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

這些天,東宮太子又發了幾道調令,皇城的少府監外又建設起了一間作坊,這間作坊是用來製造紡車的,並且許多銅鐵器具也被送入了作坊中。

有兩架龐大的紡車被送去了京兆府,紡車下裝着輪子,以便拉走。

京兆府堂內,關中幾縣的縣令坐在堂內,還有司農寺少卿郭正一,以及魏王李泰,其中還有以杜荷爲首的幾個關中商賈。

劉仁軌道:“咸陽縣五鄉七裡還有民壯兩千餘人,倒是可以應付。”

上官儀道:“涇陽縣五千民壯可以調用。”

看着衆人堅定的眼神,許敬宗臉上帶着笑容。

魏王李泰近來就要成婚了,坐在一旁倒是一言不發,只要京兆府能夠安排好人手去修建淤地壩,其他的事並不想參與。

“朝中若事後再計較又該如何?大唐立足中原才二十年有餘,此番大興作坊……”

這個時候總有人唱反調。

許敬宗起身道:“有些事就是要在立足之時去做,現在不去做,等朝中規制定下來,追悔莫及!爾等身爲縣令應當知曉,時不我待,抓不住這一次機會,往後還待何時再尋這等機會。”

上官儀還看着手中的冊子,長安十二縣共要開設十四座作坊。

每一處都是巨大的作坊,勞作人手包括婦人老嫗,壯勞力共計近兩萬人。

按照各縣的人手來算,關中的就業崗位依舊是富裕的,完全可以建造更大的作坊,肥皂,紙張,醬油,葡萄釀都是不愁賣的。

不論是賣去突厥換馬匹與羊羣,還是去西域換取金銀,或者是賣去洛陽以東,或者是江南兩道,劍南道或蜀中,這都是緊俏的貨物。

聽着堂內的議論,上官儀看着掛在京兆府的一幅巨大地圖,若有所思,生產製造的作坊都在各縣,而不在長安城內。

人口會以長安城爲中心,向各縣流動。

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佈局,如果長安強盛則各縣疲憊,若各縣強盛,則長安更勝之。

衆人又爭論一番,許敬宗一拳砸在了桌上,這一次的商議就定下了章程。

在許少尹的拳頭下,力排衆議。

一衆縣官,陸陸續續走出京兆府,上官儀神色還帶着幾分擔憂,道:“去年京兆府又遞交了幾份奏章,之後又罷黜了八個鄉長里正,五個縣官。”

劉仁軌道:“上官主事是在憂慮什麼?”

上官儀低着頭道:“關中人口十之七八都要勞作,作坊裡都是人,每天都有價值上千貫錢的貨物被拉出來,但凡想想,鄉野間的人少了,看似更蕭條了。”

劉仁軌道:“上官主事覺得鄉野間的人少了,就該多去人多的地方看看。”

“時而迷茫,不知是爲了什麼,關中真的會變得富有嗎?”

他嘆息一聲,就快步離開了。

劉仁軌蹙眉良久不語,又見顏勤禮從正堂走了出來,他行禮道:“顏書令。”

顏勤禮道:“你們各縣不用太過糾結,動員鄉民的事交給崇文館就好。”

劉仁軌行禮道:“有勞崇文館了。”

正堂外,許多縣官正在三三兩兩離開,這些人縣官都是擁護京兆府的,也都是最堅定站在京兆府這一邊。

因此用起來也格外地順手,他們早已習慣了京兆府的辦事方式,也都是京兆府一手培養起來的。

京兆府內,許敬宗看着手中的一卷書,不停地往嘴裡灌茶水。

李道宗問道:“看什麼呢?”

“回府尹,這是太子殿下的文章。”

李道宗緩緩點頭,在上首坐下。

許敬宗回頭問道:“府尹近來與太子可有走動?”

李道宗放下茶壺,灌水灌了一個飽嗝,道:“近日魏王就要成婚,老夫會去道賀,屆時陛下與太子都會去。”

“下官時常在想……”許敬宗一手拿着書卷,蹙眉道:“殿下常言主觀能動性與個體的相同共識之間有什麼關係?”

沒見到府尹回話,許敬宗只有端坐在一旁繼續悶頭想着。

正堂又陷入了安靜,只有書頁翻過時紙張的摩擦聲。

“報!”一個小吏來到堂內大聲道:“中書侍郎褚遂良彈劾許少尹收買晉王與紀王,意在討好東宮。”

話音落下,原本安靜的京兆府衙門傳來了重重的拍桌聲。

許敬宗將書冊重重摔在桌上,大聲道:“褚遂良這個賤人!他在何處!”

“回少尹,已有不良人盯着了,現在剛從朱雀門出來,多半已在家中了。”

許敬宗快步就要走出官衙。

小吏跟上腳步,又問道:“府尹,可要安排人手?”

