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

在涉及集體的鬥爭中,個人的情緒與利益是不值得計較的。

或者說在一個強勢的皇帝的手中,擁有數百個如狼似虎的御史,他們在南下的過程中,其個人的掙扎,顯得十分地渺小。

一隊隊被冠以反賊之名的反民,就這麼被押往了西域。

個人的悲歡,在一個反民的集體中最後都化爲了沉默與安靜的腳步聲,至少還是能呼吸,還是一個活着的人。

與地上的人頭相比,他們的處境好太多了。

但從道德與大義上來講,在世人眼中,他們就是反民,因爲他們跟廟堂作對了。

好在,皇帝至少沒有誅了他們的三族。

說來說去,與兩晉以來,或者是隋朝之前,世家與皇帝之間的鬥爭更加激烈,屠家滅門也只是小事。

當年,高平陵之變,司馬懿誅殺曹氏三族,殺了七千人。

遼東戰役又殺了三萬人。

其中與支持曹氏廟堂氏族中有鄧,何,丁,畢,張等數族,又被夷三族,晉書記錄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適人皆殺之。

所謂適人者,到底是像個人的,還是會說人話的,是否都被殺了,就不得而知了。

或許自那時候起,世家與廟堂之爭的屠戮就開始了。

因此說現在的皇帝還是仁慈的,這也沒什麼好爭論的,留了數千人的性命,發配西域種樹,這何嘗不是一種善舉呢。

至於落在地上的人頭,除了國史上的記錄,再過幾年,恐怕也沒人會記得了。

當大唐的官兵來到了揚州之際,他們也許會覺得一萬多人吃不空揚州。

可他們沒有想到,一萬多人,也足夠滅了揚州。

狄知遜看着一羣反民越走越遠,他也重新走入了長安城內,手拿着這一次犯人的名冊回到了刑部的官衙內。

卻聽到了劉尚書正在與幾個官吏交代着話語。

狄知遜將名冊放回一旁的書架上,而後也站在一旁,話語中聽到劉尚書也要下揚州。

大唐的六部尚書之列的官吏也時常會被派到別處走動,自武德年間開始就是這樣的。

因此,就如現在的陛下,也會讓各部的尚書前往鄉里。

只不過這一次刑部尚書劉德威要去的地方有些遠,是要去揚州。

待交代完話語,狄知遜見到劉德威看向自己,忙行禮道:“劉尚書。”

這位武德年間,參與平定王世充之亂的刑部尚書,在這個位置已有二十載有餘,年有六十。

劉德威走出刑部的官衙外,花白的鬍鬚隨風而動,他低聲道:“其實這一次,老夫還向陛下辭官了。”

聞言,狄知遜神色動容,他擡眼看了看四下,這句話好在沒有別人聽到。

“你是一個很踏實的人,你這樣的人任職刑部尚書很不錯。”

狄知遜行禮道:“下官實在不敢當。”

劉德威笑道:“老夫此去揚州幫助陛下平定揚州與江南各地,之後就不回來了,若還有富餘的年月,老夫會在揚州城,等着你來看望的。”

聽着蒼老的話語聲,狄知遜作揖深深行禮。

“對,差點忘了。”劉德威笑着道:“你兒子如今跟隨晉王,就在揚州?”

“先前送來的家書,說是去了揚州。”

劉德威點頭道:“老夫會去看看他的。”

外面的秋雨還淅淅瀝瀝,狄知遜道:“劉尚書,刑部尚書一職,是否再考慮別的人選。”

劉德威輕咳了兩聲,搖頭道:“老夫向陛下舉薦了你,就在你給那些犯官念誦旨意的時候,陛下就已答應了,將來讓你任職刑部尚書,別推脫了,如今的朝中正是用人之際,也是你這樣的年輕人該做的事。”

望着漫天的雨景,雨勢小了許多,劉德威走入雨中,擺手又不讓狄知遜相送,獨自一人走在皇城中。

狄知遜看着這位如同師長一般的老人家,站在原地再一次作揖行禮。

雨勢不算很大,細雨稍有停歇,劉德威走到了禮部的門口,見到一個少年人正腳步匆匆走出來。

對方見到穿着官服的人,躬身行禮。

打量這個躬身行禮的年輕人,劉德威問道:“你是誰家孩子,在皇城內做什麼?”

這孩子回道:“小子裴炎,前來皇城內是爲了幫助許尚書,批覆文書。”

“還不及冠之年就已能入朝批覆文書了?”

