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

呂布儘管已經有信鴿這種快捷的通信工具,但這種通信畢竟是單向的,只能收不能發。所以他在長安到夏陽間鋪設交通線路的同時,還建設了一條特殊的通信線路。

這是一條利用光學和視覺傳播的通信線路。平均每五百米設立一個通信站點,相鄰站點之間通過一種翻板傳遞信號。每塊翻板有黑白兩色,十六塊翻板構成一個黑白塊矩陣。

每個矩陣可以表示2的16次方共65536個漢字,每個通信基站有五個這樣的矩陣,也就是向下一個基站傳遞信息,每次可以傳送五個漢字的信息。而這個操作時間,也就是五個人拼出五個矩陣的時間,大約每次需要20秒。

那麼傳送五個字到300裡外的長安大約需要一個時辰。但這不意味着傳十個字就要兩個時辰,和流水線的原理一樣,傳送更多的信息,只是會增加一丁點時間。

當然其間的操作不只是翻板子這麼簡單,站與站之間有一定的通信協議和規則,來保證所傳遞的信息不會混亂出錯。

五百米的距離,要看清斗大的翻板顏色,只能藉助非光學玻璃製造的望遠鏡,這些望遠鏡由於色差效應,無法對遠處物體清晰成像。但斗大的方塊是白是黑卻是能看的一清二楚。

設在長安府邸內的通信站令兵用望遠鏡,盯着設立在城頭通信站的信息牌。將每塊牌子上的黑白二進制矩陣信息換算爲十進制的數字。再將這個數字交給破譯員,破譯員將此數的高中低位分解成三個小數字。他再依據這三個小數字在密碼本上找到第N頁,第N行,第N列的漢字,然後將這個漢字工整的寫到一張紙條上。

很快,一張紙條呈現到呂布面前。上面只有一行字【屬下張遼已到夏陽】,呂布知道這是張遼大約一個時辰之前從夏陽發來的信息。呂布高興說道“這可是人類通信歷史上一大壯舉”,又吩咐令兵回信【信息收到,試驗很成功】。

這只是第一條通信線路,按呂布的規劃,日後呂布的穩定控制區域,要設好幾條這樣的通信線路,並且要進行技術升級,使其更加高效穩定,夜間也可以使用。

如果這樣的通信網絡建成,不僅軍用,還可以投入民用產生收益,收益足夠養活維護通信網絡運轉的所有人員。

建安六年的盛夏,因爲許攸的叛袁投曹,袁紹軍的屯糧基地烏巢暴露,被曹軍突襲成功。官渡戰場局勢由此明朗起來,袁紹的敗局已定。

原本投靠袁紹的劉備此前就見勢不妙,認定袁紹成不了事,以南下聯結劉表爲名,帶着一支人馬跑了。他到達南陽郡後,就投奔劉表,做爲其客將屯兵新野,爲劉表看守荊州的北大門。

建安六年的夏末,袁紹軍大敗,七萬人盡覆。曹操北渡黃河,追擊敗退的袁紹軍,兵鋒直抵鄴城。

長安呂布府邸中,陳宮向呂布問道:“主公,我們此時不發兵拿下幷州,更待何時?”呂布表情淡定的說:“不急,讓我們再等等,還有更好的時機。”果然,建安六年冬,袁紹病亡。其二子袁譚和袁尚爭嗣,相繼將自己分別位於幷州和幽州的嫡系兵力拉到冀州打內戰。

建安七年春,有個人帶着家眷和幾十名親兵偷渡過黃河,從袁紹的幷州叛逃到呂布的關中。此人正是原袁軍先登營主將麴義,接到消息的呂布很快就在長安召見了他。

一番交談,果然不出呂布的所料,自麴義返回袁營後,袁紹未在啓用他。因爲先登營已經全軍覆沒,袁紹直接取消了該營的編制,也未再重建先登營。麴義就這樣被晾在一邊,袁紹都把他給忘記了。麴義以爲這是因爲呂布生擒後又釋放自己,導致了袁紹對自己的不信任。但是他卻不知道,正因爲他被呂布生擒,以及先登營的覆沒才挽救了他和家眷的性命。

麴義本想就此解甲歸田,了此餘生。但自二袁爭嗣來,袁尚又想起麴義,要重新啓用他。此時的麴義已對袁氏敬而遠之,而且明眼人都知道袁氏政權長久不了。他不願意再爲袁家所用,但又恐袁尚加害於自己和家眷,所以乾脆帶着家眷前來投奔呂布。

末了,麴義單膝下跪叩拜呂布,懇請呂布的收留。呂布忙說:“麴將軍快快請起,你投我部是讓我軍如虎添翼。”而後又吩咐人給麴義與家眷安排住所。

不久,在夏陽駐守的張遼得到一條信息【按既定方略行事,進軍幷州】。僅僅一日後,在夏陽旁邊的黃河河道上,出現了五座浮橋,呂布的步騎,輜重從橋上滾滾而過。此次東征幷州,呂布出動了兩個虎賁,三萬郡縣兵,佔自己總兵力的近四成。

袁譚急於和袁尚爭奪冀州這所謂“根基”之地,根本無暇顧慮西線的幷州。這讓呂布軍輕鬆東渡黃河,過河後如入無人之境,沿途郡縣皆獻印綬而降。到了建安六年的秋天,張遼部就已兵入幷州郡治--晉陽。

馬超也已開入幷州東部的上黨郡,經過幾次小規模戰鬥,馬超就兵臨上黨郡的治所壺關城下,上黨郡其餘縣城皆降,歸附呂布。現在袁譚手中只剩下壺關一座孤城,守將是名不經傳的彭安。

因爲袁譚東出冀州爭嗣,上黨郡也兵力空虛。留守上黨的彭安知道這麼點兵力不可能守的住上黨全郡。於是將所有縣的糧食和郡縣兵精銳近八千人都集中到壺關。準備據壺關固守,等待袁譚的回援。

馬超所率的兩萬郡兵很快就圍住壺關,按呂布的方略,對壺關只圍不打,兩萬兵卒用月餘時間就圍繞壺關修築了一條壕溝壁壘,而後只留下五千人繼續圍困壺關,剩餘人馬北上樂平郡。人馬未至,樂平太守就派人來獻降。不久,馬超與從晉陽南下的張遼會師。

此時,整個幷州,除了百年前就被鮮卑某部所佔據,最北端的定襄郡,以及暫時未降的壺關,其餘各郡各縣都已歸服呂布。

然而,呂布軍在幷州的戰鬥纔剛剛開始。呂布攻佔的都是幷州盆地平原地帶上的城池。而在幷州東南蠻荒大山之中還活躍着一支龐大的勢力—張燕的黑山軍。

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三十章 陣戰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十二章 家宴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十五章 贛西交鋒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二章 刺董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二十七章 甕中之鱉第八章 上雒戰李蒙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九章 翻臉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
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三十章 陣戰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十二章 家宴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十五章 贛西交鋒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二章 刺董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二十七章 甕中之鱉第八章 上雒戰李蒙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九章 翻臉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