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

相較許都皇城的冷冷清清,遠在龍口的齊侯府眼下卻是熱鬧非凡。每年年終歲末府裡內外張燈結綵自是不說,蔡吉還會邀請講武堂內收養的孤兒來府裡共度新年。哪怕是像上一年那般蔡吉恰好領兵在外,身爲侯府女管家鈴蘭也會置辦下豐富的宴席和新衣服、厭勝錢來招待入府過年的孤兒們。而倘若這一年主上恰好在龍口,那孩子們更是躍躍欲試,因爲這意味着他們將額外從主上手中獲得一份禮物。

同後世過年發壓歲錢一樣,漢朝過年時長輩也會給發銅錢給孩子,以求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爲吉。只不過漢朝人發給孩子的壓歲銅錢並非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爲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故被稱之爲厭勝錢。

在蔡吉看來新衣服、厭勝錢都是孩子們新年應得的東西。而小禮物則代表了她的一番心意以及對孩子們的期待。事實上不僅是講武堂的孤兒,只要是來府上拜年串門的孩子未滿十八都能從蔡吉手上得一份禮物。建安七年(公元202年)的正月自然也不例外。

這一日難得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蔡吉,在侯府花園之中與一干童男童女們一起賞雪烹茶。這些孩子中間既有來自講武堂的孤兒,也有太史亨、郭奕那樣的官宦子弟。就見蔡吉坐在中央,手倚扶幾,柔聲詢問坐在右排首席的女孩兒近況。而在她的身後鈴蘭正蹲在小爐前,專心致志地烹煮茶湯。

與蔡吉對話的女孩名叫葉小翠,今年剛滿十二歲,是講武堂在四年前收養的孤兒。因其在同齡孤兒中學習出類拔萃,故而有資格坐在最靠近蔡吉的右手邊。只是這份殊榮似乎令女孩有些受寵若驚,以致於她舉手投足間都顯得有些拘禁。不過饒是如此女孩對蔡吉提出的問題依舊能對答如流,令坐在一旁的同齡男生羨慕不已。

葉小翠的淳樸同樣也令蔡吉十分滿意。隨着蔡吉的勢力逐步擴大,她不僅需要更多能征善戰的將領和足智多謀的文臣。同時也需要德才兼備的女官充實門庭。畢竟以蔡吉女子的身份在純男權的社會當中奮鬥總有諸多不便。特別是在禮儀祭祀方面男女終究授受不親。倘若能有女官在各種祭禮中協助蔡吉情況就會好很多。此外蔡吉的內院也需要有合適的女子爲其打理內務,僅憑鈴蘭一人顯然是遠遠不夠。

其實如果蔡吉是男兒身,那這一切都不會是問題。以她的身份和年紀娶名門閨秀爲妻根本不在話下,可能還不止一房。這些女眷會爲她打點後院,與鄉黨名門的家眷聯絡感情,當然她們本身可能就代表了某個家族。而如今這些都需要由女官來替蔡吉完成,甚至還包括聯姻。

蔡吉在最初收養孤女時或許沒有想那麼多。可現在的她卻真心有準備安排那些孤女替她與帳下家臣、鄉黨名門聯姻。冷酷嗎?是的。無恥嗎?是的。站在一千八百年後的道德立場上來說,蔡吉的做法既冷酷又無恥。但這就是漢末!莫說尋常百姓,就是皇帝的女兒也不能決定自己的婚姻大事。世家名門更是以培養大家閨秀相互聯姻爲己任。至於名門之女在守寡後,被孃家接回再嫁聯姻的事情亦是屢見不鮮。

在蔡吉看來若她帳下的女官有勇氣追求自己的真愛,那她會給予對方自由與祝福。若女孩沒有與傳統抗爭的覺悟,那她會爲其安排合適的聯姻。至少出嫁的水準不會遜於尋常的鄉黨名門。並且女官在聯姻後,蔡吉也會像世家維護自家女兒一般維護女官在婚姻中的利益。

當然蔡吉不會讓每一個孤女都去替她聯姻,有資格嫁入名門大戶的女孩除了才貌兼備外還需尊德守禮,如此這般方能稱之爲閨秀。爲此蔡吉特地請了出身名門的官宦內眷爲講武堂內的女生講解婦禮,內容以班昭的《女誡》爲主,但弱化"三從"。畢竟女官若嚴守從父從夫從子,那至她這個主上於何地。

論才學葉小翠無疑優於同年級的男孩兒,但她的舉止卻透着股子小家子氣。覺得有些遺憾的蔡吉便向她詢問起了婦禮的學習狀況。"新開婦禮課爾等可還適應?"

