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

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

李世民安靜聽着。

東陽笑着道:“關中的葡萄豐收,不僅僅是因爲父皇有吃不完的葡萄與喝不完的葡萄釀,而是在貿易來往中得到更大的話語權,因此就如父皇手中這卷文書上所言,香皂的肥皂翻倍,也是在此基礎上。”

“這是一場對西域金銀的……”

李麗質稍稍用手肘撞了撞一旁的妹妹。

東陽會意又道:“女兒懂得也不多,父皇還有不知的可以去問皇兄。”

李世民撫須站在一旁,女兒與兒子的講話很順暢,可自己這個當父皇的恰恰覺得她們說得太快,一時間竟跟不上思路了。

而後又坐在一旁,李世民消化着剛剛聽到的這些話,凡事不能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葡萄豐收的意義不止於眼前?

“唉,這太液池的魚怎麼一夜之間變聰明瞭。”

聽到兒子的一聲嘆息,李世民忽又驚覺,瞧着兒子的背影,覺得這聲嘆息另有深意。

李承乾乾脆收起了魚竿,對一旁的太監道:“你們是不是偷偷捕魚了?”

太監連忙道:“太子殿下,老奴這就命人多養一些魚。”

李承干將魚鉤遞給這個太監,揣着手低聲埋怨道:“明知道孤喜歡釣魚的。”

太監苦着臉,解釋道:“是去年入秋太液池的水漫出來之後……”

李承幹厭煩道:“行了,你不用解釋了。”

太監連忙道:“是!是老奴不該解釋,這就命人多在太液池養一些魚。”

太液池的水質一直挺好的,遠處還有不少荷葉覆蓋在湖面上,這麼好的池子,不用來養魚實在是可惜。

天氣已經沒午時這麼酷熱了,李承干與兩個妹妹批閱着眼前的奏章。

李治快步跑來,而後抓着父皇的袖子小聲道:“皇姐與東陽皇姐很嚇人。”

李世民困惑道:“怎了?”

李治道:“皇兄已夠嚇人了,兩位姐姐是我們東宮班的小班長與大班長,她們也越來越嚇人了。”

李世民摸了摸李治的腦袋,笑着,“是你學不好?”

李治苦着一張小臉,試圖在父皇這邊尋找一些安全感,他還想去找狄仁傑玩。

派人去崇文館問了,狄仁傑這兩天都不在那裡。

無可奈何,李治與李慎只能悶頭回到別苑作題了。

天色入夜的時候,一家人正在用飯。

小兕子穿着一身道袍,小小的手掌拿着一個羅盤,她稚嫩的臉龐擡着,目光瞧着漫天的星辰。

一旁的宮女端着飯碗,陪在小公主身邊,時不時將木勺中的飯食餵給這位小公主。

小兕子站在星空下,夜風吹過,她那合身的道袍也獵獵作響。

儘管現在她根本看不懂夜空中點點星辰之間的關係,可這個小公主道士卻已有了幾分仙風道骨的樣子。

鋪滿了星辰的夜空下,她面朝太液池,就這麼站立着。

只不過一看到她小嘴嚼着飯菜,嘴邊還有些一些米粒的時候,這種仙風道骨的模樣,又破碎得一乾二淨。

李承幹吃完了晚飯便收拾着奏章回東宮了。

李麗質與東陽,臨川,汝南四個妹妹還打算回東宮休息,等明日早晨再來太液池。

長孫皇后覺得女兒都長大了,她們需要自己的空間,也需要自己的閨房了。

寧兒已讓幾個宮女準備好了燈籠。

小兕子拿着羅盤跑來,揪着皇兄的褲腿道:“皇兄要走了嗎?”

“嗯,皇兄要回東宮了。”

小兕子指着星空道:“不懂。”

聽着這個小妹說話奶聲奶氣的聲音,李承干將她抱起來,又給她擦去嘴邊的米粒,對一旁妹妹道:“伱們先回去吧。”

李麗質點頭,帶着幾個妹妹先回了東宮。

李承幹抱着小兕子再一次來到太液池邊,低聲道:“李淳風道長給你的羅盤,看得懂嗎?”

小兕子用短小的手指摩挲着羅盤,搖頭道:“這個羅盤是袁道長給的,不是李道長給的。”

她坐在皇兄懷裡,還顯短小的手臂攬着皇兄的脖子,撅着嘴道:“這個羅盤看不懂。”

李承乾笑道:“看不懂就先將羅盤收起來,皇兄也給講星星的故事。”

“嗯。”小兕子用力點頭。

李承幹指着夜空中的一個方向,道:“你看那幾顆較爲明亮的星星,是那七顆星星像不像一個勺子。”

小兕子咧嘴笑道:“像。”

李承幹解釋道:“那是北斗七星,它們像勺子,古往今來,行軍打仗也好,出走遠方也好,北斗七星都是可以指引方向的。”

長孫皇后提着一些桃子,目光看着兒子,見李承幹抱着小兕子正在看着星星說着與星星有關的故事,面容上帶着笑容。

李世民拿過一隻桃子,哧溜咬下一口道:“承幹也會分析星象了?”

