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看看有沒有把人送回來!”魏大老爺大聲嘶吼。
這一次,魏大老爺親自前往,對方給的三個放錢的地址,剛好是一個三角形,而交人的地方,正好在這個三角形的中心位置。
魏大老爺早就派人看過地形,那裡是一座被雷劈去一半的古塔。
關於這座古塔,有很多鬧鬼的傳說,前不久,官府想要拆除,結果當天便嚇瘋了兩人,還有一人受驚過度,摔斷了腿。
爲此,官府還請了道士前來做法,可惜法事做到一半,道士便說祖師爺顯靈,讓他速回道觀,三年內不要再管紅塵之事。
據說,那道士走的時候匆匆忙忙,還摔了一跤。
而官府也將拆除古塔的計劃無限擱置,從此以後,原本冷清的地方更加冷清,就連白天也人跡罕至。
夜晚的古塔更加陰森,魏大老爺對神鬼心存敬畏,還沒到古塔,便下了馬車,帶着十幾名隨從,深一腳淺一腳,走了半盞茶的功夫,才走到古塔外面。
原本高聳的古塔如今只餘一半,從門口望進去,裡面黑洞洞的。
剛剛靠近,便有無數烏鴉從裡面飛了出來,嚇得魏大老爺驚呼一聲,後退幾步,險些坐到地上。
可能是他的驚呼聲驚動了塔裡的人,裡面傳來女子的聲音:“請問是魏家的人嗎?”
魏大老爺鬆了口氣,有人,有人。
“裡面的人聽着,家裡來接你們了,快點出來!”
聽到這個熟悉的聲音,魏倩兒喜極而泣。
父親來了,父親來接她了!
她是父親最疼愛的女兒,以前是,現在是,以後也是!
她不再是低賤的外室女,她要做縣主,她要嫁入樑王府,她有美好人生!
魏倩兒提着裙子,快步跑出古塔。
熊熊燃燒的火把下,魏大老爺看清來人。
沒錯,這是魏倩兒。
魏倩兒衣衫整齊,頭上插着珠釵,耳上綴着明珠,除了雙眼紅腫以外,看不出有任何不妥。
魏大老爺的雙眼迸射出殺意,從走水至今,他沒睡過一個好覺,沒吃過一頓飽步,他憚精竭慮,提心吊膽,可這個賤人,卻絲毫沒有受苦。
呵呵,如果不是她頂着魏雅兒的名頭,她配十萬兩嗎?她配這四處奔波嗎?
魏大老爺大手一揮:“把這個賤人拿下!”
魏倩兒被人堵了嘴,套上麻袋,其他人衝進古塔,找到了同樣堵着嘴巴,五花大綁的蘭蘭。
顯然是蘭蘭話多,大呼小叫,對方擔心她會誤事,所以便堵住了她的嘴巴。
然而魏倩兒是自由的,卻也沒有給自己的丫鬟鬆綁。
但是魏家的人卻沒有找到關嬤嬤,魏家的人想上樓去找,剛剛走上臺階,便撞到一團黑影,嚇得屁滾尿流地跑出來。
“有鬼,真的有鬼!”
魏大老爺同樣怕鬼,他連忙讓人扯出蘭蘭嘴裡的破布,問道:“關婆子在哪兒?”
蘭蘭一頭霧水:“奴婢還是在府裡時見過關嬤嬤一次,後來便再未見過。”
關嬤嬤求見長嶺縣主,魏倩兒不敢見,讓蘭蘭出去把人打發掉。
蘭蘭也只見過這一次。
魏大老爺吃了一驚,問道:“她沒和你們一起被擄走?”
蘭蘭搖搖頭:“沒有啊,那日縣主和奴婢中了迷香,醒來時便被關在一間屋子裡,這幾天,縣主和奴婢沒有見到任何人,更沒見過關嬤嬤。”
她們被關在那間屋子裡,大門從外面鎖着,屋裡沒有窗子,卻有一道小門,每天那道小門會從外面打開三次,一次收夜香,一次送早食,還有一次是送晚食。
每次外面響起敲門聲,蘭蘭打開小門,便會有一隻猴子提着竹籃從小門裡鑽進來,竹籃裡裝的便是給她們的飯食。
那道小門,只能容下那隻猴子出入,蘭蘭試過,哪怕她的個頭並不高,也鑽不出去。
對方非常謹慎,不但讓猴子送飯,甚至就連碗筷也沒有,飯食是能用手抓着吃的大餅和鹹菜,水是裝在牛皮袋子裡的。
她們若想自盡,只有三個方法。
一是撞牆;
二是吃大餅時把自己噎死;
三是把頭扎進馬桶裡淹死。
無疑,這三種死法都不適合這對主僕,所以她們現在還活着。
至於關嬤嬤,如果魏大老爺不提起,她們已經忘記有這麼一個人了。
得知關嬤嬤沒和她們在一起,魏大老爺差點氣昏過去。
顯然,對方是故意不把關嬤嬤送回來的。
對方留下關嬤嬤,就是在魏大老爺頭頂懸上了一把刀。
隨時隨地,無時無刻,只要對方一個手抖,那把刀就會落下來。
這是死局!
