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

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

程咬金大將軍打仗的方式很穩健,本來嘛,攻城略地很簡單。

但大將軍選擇一種較爲穩健的方式,薛仁貴看着人手將糧草卸下,又看向走路一瘸一拐的程處默。

兩人平素沒什麼交集,但脾性很對口。

薛仁貴疑惑道:“大將軍以前打仗也是這樣的嗎?”

程處默忍着痛楚走着,道:“別看家父平日裡不着調,平時還是很靈醒的。”

“給某家一千兵,助大將軍先拿下一城。”

程處默冷哼一聲道:“我還想呢,他給了嗎?”

“你們飛虎隊不是有人手嗎?”

“兩百人罷了,不夠用的。”

薛仁貴道:“一百人足矣。”

“聽聞薛將軍驍勇,可打仗要用智慧,我們老程家向來是靈醒中人。”

薛仁貴閉着眼,還價道:“五十人!”

程處默冷哼一聲,“不怕軍法處置,一個人去某家也不攔着。”

又聽拒絕,薛仁貴幹脆盤腿坐下,閉目平心靜氣。

其實軍中其他人也是如此,衆人都在等着發兵,整天在這裡吃糧,人都胖了。

這天深夜,一隊官吏策馬來到大營前,來人當即就被大將軍請入大營中,之後各路將領也被請入了大營。

這些都是鴻臚寺的官吏,爲首的是禮部侍郎相里玄獎。

此人當初出使遼東,今年年初的時候,奉陛下旨意前往蔥嶺詢問諸胡。

也不知道其人與大將軍說了什麼,大將軍下令,蔥嶺諸胡拒絕朝貢大唐,命薛仁貴領五千兵征討素葉水車城,命飛虎隊領一千兵馬策應。

在天山腹地駐守一個月的唐軍終於有動作了,放在唐軍面前的是一千公里的平原與戈壁,以及廣袤的帕米爾高原。

敢這麼打仗的,也就只有唐軍了。

白方策馬帶着三千僧兵跟在後頭,悠哉地吃着肉乾。

婁師德策馬在一側道:“你們西域的僧兵本不用來。”

一個西域僧低聲道:“我們還俗了。”

婁師德又問道:“你們還俗也就罷了,怎麼還跟着一起打仗呢?”

那西域僧回道:“立下了軍功,能去長安讀書”

聞言,騎在馬背上晃晃悠悠的婁師德記下這句話,便又策馬往前走了。

出了天山腹地,又來到了伊塞克湖邊,程處默道:“我們在這裡遇到了粟特人。”

薛仁貴身上總是帶着長弓與一把十分誇張的大戟。

與他相比,其餘人的裝備就顯得樸素很多。

薛仁貴看着四周,道:“聽說粟特人很富有?”

程處默頷首道:“他們從更遠的安國與石國而來,那些人多數都以行商爲生,富有的粟特人貴族都有他們自己的兵馬。”

薛仁貴又道:“如此說來,他們是散兵遊勇?”

李景恆側面上前,又道:“只與他們交手過一次,只能從歷代的西域國主記錄中,窺見一二。”

白方上前道:“用過去的經驗來總結眼下的事,並不是上上之選,若是他們都還是如以前一樣,沒有長進,就另說了。”

薛仁貴疑惑道:“你不是守約身邊的雜役嗎?”

“我還是西域崇文館的主簿,願爲天可汗效死。”

他說着話,還在馬背上恭敬地行禮。

薛仁貴收回目光,遲疑道:“看來,守約身邊的雜役也不簡單。”

一行人出了伊塞克湖前,各自儲備了飲用的水,還有乾糧,做好了長途跋涉的準備。

這裡的風很大,衆人的衣衫隨風獵獵作響。

程處默道:“從這裡去素葉水城少說要三天路程。”

薛仁貴看着這裡遠處的雪山,閉目養神。

打仗最辛苦的就是行軍,因此需要節省體力,每一次休息都彌足珍貴。

紮營儘可能省了,衆人多數都是席地圍着篝火而睡。

大戰在即,這片地界寧靜得不像是人間。

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就有傳令兵快馬而來,稟報道:“薛將軍,裴都護帶着六千兵馬正在後方,距此五三裡地。”

聞言,薛仁貴朗聲道:“好!我們距素葉城有三天腳程。”

傳令兵得到回話,便再一次策馬回去稟報。

正要重新拔營啓程,薛仁貴注意到了白方腰間的佩刀,遲疑道:“你這刀的樣式有些古怪。”

白方拿起腰間的佩刀遞上,解釋道:“這是大食人常用的刀,是馬刀。”

“馬刀?”薛仁貴端詳着這把刀柄彎曲的刀,片刻就沒了興致,遞還道:“沒有大陌刀好用。”

李景恆解釋道:“聽聞大食人有很多的騎兵,他們從波斯的北側抓了很多步卒,都是一些很好戰的人。”