葉小翠欠身答道。"回主上,寧夫人前日講解了四行。言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夫雲婦德,不必才明絕異;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婦工,不必技巧過人也。幽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犬於人,是謂婦言;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專心紡織,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供賓客,是謂婦功。此四者,女人之大節。翠深以爲然。"

班昭的《女誡》固然極力倡導男尊女卑,卻不失爲女子在大家族的中生存之道。此刻眼見葉小翠如此熟悉《女誡》,蔡吉便向其勉勵道"嗯,汝既有此認識,日常言行當以此爲誡。"

葉小翠之後蔡吉又相繼考校了數個孤兒的學業。能有資格來侯府過年的孩子學業自然不會差到哪兒去。倒是幾個年紀幼小的孩子吃完麪前的糕點已經有些坐不定了。見此情形,蔡吉露出會心一笑,轉而向身後的令狐九點頭使了個眼色。

令狐九立馬會意地抿嘴一笑起身一溜煙地跑開了。不多時就見她領着幾個侍女抱着一堆禮物來到的花園。面對包裝得花花綠綠的禮物,年幼的孩子頓時一陣歡呼雀躍。就連年紀稍長的太史亨、郭奕、葉小翠等人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了期盼的神色。

終究還是些孩子啊。那會真有耐心陪孤喝茶。蔡吉在心中暗暗自嘲了一番後,便開始向孩子們派發起禮物來。不過第一個從齊侯中接過禮物的,既不是講武堂的學生,也不是太史亨、郭奕那幾個官宦子弟,而是......

"小寶?來?給姑姑抱抱?"蔡吉從乳母手中接過了白白胖胖的小寶寶,抱在懷裡使勁地蹭了蹭。那軟綿綿肉嘟嘟的感覺令蔡吉頗爲愛不釋手。

可小肉球卻並不買帳,就見他伸出肉肉的小手死命推開蔡吉道,"男女授受不親啦!"

眼前這個義正辭嚴的小肉球正是當年被趙雲自易京城內救出的公孫瓚麼子--公孫小寶。這娃兒今年剛滿三歲正值幼兒第一逆反期。眼看懷裡的小不點既倔強又驕傲地捍衛着他的"貞潔",蔡吉哭笑不得之餘,不由萌發了一絲惡作劇之心。就見她猛地將小肉球一摟緊道。"男女七歲不同席。小寶沒到七歲喲?"

小寶一時反應不過來,只得手腳並用着大聲抗議,"不要啦!不要啦!"結果換來的自然是一陣鬨堂大笑。

曹丕站在花叢後頭,遠遠望着蔡吉被一羣孩童圍在中間有說有笑,心裡既羨慕又悵然。往年此時母親總會爲他們兄弟親手縫製一套新衣服,備下各種可口的菜餚。曹彰、曹植會像跟屁蟲一樣粘在自己後頭。那時沒將新衣菜餚放在心上,那時覺得兩個弟弟很煩。可是現在曹丕連什麼時候能回家探望母親和兄弟都不知曉。甚至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與親人相聚。無法知道剛出生的麼弟曹熊長什麼樣。

一陣寒風吹過,曹丕覺得自己的眼中進了沙子,於是撂起袖子揉了揉眼睛。哪知卻是越揉越痛越揉越溼。但當他甩手放棄之時,擡頭就見花叢對面的蔡吉已然派發完禮物,正微笑着朝他招手。曹丕本想扭頭就溜,卻不曾想還是鬼使神差般地朝蔡吉走了過去。

"果如孤所想子桓適合青色。"蔡吉頗爲自得地點評着曹丕身上的新衣。

曹丕卻是站在一羣孩童中間渾身不自在。他的身份是蔡吉的未婚夫。可在場蔡吉收養的孤兒中最年長的一個也僅比他小一歲而已。這種身份與年齡的落差讓曹丕在同齡人中極難交到朋友。

"似乎尚差一點。"無視曹丕的彆扭,蔡吉自言自語着從袖中掏出一物往少年的腰帶上一掛道,"啊,就是此物。"

蔡吉突如其來舉動令曹丕像觸了電一般,下意識地往後一縮。待他回過神來後就見腰間已然多了一條玉佩。那是一塊極爲罕見的魚型白玉,不僅雕工精細,質地更是溫潤如羊脂,讓人一看便知價值不菲。

"此...此物甚是貴重..."

曹丕結結巴巴地想要取下玉佩。卻被蔡吉伸手阻止道。"新年禮物,見者有份。"

言罷。蔡吉撇過頭衝着正在看熱鬧的太史亨與郭奕笑道,"爾等怕是早已無心陪孤品茶賞雪。說,想在府內玩啥遊戲?"

年紀與曹丕相仿的太史亨繼承了他父親太史慈魁梧的體魄,論身高已與成年人無異,可內心卻還是小孩子脾性。但見他躍躍欲試地提議道,"不如比箭術!"

