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李唐兒女
幾個女侍衛也是神色凝重,程夫人與處默小將軍是夫妻,又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兒,她的兄長就是現在的飛虎隊副將。
雖說處默與景恆都是副將,可兵馬在外,一直都聽從景恆的安排。
即是李唐宗室之女,以前就與長樂公主走得很近,因此身邊也有十餘個女侍衛在左右,出嫁時宗室給了縣主之名。
有傳令的士卒快馬而來,道:“報!晉王與飛虎隊去追擊粟特人了,似乎是遇到了伏擊。”
聞言,她當即翻身上馬,收緊身上的甲冑,拉起繮繩調轉馬頭,朗聲道:“走!我們去馳援。”
前來報信的士兵,大聲道:“縣主,處默將軍有令,命爾等在這裡等候軍令。”
“等?”她頭戴鐵盔,眼神中帶着英氣,朗聲道:“等什麼軍令!等噩耗嗎?”
那傳令的士卒攔在前方道:“不敢讓縣主有所閃失。”
“讓開!”她再一次喝道,手中的馬槊已抵在這個傳令士卒的咽喉。
見人還站在原地,她又道:“我兄長是將軍,家父江夏郡王,我大唐兒女從不怯戰。”
馬鞭子揮下,這個士卒才堪堪讓開路。
文成縣主帶着女侍衛趁着夜色一路奔襲,見到了湖邊有了火光,快馬朝着戰場而去。
湖邊,程處默與李治等衆人遇到了一隊百餘名的粟特人圍攻。
李慎提着刀大喊着捅入一個粟特人的心口,第一次殺人的他大喊着,“啊!”
“將軍!有援軍來了。”
聞言,李景恆朝着戰場的外圍看去,的確有一支兵馬正在殺進來,他心頭疑惑道:“援軍?”
有粟特人再一次提刀砍來,李景恆來不及多想,忙提刀應付。
當援軍殺到,餘下的粟特人被這隊援軍殺得措手不及,紛紛潰逃。
文成縣主一馬當先,帶着人殺入敵陣之中,馬槊揚起便捅穿了一人。
原本焦灼的戰事頓時成了一邊倒,越來越多的粟特人往西面逃竄。
待敵人撤走,李景恆狼狽地持刀而立,長髮隨風飄揚,頭盔早已不見了。
衆人立在湖邊,聽到戰馬的嘶鳴聲傳來,終於見到了這支三十餘騎的援軍。
李景恆錯愕地看着策馬而來的女將。
程處默也是驚愕,道:“夫人?”
“沒想到百餘個粟特人會將兄長打得如此狼狽。”
李景恆收起手中的橫刀,又道:“若不是中了埋伏,不會如此。”
李慎見到來人欣喜道:“文成姐姐!”
看着衆人都還安然無恙,文成縣主長出一口氣,道:“好了,你家老貨來天山了,讓人送口信來,帶你去見他。”
程處默用湖水洗了洗臉道:“他來做什麼?”
“朝中的吩咐。”
她看着李治與李慎又道:“打過仗,殺過人了,往後不要總是大喊大叫的,殺敵要冷靜,節省力氣。”
李慎作揖道:“謝姐姐指點!”
李治撓了撓後腦勺,忽然覺得慚愧。
待衆人打掃了一番戰場,還從粟特人的包裹中找到了不少財物,幾人分了之後,這纔回去。
第二天的午時,衆人才回到了天山的營地。
李景恆領着人走入大營,行禮道:“大將軍!”
看到飛虎隊衆人身上都有血跡,程咬金沉聲道:“遇敵了?”
“老貨,這些粟特人近來越來越猖獗,聽說有很多大食去了怛邏斯城。”
程咬金瞪眼看着這個兒子,大喝道:“混賬小子!在營中稱老夫大將軍,沒大沒小,來人!”
“在!”
“把這個混賬小子拖出去,杖十!”
“喏!”
程處默就這麼被架着拖了出去。
這些天飛虎隊一直在外,是爲了收集大食與蔥嶺諸胡的情況,李景恆鋪開一張地圖,道:“我們探尋了諸多要道,想要掃平蔥嶺唯獨繞不開一個城。”
怛邏斯城處於蔥嶺的要道,一旦唐軍要進攻蔥嶺,就要拿下這座城。
程咬金也是神色凝重,若真的要打,決戰之地必定會在怛邏斯城。
李治詢問道:“大將軍,真的要進攻蔥嶺嗎?”
