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

三萬大軍整軍之後,咸陽橋對岸開拔往西出發了。

劉仁軌坐在咸陽橋的一處餅攤邊上,正吃着一張餅。

李恪道:“大軍開拔了,西域又要打仗了,也不知道這一仗要打多久。”

“吳王這一次不想着去西征了?”

“不想了。”李恪長嘆一口氣道:“有些事做了不等於做好了,奔走各縣纔有些收穫,還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去辦,軍中將領何其多,不少恪一個。”

聽着吳王的話語,劉仁軌依舊吃着餅,而後拿出一卷書遞上。

“這是什麼?”

劉仁軌解釋道:“聽說吳王殿下要成婚了,這是給你的賀禮。”

其實他身爲咸陽縣縣令,過得並不富裕,送不出什麼值錢的物件,給一卷書卻也有意義。

李恪又道:“聽說近來褚遂良被他家婆娘給揍了。”

劉仁軌吃完了口中的餅,望向遠處的一處作坊,道:“昨天夜裡褚遂良夜裡來了一趟咸陽縣,他還看了少府監在這裡開設的紡織作坊,正值新年還如此爲社稷奔走,老夫佩服他。”

“可是他要辭官。”

劉仁軌語氣堅定的道:“他這樣的人,不會想着辭官的。”

“也對,褚遂良被他家的婆娘揍得很慘,多半是不想着辭官了。”

“那倒是,多半是有委屈?”

“爲社稷奔走,受點委屈算什麼。”

劉仁軌朝着咸陽縣走去,李恪跟上腳步道:“恪要成婚了,你來喝杯酒如何?”

“吳王是陛下子嗣,劉某不過一介縣令。”

“那等成婚之後,恪再來尋你飲酒,今年還要與伱,還有先生一起奔走各縣。”

劉仁軌重重點頭,答應了這個約定。

這個世上有劉仁軌那樣自認平凡的人,也有如杜正倫這樣忠心的人,更有如鄭公這樣的直諫臣子。

有好的人,也有不好的人,就像是郭孝恪這樣的將領。

李承幹在忙碌的少府監內,用遊標卡尺測量着一個個零件,一邊聽着李震的講述。

權勢能改變一個人,就像是當年豪氣雲天的郭孝恪,卻成了這副模樣。

確認零件沒問題,李承干將尺子又交給了一旁的工匠,叮囑道:“保持精度,需要銅鐵與於侍郎說,他會安排的。”

“喏。”幾個工匠點頭應下。

李承幹走在少府監內,見到了一個琉璃球,在這個球體上有個對穿的洞。

工匠笑着道:“這是當年西域進獻的,那時候陛下讓我等用這個琉璃造一顆珠子,只不過後來又廢棄了,也不知是何緣故。”

“將這個送去欽天監,有用。”

言罷,李承幹帶着李震走出了少府監,嘆道:“等過了元宵再回河西走廊吧,反正河西走廊有樑建方將軍看着,今天才初二,在長安過個新年。”

李震抱拳道:“大軍正要西征,樑將軍在河西走廊也留不久的,末將想明日就回去。”

李承幹揣着手一路繼續走着,問道:“與英公說了嗎?”

李震頷首道:“這一次帶着家小一起去河西走廊。”

“孤還記得,你的妻子是太原王氏,你兒子敬業今年也有六歲了?”

“回殿下,敬業他九歲了。”

李承幹在承天門邊上停住腳步,低聲吩咐道:“河西走廊多加一些市稅,不用擔心朝中言語,多加兩成。”

“末將領命。”

李震行了禮,便快步離開。

最近關中的雪沒完沒了的,李承幹擡頭看着天,又有不少的雪花落下,大雪天給行軍與糧食運送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戰爭就是負擔,誰也不知道這一仗可能會打多久,漫長的補給線只能鋪設的安西都護府。

出了安西都護府便是西域腹地,追討在伊犁河腹地的欲谷設,一旦戰線拉長,就會是一場鏖戰。

“太子殿下,慕容順的書信。”

李承幹打開信件,而後點頭示意這個太監可以離開了。

不過這太監依舊站在原地,而是行禮送着太子走入承天門,只聽着太子殿下低聲說了一句,“這個新年有人過得不太順心吶。”

興慶殿內空蕩蕩的,沒有其他人,父皇多半是又出去遊獵了。

李承幹看着掛在牆上的地圖,這上面有行軍的路線,也有運糧的路線。

運糧的隊伍比後方的大軍早了三天的腳程,確保每行軍一天,都能夠得到沿途上的糧食補給。

“太子殿下,魏王來了。”

“嗯,讓青雀進來。”

殿內又安靜了片刻,李泰走入殿內,站在皇兄的身側行禮道:“母后說過了元宵就成婚。”

李承乾的目光從地圖上移開。

李泰也看了眼地圖道:“皇兄還在爲戰事擔憂?”