面對眼前這個老人家的問話,裴炎謹慎地回道:“小子的確還未參加科舉,如今就在弘文館讀書。”

聞言,劉德威瞭然道:“老夫想起來,你就是那個山西的少年才子,山西各地的士族保舉你入朝,你卻非要在弘文館讀書,想要靠着自己科舉及第,是也不是?”

裴炎的面色一紅,又道:“是小子,這位老先生爲何知曉如此清楚?”

劉德威道:“刑部,大理寺,御史臺知道的消息,還少嗎?”

說話間,已走出了朱雀門,劉德威領着一羣官吏坐上了車駕,一路朝着洛陽而去,到了洛陽便要南下揚州。

裴炎的確是個很有才學的孩子,許敬宗很喜歡這個孩子所寫的字,字不僅寫得好,才學也是了得。

只不過這孩子還不懂如今的朝中治理要領。許敬宗吩咐道:“這孩子爲何不去崇文館?”

一旁的文吏道:“在崇文館的可都是支教的夫子。”

許敬宗道:“這麼好的苗子可不能浪費了。”

文吏笑着點頭。

忙完眼前的事,許敬宗也下了值,見到鴻臚寺的官衙還燈火通明,多半是郭正一他們還是忙着國事。

再看看天色就要入夜,雨勢又大了,許敬宗找到了剛從崇文館下值的蘇亶。

蘇亶如今就住在長安城內的安邑坊,這裡是一片新修建出來的坊市,以前這裡是用來存放兵械的地方,後來改建出了一片房子,並且改了名字叫做安邑坊。

陛下在這裡建設了不少新房子,現在這些房子都還是空的,陛下的用意是給朝中的官吏準備房子,但現在的諸多官吏都是從貞觀年間留下來的,眼下還用不上。

蘇亶較早地住在了這裡。

見到是許敬宗來訪,蘇亶請着人走入宅院內,道:“許尚書夜裡前來不知所謂何事?”

眼前這人雖只是崇文館的主事,但他既是皇帝的丈人,又是關中士族之首,許敬宗還是很客氣地行禮道:“在下來看望蘇主事。”

蘇亶對許敬宗是不反感的,這人雖說名聲在外,這名聲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太壞,可他是陛下最器重的臣子。

兩人再一次互相行禮。

許敬宗遞上一個小酒壺,道:“這是今年新釀的新豐酒。”

蘇亶看着酒壺,沒第一時間接受對方的好意,道:“許尚書來尋下官是有事所求?”

許敬宗解釋道:“近來弘文館有個學生,叫作裴炎,這是一個可造之才,只是他所學都是典籍明經一類,這等人物若只是學這些,未免有些可惜了。”

言至此處,許敬宗打開酒壺在碗中倒了一些酒水,一口飲下,又道:“老夫想着如此人才,應該來你的崇文館看看。”

蘇亶道:“原來是許尚書是爲社稷舉薦人才而來。”

如此,他纔拿起酒壺給自己也倒了一碗酒水,飲下一口齜了齜牙,又道:“其實崇文館從來都是對外的,我們的書籍在弘文館也有,裴炎若是想來,雖是可入崇文館借卷書卷,但……”

聽到對方說起了一個但,許敬宗又是蹙眉。

蘇亶有些爲難地道:“老夫有個條件,將來他科舉若能進士及第,可否在外支教三年?”

“爲何?”

蘇亶接着道:“他是士族子弟,又得到各地士族的舉薦,這等人物需要好好打磨一番,許尚書以爲他是個人才,在下官看來他是一塊璞玉,再者說往後的崇文館學子都是需要先支教,再去朝中爲官了。”

許敬宗遲疑道:“什麼時候的規矩?”

“陛下所制定的規矩,崇文館的學子都是要先支教三年,再入朝爲官,你也放心,支教的好壞不影響他們的仕途,朝中的官吏呀,都要去各地看看,才能更好地治理社稷不是嗎?”

蘇亶又解釋道:“過些時日,吏部尚書馬周就會將政令發下來,就是這兩天的事了。”

許敬宗瞭然道:“如此也好。”

蘇亶讓家中妻子端來了飯菜,他笑呵呵道:“如此酒水,怎能沒有肉菜,老夫與許尚書共飲。”

“好。”

關中入夜之後,長安城又恢復了寧靜,城內的燈火開始逐漸熄滅。

皇宮,兩儀殿內,李承幹看着手中的賬冊,如果按照揚州各地原本的田畝情況來看,每年能夠給予朝中二十萬石的賦稅,但先前的每年卻只有四五萬石,也就是說至少漏了三成。

“其實中原各地的賦稅加起來是很富裕的,可中原各地還是這麼地缺糧食,歷朝歷代就是如此。”

看着爹爹苦惱的神情,小鵲兒道:“那就讓他們如數上繳。”

李承乾笑道:“這四個字對有些人來說太重了。”

“倘若不交,那他們與賊有何區別。”

李承幹抱起七歲的女兒,走到窗前,道:“你這話說得很對,其實也有人如此說過。”

小鵲兒疑惑問道:“誰呀?”

