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

第439章 李唐兒女

幾個女侍衛也是神色凝重,程夫人與處默小將軍是夫妻,又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兒,她的兄長就是現在的飛虎隊副將。

雖說處默與景恆都是副將,可兵馬在外,一直都聽從景恆的安排。

即是李唐宗室之女,以前就與長樂公主走得很近,因此身邊也有十餘個女侍衛在左右,出嫁時宗室給了縣主之名。

有傳令的士卒快馬而來,道:“報!晉王與飛虎隊去追擊粟特人了,似乎是遇到了伏擊。”

聞言,她當即翻身上馬,收緊身上的甲冑,拉起繮繩調轉馬頭,朗聲道:“走!我們去馳援。”

前來報信的士兵,大聲道:“縣主,處默將軍有令,命爾等在這裡等候軍令。”

“等?”她頭戴鐵盔,眼神中帶着英氣,朗聲道:“等什麼軍令!等噩耗嗎?”

那傳令的士卒攔在前方道:“不敢讓縣主有所閃失。”

“讓開!”她再一次喝道,手中的馬槊已抵在這個傳令士卒的咽喉。

見人還站在原地,她又道:“我兄長是將軍,家父江夏郡王,我大唐兒女從不怯戰。”

馬鞭子揮下,這個士卒才堪堪讓開路。

文成縣主帶着女侍衛趁着夜色一路奔襲,見到了湖邊有了火光,快馬朝着戰場而去。

湖邊,程處默與李治等衆人遇到了一隊百餘名的粟特人圍攻。

李慎提着刀大喊着捅入一個粟特人的心口,第一次殺人的他大喊着,“啊!”

“將軍!有援軍來了。”

聞言,李景恆朝着戰場的外圍看去,的確有一支兵馬正在殺進來,他心頭疑惑道:“援軍?”

有粟特人再一次提刀砍來,李景恆來不及多想,忙提刀應付。

當援軍殺到,餘下的粟特人被這隊援軍殺得措手不及,紛紛潰逃。

文成縣主一馬當先,帶着人殺入敵陣之中,馬槊揚起便捅穿了一人。

原本焦灼的戰事頓時成了一邊倒,越來越多的粟特人往西面逃竄。

待敵人撤走,李景恆狼狽地持刀而立,長髮隨風飄揚,頭盔早已不見了。

衆人立在湖邊,聽到戰馬的嘶鳴聲傳來,終於見到了這支三十餘騎的援軍。

李景恆錯愕地看着策馬而來的女將。

程處默也是驚愕,道:“夫人?”

“沒想到百餘個粟特人會將兄長打得如此狼狽。”

李景恆收起手中的橫刀,又道:“若不是中了埋伏,不會如此。”

李慎見到來人欣喜道:“文成姐姐!”

看着衆人都還安然無恙,文成縣主長出一口氣,道:“好了,你家老貨來天山了,讓人送口信來,帶你去見他。”

程處默用湖水洗了洗臉道:“他來做什麼?”

“朝中的吩咐。”

她看着李治與李慎又道:“打過仗,殺過人了,往後不要總是大喊大叫的,殺敵要冷靜,節省力氣。”

李慎作揖道:“謝姐姐指點!”

李治撓了撓後腦勺,忽然覺得慚愧。

待衆人打掃了一番戰場,還從粟特人的包裹中找到了不少財物,幾人分了之後,這纔回去。

第二天的午時,衆人才回到了天山的營地。

李景恆領着人走入大營,行禮道:“大將軍!”

看到飛虎隊衆人身上都有血跡,程咬金沉聲道:“遇敵了?”

“老貨,這些粟特人近來越來越猖獗,聽說有很多大食去了怛邏斯城。”

程咬金瞪眼看着這個兒子,大喝道:“混賬小子!在營中稱老夫大將軍,沒大沒小,來人!”

“在!”

“把這個混賬小子拖出去,杖十!”

“喏!”

程處默就這麼被架着拖了出去。

這些天飛虎隊一直在外,是爲了收集大食與蔥嶺諸胡的情況,李景恆鋪開一張地圖,道:“我們探尋了諸多要道,想要掃平蔥嶺唯獨繞不開一個城。”

怛邏斯城處於蔥嶺的要道,一旦唐軍要進攻蔥嶺,就要拿下這座城。

程咬金也是神色凝重,若真的要打,決戰之地必定會在怛邏斯城。

李治詢問道:“大將軍,真的要進攻蔥嶺嗎?”

程咬金大笑着拍了拍晉王的後背,道:“打!若是不打,陛下也不會讓某家來天山,待後方的大軍到了,大軍就橫掃蔥嶺,拿下怛邏斯城!”

李景恆道:“喏!”