程咬金大笑着拍了拍晉王的後背,道:“打!若是不打,陛下也不會讓某家來天山,待後方的大軍到了,大軍就橫掃蔥嶺,拿下怛邏斯城!”
李景恆道:“喏!”
但要進攻怛邏斯城,就要先拿下素葉水城,李景恆並不懂陛下給的地圖上,爲何要將素葉水城稱爲碎葉城,或許是要等那座城拿下之後,改稱碎葉城?
碎葉城距離伊塞克湖很近,就在西側,並且在碎葉城周遭還有很多的塞人生活。
那是一片胡人聚居的複雜地帶,唐軍幾次趕走了伊塞克湖邊上塞人,可依舊會有人源源不斷地試探,爲此飛虎隊在伊塞克湖邊滯留了兩月。
本以爲程咬金是個行事很果決的人,按照先前的預想,大抵上這位大將軍會在第二天就出兵攻打素葉水城。
可眼下的情況是程咬金大將軍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在天山腹地駐軍,並且囤積糧草,甚至不斷安排斥候去探蔥林的地形。
接連半個月,大軍都沒有要出動的跡象。
如今的大唐掌握河套,漠南,漠北以及西域,而在西域曾經的小國,高昌與焉耆都已亡了。
伊吾,鄯善,疏勒還算是老實,只是唐軍沒什麼興致去動他們。
又過了半個月,不斷有西域人入軍,要與唐軍共同出征。
白方集結了三千名西域僧人,都是剛還俗不久的西域僧,他來到天山的大營前,朗聲道:“大將軍,崇文館主簿白方,領三千西域兵前來投效。”
有人在軍中喊道:“我們不收僧人。”
白方看了眼身後一個個光頭的西域人,笑道:“他們都還俗了,還望大將軍給個報效大唐的機會!”
李治與李慎是認識白方的,玩笑過後就讓人打開轅門,將人領了進來。
“裴都護不來嗎?”
白方道:“裴都護正在安頓後方,聽候大將軍的號令。”
不多時,涼公契苾何力領着一支一千人的回鶻騎兵也到了天山大營。
李治恭敬地行禮道:“涼公。”
契苾何力笑道:“出去走了一遭,才知道阿史那社爾帶着兵馬正在北征,能來參戰的回鶻人不多,與那個憨貨說了幾個月,阿史那社爾向現在的天可汗效忠之後,越發目中無人了,與他說了好歹,也只借到一千騎兵。”
其實如今的天山有了當年諸國共同掃平天山的壯舉,滅了龜茲,焉耆之後,那諸國征討西域的故事至今還在人們的口耳相傳中。
當年的壯舉,至今心馳神往,那時突厥,回鶻,吐谷渾,西域以唐人爲核心,諸國共同出兵征討。
那是大唐在天山規模最大的一戰,聯合起來的兵馬有近三十萬。
而這一次天可汗換了人,天山乃至西域各地都願意與當年一樣,當年的熱血未涼,老一輩的人都還在,也願意共同出兵。
程咬金年過五十,看起來是個行事不講規矩的莽夫,可在面對戰事,這位大將軍卻極其地心細。
大營內,衆人正在看着地圖。
白方領了三千西域僧人而來,他也算是一路將軍,此刻正一臉崇拜地看着契苾何力,似乎是契苾何力身上散發着獨特的光芒。
看到對方的眼神,契苾何力咳了咳嗓子,道:“你這麼看着老夫做甚?”
白方低聲道:“不知涼公能否收末將爲義子。”
大帳內忽然安靜了下來,契苾何力覺得很尷尬,怎麼當着這麼多人的面要拜義父?
他又劇烈咳嗽了好一會兒,才道:“老夫有孩子。”
白方的眼神十分真誠。
契苾何力惆悵道:“不收僧人義子,你以前是玄奘的弟子,收不得你。”
“在下早已不是玄奘的弟子了。”
“滾!”契苾何力板臉道。
“喏。”白方當即又重新坐好。
衆人本着吃瓜的心思,又紛紛回收目光,彼此低聲討論着。
程咬金道:“攻打蔥嶺的兵馬會不會太多了?”