欲破此局,其實不難。
只要公佈魏雅兒的死訊,關嬤嬤便是一枚廢棋。
到了現在,魏大老爺心裡的那一點點僥倖也蕩然無存。
次日,京城裡傳出一個大消息。
殺害魏無病的真兇找到了,原來竟是府裡的一個丫鬟,而長嶺縣主先是痛失胞弟,又在刑部吃盡苦頭,回府不久又遇到火災,她再也支撐不住,暈倒後便再也沒能醒來。
魏大老爺將魏無病的棺槨交由族人護送,自己不放心女兒回到京城,可惜長嶺縣主紅顏薄命,最終在老父親的痛哭中離世。
從暈倒到嚥氣只有一天,只能說病來如山倒,哪怕年輕人也不行。
好在長嶺縣主臨終之前終於洗清冤屈,真兇伏法,她也能含笑九泉了。
魏大老爺何時離開京城的無人知曉,沒人留意他的去留,朝野上下談論的都是魏府的不幸,說着說着,就變成了魏府遭了詛咒,否則怎會一雙兒女不到半年全都死了呢。
還有人說一定是魏家的祖墳出了問題,最好是請個高人去看看,是不是有仇家在祖墳埋了什麼東西。 又有人說不一定是祖墳,也可能是祖宅,比如被仇家在樑上貼了符,或者放把刀。
議論這件事的越來越多,談論的重點也從魏家姐弟的死,演變了魏家的風水。
祖墳派和祖宅派急論不休,有人夜觀天象,看到有一團黑氣盤桓在京城魏府上空,像是邪修在做法。
於是,祖墳派和祖宅派之外,又有了邪修派。
魏家是麗太妃孃家,永嘉帝連同他的一衆兒女,身上全都流着魏家的血。
這些消息傳進皇宮,永嘉帝真真是被噁心到了。
他勃然大怒,心中涌起一股無名邪火。
他不能對麗太妃如何,但是魏家送進宮的三個姑娘卻倒了黴,都是如花似玉的年紀,卻從此再也無緣得見天顏。
麗太妃被兒子冷落,只能對魏老夫人抱怨:“你看你那侄孫和孫女,都是些上不了檯面的,纔來京城半年,都生出這麼多的是非,現在好了,皇帝厭了魏家,魏家以後沒有安生日子了。”
魏老夫人冷哼一聲:“我一個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太婆,本來也沒打算過安生日子。”
麗太妃想說,你不想過我想過,你是不是也該回家了。
可是她不敢說,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她對魏老夫人心生畏懼。
麗太妃無奈,只好又又又稱病了。
只是這一次,永嘉帝和皇后全都沒來探望,甚至就連一向討好她的喬貴妃也沒有出現。
有人歡喜有人傷懷。
同在京城的趙時晴正美着呢,這十五萬兩銀子,堵上了最後的缺口。
就在四皇子還在籌備的時候,蕭真和趙時晴已經踏上了前往童州的官道。
甄五多想要跟着一起去,趙時晴沒讓,小老頭雖然身子硬朗,但畢竟上了年紀,她可不想讓他跟着自己去犯險。
“聽話,您就在京城乖乖等着我,辦完事我們就回來。”
小老頭不理她,卻看向蕭真。
蕭真上前一步,衝着小老頭施了一禮:“外公,我以蕭家後人的身份向您保證,三個月後,我一定把您的大孫女平安帶回來。”
小老頭雖然對蕭真一百個不滿意,但是那是看孫女婿的角度,如果是以蕭家後人來看,蕭真在他心裡還是有份量的。
蕭真很少會保證什麼,因此,他的承諾重如泰山。
小老頭不再說話,揮揮手:“早去早回,走吧走吧!”