但要進攻怛邏斯城,就要先拿下素葉水城,李景恆並不懂陛下給的地圖上,爲何要將素葉水城稱爲碎葉城,或許是要等那座城拿下之後,改稱碎葉城?

碎葉城距離伊塞克湖很近,就在西側,並且在碎葉城周遭還有很多的塞人生活。

那是一片胡人聚居的複雜地帶,唐軍幾次趕走了伊塞克湖邊上塞人,可依舊會有人源源不斷地試探,爲此飛虎隊在伊塞克湖邊滯留了兩月。

本以爲程咬金是個行事很果決的人,按照先前的預想,大抵上這位大將軍會在第二天就出兵攻打素葉水城。

可眼下的情況是程咬金大將軍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在天山腹地駐軍,並且囤積糧草,甚至不斷安排斥候去探蔥林的地形。

接連半個月,大軍都沒有要出動的跡象。

如今的大唐掌握河套,漠南,漠北以及西域,而在西域曾經的小國,高昌與焉耆都已亡了。

伊吾,鄯善,疏勒還算是老實,只是唐軍沒什麼興致去動他們。

又過了半個月,不斷有西域人入軍,要與唐軍共同出征。

白方集結了三千名西域僧人,都是剛還俗不久的西域僧,他來到天山的大營前,朗聲道:“大將軍,崇文館主簿白方,領三千西域兵前來投效。”

有人在軍中喊道:“我們不收僧人。”

白方看了眼身後一個個光頭的西域人,笑道:“他們都還俗了,還望大將軍給個報效大唐的機會!”

李治與李慎是認識白方的,玩笑過後就讓人打開轅門,將人領了進來。

“裴都護不來嗎?”

白方道:“裴都護正在安頓後方,聽候大將軍的號令。”

不多時,涼公契苾何力領着一支一千人的回鶻騎兵也到了天山大營。

李治恭敬地行禮道:“涼公。”

契苾何力笑道:“出去走了一遭,才知道阿史那社爾帶着兵馬正在北征,能來參戰的回鶻人不多,與那個憨貨說了幾個月,阿史那社爾向現在的天可汗效忠之後,越發目中無人了,與他說了好歹,也只借到一千騎兵。”

其實如今的天山有了當年諸國共同掃平天山的壯舉,滅了龜茲,焉耆之後,那諸國征討西域的故事至今還在人們的口耳相傳中。

當年的壯舉,至今心馳神往,那時突厥,回鶻,吐谷渾,西域以唐人爲核心,諸國共同出兵征討。

那是大唐在天山規模最大的一戰,聯合起來的兵馬有近三十萬。

而這一次天可汗換了人,天山乃至西域各地都願意與當年一樣,當年的熱血未涼,老一輩的人都還在,也願意共同出兵。

程咬金年過五十,看起來是個行事不講規矩的莽夫,可在面對戰事,這位大將軍卻極其地心細。

大營內,衆人正在看着地圖。

白方領了三千西域僧人而來,他也算是一路將軍,此刻正一臉崇拜地看着契苾何力,似乎是契苾何力身上散發着獨特的光芒。

看到對方的眼神,契苾何力咳了咳嗓子,道:“你這麼看着老夫做甚?”

白方低聲道:“不知涼公能否收末將爲義子。”

大帳內忽然安靜了下來,契苾何力覺得很尷尬,怎麼當着這麼多人的面要拜義父?

他又劇烈咳嗽了好一會兒,才道:“老夫有孩子。”

白方的眼神十分真誠。

契苾何力惆悵道:“不收僧人義子,你以前是玄奘的弟子,收不得你。”

“在下早已不是玄奘的弟子了。”

“滾!”契苾何力板臉道。

“喏。”白方當即又重新坐好。

衆人本着吃瓜的心思,又紛紛回收目光,彼此低聲討論着。

程咬金道:“攻打蔥嶺的兵馬會不會太多了?”

李景恆回道:“我們的大營也就一萬兵馬。”

被大將軍臨時任職爲參軍的狄仁傑站出來,解釋道:“算上安西都護府與庭州的四萬兵馬,能動用的兵馬有五萬,若去西域各地募兵,能募到兩萬兵馬。”

大抵上也就七萬大軍,自東征以後,大唐就沒有大規模的戰事,唯獨天竺一戰,還是王玄策借來的兵馬。

李治坐在大帳外,思索着。

李慎小步上前道:“皇兄?”

李治一籌莫展道:“作甚?”

