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

項羽遠遠的望去,齊軍軍陣果然陣容嚴整,進退自如,令信暢通。中軍旗語一變,整個軍陣片刻後就會做出反應。

項羽心想【齊軍兵力比己方多出三成,而且爲了讓自己的中軍長槍方陣更厚實,自己少有的使用了十二排縱深的方陣,這讓自己全部軍陣的寬度大大小於敵方。如果以傳統常規對陣,以韓信的能力,齊軍很容易就做到從側翼包抄自己後方。】

不過現在項羽有了克敵之法,以己之長克彼之短。而楚軍這邊的長板就是精良騎兵和大量配置的遠程投擲武器。

雙方很快進入互相拋射箭矢的階段,漫天的箭矢在空中交錯而過,兵士們紛紛舉起手中盾牌,做出各種防禦姿態的陣形組合。楚軍長槍方陣兩側的劍盾重步兵們用大盾結成嚴密的龜殼陣,普通箭矢難以對其造成傷害。

長槍方陣前方也有一排虎賁劍盾重步兵,已然豎起一堵盾牆,至於長槍方陣的上方,只能依靠長槍兵們自己頂着兩尺半的圓盾來防禦。

這個時候,楚軍的弩炮發威了,三個虎賁師六百具弩炮拋射出六百發石彈,如圖冰雹般砸向齊軍方陣。隨着“噼啪,噗噗”之聲,不停的有齊軍兵士的盾牌,軀體被石彈擊碎了。但是齊兵有着較爲嚴格的紀律,如此傷亡並不足以導致寬達四里的齊軍軍陣散亂。

與此同時,項羽突然親率右翼末端的三千精騎向右側以中速行進。韓信一愣,隨即明白這是項羽試圖用騎兵從自己的左翼迂迴到自己後方。立刻下令,讓陳稀率左翼的五千騎兵與項羽做同向運動堵截對方。

兩支騎兵隔着兩百米的距離齊頭向南運動,陳稀甚至和項羽能隔着兩三百米的距離相互對望。此時楚軍的右翼和齊軍的左翼都與本部軍陣的中軍拉開間隙,而且越拉越大。

陳稀張望時,發現項羽不僅帶着騎兵,而且騎兵旁還跟隨着千餘步兵,在快速飛奔。他不知道項羽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這隊楚軍步兵甲冑兵器皆爲上乘,正是項羽帶來的五百陷陣銳士和五百長槍手。

猛然,稀律律的一聲馬嘯,項羽已經向左調轉烏騅馬的馬頭向回奔去,跟隨他的三千精騎如法炮製。

陳稀猝不及防,發現項羽調頭時,自己的馬隊已經衝過頭幾十米,連忙向右調轉馬頭,也向回殺來。不料自己卻遭遇到陷陣銳士的狙擊。

按常理,步卒再怎麼精銳,也不可能阻擊騎兵。但現在陳稀的騎兵剛剛調轉馬頭,正是速度最低之時。狙殺這種低速的騎兵,對於陷陣銳士而言是小菜一碟。

首先就是一輪箭矢潑撒過去,馬嘯嘶鳴中,大批齊軍兵士落下馬來。接着陷陣銳士上去和這些齊軍騎兵們短兵糾纏在一起。對付馬上的敵人,盾牌幾乎沒有作用,所以做戰時,陷陣銳士都是單手持劍,盾牌還是掛在背上。

一名陷陣銳士揪住戰馬的馬繮,右手的環首鋼刀向對方的腰肋部扎去,對方也用馬刀對着他的頭顱狠狠斬下。鋼刀捅入對方軀體時,自己的頭盔也被對方馬刀劈開個裂縫,刀鋒劃過頭皮,血順着臉龐就流了下來。

