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

上元節的第一夜,人們在一聲聲“上元安康”慶賀聲中度過。

過了上元節的第一天,今天依舊是解除宵禁的,幹慶十一年纔剛開始,長安城開始了漫長的慶賀,從新年一直到了如今。

人們在這個新年好似有用不完的熱情。

清晨時分,蘇亶在幾個學子的陪同下,推開崇文館的門。

“括地誌是什麼時候送來的?”

“回主事,昨晚連夜送入崇文館,我們今天早晨也才知曉。”

腳步匆匆走入崇文館內,一個書庫正關着門,有兩個守衛正在看着。

“你們是……”

聽崇文館的主事問話,守衛忙解釋道:“李大將軍命我等來看管書卷。”

蘇亶穿着一身灰色的衣袍,雖說沒有穿着官服但腰佩魚符,言行中表露出來的也有一種不怒自威,他道:“哪位李將軍?”

“李道彥大將軍。”

蘇亶是外戚,是皇帝的丈人,從身份上來說李道彥是李唐的宗室,算是陛下的宗室。

本就身爲外戚,不想與宗室有過多糾葛。

陛下這個安排……讓蘇亶很苦惱。

幾個學子站在後方,本來跟着蘇主事而來,蘇主事的氣勢還是很足的,頗有一種誰敢在崇文館放肆的感覺。

但一聽到是李道彥大將軍,蘇主事的神色又滿是憂慮。

正在蘇亶猶豫着要不要去見陛下問個緣由,門外傳來了話語聲。

蘇勖踩着結着霜的地面,走路時還在寒風中打着擺子,一邊道:“來晚了,來晚了。”

說着話,他又走上前,道:“先將括地誌寄存在崇文館,讓崇文館的學子抄錄,抄錄之後再交給涇陽的印書坊。”

蘇亶與蘇勖是兩兄弟,是親兄弟,也是武功蘇氏的核心領頭人。

蘇亶道:“陛下看過括地誌了?”

蘇勖撫須道:“陛下多半……是看過一些的。”

說是陛下看過一些,可看過其中多少或者只是一卷?蘇勖覺得陛下對括地誌肯定是很瞭解的,因魏王在多年編撰時時常會與陛下探討,括地誌的諸多綱要也有陛下的參與。

那時候的陛下還是太子,就開始參與括地誌的編撰了。

當初是如何,蘇勖也不得而知,那時候主持編撰括地誌的是王珪,不是他蘇勖。

蘇勖只知道當年的情形,是魏王幾次因此括地誌的編撰之事,惱怒打砸東西,之後磕磕絆絆纔開始重新規劃括地誌的。

大抵上,蘇勖能知道的只有這些了,至於當年還有多少有關括地誌的隱秘,又或者是與當年的東宮太子是否還有緣由,這恐怕也只有已入土的王珪老先生清楚。

說話間,這天又開始下起了細雨,細雨夾着雪花落下,讓從一夜慶賀中度過的長安城平添了幾分靜謐。

蘇勖站在書庫前,看着漫天的雨水道:“本想着今年的冬季會暖和一些,恐怕現在又要來一場倒春寒了。”

蘇亶道:“昨夜暖和得反常,今天會有些雨雪也是應該的。”

蘇勖道:“昨天,吏部剛送來的文書,陛下讓老夫任職括地監的監正,括地誌要加入崇文館的支教書籍中,往後老夫要多來崇文館走動了。”

蘇亶其實很羨慕這個兄長,這位兄長可以心無旁騖地主持文學,可以一心都在編撰事宜上。

蘇勖道:“不知道崇文館可有安排?”

“兄長所言的安排是什麼?”

“自然是如何將括地誌併入崇文館的支教中。”

只要不和李唐的宗室打交道,蘇亶心裡還能踏實一些,並且兄弟兩人還能說一些心裡話。

蘇勖向來是一個閒散的人,一心追求學問,別無它求,因此武功蘇氏的事他也不管,都是蘇亶在安排。

再之後,太子妃定在了武功蘇氏,蘇亶的長女成了太子妃。

而武功蘇氏也從此與太子綁在了一起,從此武功蘇氏如何,太子說了算。

直到現在,武功蘇氏的子弟鮮有在朝中爲官的,倒是有很多人在各地支教。

只能說李唐這一朝的外戚,沒有任何一個小輩子弟在朝中爲官,外戚一脈薄弱得不像話。

蘇亶拿起其中一卷,將書卷打開看着其中內容,道:“需要上百名夫子,將括地誌的學識揉碎了,將學識分在一卷卷書中,還要由淺顯易懂到精深,都需要時日。”

兩人正說着,有學子來稟報道:“稟主事,太府寺的人來了。”

蘇亶撫須道:“太府寺的人來做什麼?”