長孫皇后整理着桌上的桃子,低聲道:“聽說之前李淳風與承幹走得近,多半是他教的。”

“朕怎麼記得李淳風始終不願意收他作弟子。”

長孫皇后目光瞧了一眼丈夫,緩緩道:“陛下這位父皇越來越不瞭解自己的兒子了。”

李世民嘴裡還嚼着桃子,狐疑地看着。

李承幹對小兕子道:“我們一點點學,往後就在星空找到北斗七星。”

她張嘴來了興致,對她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玩的遊戲,嬉笑道:“明達知道了。”

李承幹又道:“這北斗七星會根據節氣不同,位置會不同,你每一次找到北斗七星就畫下來,然後去問李道長,讓他將所有本領都教給你。”

“明達要將本事全部學來,白天的時候明達還要跟着李道長學吐納。”

“聽說李淳風道長是道門不世出的奇人,我們明達真的很幸運。”

“李道長與皇兄的話是一樣的,李道長說可以看星空就能夠知道自己在何處。”

聽她這麼說,所講的應該是古人對星空與地面距離之間的測算方式,當數學與天文聯繫在一起的時候,人們就已掌握瞭解星辰的其中一種方式。

李承幹又看了眼浩瀚壯麗的星空,道:“皇兄要回東宮了。” “嗯,明達要休息了。”

李承幹走到別苑門口,將明達交給母后,道:“父皇,母后兒臣就先回去。”

長孫皇后緩聲道:“將這些桃子也帶去東宮。”

“謝母后。”

李世民看着兒子提着一籃子桃子離開,心中便有些五味雜陳的,沒啥興致地放下手中的桃核。

翌日,忙碌的長安城,孫思邈來看望阿史那杜爾,這人來了長安就不難找,他這些天一直坐在朱雀門旁的牆角。

因站在朱雀門前會被官兵趕走,也就只能坐在一旁的牆角。

他從草原來到關中,又在漠北人伏擊下死裡逃生,現在一心想要覲見天可汗,也想要見大唐的東宮太子,感謝救命之恩。

願意追隨東宮太子。

杜爾人雖然不聰明,可在忠誠與感恩這件事,有一種令人敬佩的傻里傻氣。

他之所以對天可汗忠誠是因他的叔叔頡利可汗臨終前的囑咐。

他想要爲東宮太子效命,也是因他的性命是東宮太子所救,一報要還一報,他不懂中原人的陰謀詭計,杜爾是一個比他的叔叔頡利還要遲鈍的人。

可眼下,阿史那杜爾想要報恩,在朱雀門前苦等了幾天,沒有得到天可汗准許進諫。

天可汗去避暑了,朝中也休沐了。

太子殿下也沒有接見他,聽說太子殿下近來很忙。

東陽公主穿着一身男裝,依舊是皇兄衣裳,只是比之前兩天換了一身。

見到是孫神醫來了,阿史那杜爾從牆根站起身,有些落魄的他現在沒了戰馬,也沒有手下。

本來是有的,在渭水河畔與漠北人打了一架之後,現在什麼都沒了,勉強能夠在四方館吃上飯,有吃有住的。

“孫神醫。”杜爾用還是帶着奇怪口音的關中話道。

孫思邈點頭道:“脫去上衣,讓貧道看看傷口。”

阿史那杜爾褪去上衣,以前是個壯漢的他顯得十分消瘦,腹部與胸口乃至胳膊上都有一條條如長長蟲子一般的黑線。

那都是用針線紮起來的傷口。

這一幕也引來了不少人圍觀,有人看到這些黑線紛紛驚呼。

孫思邈觀察着傷口,東陽也走近觀察着,手中的筆在一本小冊子上記錄着傷口的變化。

已經見過人活活病死在眼前的東陽,如今面對這種場面,顯得很平靜,她本來就是一個很平靜的人。

孫思邈撫須點頭,有些許訝異,道:“癒合得很快呀,比預想都要快。”

東陽手中的冊子中有記錄每一次來察看傷口的情況,她低聲道:“半月癒合?”