自從祖孫相認,小老頭還是第一次和他的大孫女分開,這一次要分離三個月之久,三個月啊,還沒開始,小老頭便已經度日如年。
趙時晴要去童州,她的小分隊當然也要一起去。
出發那日,一衆少男少女鮮衣怒馬,朝氣蓬勃。
望着那些遠去的身影,小老頭鼻頭髮酸,他抹了把眼睛,老範問道:“老爺子,您哭啦?”
“胡說,眼裡進了沙子。”
老範嘆氣:“您老就放心吧,二小姐不但帶着她自己的護衛,還有您給她的二十人,蕭公子也跟着呢,一定不會有事。”
小老頭:“我當然知道不會有事,那是我孫女,我孫女福大命大,誰有事她也不會有事。”
話雖如此,可是小老頭還是擔心吶。
尤其是回到家裡,以前整日鬧轟轟的院子忽然安靜下來,就連小夜也不叫了,趴在臺階上無精打采。
阿黃也不出去聽八卦了,小老頭走到哪裡,它就跟到哪裡。
小妖和大胖全都跟着一起走了,沒有了小妖的死亡凝視,三千兩的生活像是少了什麼。
原本紀大娘和萬如意喜歡聊天,東家長西家短,可是現在,兩人也沉默了,默默坐在那裡擇菜。
張野下學回來,不再逗貓追狗,而是乖乖地回房也功課,像是忽然長大了好幾歲。
趙廷珞偶爾會帶着小寶過來,小寶想泥鰍了,看不到泥鰍,就來這裡坐一會兒。
再後來,燕家的孩子連同碎大石兄弟也過來,院子裡又熱鬧起來。
小老頭在院子裡搭了戲臺,請了戲班子演戲,演的都是武戲,這羣熊孩子看得興起,戲子在臺上打,他們在臺下打,小老頭開心了就灑銀子,小子們得了銀子,就請小老頭上酒樓,小老頭更開心了,讓小輩們請客,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今天又是忘記大孫女的一天。
那日趙時晴一行離開京城,走出五十餘里,斜次裡一隊馬隊橫插過來,擋住了前路。
衆人正要開罵,忽然認出那騎在高頭大馬上的俊俏少年不是別人,正是沈觀月!
看到沈觀月,沈望星喜極而泣。
“小月月,這半年你去哪裡了,怎麼到了京城就失蹤了?”
當然,說失蹤是誇張了,大家全都猜到一定是他哥把他帶走了,至於被帶去何處,沒人敢問,哪怕和小月月好到同用一個姓氏的沈望星也沒有問。
他們雖然不知道小月月的真正身份,但是從趙時晴兩次說什麼都不肯帶他上路的怪異行爲,也能猜到,小月月絕對不僅僅是蕭駙馬的外室子這麼簡單。
但是沒有人問,哪怕這一羣都是好奇寶寶,也同樣沒有人打聽。
然而今天見到沈觀月,大家的歡喜溢於言表,如果不是騎在馬上,說不定已經撲過去,挨個和沈觀月擁抱再擁抱了。
沈觀月嘻嘻一笑,正想耍耍嘴皮子,忽然對上自家大哥冰冷的眼神,他縮縮脖子,小心翼翼地說道:“哥,讓我一起去吧,求你了。”
蕭真心裡涌起一陣酸楚,前世也是如此,每一次犯險,蕭嶽都會趕過來,陪在他身邊,無數次衝在最前面,直到最後關頭.
“哥,無論我是蕭嶽還是沈觀月,無論我變成了誰,這都是我的責任,你就讓我去吧,好不好?”
蕭真雙脣緊抿,重生歸來,他儘可能地想要保護蕭嶽,可是現在,他忽然在想,他是不是做錯了?
他不僅是想要保護蕭嶽,他還想替蕭嶽奪回一切,因此,這些年他風裡雨裡,忙忙碌碌,他卻忘了,蕭嶽不僅聰明,而且有勇氣,或許,他不想躲在一旁,做一輩子的沈觀月
“好,上路!”
蕭真一聲令下,沈觀月那可憐巴巴的神情便不見了,他興奮地衝着大家招手:“我回來了,你們想我了嗎?”
去童州的隊伍又擴大了,官道之上,一羣少年縱馬馳騁,你追我趕,小乖在空中翱翔,只有被裝在袋子裡的小妖和大胖時不時地發出幾聲不滿的叫聲,暈了,貓暈了,貓暈馬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