“說是陛下旨意。”

蘇亶又坐下來,見到了一個太府寺的官吏,來人是太府寺的少卿王九思。

王九思是朝中鮮有的年輕少卿,太府寺少卿。

儘管現在科舉及第的年輕人不少,可能夠位列少卿的年輕人,依舊不多。

王九思快步走到書庫前,行禮道:“本是佳節,前來打擾,實在抱歉。”

對方行禮得體又恭敬,蘇亶道:“聽聞,你近來在寫各地放牧的奏疏?”

王九思道:“正是,關乎人們吃肉的大事,陛下說會多給予下官方便,不過此番來之前下官也沒有見到陛下,只是有內侍來傳話,讓下官過來一趟。”

蘇亶算是明白了,今天這一前一後都是陛下安排的。

衆人剛喝了一口酒水,卻見弘文館的主事孫處約也來了。

如此,文學館,崇文館,弘文館,太府寺的人都到了。

最後,上官儀到了崇文館,蘇亶才明白了陛下的意圖。

蘇亶是這些人中地位最高的,自家的女兒是當今皇后。

而蘇亶對上官儀也只能客客氣氣,只因上官儀是最早跟隨陛下的人,于志寧,許敬宗,上官儀此三人就是當年重要的東宮班底。

當年的陛下還是太子,就是憑藉此三人,一步步得到權力。

要說識人之明,是不是有當年的老太公高士廉在指點當年的太子,沒多少人清楚。

蘇亶覺得,以前的那些事甚至連自己的女兒都不清楚。

而陛下還是太子時,僅僅只是依靠這三人一步步走入中書省,不得不說那時的陛下,就有了十分獨到的眼光。

如今想來,當年的這三人,現在都已在了朝中十分關鍵的位置。

據說現在的工部尚書徐孝德也是,傳聞中徐孝德靠着給陛下送茶葉,送到了工部尚書的位置,也不知道這件事是真是假……

蘇亶對上官儀客客氣氣,上官儀也是一臉的恭敬。

也在上官儀的話語中,在場的幾人明白了陛下安排今日事宜,讓這麼多人齊聚崇文館的真實原因,是陛下想要編寫幾套書,這幾套書是給支教夫子所用的。

從孩子蒙學開始,一直到長大大致從六歲到十二三歲這個年紀,孩子們每年都需要換一套書,並且每套書都需要有進一步的學識。

重中之重是需要一個十分博學的人,涉及數術,經義,史書,禮教……以及諸多旁門。

上官儀道:“諸位不要覺得括地誌編寫成書只是開始,對陛下而言只是第一步。”

話語一頓,面對在場衆人,上官儀又道:“往後還需要長安四大學館與朝中各部通力聯合,需要爲此編寫十數年,甚至數十年。”

王九思道:“下官得到內侍衛的傳報,這纔來的崇文館,也不知道需要太府寺做何事?”

上官儀道:“王少卿這一年查問各地的畜牧頗有成效,學識需要編寫入書中。”

蘇亶道:“崇文館的人手本就不夠,看來要多做準備了。”

上官儀道:“朝中的秘書監也好,著作郎也罷,陛下還要設立新的官邸。”

蘇勖神色瞭然,恐怕一個官邸還不夠滿足陛下的,還要再多建設幾個。

蘇勖道:“上官御史,此事聽起來,恐怕沒有數百上千人,辦不成。”

上官儀道:“可一旦完成了,對以後來說是一勞永逸的。”

蘇亶搖頭道:“想要以後一勞永逸,就需要從一開始,就做得足夠好。”

屋外的雨勢越來越大,聽着雨水落在屋頂上的聲音,上官儀走到書庫的屋檐下,看着漫天雨水,雙手揹負,擡首道:“餘下的事就交給諸位了,但凡還有所需,儘可知會老夫。”

崇文館內,蘇亶與蘇勖相視一眼沒有開口講話。

王九思一直看着上官儀的背影,直到這人一直走到雨幕中,看不到他的背影了,纔回神思量着。

上官儀執掌御史臺,又是皇帝信任的臣子,但凡三兩句話,都是符合皇帝心意的吩咐。

再者說,皇帝一句話,就有數百上千人爲此忙碌。

但如今的皇帝是聖明的,這位皇帝從不會被外物所影響,聽說這位皇帝喜釣魚,從不建設宮殿取樂,皇帝的身邊都沒有取樂物件。

蘇勖與蘇亶正說着話,完全忽視了孫處約與王九思。

而孫處約坐着也覺得無所事事,外面下着雨雪,一時也不好離開,來時也沒有準備蓑衣,便沒話找話地說了一句,問道:“近來在太府寺如何?”

