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

建安二年秋,又是收穫的季節。呂布治下的築谷,贊城,以及漢中四地都獲得大豐收。谷滿倉房。麾下虎賁常備軍已達兩個師兩萬餘人的兵力,郡縣戍卒則有近五萬兵力,總人口達到五十餘萬人。已經是諸侯之中一支強大的力量。

就在幾個月前,袁術稱帝,隨即被曹操,孫策,劉備,以及呂布派出的成廉圍攻。不久,四路大軍攻破壽春,最後,損兵折將的袁術只能退守龜縮於汝南一郡。袁術的原有地盤,盡被曹操所得。袁術的兄弟袁紹則在北方大敗公孫瓚,公孫瓚被驅趕至遼東,困於一隅。從而袁紹將北方四州之地收入囊中。

此時,長安的李郭二人已死,關中格局重新變動,八百里秦川爲大大小小十幾個軍閥分割佔據。其中實力最大者乃馬騰韓遂二人。而佔據長安的,正是叛殺李催郭汜的段煨,伍習二人,他們用李催郭汜以及家眷的人頭到許都朝廷換取了【長安太守】【鎮南將軍】,【闅鄉侯】等正式任命和爵位,名正言順的鎮守長安。

這些軍閥爲了自身利益,也各自採取了一些安定民生的恢復生產措施,即使以長安爲中心,長期戰亂的司隸地區也逐漸恢復了些許安寧。

這一天,呂布又在築水旁釣魚,貂蟬與曹敏都不在身邊。因爲她們都已有身孕。只有呂婉陪伴在呂布身旁,現在的呂婉按這個時代標準已不是稚童,而是臨近及笄之年的少女。但在有現代人意識到呂布眼中,她還是個孩子。

呂布說是在釣魚,心裡卻在反覆謀劃着下一步該如何走。此時,他決心先取關中雍涼。道理也很簡單,關中雖然有馬騰,韓遂這樣的悍將,而益州的劉璋卻很盈弱。但關中畢竟是各自爲政的一盤散沙,益州卻是一個真實的政權實體。而且如若自己現在不取關中,過兩年曹操和袁紹決出勝負,統一關東河北後必將進取關中,那時再進關中就難了。只是現在對關中的詳細攻略還沒想好。

“父親,看你釣魚釣了一天也沒起杆。我看你不是在釣魚,你在想心事,你在想什麼呢?”呂婉走過來。

“大人的事,小孩子別操心。”呂布斜了她一眼話說道。

呂婉嘟起了嘴,將牽着的寵物抱在懷中。呂布看了那寵物驚訝的問:“誰給你的這東西,小心咬到你。”他看清呂婉懷中寵物是隻約半歲大的大熊貓幼崽。

“是張遼叔叔從漢中帶給我的,它可乖了,纔不會咬我。”

呂布想起來了,多日前他已命張遼前去漢中督辦漢中以及西城諸軍事,部署漢中針對關中的北向防禦。

穩紮穩打,步步爲營是呂布的戰略總方針,即使自己馬上要攻略關中,也先要佈置好對關中地區各隘口險要的防禦,這樣可攻可退,進退有據。

此時,一名信令親兵匆匆向呂布小跑而來。向他報告了一個緊急消息“稟報主公,宛城發生鉅變。”

原來曹操開始進軍南陽地區,首當其衝的就是張繡的宛城。不想那張繡辜負了劉表的一番苦心,曹軍兵馬未至,就投降了曹操。

呂布聽了這消息後,淡然一笑,心裡想【此時,劉表應該比我更着急。】果不其然,當天,劉表的使者就找上呂布,還是那蒯良。

“溫侯,這次又得有求於你了。那張繡降了曹操。日後曹操的勢力可就伸到我們南襄來了。”

“那我能做什麼?”

“與我荊州軍聯合,將曹軍和張繡驅逐出南陽地區。”蒯良答道。

呂布本想告訴他,還有策反張繡的機會,因爲隨後因曹操強納張繡叔母等事,張繡會反叛曹操。但又想到張繡最終在官渡之戰前夕再降曹操,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將宛城握於手中,即能扼守商於武關道的南口,也能在曹操控制地區和自己築谷間有個緩衝區域。否則,曹操佔據宛城後,贊城肯定是守不住。儘管築谷防線堅不可摧,密不透風,但讓曹操進駐到和築谷只有一水之隔的地方,自己心裡總是不會舒服。

於是他痛快的答應了蒯良的請求。

……

曹操兵不血刃的開進了宛城,心裡自是得意,與衆曹軍將士酒宴慶功。等酒宴結束,曹操一時性起,又沒帶妻妾婢女隨軍,就問侄子曹安民這宛城之中可有青樓之所。

這曹安民最會討主子歡心,心領神會。對曹操說道:”以主公之尊,怎用去青樓消遣。小侄入宛城時見一婦人,只生的是花容月貌,正是那張繡的嬸母皺氏,主公可納之。”曹操聽了心中大喜,連忙叫曹安民將那鄒氏帶來一觀。

不多時,那曹安民就強將鄒氏帶到曹操的寓所。鄒氏自是知道這是當朝丞相曹操,被其一番威逼恐嚇,只得陪其同牀共枕。此後,曹操於宛城中,每日都與那鄒氏行牀地之歡。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很快傳到張繡耳中,再加上自從降曹後,曹操並沒有想象中那般重視自己。心中又燃反意。

一個漆黑的夜晚,曹操和鄒氏在牀第上又開始尋歡作樂。猛然,“噼噼啪啪”之聲陸續傳來。接着喊殺聲四起。正做着形如泰迪犬日常活動的曹操突然感覺屁股上一涼,接着痛入心扉。原來是一支箭矢射入了他的臀部。幸虧這支箭矢是破窗而入,被窗棱擋了一下,失了勁道,沒有射穿盆骨,僅入肉幾寸,否則曹操今日就會命喪宛城。

鄒夫人聽曹操哎呀一聲,發現不對勁,收起雙腿。驚詫的問道:“丞相,你怎麼了?”而後,她發現對方屁股上都是血,順着大腿往下流,同時聽到外面的喊殺之聲。

門“咚”的一聲被撞開,李典,夏侯惇,許諸等人帶着兵士一下闖了進來,高聲吼道:“主公,快走,張繡反了,突然偷襲宛城守軍。我們猝不及防,損失慘重。”說完架着還光着屁股的曹操向外奔去。曹操忍着疼說道:“把鄒美人也帶上。”許諸只好用被子將鄒夫人一裹,扛着就跑。

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十一章 敗走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八十五章 進佔弘農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章 韃盡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二十四章 天師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九十四章 鐵浮屠懟虎豹騎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六章 卻月陣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十章 陰謀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六十章 伐周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四章 殿斬奸臣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二十章 毒計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二章 浮海洲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六十八章 河東炮戰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十一章 兩分鐘奪一國(求推薦)第四章 夜踏敵營
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十一章 敗走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八十五章 進佔弘農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章 韃盡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二十四章 天師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九十四章 鐵浮屠懟虎豹騎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六章 卻月陣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十章 陰謀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六十章 伐周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四章 殿斬奸臣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二十章 毒計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二章 浮海洲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六十八章 河東炮戰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十一章 兩分鐘奪一國(求推薦)第四章 夜踏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