“朝中的刑部尚書,劉德威。”

“女兒不認識。”

看她搖着頭,李承幹耐心解釋道:“他是一位正直的人,是爹爹的重臣,只不過他年邁了,忙完了需要交代的事之後,他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爲何不回來了?”

李承幹解釋道:“他年紀大了,需要養老了。”

殿內很寧靜,聽着陛下教導着孩子,蘇婉笑着將換季時要穿的衣服準備好,又將殿內收拾乾淨。

幹慶二年的十月,許敬宗與鴻臚寺卿郭正一共同上奏,命王玄策出使天竺。

這一次的上奏,陛下准許了。

而今天,遼東也送來了消息,金春秋帶着新羅人,奉天可汗之命,在倭人的地界廝殺,打下了大片的倭人地界,並且發現了許多銀礦,拿下了倭人的北面的全部地界,現在已成了南北對立的架勢。

金春秋是十分懂事地將所劫掠的金銀都獻給了大唐。

自前隋以來,中原幾次與倭人有來往,可唯獨這一次,因幾個倭人在白江口劫掠,天可汗就下令屠滅倭人。

如此行爲令四夷膽寒。

大唐一直是尚武的,大唐的將領出徵不滅幾個國家,都不能稱之爲名將。

皇帝封金春秋爲新羅行軍總管,命其繼續征戰倭人。

許敬宗稟報完,又得到了陛下的旨意,就站回了朝班中。

在武將班子中,衆人對新羅人的戰果並不滿意,這個金春秋攻打倭人實在是太慢了,都一年了,纔打下了他們的一半疆域。

當年侯君集征討西域,前後也不過是半年,

長安城內,松贊干布也得知了近來發生的事,皇帝一句話就是數百顆人頭落地。

起初松贊干布覺得天可汗治理天下,該是施行仁政與休養之策,大抵上這是他對這位天可汗的認知。

但如今看來,這位天可汗不是一個仁慈的皇帝,他也不是用仁慈治理天下的。

下了早朝之後,李承幹依舊如往常一樣,親自來照料爺爺的起居。

李淵正在聽明達講着話。

近來明達也會時常來看望爺爺。

武德殿前,明達正在向爺爺解釋着小孔成像的原理。

李承幹坐在一旁聽着。

爺爺聽不懂,明達就要反覆說很多遍。

李承幹喝着茶水,看着這一幕,臉上帶着笑意,問向一旁的內侍,道:“近來爺爺睡得可好?”

內侍回道:“睡得很好,每晚都是鼾聲如雷。”

李承乾點着頭。

明達拿着一張弓而來,道:“皇兄,爺爺說想看皇兄練箭了。”

李承幹拿過長弓道:“好。”

就如當年一樣,李淵看着這個孫子,在武德殿前,張弓搭箭,朝着遠處的靶子放箭而出。

李淵面帶笑容,時光又像是回到了當初。

“朕的孫兒好箭法。”

明達看到了爺爺的笑容,她扭過頭悄悄抹去了淚水。

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95章 合力撈魚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436.第436章 老將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146章 早朝缺席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97章 謠言478.第478章 臣慚愧424.第424章 重逢301.第301章 親衛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第82章 搶還是買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92章 兄弟三人第43章 一朝一夕間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321章 臂膀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116章 用心險惡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301.第301章 親衛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385.第385章 登基第132章 豪傑依舊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441.第441章 塞人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79.第279章 清查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543章 吐蕃往事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58章 講學270.第270章 新家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484.第484章 比試
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95章 合力撈魚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436.第436章 老將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146章 早朝缺席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97章 謠言478.第478章 臣慚愧424.第424章 重逢301.第301章 親衛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第82章 搶還是買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92章 兄弟三人第43章 一朝一夕間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321章 臂膀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116章 用心險惡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301.第301章 親衛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385.第385章 登基第132章 豪傑依舊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441.第441章 塞人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79.第279章 清查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543章 吐蕃往事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58章 講學270.第270章 新家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484.第484章 比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