“怕他做甚!”

“褚侍郎家可是有部曲家僕,萬一……”

許敬宗大步邁出官衙,朗聲道:“老夫一人足矣!”

言罷,這個小吏還是有些不放心,目光看向堂內的府尹,只見府尹稍稍點頭,這個小吏便會意要怎麼做了。

給東宮太子做事便是如此,你要是能將事辦好,太子自然不會說什麼,如果事情沒辦好那就是你能力不行,要不換下來,要不就是將辦砸的事再去辦好。

太子嚴苛也沒有嚴苛到不可理喻的地步。

許敬宗對東宮自然是忠心的,就憑他當年在涇陽,在坎兒井邊守了一年的葡萄地,這份忠心天地可鑑。

因此與東宮一系,哪怕是京兆府治下的各縣,一律唯纔是舉,沒能力就換下,有能力就換上,簡單幹脆。

講道理?講什麼道理!

經過這三五年的篩選,京兆府治下,長安十二縣個個都是精兵強將。

今年長安城經過修繕之後,京兆府就準備主持重新劃定修繕好的萬年縣與長安縣,工作任務又繁重又多。

誰也不知道許敬宗與褚遂良的恩怨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可能是從當年秦王府時開始的。

當年在秦王府,長孫無忌一系的人就看不上許敬宗,也一直在疏遠。

而褚遂良又是長孫無忌一派中最爲擁護的人。

這樣恩怨就有了,恩怨的來由也在朝野的猜測中有了蹤跡可尋。

可朝野皆知,他許敬宗是什麼人,關中出了名的酷吏,他既護着京兆府的左膀右臂,對外但凡得罪許敬宗的人,大多都是打過架。

朱雀大街上,在路人的目光中。

許敬宗孤身一人走入褚遂良家的府邸,道:“鼠輩!敢彈劾老夫,就不敢來見老夫了?”

“許敬宗!”院內又傳來了一聲大喝,看來是褚侍郎迴應了。

話音剛落,褚遂良臉門就捱了一拳,他捂着臉道:“許敬宗,伱個老狗,某家與你拼了!”

看着十來個部曲將褚遂良護在身後。

許敬宗面對十餘人捲起袖子道:“來得好,某家許久沒活動筋骨了。”

正當此時,又有一羣不良人跑到了府邸外,紛紛衝了進去,道:“保護許少尹!”

雙方人手鬥毆在了一起。

只是沒人知道這一架打得如何?只聽褚侍郎家中打砸聲與叫罵聲不斷。

隨後許敬宗又大步走出了褚遂良家的門。

他整了整已亂糟糟的發冠道:“好個褚老狗,動手竟還抓頭髮。”

隨後,許敬宗一揮衣袖,大步走出了這處府邸。

府邸內,褚遂良被揍得不輕,他捂着嘴角的瘀青,一臉鬱悶得道:“好個許敬宗,他就是想讓某家面容不淨,無顏面去恭賀魏王。”

宮裡都在爲魏王殿下的婚事做準備,閻立本與閻立德兄弟坐在皇帝面前,一臉的笑容。

只是此刻皇帝的臉色不太好,御史臺的奏章都遞到面前來了。

而這件事的起因是稚奴與慎兒爲了給青雀置辦新婚賀禮。

看兩個小兒子低着頭站在一旁委屈的樣子,李世民黑着臉,道:“就爲了這點賀禮?”

“父皇!”李泰先站出來,道:“稚奴與慎弟也是好心。”

李恪也站出來,道:“父皇,稚奴與慎弟都還小,是爲婚事準備賀禮,父皇要責罰就責罰兒臣與青雀吧。”

“魏王兄,吳王兄……”李治感動得當場哭了出來。

也不知道是他真的害怕才哭,還是真被感動哭了。

閻立德勸道:“陛下,殿下們也都是好心,此事只是誤會。”

李治抽咽着道:“兒臣……兒臣想要拜許少尹爲師。”

“不行!”

父皇回得很快,李治還想再說什麼,又只好將話嚥了回去。

看兩個兄長都爲他們求情,眼下承幹也不在殿內,這小子平時是怎麼管束他的弟弟?