“皇兄讓我們來西域是爲了建設安西四鎮,這都快一年了,我們什麼都沒辦成。”

李治頹廢地道:“還能如何?遇到這等戰事,只能擱置了。”

李慎重重點頭道:“皇兄與皇姐一定會諒解我們的吧。”

“大不了,打完了蔥嶺,我們再建設安西四鎮。”

兩兄弟早就習慣了,習慣了想一出是一出。

雖說去過江南,也來到了西域,算是走遍了東西南北,可至今一事無成。

如今魏王兄成了中原的文學大家,是享有盛譽的。

吳王兄名震山東,壓得士族與世家喘不過氣。

家裡的幾個兄弟也就他們兩人最沒出息。

李慎覺得晉王兄只是還沒到時機,而且依舊是大器晚成的樣子,將來定會有所建樹的。

“仁杰?”

正要去調度糧草的狄仁傑回身道:“晉王,紀王。”

李慎問道:“你這是去做什麼?”

狄仁傑回道:“有一批糧草是從天竺運來了,先從天竺運到吐蕃,吐蕃人送到青海道,現在從青海道運送到了安西都護府,正要運來大營,大將軍讓我去接收糧草,沿途的文書都已送到了”

李慎道:“我們與你一起去。”

看晉王與紀王都還挺閒的,狄仁傑這才點頭。

三人策馬出了大營,走了幾裡地纔看到糧草運送過來,狄仁傑解釋道:“大將軍的意思是沿途的糧草沒有備齊,不能動兵,這一個月以來一直在等待糧草。”

運送糧草而來的是裴炎與張柬之,隨行的還有薛仁貴。

狄仁傑翻身下馬,道:“末將天山道參軍狄仁傑。”

張柬之騎在馬背上,望向天山腳下的草原,疑惑道:“天山道?”

狄仁傑解釋道:“這是大將軍給此地的名字。”

薛仁貴翻身下馬,一臉嚴肅地道:“老夫薛仁貴。”

“久聞薛將軍威名。”

裴炎也翻身下馬,讓身後的兵馬都停止行進,上前道:“這些糧草都是天竺送來的,只是口味恐怕不太好。”

李治道:“是糧食就好。”

薛仁貴也道:“大不了餵馬。”

如今的糧草來源其一就是天山腹地乃至南麓屯田所種的稻米,勉強自給自足。

還有就是鬆州的糧草,只要調度有序,倒不會有岔子。

狄仁傑從裴炎手中拿過調度的文書,確認之後,讓人將這些糧草拉入大營。

張柬之詢問道:“何時出征?”

李治望着西面,道:“也不知道大將軍在等待什麼,如今大軍止步不前。”

李慎低聲道:“數萬大軍,需要調集,不會這麼快的。”

裴炎也道:“待張士貴大將軍到了安西都護府,裴都護與樑建方大將軍就會動身前來,我這就去稟報大將軍。”

當得知唐軍準備打仗,越來越多的西域人自發地前來投軍,並且還有不少的是當年的吐谷渾舊民,這些舊民如今就生活在河西走廊,多數時候在安西都護府走動。

幹慶四年深秋時節,安西巡察御史婁師德來到了天山大營,他帶來了一個有關朝中的傳聞。

有人主張皇帝遷都洛陽,而皇帝拒絕了。

皇帝對臣民說,貞觀初年突厥大軍兵臨渭河,幾乎要入主關中,八百里秦川就要易主,那時就有人建議放棄關中,退守並且遷都洛陽。

可當年的陛下拒絕遷都洛陽,而選擇守備長安,之後便有了李靖大將軍北征突厥。

現在的天可汗也是如此,拒絕了遷都洛陽,依舊坐鎮關中,幹慶一朝長達一年遷都爭論,終於有了結果。

李慎聽聞這個消息深以爲然,他道:“就算是父皇,也會拒絕遷都的,大唐兒女當如是。”

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385.第385章 登基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376.第376章 封禪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34章 儲君心事第82章 搶還是買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96章 以前的事420.第420章 戰象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169章 願爲前鋒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337.第337章 “奇觀”第154章 陳年舊事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2章 “人肥”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512章 倒春寒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323章 新爺孫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191.第191章 查到底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503.第503章 老君山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78.第78章 解氣?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503.第503章 老君山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75章 莫要內耗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190.第190章 下蛋了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57章 善終的老臣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82章 搶還是買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41章 大勝而歸337.第337章 “奇觀”368.第368章 新設第97章 謠言
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385.第385章 登基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376.第376章 封禪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34章 儲君心事第82章 搶還是買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96章 以前的事420.第420章 戰象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169章 願爲前鋒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337.第337章 “奇觀”第154章 陳年舊事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2章 “人肥”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512章 倒春寒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323章 新爺孫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191.第191章 查到底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503.第503章 老君山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78.第78章 解氣?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503.第503章 老君山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75章 莫要內耗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190.第190章 下蛋了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57章 善終的老臣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82章 搶還是買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41章 大勝而歸337.第337章 “奇觀”368.第368章 新設第97章 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