一旁的郭奕則狡黠地瞥了一眼曹丕腰間的玉佩起鬨道,"比啥都成,得有彩頭。"

"行。"蔡吉爽快地答應了兩隻猴崽子要求,旋即讓令狐九取了一張角弓,一本手抄本《詩經》,遞給二人道,"爾等比武鬥文皆可,切不可惹事生非。"

"喏!"太史亨和郭奕喜滋滋地接過了比賽的彩頭。

只是還未等兩人離開,蔡吉又回頭朝曹丕說道,"孤聞子桓善射,難得有此機會,不如子桓也下場一試身手?"

聽蔡吉這麼一說,包括太史亨在內的不少男孩都向曹丕投去了挑釁的目光。曹丕本想一口謝絕,可還未等他將話說出口,郭奕突然上前一手熱絡地摟住曹丕的右臂,一手指着他腰間的玉佩笑道,"曹公子莫要推辭。以公子之才,何懼吾等小兒。不如就以此玉爲彩頭比上一場如何?"

不等郭奕的指尖碰上玉佩,曹丕猛然甩開了右手。但見他大步上前先是朝蔡吉拱手一拜,繼而直起腰板扭頭向太史亨等人挑眉問道,"如何比試?"

太史亨亦不甘示弱地擡手邀請道,"請隨吾來。"

目送着一羣孩子簇擁着曹丕與太史亨前往開闊處比試箭術,蔡吉愜意地伸了下懶腰,依靠在了身後的靠背上。她坐下的這把椅子有靠背沒有腿,有點類似於後世的懶人椅。平時與帳下家臣商討公務或是招待賓客之時,蔡吉可不敢拿出來使用。畢竟漢朝講究禮儀,盤腿而坐都會被斥責爲失禮,更毋庸說是像這樣坐沒坐姿地靠在那兒。但在私下裡蔡吉就不介意將懶人椅拿出來享用一下了,再怎麼說這裡都是她的後院,不用擔心會有老夫子過來對她指手畫腳。

與此同時鈴蘭將一盞煮好的茶水連同兩隻小陶壺端到了蔡吉的面前。這兩隻陶壺中一隻裝有煮熟的牛奶,另一隻則裝着蜂蜜。由於蔡吉治下的地區不種植茶葉,她所得到的茶葉都是陳茶。加之漢朝的飲茶方式還極其原始,莫說是像後世那般抄茶泡茶,就連茶粉茶膏都還沒出現。所以蔡吉決定還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用牛奶和蜂蜜泡的"奶綠",總比用生薑蒜末煮的茶湯對她口味。正當蔡吉細心爲自己調配奶綠之時,忽聽耳邊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齊侯府上真是好生熱鬧。"不知何時郭嘉已然出現在了蔡吉的身後。和往常一樣這位齊侯府的首席謀士身披一件寬鬆的鶴氅,頭纏一塊玄色方巾,儼然一副遊方之士的打扮。

“再取把靠椅來。”蔡吉見狀一邊吩咐侍女爲郭嘉搬來懶人椅,一邊朗聲向其招呼道,“奉孝先生一同飲茶乎。”

郭嘉倒也不客氣,當即毫不介意地往靠椅上一坐,順道撇了一眼食案上的奶綠,笑着搖頭道,“此雪此景當青梅煮酒。”

——————

小劇場:

小蔡:我捏~我捏~捏捏捏~手感好好哦~

公孫小寶:子龍叔叔,就是這個人!(未完待續。。)

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2卷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二十五節 印刷之術第二十九節 糧!糧!糧!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54節造訪楊府第七十五節 風起蓬萊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二十三節 君臣冷戰第六十五節 南匈奴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二十四節 曹營定計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二十八節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第71節賢良之士第一節踏雪尋友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五十三節 平城謀策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35節不其之戰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五十九節 大單于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二十節 神醫華佗第六節 一呼百應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第二十五節 直面蝗災第八十一節 父子情深第三十三節 三韓貢船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31節虓虎來襲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五十一節 曹氏兄弟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一百十節 兵荒馬亂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38節說曹操曹操到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67節打道回府第二十節 **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四十節 賽魯班
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2卷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二十五節 印刷之術第二十九節 糧!糧!糧!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54節造訪楊府第七十五節 風起蓬萊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二十三節 君臣冷戰第六十五節 南匈奴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二十四節 曹營定計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二十八節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第71節賢良之士第一節踏雪尋友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五十三節 平城謀策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35節不其之戰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五十九節 大單于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二十節 神醫華佗第六節 一呼百應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第二十五節 直面蝗災第八十一節 父子情深第三十三節 三韓貢船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31節虓虎來襲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五十一節 曹氏兄弟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一百十節 兵荒馬亂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38節說曹操曹操到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67節打道回府第二十節 **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四十節 賽魯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