王九思道:“這一年還也挺好的。”

孫處約道:“多半,是陛下覺得你不合適在太府寺?”

王九思很想問你們能這麼揣測當今陛下嗎?這合適嗎?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多此一問不太好,便反問道:“那孫主事覺得呢?”

孫處約想了片刻,頷首道:“多半是的,陛下覺得你在太府寺做得不好,讓你換個地方做事,將太府寺少卿的位置讓出來,給別人坐。”

言罷,見王九思的神色多有些不悅,孫處約壓低嗓音道:“這朝中呀,震懾天下的是英公,籌謀盤算之人是于志寧,而吏部與兵部是陛下的左膀右臂,御史臺就是陛下手中最兇狠的豺狼。”

孫處約又道:“九思,你是一個十分有天分的孩子,你心地純良萬萬不可與這些人走得近。”

蘇亶與蘇勖還在交談着,沒有在意到這邊兩人的低語。

王九思作揖道:“謝先生指點。”

孫處約見外面的雨勢減弱許多,也離開了這裡。

王九思又在這裡坐了片刻,不論自己的位置如何變,都不能靠近孫老先生提點過的那些人,不能靠近御史臺,兵部,吏部……哪怕是中書省的于志寧。

換言之,坐在那些位置的朝臣都是極其有手段的厲害人物,不論是許敬宗,褚遂良,還是上官儀,這些人……他們的手段絕不是自己可以企及的。

離開崇文館時,王九思忽然覺得自己很渺小,人微言輕能夠左右的事太少。

來到安邑坊的食肆,凍雨還在下着,這裡的一切都很靜謐,似乎人們還未從昨晚的慶賀中甦醒,街道上也沒見到太多的行人。

王九思在這裡又見到了張柬之。

張柬之正在往一碗麪中倒着醋,道:“聽聞你一早就去崇文館了?”

王九思頷首。

“有心事?”

王九思道:“他們都說貞觀年間的朝堂是一片祥和的,君臣相宜,朝臣相互謙讓有禮。”

張柬之吃着面道:“是呀。”

王九思接過店家端來的麪條道:“若是能夠見到當年的朝堂是什麼模樣的就好了。”

張柬之嚥下一口面,又撕咬下一口餅,問道:“怎麼?現在的朝堂不好嗎?”

王九思往羊肉湯上撒了一些蔥花,飲下一口,嘖舌道:“也沒見過別的朝堂,只是有人說如今朝堂羣臣個個如狼似虎。”

張柬之笑道:“朝中位置,能者居住,正是陛下看重才能,羣臣纔會如此。”

王九思深吸一口氣,剛要提起筷子大口朵頤,卻見外面有人大聲喊道:“朝中有政令下來了,陛下有旨,爲傳播學識,爲天下學子,聯合崇文館,弘文館,文學館,四方館建設著作監,傳令天下,招天下夫子前來編寫書卷,爲天下學子百年之計。”

聞言,張柬之已一口氣將碗中的羊肉湯喝完,嘴裡還嚼着肉,一邊道:“往後有的忙了。”

言罷,他拿起桌邊的斗笠,抖落一些水珠,重新戴上,走入了雨水澆灌的大街上。

倒春寒真的來了,刺骨的寒風吹過,讓原本在屋檐下避雨的客人凍得直縮脖子,避着寒風紛紛進了店。

店家見狀,他滿面笑容地揭開一個木蓋,木蓋下是正在翻滾的羊肉湯。

386.第386章 新年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326章 蘇亶家事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351.第351章 少了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543章 吐蕃往事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424.第424章 重逢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43.第243章 雪後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386.第386章 新年351.第351章 少了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115章 各縣彈劾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316章 人的孤獨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60章 秋獵歸來第54章 臣來告老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172章 精氣神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183.第183章 識大局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533章 冬至大壽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53章 崇文館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85章 兵馬未動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186.第186章 杜正倫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45章 冒失舉薦第535章 有很多人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131章 折衝府304.第304章 寒冬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第101章 東宮爭吵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1.第1章 太子殿下481.第481章 山下骨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323章 新爺孫351.第351章 少了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
386.第386章 新年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326章 蘇亶家事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351.第351章 少了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543章 吐蕃往事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424.第424章 重逢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43.第243章 雪後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386.第386章 新年351.第351章 少了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115章 各縣彈劾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316章 人的孤獨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60章 秋獵歸來第54章 臣來告老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172章 精氣神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183.第183章 識大局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533章 冬至大壽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53章 崇文館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85章 兵馬未動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186.第186章 杜正倫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45章 冒失舉薦第535章 有很多人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131章 折衝府304.第304章 寒冬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第101章 東宮爭吵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1.第1章 太子殿下481.第481章 山下骨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323章 新爺孫351.第351章 少了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