其實唐人也是好戰的,強大的大食人剛滅了波斯,戰意滿懷的將士們很想和大食人碰一碰。

唐軍再一次啓程,行軍的速度慢了許多,這裡是塞人的地界,時不時可以看到走動在這裡的塞人,他們三五成羣,避開行進中的唐軍。

白方帶着西域僧兵先一步趕上去,將這些要去通風報信的塞人全部攔住。

見狀,薛仁貴滿意地笑着,這些西域僧很好用,只要給他們兵械,甚至都不用給糧草,他們隨身帶着乾糧,就能爲唐軍辦事。

後方,伊塞克湖地界以東,一支由唐軍與回鶻人兵馬組成的大軍正在行軍。

契苾何力走在最後方,這一戰他不主動帶兵,步入養老生活後,打算這一仗只是遠遠地看着。

唐軍在前,回鶻人在後,之後就是吐蕃人,這裡有六千兵馬。

大軍出征還是要理由,程咬金大將軍在等的就是等使者回來,裴行儉心中佩服這位老將軍。

不拿上萬人的大軍開玩笑,每一步都是按照規制流程。

首先要有出兵的正當理由,只有去蔥嶺的使者回來了,並且告知了理由,唐軍才能動身,否則不行。

貿然出兵,一旦朝中追究起來,上萬人都要受牽連。

大將軍是設身處地爲大家着想,保證每一個士卒的安危。

這纔是一位好將軍。

裴行儉心中思量着,別看程咬金大將軍平日裡罵罵咧咧,面對大事上,每一個決定都是思慮再三的。

哪怕就在天山不出兵,朝中也無可指摘。

“報!”傳令兵回來道:“薛將軍的前軍距離素葉水城還有三天路程。”

裴行儉頷首道:“傳令給大將軍,我們就在尹塞克湖西側駐紮。”

“喏。”

李治策馬在邊上,低聲道:“一萬兵馬就要掃平蔥嶺恐怕不容易。”

裴行儉道:“當年王玄策一個人孤軍打入天竺,也考慮過是否容易?”

李慎嘆道:“此番若能回去,也可以封個宗室將領。”

李治笑道:“好!待我們回去,也向皇兄要個將軍當,駕!”

天山腹地大營,當薛仁貴與裴行儉帶着兵馬動身離開,這座大營空空蕩蕩的。

程咬金在兩個護衛攙扶,終於登上一處山坡,從這裡可以看得更遠一些。

這兩天,這位老將軍就一直領着兩個護衛守着大營,整個大營就剩下了三個人。

人少也安靜,吃得也不多。

幾片雪花落下,程咬金的衣衫隨風而動,這天山忽然就下雪了,伸手接住幾片雪花,道:“他們走多遠了?”

“回大將軍,才離開兩日。”

程咬金點着頭,望着遠處的雪山,笑着道:“這裡景色真壯麗,老夫當年怎麼不知此地有如此景色。”

“大將軍!兵馬來了。”

程咬金回頭看去,見到了身後的遠處有着一片黑壓壓的人羣,正在雪天行軍。

“扶老夫下去。”

兩個護衛扶着大將軍下了山坡,遠處的大軍也到了近前。

來人依舊是年輕將領,是戍守庭州多年的安西軍大將軍樑建方,看着模樣很是精神的樣子。

樑建方翻身下馬,跑上前行禮道:“奉張大將軍令,末將領三萬兵馬,前來複命。”

程咬金伸手拿過將令,又問道:“那老傢伙可還有交代的?”

“這……”樑建方有些猶豫,又道:“張大將軍還說,讓大軍早日掃平蔥嶺,還說……你個老貨整日窩在天山,算什麼英雄好漢。”

“哈哈哈!”程咬金大笑了起來,笑了好久才道:“有本事讓他自己來天山來與老夫比劃比劃。”

老將軍心情極好地走入大營內,“讓弟兄們都進來吧,這裡的營帳都是空的,就地先住下。”

樑建方又道:“是否派兵馳援薛仁貴?”

程咬金一手揹負,一手撫着須走着,搖頭道:“那些孩子分前後兩路,前軍是薛仁貴與處默,後方是裴行儉,兩路大軍前後呼應,先拿下一城一地再商量,你的兵馬不用着急動,萬萬不可着急。”

回頭斜眼一看,見人還杵在後頭,程咬金不耐道:“你以爲老夫在這裡一個月是看風景的嗎?”

樑建方疑惑不解。

程咬金從袖子裡拿出一卷軍報,拿在手中晃着,又道:“這是天竺送來的急報,東天竺王讓人送消息給王玄策,說是大食人已準備東征了,傳聞有二十萬兵馬。”

樑建方豁然擡頭,遲疑道:“二十萬?”

“嚇到了?”