眼看着殿內還有閻立本與閻立德兩兄弟,李世民的神色稍稍緩和一些,道:“許敬宗他平日裡爲人蠻橫,你拜他爲師作甚。”

想了想又道:“張玄弼,可以當你的老師。”

李治低着頭,委屈道:“兒臣看到張柬之就想揍他。”

李世民擡着手又緩緩放下,眼下幾個兄弟一條心,只好道:“你們兩兄弟自去反省一夜。”

閻立本道:“陛下,晉王與紀王不過十歲,正因年幼纔會讓許敬宗幫忙,若換作是臣,念在是兩位殿下的兄弟之情定會相助,兄弟互相幫扶,有子如此,皇子和睦團結,此乃一段佳話,而不是御史臺所言的許少尹如何攀附東宮。”

先讓這幾兄弟退下,李世民苦惱道:“朕本是想與你們談兒女的婚事,沒想到這些小子這麼不懂事。”

看着陛下惆悵的神情,閻立本道:“有權貴子弟在晉王殿下這個年紀驕縱慣了,不服管教,晉王與紀王很懂事,臣等爲陛下賀。”

李世民的臉上沒有絲毫笑意。

閻立本將這件事說成了一樁美談,將來一定會在長安城成爲一段佳話。

也不知爲何,當皇帝的竟然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陛下,戶部的卷宗送到了。”

“呈來。”

又一份奏章送到了陛下的面前。

李世民又看向身側兩人,道:“唉……朕實在是……”

閻立德行禮道:“國事爲先,臣等無妨。”

李世民打開奏章,看着上面的內容,這是戶部這一年查問來的賦稅,看着一列列的賬目,最後落在了關中與河西走廊賦稅上。

李世民盯着兩行賬目,貞觀十二年,河西走廊收取市稅錢二十萬貫,黃金兩千斤,銀九千斤,關中市稅七十萬貫錢。

看到這個數目,李世民忽然咳嗽了起來,匆忙拿起一旁的茶水往嘴裡灌着。

閻立本上前道:“陛下可是身體不適。”

李世民的手不慌不忙將奏章蓋上,而後隨手放在一旁,等氣息平順了些,道;“稍有些咳嗽,平日裡不這樣的。”

閻立本道:“陛下注意身體。”

此刻東宮,李承幹近來一直與蘇婉,寧兒兩人商議着少府監的事,少府監在皇城又分出了一個建造院。

太監苦哈哈站在一旁,低聲道:“太子殿下,陛下召見,吳王與魏王都在甘露殿等着呢。”

李承幹翻看着賬目道:“說了,孤很忙,父皇處置他們便是。”

蘇妃與寧妃正撥動着算盤給殿下盤算着現在的東宮家產,以及建設建造院花出去的賬目。

李淵坐在一旁面上帶着笑“你去一趟又何妨?”

李承幹耐心解釋道:“爺爺,孫兒若去了,性質就不同了,東宮要避嫌的。”

不多時,有太監領着晉王與紀王回來了。

“太子殿下,陛下說了,晉王與紀王是念及兄弟之情這才許少尹採買筆墨,罰在東宮反省,明日魏王大婚再去祝賀。”

李承幹頷首,示意兩個弟弟回東宮。

李治與李慎快步跑了回去。

讓傳話的太監離開之後,李承乾道:“孫兒早就說了,他們不會有事的。”

李淵道:“褚遂良與許敬宗是如何打起來的?”

“舅舅算是朝中維穩一派,在舅舅門下的門生舊故也不少,這些年來舅舅遊走在關隴與關內的士族之間,褚遂良就是舅舅一派的人,算是朝中較爲穩重也講究維穩時局的一類人。”

“在孫兒看來鄭公屬於激進一派,不論是對外對內,本來老師是居中的,可能因爲孫兒是他的弟子,纔會幫着說話,有點私心也正常。”

李淵道:“許敬宗是你東宮門下的。”

李承幹頷首道:“也對,朝中確實一些人被歸類到了東宮門下,甚至先前有人認爲褚遂良是東宮一系的人,但並不是,在立場上他還是舅舅的人。”

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20章 忠誠不極端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484.第484章 比試386.第386章 新年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174章 分寸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512章 倒春寒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573章 終章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96章 以前的事第168章 一夜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237.第237章 笄禮386.第386章 新年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424.第424章 重逢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93章 苦惱的舅舅420.第420章 戰象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424.第424章 重逢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21章 負重鍛鍊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121章 負重鍛鍊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513章 華清宮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309.第309章 發兵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35章 越活越平庸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336.第336章 老府兵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56章 告老辭官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54章 臣來告老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92章 兄弟三人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
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20章 忠誠不極端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484.第484章 比試386.第386章 新年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174章 分寸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512章 倒春寒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573章 終章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96章 以前的事第168章 一夜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237.第237章 笄禮386.第386章 新年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424.第424章 重逢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93章 苦惱的舅舅420.第420章 戰象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424.第424章 重逢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21章 負重鍛鍊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121章 負重鍛鍊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513章 華清宮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309.第309章 發兵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35章 越活越平庸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336.第336章 老府兵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56章 告老辭官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54章 臣來告老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92章 兄弟三人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