“是啊,後續的糧草都是負擔。”李承幹在地圖邊上坐下來又道:“這不比攻打高昌時這麼容易,當年攻打高昌時收集的消息與部署都很完備,現在這一仗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就在剛纔,孤收到一封書信,焉耆的老國王過世了。”

焉耆的老國王對大唐向來是友善的,當初唐軍去攻打高昌,這位老國王鼎力相助,修建坎兒井又給了郭駱駝極大的幫助。

老國王過世了,這個消息壞又不是太壞,但卻給西征的大軍帶來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

言罷,李承幹示意這個弟弟坐下。

李泰就坐,整了整寬大的袖子,“此戰軍中還是很有信心的。”

“當然要有信心了,此戰總領軍便是當初在高昌大勝的張士貴大將軍,契苾何力調動了鐵勒三部與阿史那杜爾合計近六萬草原騎兵,順着回鶻人的地界,浩浩蕩蕩朝着天山進發,契苾何力要帶着騎兵與回鶻人一起越過天山直插欲谷設所部的腹地。”

李泰感慨道:“此戰掃平天山,大唐萬勝。”

就算是面對吐蕃人,大唐也是以少勝多,很長一段時間唐人也習慣這種以少勝多的戰爭。

這也給了唐軍自信,如果父皇再自信一些說不定朝着地圖放一箭,箭矢落在遠方哪裡,大軍就攻打到哪裡。

李承幹收起自己的想法,再看眼前的地圖,父皇與朝中的將領的行軍路線,各路兵馬西進之後在蔥嶺會師,也就是西面帕米爾的高原一帶。

甚至在地圖上標明的幾個地點,龜茲,于闐,疏勒都是唐軍所過之地。

“王妃人選定下了?”

“回皇兄,是閻立德的女兒。”

“挺好的。”

李承幹神色沒有太多異樣,又道:“成婚之後,家事也就多了。”

李泰拿出一卷書,“這是括地誌新的綱要。”

打開這卷書,仔細看着綱要,地圖,等高線與地勢測繪都在上面,氣候,水土,還有星象地標相關。

“本是想來見父皇的,沒想到在這裡見到了皇兄。”

“嗯,父皇多半是去遊獵了。”李承幹又道:“恪弟娶的是弘農楊氏的女子,也算是了卻當年的一番承諾。”

李泰嘆道:“父皇與母后的心意之深,青雀佩服。”

李承幹翻看着綱要又問道;“今年要修建幾座淤地壩?”

“按照河道的規劃,還有兩座,其中一座在涇河的上游,是最重要的一座。”

“居安思危,這非常重要。”

李泰眼神一亮,作揖道:“居安思危,皇兄所言不錯,青雀受教了,閻大匠與弟弟推算過,在水位最低的時候動工。”

兄弟之間自不用多說,身爲皇兄主持關中農事,作坊開設,重在經濟。

李泰編寫括地誌,專研地理,興修淤地壩,重在水利。

“倒是人手方面,還需要京兆府相助,不知皇兄……”

眼看有宮女將飯菜送來了,正是午時,李承乾道:“用了飯,我們一起去中書省謀劃一番。”

“好。”

之後有太監來稟報,父皇確實去龍首原遊獵了。

餘下的事,只能兄弟兩自己安排。

要不是皇兄執掌關中大權,修建淤地壩的人手若是不夠,他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當下好在有皇兄願意相助,只能說所幸皇兄沒有去遊獵。

用罷飯食,兄弟兩人坐在中書省內商討着今年淤地壩修建的事宜。

中書省內,褚遂良幫着給太子與魏王殿下整理卷宗,因要調閱的卷宗很多,這一次連秘書監的蘇亶也請來了。

蘇亶笑道:“聽聞現在御史臺與朝中諸多官吏,對褚侍郎的讚譽頗多。”

聞言,褚遂良沒有去看蘇亶,反而扭頭去看正在與魏王交談的太子。

“朝中傳言,褚遂良在臘月三十與新年初一還在社稷奔波,實乃臣子表率,我等欽佩不已。”

現在褚遂良很想將蘇亶的嘴捂住。

別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太子會不清楚嗎?