“末將不怕。”

程咬金將軍報又收了起來,一臉的笑容。

樑建方很想看看這份軍報上寫着的是不是真的。

但見大將軍又收了回去,事關軍中密報往來,他也不好追問,只好回去將兵馬領進大營中,讓大軍入大營休整駐紮,埋鍋造飯。

本來大軍都走了,程咬金覺得自己一個人與兩個護衛守着這處大營,有點像是個老人家獨守,那也挺清閒的。

當樑建方的兵馬進來之後,這裡又重新熱鬧了起來,隨着一起來的還有一個叫裴炎的小子。

程咬金看着將士們正在搬運糧草,又道:“這樣也好,整個安西都護府都出動了,張士貴這個老傢伙守着西州城足矣,就別讓他來了,他要來也趕他回去。”

“大將軍身居天山腹地獨守大營,身邊只兩個護衛,大將軍氣魄,小子佩服。”裴炎遞上一盒餅乾,笑着道:“這是在長安的家眷讓人送來的,還請大將軍嚐嚐。”

程咬金知道這是餅乾,一邊吃着道:“裴炎?老夫記得,你是崇文館的學子,蘇亶時常將你帶在身邊,你還幫禮部辦過事,是也不是?”

“正是。”裴炎點着頭應聲,在這位大將軍身邊坐下來。

程咬金嘴裡嚼着餅乾,口中發出咀嚼餅乾的悶響,道:“當年老夫獨闖人家大營的事也做過,千軍萬馬有何可懼?

你們這些年輕人生得好,生的時候真好,這兩年如你這樣的才俊也更多了。”

裴炎作揖道:“大將軍說笑了。”

程咬金道:“陛下如此安排,是希望我們這幾個還能用的老傢伙,帶一帶你們這些年輕人,好好栽培,其實你們這些人像薛仁貴,裴行儉……”

“呵呵呵,你們這些人何愁需要我們老傢伙們帶路,你們本就是才俊翹楚,也不用老貨們教,你們自己就能走得很好,可大軍在外,總要有個人能鎮守後方,老貨力所能及,還能再幫陛下三五年,那就再幫幫陛下,再幫一幫……”

裴炎聽得這番話,心中感動之餘又對這位大將軍心生敬重。

“你知道陛下爲何不用薛萬徹家的三兄弟嗎?”

裴炎緩緩搖頭。

程咬金哼哼一笑,道:“他們都沒老夫靈醒,放眼軍中,有老夫這等智謀的人,屈指可數。”

裴炎又是無聲一笑。

又有士卒快馬而來,他翻身下馬跑上前,又遞上一卷軍報,道:“大將軍,英公書信。”

聞言,程咬金接過書信,這上面所寫都是天下各道的兵馬安排,讓劉伯英去了遼東郡,英公是爲了應付金春秋?

如今諸多衛府中事都是英公在安排,程咬金眯眼看着其中的安排。

隨着張士貴一起來到安西都護府的還有一個叫李敬業的小子,是英公的孫子。

阿史那社爾還在北征,自從這個人將自己的全部子嗣都留在長安之後,就一路北征,也不知道要打到哪裡去。

今年陛下給蒙舍詔賜名南詔,並且南詔向其餘諸詔開戰,南詔各地的戰事影響到了吐蕃,讓吐蕃派兵馳援南詔。

程咬金冷哼道:“看來大唐的東南西北都不安寧。”

言罷,他就收起了軍報,擡眼看着遠處的雪山。

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11章 圖表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第127章 遊園第572章 長安再見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512章 倒春寒385.第385章 登基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420.第420章 戰象481.第481章 山下骨385.第385章 登基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304.第304章 寒冬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127章 遊園446.第446章 寒風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45章 冒失舉薦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50章 天分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32章 拜訪舅爺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301.第301章 親衛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121章 負重鍛鍊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531章 只有利益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365.第365章 宴席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6章 小女徐慧第35章 越活越平庸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316章 人的孤獨213.第213章 旱情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316章 人的孤獨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167章 夏收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484.第484章 比試第153章 崇文館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323章 新爺孫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368.第368章 新設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13章 耿耿於懷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131章 折衝府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525章 塞人騎兵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
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11章 圖表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第127章 遊園第572章 長安再見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512章 倒春寒385.第385章 登基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420.第420章 戰象481.第481章 山下骨385.第385章 登基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304.第304章 寒冬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127章 遊園446.第446章 寒風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45章 冒失舉薦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50章 天分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32章 拜訪舅爺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301.第301章 親衛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121章 負重鍛鍊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531章 只有利益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365.第365章 宴席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6章 小女徐慧第35章 越活越平庸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316章 人的孤獨213.第213章 旱情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316章 人的孤獨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167章 夏收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484.第484章 比試第153章 崇文館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323章 新爺孫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368.第368章 新設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13章 耿耿於懷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131章 折衝府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525章 塞人騎兵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