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

商方使者將戰書遞交給蘇伯護。行了一禮後說道:“我大商虎賁甲士即將抵達蘇邑,請你方備戰。如果要投降,現在還來得及。”

“告訴你家大王,我有蘇甲士在蘇邑東北方平原處恭候你方大軍。”蘇伯護冷冷的對使者說道。

華向蘇伯護提議伏擊商方之師,但被蘇伯護斷然否決了。說這是盜賊和夷狄的無賴打法,不符國君之間戰鬥的身份。即使靠此贏得一仗兩仗,自己聲譽也將敗壞於天下,以後很難獲得盟友不說。再與人做戰,別人也不會再將你當國君看待,自然也不會再守規矩,也會不擇手段。

聽了蘇伯護的一席話,華默然不語。心想【這大概就是春秋時期禮戰的雛形吧。到後世春秋時期,這種諸侯貴族之間的戰爭規則非常明細和嚴苛,直接將戰爭變成了“競技遊戲”。可在原來那個世界的歷史上,春秋天下共主的西周卻是乘殷商王畿兵力空虛之際,戰書都沒下,靠突然偷襲而得的天下,這真是個莫大諷刺。】

……

數十杆玄鳥圖案的旌旗出現在遠方的地平線上,隨之滾滾而來的是白衣赤甲的上萬干戈甲士和百乘戰車。甲士上千,無邊無際,兵卒上萬,接天連地。

帝辛親率的大商精銳--朝歌左中右三師已至蘇邑東北郊野。早有哨探飛報蘇伯護。華和蘇伯護拉出各自隊伍按預先設想,開始在預定疆場佈陣。

有蘇國所在的地望正是後世太行山區與華北大平原的交界過渡區域,有許多高崗和土坡小丘。這塊陣地是華精心選擇的,兩個小丘和高崗之間有一大塊平整且植被低矮的區域非常適合車戰,雙方應該都願意在此決戰。小丘和高崗限制了軍陣的正面寬度,這讓兵力處於劣勢的蘇夏聯軍規避了短板。

鼓號聲聲,有蘇和夏方的兵士們在將官的指揮號令下,有條不絮的排好陣形。

居中於前的是夏方的本部一千名長戟民兵,其中的五百本部民兵排在最前排,第三排是有蘇的五百弓箭手和夏國一百虎賁射手,第四排是五百盾戈民兵,最後一排是兩百虎賁盾衛和六十騎萌芽騎兵。

全部四十乘鉸刀輪戰車分佈在軍陣兩翼最前。左右兩翼分別由蘇伯護和蘇忿生指揮,妲己的一千女射手也分成兩部,分立於兩翼後排。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商軍高唱着戰歌抵達戰場,開始排陣。與其說是唱歌不如說是朗誦。

訓練有素的商軍朝歌三師在鼓號聲中迅速排好隊形,華一眼看過去,赤白一片。居於陣地前的百乘戰車一字排開。戰車後的干戈甲士都是清一色的大幹(一種盾)短戈,全身赤色扎甲,甲冑上了深紅色漆料,所以基本可以肯定不是銅甲。

但不管何種材料,這種扎甲實際比那種上了一些銅泡,由整塊皮革裁剪所製成的普通皮甲性能要好的多,成本自然要高昂的多,後世戰國時期才能普遍裝備給普通兵士。陣中部分將士還帶着青銅鬼面面具,他們簇擁着一輛陣中六馬戰車,車上之人正是帝辛。

此時的帝辛也遙望着對方的軍陣,心中驚奇的說道【對方居然也能普遍裝備扎甲】,接着他發現對方僅有四十乘戰車,冷笑着自言自語說:“今天叫你們見識見識什麼叫戰爭。”但是因爲距離太遠,他卻沒注意到對方戰車輪轂之上的多餘之物。

旁邊一將衛上前問道:“陛下,我們是快戰還是慢戰?請示。”帝辛眯着眼又仔細看了對方軍陣一會,回答那將衛說:“對方步卒都配了長戟,慢戰發揮不出我方優勢,就快戰吧。不過先讓餘一人親自去單挑幾個回合。”

慢戰和快戰的區別在於如何運用戰車,所謂慢戰就是戰車並不用於衝撞對方敵陣之用,僅與本方步卒緩緩協同並進。此時戰車僅是做爲一個弓箭手和長戈手的做戰平臺。

在這個平臺上,弓箭手可以在軍陣前進中射出箭矢。兩軍接戰後,車廂內的長戈手可以居高臨下,揮動長戈收割人頭。面對短兵兵種居高臨下有一定優勢,但面對長柄武器的兵種這種優勢就沒有了。

所以當帝辛發現對方步卒不少都是手持三米長戟時,就斷然放棄了慢戰,轉而採用戰車突擊打亂敵方陣形,而後步卒並進掩殺的快戰方式。

同樣正在觀察敵陣的華猛然看到,商軍軍陣如潮水般向兩邊散開,露出一條兩仗寬的過道。那六馬戰車飛馳而出,車上一人持戟傲然挺立,正是帝辛。

此時兩軍相距約兩百米距離,帝辛的車駕馳入到本軍陣前三十米的距離停住,開始叫陣。

“對面兩蕞爾小方,可有人敢與予一戰!“

華自然知道帝辛本人勇武過人,氣力驚人。正想着【誰會和你單打獨鬥】之時。

蘇伯護所乘的四馬馬車已然出陣到前,全身披掛的蘇伯護手持一約三米的大戟站立車斗之上。這是蘇伯自己的座駕,現已拆去頂棚,當戰車使用,並沒有安裝鉸刀。

蘇伯護的戰車停下之後,他對帝辛高聲說道:“我本有心向你商方納貢稱臣,無奈你欺人太甚,竟要索我女兒爲奴。如此德行,不配做我們有蘇氏的君王。“

帝辛喝道:“你即願意稱臣,就應該知道臣的含義。你連女兒都不願意獻出,算哪門子臣?廢話少說,今天就滅你有蘇,先和予戰上幾回合。“話畢,就令馭夫駕車向蘇伯護飛馳而來。

兩車相錯之時,就是兩人交戈之際,兩杆大戟碰撞一起,又迅速彈開。而後兩車各自前進五六十米後才得以緩緩停住。再由馭夫駕着車兜個大圈轉過頭來,加速前進,進入下一回合。雙方軍陣都戰鼓齊擂,兵士們各自發出吶喊之聲。華心中感嘆道:【這是打仗嗎,看着像體育比賽】

到了第三回合錯車之時,兩人再次互相揮出大戟,這一次,兩把大戟沒有相交,蘇伯護的大戟揮空,帝辛的大戟卻砍在了蘇伯護身體的右側。蘇伯護的身體頓時癱軟下去,還好沒跌落到車下。

“不好“華心中說道。

商軍軍陣爆發出巨大的喝彩之聲,士氣高漲。而蘇夏聯軍則顯得士氣低落了幾分。

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十五章 生擒典韋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十七章 北歸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十二章 家宴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四十章 坑俘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二十七章 近衛軍的首次野戰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九章 翻臉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十七章 入城第十九章 堅堡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九章 平英布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十章 洗腦所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
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十五章 生擒典韋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十七章 北歸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十二章 家宴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四十章 坑俘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二十七章 近衛軍的首次野戰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九章 翻臉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十七章 入城第十九章 堅堡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九章 平英布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十章 洗腦所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