另一名齊兵口中罵道:“去死”,馬刀已經從後方劈入這名陷陣銳士的肩胛骨,所幸有鎖子甲的阻擋,刀鋒斬入的不深,但讓這個陷陣銳士疼痛難忍。他反手一刀,劃過這名騎兵的腿彎處,將這名騎兵的小腿從膝蓋整個卸了下來。那騎兵頓時就從馬上跌落。

此時長槍兵也已經趕了上來,幾十人一股,用五米長槍對着齊軍騎兵一通亂刺。將齊軍騎兵逼住,那些陷陣銳士則退下陣來,護住槍兵左右兩翼和背部。

……

楚軍的中軍與右翼已經與齊軍交戰。韓信針對楚軍的長槍讓中軍配置大盾,但他低估了長槍方陣的密集程度,以及長槍方陣中的輔助兵種。

中軍的齊軍挺着大盾前進,頂住無數長槍矛頭。這種盾沒有楚軍重裝步兵的盾大,長三尺半,寬一尺,盾與盾之間仍舊有很大的縫隙,也不能將人的頭顱和下肢都防護好。一不小心,露在盾牌上方的腦袋就會被矛刃洞穿,或盾牌下方的膝蓋或脛骨中上一槍。

更要命的是,許多楚軍的重裝步兵從縫隙中穿插到前方,向盾牆後投擲出標槍。這些標槍有的直接命中盾牌後面的人體,有的則是扎到盾牌之上。當一個盾牌之上扎到兩支以上標槍時,由於標槍的重量和槓桿效應,持盾的人便再也挺不直盾牌。

除此,還有大量虎賁射手,向盾牌後拋射出箭矢,雖然拋射比直瞄近射效果差多了,但依舊給齊軍造成嚴重的殺傷。

由於齊軍的數量多於楚軍,因此齊軍的右翼比楚軍左翼多出一大截,這就給了齊軍迂迴包抄楚軍的可能。左翼楚軍是劍盾重步兵,見此狀況,迅速變陣爲一個防禦陣型,但是齊軍依舊可以繞過劍盾重步兵,攻擊長槍方陣的後背。好在項羽在陣後還佈置了一個騎兵旅的預備兵力,縱馬上前截殺試圖繞後的齊軍。

從空中俯視,整個戰場已經處於膠着狀態。但是項羽率領的三千鐵騎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他要從齊軍已經空虛的左翼直取中軍,在萬軍衆中取敵將首級。此時齊軍的五千騎兵被區區五百陷陣銳士和五百長槍兵牢牢的纏在後面。

霸王手中大戟翻飛,身後的三千鐵騎將士同樣馬槊飛舞。齊軍屍體橫七豎八的倒在衝鋒的馬隊兩旁。這支馬隊如同匕首一樣扎入齊軍中軍左肋。

站立在指揮車駕上的韓信看到這一幕,已是驚懼萬分,下令道:“傳我王令,將軍陣左翼調到右翼。”但現在兩軍已成接兵膠着狀態,齊軍的左翼哪還移的動。

片刻後,一路衝殺,呈鋒矢隊形的霸王馬隊已鑿穿齊軍中軍的左肋,接近韓信指揮車駕的位置。

“大王,趕快撤吧。”旁邊的蒯通已看出不妙,對韓信勸道。

“不能撤,一撤這幾萬大軍就沒了。”韓信擰着眉毛低沉的聲音回道。

他死死的盯着那個揮舞着大戟,跨着烏騅馬的傢伙,他越來越近了。

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十六章 一個爛攤子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八章 買賣人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十三章 夏日之劫第四十九章 槍林如鋒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十二章 易主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五章 奪宮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十八章 妲己遇險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十一章 敗走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四十九章 槍林如鋒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十章 陰謀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十七章 北歸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九章 平英布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十章 立威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
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十六章 一個爛攤子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八章 買賣人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十三章 夏日之劫第四十九章 槍林如鋒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十二章 易主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五章 奪宮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十八章 妲己遇險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十一章 敗走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四十九章 槍林如鋒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十章 陰謀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十七章 北歸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九章 平英布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十章 立威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