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

正在旁邊服伺曹操的小黃門宦官眼見他昏死過去,嚇的大呼小叫起來。一名內侍總管循聲跑來,見到此景連忙高聲召喚御醫。在幾名御醫一番擺弄之後,曹操總算醒了過來。

曹操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召來荀彧,將軍情稟報給他過目了一遍。荀彧看完也是大驚失色,對曹操說:“呂布這是有備而來,十天就下宛城,現在估計已經拿下應城,若我們不反擊,黃河之南所有土地都將喪失。”

曹操搖頭說道:“呂布來勢洶洶,朕想現在避開呂布鋒芒,放棄黃河以南的土地。將所有軍隊都調至河北冀州,幽州青州等地。”

荀彧一聽急了,忙說道:“陛下不可啊,將兗州,豫州還有河南尹都讓於呂布,我們就再無統一天下之日了。而且就算我們偏安於冀州,幽州,那呂布遲早還是會討伐我們。我們只能覆袁紹的敗亡之道啊。”

曹操聽到袁紹二字,心中很是震動。他沉默片刻,突然發出歇斯底里的怒吼:“不,朕絕不是第二個袁紹。朕還要爭,和那呂布爭奪天下!”

曹操又平復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纔開始向荀彧問道:“文若現在可有對策?”

荀彧回道:“從這幾場大仗看來,這呂布的軍隊確爲虎狼之師。而且數量上也僅僅是略少於我軍,所以其真實實力是我大魏的一倍甚至數倍,而且其國力強盛。從大局上說,僅僅我大魏一國絕難與之匹敵,所以還是必須連橫孫權,說服他繼續向巴蜀進軍,牽制呂布的兵力。我只要要向他說明脣亡齒寒的道理,他說能夠答應的。呂布滅了魏國定然會揮師席捲江東。予時,孫權用什麼抗衡呂布?這孫權想必不會不懂這個道理。”

曹操聽了後說:“這個我在賈太尉生前就擬定的大略,孫權確已經答應和我魏國聯合,如今因爲襄陽大敗有些縮手縮腳,朕再派個使者去說說,要其繼續按原有方略行事,怕是不難。”

曹操換了一口氣繼續說道:“只是現在呂布大軍從南陽向東而出,已經奪了宛城,此時應該掃蕩南陽郡所有城縣,攻陷應城了吧。如果他此時北上許都,繼而攻克滎陽,汜水關,豈不是要將在弘農,河南作戰的十餘萬大軍包了餃子。文若說說如何解決當前之困吧。”

荀彧想了良久,對曹操拱手說道:“現在只能讓曹仁帶着他的虎豹騎南下到許都堵住呂布向北發展的勢頭。許都雖然不是什麼戰略要地。但它卻是陛下起兵的地方,而且將此城作爲治所都城多年,如果丟了,將丟失人心,很多地方郡守會因此認爲陛下大勢已去,生出不臣之心,所以許都必不能丟。”

荀彧停頓幾秒,又接着說:“既然我們已和孫權聯合,那麼原來部署於江淮之地,用於防禦江東孫權的十萬大軍可以抽調到北方抵禦呂布。”

荀彧說到這,發現曹操眉頭微秒的跳動了兩下,知道曹操起了疑慮之心,連忙接着解釋道:“陛下可是擔心孫權從中漁利。如果我們孫曹聯軍贏了,不是沒有這個可能。但現在是火燒眉頭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贏了呂布,保障自己能生存下去。陛下起初都有放棄黃河以南之意,現在又何必在乎於這江淮一州之地?”

荀彧的一席話如同醍醐灌頂,解開了曹操心中的疑慮。走到荀彧近前,拍着他的肩膀說:“如今也只能照文若的這個方法來了。”

曹操和荀彧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們談話的此時此刻,呂布在應城留下兩個虎賁師後,率剩餘的五萬大軍已經兵臨許都城下。

許都的守軍根本就沒想到會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被敵軍所圍,因爲無論從哪個方向來說,許都都是曹魏的大後方。因此許都幾乎沒做什麼防禦準備,城內也僅有常駐的五千郡兵。

呂布似乎已經洞察到這點,兵鋒剛到許都,就命令帶着兩具破城機的前鋒開始攻城。先鋒宋憲親自帶着敢死隊頂着城頭漫天射下的箭雨,用預製的木製構件在護城河上搭起了跨橋,而後他們又護送着破城機向許都城牆下挺進。

僅僅個把時辰之後,隨着轟隆的兩聲巨響,許都城的城門已被撞開。宋憲也下令全軍進攻。從將夏侯淵早就等的不耐煩了,跨上戰馬,策馬向城內衝去,他的部屬早已經衝入城中。統帥前鋒部隊的夏侯淵在許都城內縱馬疾馳,帶着兩百精騎部屬衝入許都城中。

許都城內在短時間內幾乎沒有做任何防禦措施,甚至街道上連個拒馬都沒有。任憑夏侯淵在大街上如入無人之境,中途遭遇過幾大股魏兵,都被夏侯淵輕鬆擊潰。

夏侯淵一路殺到許都城原丞相府門前,才發現大部分魏軍兵卒都聚集在這裡,有三千人之多。看樣子許都令楊修是得知許都城破後,打算以此府邸爲中心進行頑抗。此時,魏軍兵卒正在慌亂的在丞相府周圍構築壁壘,正在將糧包堆砌在院牆後和大門口。

夏侯淵見到這般情況,那還容他們繼續下去。挺槍策馬帶着約兩百精卒衝着大門就殺將進來。列於門口的魏軍步卒開始被夏侯淵的鐵騎衝的東倒西歪,殺的屍橫狼藉。但發現對方僅僅是一小股漢軍騎兵後,就鎮定了下來,成羣的魏軍兵卒手持長槍,長矛,弓弩圍攏上去。迫使夏侯淵部無法再策馬狂衝。

夏侯淵只得帶頭跳下馬匹,徒步與敵戰鬥。此時,後面的大股漢軍業已殺到。連弩發出的密集箭矢,將集結在府邸門口的魏軍一層層剝掉。手持烏茲鋼環首刀和榆木盾的漢軍步卒已如潮水般涌來。

夏侯淵和他手下兩百精兵士氣大振,各舉刀槍向府邸院內殺去。在金戈撞擊之聲中,漢軍逐步向府邸中心推進,魏軍一步步後退,而且退的速度越來越快,只到開始混亂的奔逃。最終奔逃演變成潰逃。

楊修上馬也要奔逃,夏侯淵一箭步衝上前去,將他一槍挑於馬下。

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五十一章 晉陽驚變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二十四章 天師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十五章 生擒典韋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八十五章 進佔弘農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十七章 入城第四十章 坑俘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二章 刺董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十五章 贛西交鋒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十一章 亂襲第十章 立威第八十六章 戰武關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五章 接戰大象之國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九章 歸義伯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二十章 毒計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六十章 伐周第四十章 韃盡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四十二章 大結局(全書完)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六十章 伐周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二十七章 甕中之鱉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六章 漢水長壁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
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五十一章 晉陽驚變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二十四章 天師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十五章 生擒典韋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八十五章 進佔弘農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十七章 入城第四十章 坑俘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二章 刺董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十五章 贛西交鋒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十一章 亂襲第十章 立威第八十六章 戰武關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五章 接戰大象之國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九章 歸義伯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二十章 毒計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六十章 伐周第四十章 韃盡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四十二章 大結局(全書完)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六十章 伐周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二十七章 甕中之鱉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六章 漢水長壁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