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遠襲

領軍的千夫長遠遠向眺望過去,發現帶方郡的城防鬆懈無比。雖然城門已經關閉,但城牆上卻只有稀稀拉拉及個巡邏的兵士。

千夫長做個手勢,一千鐵衛就如同一個人般,排成兩列整齊無聲的貓着腰向城下潛去。帶方城與中原城池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沒有護城河,鐵衛們很容易的就抵達城牆腳下。

第一列的鐵衛齊齊甩出準備好的飛爪抓住城頭的牆邊緣。這個藉助飛爪攀牆的動作技能,一千鐵衛跟着鐵浮屠訓練了很長時間。

到了這個時候,城頭的十幾名守城兵士還是沒有發現情況。第一列的五百鐵衛已經沿着繩索向城頭攀去。此時,一名東安國的兵士內急,想站在城垛之上對着城外撒泡尿。正低頭解褲之時,發現一團黑影迅速的向上竄來。他的腎上腺素迅速飆升,嚇的尿意全無。怕自己眼花,再仔細看一眼時,這黑影已經近了,明顯是個人。

“敵…”他剛剛開口喊出半個字,音調還沒提高。脖子後已有一柄鋼刀襲來,切開了他的喉管。

登上城頭的鐵衛們迅速摘下背後的盾牌或弓矢投入了戰鬥。那十幾名守城的巡卒很快就成了鐵衛的刀下之鬼。緊接着千夫長留下一百鐵衛清除另外三面城牆的巡卒以及控制城樓。

其餘鐵衛一股腦的向城下殺去,又迅速斬殺了幾個城門附近的戍卒,控制了城門。剩餘的三百鐵衛才向城中的東安王府迅速開進。另外五百鐵衛直取城中的東安國國兵軍營。

西晉的分封制度是以郡爲國,國按郡內人口多寡分爲大國,次國,小國三個等級。而各個等級的封國給的國兵限額不同,這大國可擁有國兵五千人,次國三千人,而小國只有一千五百人。

東安國就是這樣一個小國,雖然到了惠帝時代,這樣的限制以及名存實亡。但養兵也是要花費大量錢糧的。所以只有那些特別沒有安全感或特別有王霸野心的藩王纔會大量養兵。

而東安王司馬繇卻很現實,沒什麼勃勃野心,只圖個在邊郡之地爲所欲爲的享樂日子,同時因爲地理位置偏遠,他也不擔心有什麼人會來打他。至於南邊的三韓蠻族,剛剛從青銅器時代走出來,學會使用鐵器,根本不堪一擊,也沒什麼好擔心的。所以東安國的國兵還是一千五百人,其中兩百在城牆駐守,五百擔任王府守衛,剩餘八百長駐軍營。

軍營的轅門外,兩個當值的哨兵已經開起了小差,雙手攏在袖中,腦袋如同啄米般打起了瞌睡。最後索性坐在地上,背靠木檻,在門前巨大的油燈下睡了起來。

然後他們聽到嘈雜的腳步聲,以爲軍官來巡查,一個激靈,醒了大半。睜開微咪的雙眼看去,黑壓壓的來了一大片人。最後看仔細了,才發現這些着精良甲冑的甲士壓根不是東安國的國兵更不是下面縣裡的郡兵。

“什麼人?”一個哨兵只帶得及問這一句話,回答他的是一道刀光,然後他的屍身就栽倒在地上。五百鐵衛頃刻間涌入東安國軍營。

大多數國兵兵士還在營房中酣睡,鐵衛片刻間就解決了營房中巡邏的十幾名兵士。而後開始四處入房搜索,若遇抵抗喊叫者,上去就是一刀。剩餘被驚醒的東安國兵士戰戰兢兢,不知發生何事,高舉雙手呆若木雞。鐵衛中的百夫長高聲喝道:“我等是天子派來討伐罪臣司馬曜的禁軍,奉詔接受此處軍營,有膽敢違抗者視同謀反,格殺勿論,夷三族!”聽聞此言,衆兵士哪個還敢出半點大氣。

最後,包括都尉以上的軍官,全營兵卒被集中到校場之上。軍營中的武庫兵刃也全部都被鐵衛控制起來。有幾個高階軍官並不住在軍營之中,鐵衛百夫長了解後,就讓兵卒領着去他們府上“召集”他們前來。

東安王府中的進展也同樣順利,幾百東安國兵哪裡是鐵衛的對手,王府內外隨處可見東倒西歪的國兵屍體。司馬繇已被兩名鐵衛死死按住,他還在那大喊大叫:“我乃大晉司馬宗室,宣帝司馬懿之孫,誰敢拿我。”一個刀柄砸來,將其頓時砸暈過去。

天亮時分,全城已被鐵衛牢牢的控制住。東安國的國兵被繳械後全部被命令在軍營之中待命,不得外出半步,違令者斬。軍官還有東安國的大小僚屬官吏也全部被軟禁到王宮之中,逐一由隨鐵衛而來的三名京城文官進行審查。而司馬繇及其親族則被關入帶方城中的監牢。

五日後,大小官吏都被集中到帶方城東安王府前的廣場上。除此,帶方郡東安國各縣的縣令亦被詔令召集到了帶方城。廣場四周密密麻麻站滿了一百多名大小官吏。廣場中央則跪着黑壓壓的一片人。司馬繇和幾十名親族全部都在這裡。

日中時分,一名從洛陽隨軍而來的黃門御使才從王府內出來。他開始一板一眼的宣詔。大小官吏連忙跪伏聽詔。

詔告內容【因東安王司馬繇行悖逆之事,拒不奉詔,犯下欺君之罪。當剝奪爵位,除國,誅全族。帶方郡併入樂浪郡,原郡所轄縣令除牽連東安王一案的,皆照常履職】宣詔完畢,鐵衛的千夫長高聲喝道:“行刑!”站於人犯後的鐵衛們手起刀落,幾十顆人頭滾滾落地。

接下來一連十幾天,原東安國官吏入獄的入獄,革職的革職,升遷的升遷,好一番人事重組。這段時日,幾十顆人頭也被硝好了。

鐵衛們終於返程了,回去沒再走水路,而是帶着幾十顆人頭,故意碾轉幾千裡。經遼東,幽州,冀州,河內,青州,豫州等多個藩王公侯的地界才返回到洛陽。這東安王雖然實力弱小,可是如此偏遠之地,當今天子都要興師問罪,而且還是直接動用的禁軍。這讓其餘王侯都認清了一個現實,不能拿司馬遹的話不當數。

討伐東安王的成功又讓司馬遹的系統積分增長了10000。

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戰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十九章 堅堡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七十章 燕雲腹地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二章 刺董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六十八章 河東炮戰第十七章 入城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二十二章 汝州血戰之決勝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八章 反圍剿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十五章 贛西交鋒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五章 奪宮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戰第十二章 家宴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陽城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十九章 堅堡第十一章 兩分鐘奪一國(求推薦)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搏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五章 奪宮第四十章 坑俘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六十章 伐周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八十六章 戰武關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
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戰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十九章 堅堡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七十章 燕雲腹地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二章 刺董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六十八章 河東炮戰第十七章 入城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二十二章 汝州血戰之決勝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八章 反圍剿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十五章 贛西交鋒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五章 奪宮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戰第十二章 家宴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陽城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十九章 堅堡第十一章 兩分鐘奪一國(求推薦)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搏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五章 奪宮第四十章 坑俘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六十章 伐周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八十六章 戰武關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