李景恆回道:“我們的大營也就一萬兵馬。”
被大將軍臨時任職爲參軍的狄仁傑站出來,解釋道:“算上安西都護府與庭州的四萬兵馬,能動用的兵馬有五萬,若去西域各地募兵,能募到兩萬兵馬。”
大抵上也就七萬大軍,自東征以後,大唐就沒有大規模的戰事,唯獨天竺一戰,還是王玄策借來的兵馬。
李治坐在大帳外,思索着。
李慎小步上前道:“皇兄?”
李治一籌莫展道:“作甚?”
“皇兄讓我們來西域是爲了建設安西四鎮,這都快一年了,我們什麼都沒辦成。”
李治頹廢地道:“還能如何?遇到這等戰事,只能擱置了。”
李慎重重點頭道:“皇兄與皇姐一定會諒解我們的吧。”
“大不了,打完了蔥嶺,我們再建設安西四鎮。”
兩兄弟早就習慣了,習慣了想一出是一出。
雖說去過江南,也來到了西域,算是走遍了東西南北,可至今一事無成。
如今魏王兄成了中原的文學大家,是享有盛譽的。
吳王兄名震山東,壓得士族與世家喘不過氣。
家裡的幾個兄弟也就他們兩人最沒出息。
李慎覺得晉王兄只是還沒到時機,而且依舊是大器晚成的樣子,將來定會有所建樹的。
“仁杰?”
正要去調度糧草的狄仁傑回身道:“晉王,紀王。”
李慎問道:“你這是去做什麼?”
狄仁傑回道:“有一批糧草是從天竺運來了,先從天竺運到吐蕃,吐蕃人送到青海道,現在從青海道運送到了安西都護府,正要運來大營,大將軍讓我去接收糧草,沿途的文書都已送到了”
李慎道:“我們與你一起去。”
看晉王與紀王都還挺閒的,狄仁傑這才點頭。
三人策馬出了大營,走了幾裡地纔看到糧草運送過來,狄仁傑解釋道:“大將軍的意思是沿途的糧草沒有備齊,不能動兵,這一個月以來一直在等待糧草。”
運送糧草而來的是裴炎與張柬之,隨行的還有薛仁貴。
狄仁傑翻身下馬,道:“末將天山道參軍狄仁傑。”
張柬之騎在馬背上,望向天山腳下的草原,疑惑道:“天山道?”
狄仁傑解釋道:“這是大將軍給此地的名字。”
薛仁貴翻身下馬,一臉嚴肅地道:“老夫薛仁貴。”
“久聞薛將軍威名。”
裴炎也翻身下馬,讓身後的兵馬都停止行進,上前道:“這些糧草都是天竺送來的,只是口味恐怕不太好。”
李治道:“是糧食就好。”
薛仁貴也道:“大不了餵馬。”
如今的糧草來源其一就是天山腹地乃至南麓屯田所種的稻米,勉強自給自足。
還有就是鬆州的糧草,只要調度有序,倒不會有岔子。
狄仁傑從裴炎手中拿過調度的文書,確認之後,讓人將這些糧草拉入大營。
張柬之詢問道:“何時出征?”
李治望着西面,道:“也不知道大將軍在等待什麼,如今大軍止步不前。”
李慎低聲道:“數萬大軍,需要調集,不會這麼快的。”
裴炎也道:“待張士貴大將軍到了安西都護府,裴都護與樑建方大將軍就會動身前來,我這就去稟報大將軍。”
當得知唐軍準備打仗,越來越多的西域人自發地前來投軍,並且還有不少的是當年的吐谷渾舊民,這些舊民如今就生活在河西走廊,多數時候在安西都護府走動。
幹慶四年深秋時節,安西巡察御史婁師德來到了天山大營,他帶來了一個有關朝中的傳聞。
有人主張皇帝遷都洛陽,而皇帝拒絕了。
皇帝對臣民說,貞觀初年突厥大軍兵臨渭河,幾乎要入主關中,八百里秦川就要易主,那時就有人建議放棄關中,退守並且遷都洛陽。
可當年的陛下拒絕遷都洛陽,而選擇守備長安,之後便有了李靖大將軍北征突厥。
現在的天可汗也是如此,拒絕了遷都洛陽,依舊坐鎮關中,幹慶一朝長達一年遷都爭論,終於有了結果。
李慎聽聞這個消息深以爲然,他道:“就算是父皇,也會拒絕遷都的,大唐兒女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