話說到一半,便見到了站在殿前的人,而後收起了玩具,懂事離開。

李世民咳了咳嗓子道:“入殿吧。”

長孫無忌與李績共同走入殿內。

酒水已熱好,菜餚都已放在桌上,李世民朗聲道:“你們兩人站在承天門外做什麼?”

兩人一陣無言。

李世民再道:“怎麼?是想讓朕收回成命?”

長孫無忌剛想開口,李世民打斷道:“朕知道你們想說什麼,都別說,今日只飲酒。”

李績道:“末將以爲陛下病重。”

李世民嘆道:“朕沒病。”

長孫無忌道:“那……”

李世民笑道:“來年朕就五十了,如何?”

長孫無忌老臉帶着一些無辜,蹙眉想問,什麼如何?

李世民吃下一片醬牛肉,道:“來年你們與朕一同去驪山冬獵。”

李績行禮道:“末將領命。”

李世民開懷地笑着,道:“坐吧,別一個個繃着臉,年輕的時候你們就不是這樣。”

言罷,李世民又補充道:“輔機就算了,你以前就這樣。”

長孫無忌板着臉道:“陛下是在取笑臣嗎?”

一旁的李績也開懷笑了起來。

興慶殿外風雪依舊,殿內君臣三人正在開懷暢飲。

待小兕子從太史監回來之後,見到了正醉倒的父皇,她嘆道:“收拾好,別讓父皇着涼了。”

幾個內侍紛紛點頭。

趙國公與英公早就離開了,小兕子站在滿是酒氣的殿內,上前給父皇診脈,見父皇的脈搏與氣息還穩定。

待父皇安然睡下,小兕子這才離開。

朝中休沐了,皇帝旨意下達的當天夜裡,朝中羣臣睡得都很安心。

隨着朝中休沐,李承幹也清閒不少。

今天閒來無事,父子爺孫三人再一次來到武德殿內。

武德殿沒有被拆依舊保持着老樣子,李承幹自然是知道父皇在來年年滿五十的那一天,要與英公與舅舅去冬獵。

恐怕一起去冬獵的還有很多老將軍。

宮裡就要有兩位太上皇了,想必舅爺也該老懷寬慰了吧。

再一看四下,李承幹問道:“舅爺呢?”

“來了,來了。”殿外傳來了蒼老的話語聲。

高士廉拄着柺杖笑呵呵而來,他從袖子裡拿出四個茶葉蛋,分給眼前的父子爺孫,自己也拿着一顆。

“明達那孩子就喜歡吃茶葉蛋,老朽多拿了幾顆,那丫頭此刻多半在鬧。”

李淵剝着茶葉蛋,道:“那個阿史那賀魯如何處置?”

見父皇也看向自己,李承乾道:“現在關一段時日,好好規訓一番,在長安掃大街。”

高士廉道:“他好歹是個部落的族長,你這樣讓人顏面何在。”

李承乾道:“孫兒是爲了他好,他敢反叛唐軍,西域人容不下他了?再者說要是他真的回到西域,樑建方也會打死他的。”

李世民冷哼一笑。

李承乾道:“新的眼鏡還好用嗎?”

李淵戴着眼鏡,頭稍稍後仰地看着牌,道:“還看得清,藍色的琉璃片更好用,這東西太名貴了。”

高士廉也從袖子裡拿出一副眼鏡,眼鏡的鏡片是光滑的。

李承乾道:“可能以後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好的。”

李淵先打出一張牌。

李世民神色頗有些不悅。

而陛下這不悅的神色也被一旁的內侍看在眼中。

倒也來不及說什麼公平不公平,四人坐在牌桌上開始了廝殺。

從午時一直到夜裡,牌局上的廝殺依舊。

當太子離開武德殿時,手裡還拿着幾張欠條。

貞觀二十年臘月,各地的官吏也紛紛來到長安城,因皇帝的旨意已佈告天下,太子將於明年的正月登基。

兩匹快馬到了長安城前,來人遞上文書。

城門前的守衛見到文書連忙躬身行禮,迎着兩人走入了城中。

裴行儉抖擻一番精神,身上的積雪也紛紛落下,他拿下斗笠看着熱鬧非凡的長安城,長出了一口氣,道:“好久沒有回來了。”

再回頭看去,樑建方凍得縮着脖子,搓着手正在一家店鋪前,問店家要了一碗湯餅。

還有白方,他一個西域人也湊在邊上正在詢問。

裴行儉也只好跟上,其實依照日子來看,其實是早了三天到長安,倒也不着急見太子殿下。

店家十分客氣地招呼着,他見到一位大將軍,還有一位官吏,更有一個帶着鐐銬的犯人,絲毫不敢怠慢,親自照顧。

三人在店內坐下,吃着羊肉湯麪。

樑建方的食慾大開,他還要了一碗黍米飯還有兩張餅,兩個柿子。

白方不停往嘴裡塞着東西,目光還看着店外,他是第一次來長安,對這座世間最美好的城市,滿眼都是好奇,不敢錯過半分的風景。

裴行儉只是吃着一張餅,目光看着四周,詢問道:“店家,現在長安城有這麼多讀書人嗎?”

店家笑呵呵道:“我們關中的大善人杜荷公子在長安城南面修建了好多好多房子,現在還建着呢,說是給這些讀書人住的。”

裴行儉好奇,又問道:“他建這麼多房子做什麼?”

“那杜荷公子是大善人,大善人行事都是好事。”

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358.第358章 軍心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484.第484章 比試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207.第207章 演武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1.第1章 太子殿下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93章 苦惱的舅舅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321章 臂膀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243.第243章 雪後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250.第250章 夜釣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250.第250章 夜釣第525章 塞人騎兵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13章 耿耿於懷第520章 戰前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514章 驚蟄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519章 待價而沽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77章 立冬宴席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301.第301章 親衛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137章 波斯奇物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5章 你猜我猜?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第524章 同盟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531章 只有利益339.第339章 議東征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76章 就孤最平庸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
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358.第358章 軍心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484.第484章 比試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207.第207章 演武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1.第1章 太子殿下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93章 苦惱的舅舅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321章 臂膀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243.第243章 雪後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250.第250章 夜釣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250.第250章 夜釣第525章 塞人騎兵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13章 耿耿於懷第520章 戰前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514章 驚蟄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519章 待價而沽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77章 立冬宴席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301.第301章 親衛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137章 波斯奇物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5章 你猜我猜?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第524章 同盟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531章 只有利益339.第339章 議東征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76章 就孤最平庸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