蘇亶道:“褚侍郎何故這般謙遜,我等社稷效力,自是理所當然,頂天立地纔是,至於你家夫人……”

褚遂良懷中的卷宗掉落一卷,伸手要撿。

蘇亶搶先一步幫着撿起來,“褚侍郎不用客氣。”

暗暗長出一口氣,褚遂良又看了眼太子,將卷宗放在了魏王身側。

李泰伸手去拿,覺得有些麻煩。

李承乾道:“放在孤的桌前就好,省得麻煩。”

“哎……”

褚遂良乾笑着點頭,又將這些卷宗放在了太子的桌前。

而後他看向笑呵呵立在邊上的蘇亶,褚遂良心中暗暗計較,他蘇亶倒是意氣風發,女兒都嫁入東宮了。

再想自己苦苦地從臘月一直忙到現在新年,鬧得最近人都上火了。

一番談論,李泰頗有收穫,起身就要告別,伸手拍了拍褚遂良的肩膀道:“這樣的朝中重臣怎能辭官了,是吧?褚侍郎?”

注意到魏王殿下的眼神,多半是早已看穿了,褚遂良道:“魏王殿下所言……極是。”

幾人走到中書省門外,李承乾道:“蘇監丞,不如與孤去東宮用飯?”

蘇亶稍稍躬身行禮道:“殿下好意臣心領了,只是家中還有要事,新年初一剛見過女兒了。”

“既然你家中有事,孤也不勉強,往後有的是機會走動。”

在中書省門前送別三人,李承幹揣着手望着厚重的烏雲遮蔽了藍天。

李泰與褚遂良,蘇亶前腳剛走,就又有兩人快步走來。

來人正是許敬宗與李百藥。

看到太子殿下就站在中書省門前,如今的東宮太子執掌朝政的時間越來越長,在朝中也越發有威望。

李百藥遞上奏章道:“殿下,高句麗拒絕我使的請求。”

早在去年的年初,朝中就派出使者去了高句麗,讓高句麗王交還當年隨楊廣東征將士們的屍骨。

被拒絕一事,雖說早在意料之中,李百藥還是憤恨道:“我們中原將士的屍骨,他們憑什麼不歸還!老夫單槍匹馬也要殺進他們高句麗的王城,問他高句麗王,是要問我大唐兵鋒……”

許敬宗連忙道:“莫要動氣,早晚要踏平高句麗。”

說着話他也遞上一份奏章。

李承幹接過奏章看着內容,是關中的作坊類總,簡而言之就是關中各縣產業報告以及經營情況。

“李尚書,先回去吧,高句麗的事容後再議,千頭萬緒……眼前還有許多事要應付。”

李百藥作揖行禮。

李承乾道:“許少尹且回家過新年,具體事宜之後會讓人告知你。”

許敬宗也作揖行禮。

皇帝出去遊獵,太子就要監理朝政。

李承幹忙碌完今天的事,回到東宮又看到了書桌上的那捲堯舜志錄,也沒心情翻看,就隨手放在了書架上。

弟弟妹妹都放了冬假,也跟着父皇去遊獵了。

去年如此,今年也如此。

蘇婉捧着一堆衣裳走入寢殿內,見到太子正在看着奏章,她放輕了腳步。

“會寫批註嗎?”

聽殿下忽然一問,蘇婉原本就放輕的腳步一停,道:“寧兒姐教過。”

“家裡的瑣事交給她們去做就好,你與寧兒幫孤寫一下批註,寫完之後還要呈給父皇。”

聽到殿下說了句家裡的事,蘇婉心覺溫暖,幸福一笑,便喚來了寧兒姐。

近一年來,陛下的確懈怠了,鄭公即將期望放在了當今太子身上,又要繼續督促當今陛下親理朝政。

皇帝遊獵的大營外,李治與李慎聽着鄭公責罵父皇的話語,他低聲道:“慎弟,我們去找狄仁傑玩?”

“薛萬備也去西域打仗了,沒人護送我們。”

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215.第215章 存糧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429.第429章 讓步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493.第493章 李孟嘗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1.第1章 太子殿下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52章 爺孫倆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41章 大勝而歸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130章 請你道歉237.第237章 笄禮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424.第424章 重逢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83章 頡利的近況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517章 大宛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513章 華清宮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499.第499章 千秋殿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43.第243章 雪後386.第386章 新年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132章 豪傑依舊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87章 通達?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96章 以前的事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96章 以前的事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207.第207章 演武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50.第250章 夜釣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286.第286章 轉變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174章 分寸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
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215.第215章 存糧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429.第429章 讓步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493.第493章 李孟嘗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1.第1章 太子殿下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52章 爺孫倆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41章 大勝而歸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130章 請你道歉237.第237章 笄禮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424.第424章 重逢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83章 頡利的近況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517章 大宛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513章 華清宮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499.第499章 千秋殿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43.第243章 雪後386.第386章 新年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132章 豪傑依舊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87章 通達?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96章 以前的事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96章 以前的事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207.第207章 演武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50.第250章 夜釣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286.第286章 轉變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174章 分寸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