孫思邈回道:“他的傷口與一般的傷口不同,若是別人早就死了,是太子的縫合術,讓他活了下來。”

東陽在冊子上寫下縫合術三個字,又在後方添了酒精二字。

孫思邈粗糙的手指拿在杜爾傷口一處線頭上,而後用力一拔,線頭斷裂,傷口處留下了兩個小洞,還有些許血水流出。

他老人家擦去血水,觀察着縫合留下的洞口,又給他上了藥之後,用白色的粗紗布裹上,低聲道:“還不能拆線,再等一些時日。”

“行了,大致清楚了。”孫思邈點着頭,又帶着東陽離開,去看望另外一個病人。

阿史那杜爾身上臭烘烘的,因身上有傷口不能放肆洗,需要貼着傷口邊擦拭。

有時候三兩天不洗澡,不過杜爾發現孫神醫看自己的目光並不好,他好像不是在看一個人,像是在看一個很新鮮的物件。

杜爾匆忙將衣服披好之後,在皇城邊的牆根坐了下來。

朝中休沐的時候,出入皇城的官吏並不多,偶爾有一兩個。

不多時,又有一個官吏走到面前。

杜爾擡頭看去,這個官吏他認識,以往來使大唐都是他接待的。

來人正是禮部尚書李百藥,他拿出一道旨意,道:“陛下有旨斥責漠北可汗,命他來長安認罪。”

杜爾大聲道:“好!”

李百藥接着道:“太子殿下的話,你要留在長安也可以,去京兆府看大門,你若不怕漠北人再來刺殺,現在可以回草原,等待太子殿下以後的吩咐,你自己選。”

阿史那杜爾回道:“我去京兆府看大門。”

李百藥點頭道:“那就去吧,以後不要在這裡蹲着,太子殿下說你很煩人。”

“我……。”

“去吧。”李百藥丟下這句話也離開了。

阿史那杜爾只好去了京兆府,一個突厥人還是突厥部落中鼎鼎有名的杜爾,竟然來這裡看大門。

京兆府衆人心有狐疑,也不好多問,聽說這件事是太子安排的。

許敬宗,狄知遜,顏勤禮,上官儀四人坐在京兆府內,覈對着一份份卷宗,書寫好之後,將一份份的卷宗送去皇城。

李承幹坐在中書省內。

太子身邊有兩個太監,正在苦哈哈給太子殿下扇風,這是陛下吩咐的。

李承幹一邊吃着冰鎮的桃子,漫不經心地看着卷宗,對送卷宗來的小吏吩咐道:“讓于志寧也去京兆府幫忙。”

小吏點頭道:“這就去安排。”

昨天批覆的文書送去之後,京兆府便開始彙總各縣情況。

這些事也不用自己這個太子來做了,當京兆府的人手足夠,行事章程成熟之後,自己這個太子反而清閒了許多,只需要複覈一遍就可以。

他又指一旁厚厚一迭賬冊,吩咐道:“將這些給父皇送去,讓父皇補一補現在的關中農事理念,怕父皇往後跟不上治理水平,學到老活到老嘛。”

寧兒提着食盒走來,她走到太子的桌邊,將一盆盆菜餚放在一旁,整整齊齊四個菜,碗的大小都是一樣的,還有兩張餅,將筷子擺放在碗口上,居中而放。

而後,她安靜地陪在太子身邊。

太液池,皇帝本來避暑還挺清閒的,直到派去給兒子使喚的兩個太監又回來了。

李世民錯愕地指向厚厚的一堆卷宗,道:“他什麼意思?朕在避暑,朝中在休沐,他讓朕將這些看完?”

太監回道:“太子殿下說了,讓陛下補一補關中農事理念,以免以後跟不上治理。”

另一個太監也笑着道:“太子殿下還說了,讓陛下學到老活到老。”

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186.第186章 杜正倫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542章 再遇玄奘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423.第423章 江邊270.第270章 新家第84章 戰書第513章 華清宮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77章 立冬宴席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98章 奉命放假第559章 不可分割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141章 陳倉縣尉267.第267章 蘇亶第153章 崇文館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314章 臘月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554章 無底洞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213.第213章 旱情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269.第269章 蘇勖第73章 “肥羊”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215.第215章 存糧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517章 大宛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520章 戰前第167章 夏收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260.第260章 談人生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146章 早朝缺席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128章 風波乍起446.第446章 寒風第525章 塞人騎兵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
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186.第186章 杜正倫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542章 再遇玄奘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423.第423章 江邊270.第270章 新家第84章 戰書第513章 華清宮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77章 立冬宴席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98章 奉命放假第559章 不可分割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141章 陳倉縣尉267.第267章 蘇亶第153章 崇文館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314章 臘月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554章 無底洞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213.第213章 旱情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269.第269章 蘇勖第73章 “肥羊”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215.第215章 存糧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517章 大宛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520章 戰前第167章 夏收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260.第260章 談人生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146章 早朝缺席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128章 風波乍起446.第446章 寒風第525章 塞人騎兵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