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

胡惟庸一時之間難於消化陳理所說。脹紅了臉,腦子裡飛速轉着,組織語言要反擊陳理。那邊廂,本來無精打采的李善長來了興趣,也嚅囁着嘴脣打算加入論戰。

但陳理不想扯的更多,耽誤了今天的正事,於是用一番總結結束了這次論道:“當然,你們堅持以是否入主中原,佔據九州,君主中國來做爲判斷是否正統王朝的標準,那元王朝當然是你們口中那個”天下“的正統王朝。但肯定不是朕大漢帝國的正統前朝。好了,朕覺得跑題跑遠了,今天不是來談受降的事嗎?“

陳理不認同元爲漢帝國的前朝,並不單純因爲自身的民族情感。恰恰相反,他心裡很清楚民族的邊界終究是動態的。滄海桑田的歷史鉅變中,幾個民族會融合爲一個民族。多個民族也會複合成一個民族國家。甚至世界最後真能大同,不分彼此也不一定。

他真正的目的是要以此凝聚那些被蒙元赤裸裸以律法形式規制爲三等人,四等人的華夏子民認同感。這是他所希望打造的民族國家根基所在。

他認爲,以“家天下”爲本位,阻礙民族國家形成的儒家朱程理學,再加上農耕區與遊牧區緊密接壤,纔是西方文明與華夏文明在五百年間逐步拉開差距的關鍵所在。

至於後世各種學者歸納的原因,其實都是由這兩點的衍生而出。比如“閉關禁海”,一個以“天下觀,家天下”爲本的王朝他不閉關禁海,怎麼去解釋這個“天下”和實際達不成的“莫非王土,莫非王臣”,解釋不了這些又如何證明他是天命所歸?怎麼維護統治?

……

朱元璋接過一名內侍手中的托盤親自交給了從漢軍船上過來的一名內侍手裡。托盤裡面裝着明朝的皇帝璽印和一紙對明境臣民發佈的退位詔書以及一紙寫給陳理的降書。當他將托盤放於對方內侍手中時,手指已然是微微顫抖。

等陳理將這些東西拿於手中時,朱元璋與他的一般臣屬這才改稱陳理爲陛下,齊齊跪地,山呼萬歲。至此,名義上,整個長江流域中下游,整個淮河流域俱爲陳理所有,當然實際還是要花費一定時間去接收,部署委派官吏。

李善長終是憋不住話語,高聲喊道:“陛下,你不以己爲天命,不以天下爲本,那你以何理統治這大漢帝國?漢國又以何理據有這天下,它的疆域又怎麼算?”

陳理了然說道:“朕爲華夏萬民所託代治他們的國家。它的疆域邊界就在這炮聲之中。”他話音未落,就立刻傳來了巨炮所發出的隆隆禮炮之聲。

在場多人理解陳理的意思是漢國的疆域是由大炮和武力決定的。實際上陳理真實意思是它的疆域是由它的文明程度決定的。大炮本身就是文明結晶之一。文明程度如果夠高,甚至可以讓國家疆域衝破這天地束縛。

……

大漢陳朝五年,福建陳友定,浙江方國珍,廣東何真這些盤踞在沿海的割據勢力皆被攻滅。以元臣身份繼續抗拒漢軍的陳友定與何真被押赴武昌斬首示衆,罪名爲叛國罪。當年年底,夏越率三千近衛精銳出人意料的從湘西進入川蜀。次年正月,明夏之主明升率衆歸附。

大漢陳朝七年秋,藍玉,常遇春率軍兵分兩路,各自從廣西,巴蜀進入雲南,相繼克復昆明,大理以及各州縣,元雲南總管段功兵敗身死。元樑王孛兒只斤.把匝剌瓦爾密自盡而亡。

大漢陳朝八年,經過兩年充分準備後。十萬漢軍兵分三路開始北伐。其中一路是海路,數百艘風帆戰列艦揚帆出海北上,直入渤海灣。於海津登陸後,即向大都迅猛殺去。

蒙元朝廷匆忙間集結起數萬人的步騎,攔截這一支人數八千人上下的漢軍。

漢軍以線性隊列向元軍推去。正前方的元軍步卒被三段輪射的前裝米尼來複槍,裝載在戰車上的鷹炮,輕型加農炮撕的粉碎。米尼來複槍在保證射速與滑膛槍不相上下的情況下,將射程和射擊精度都提高了數倍之多。讓冷兵器時代的弓弩手完全失去了意義。

但元軍真正的主攻力量是從左右兩翼迂迴攻擊漢軍側後的蒙古鐵騎。在元軍騎兵剛繞過薄而綿長的漢軍兵線時,隨着陣陣號角口令之聲,漢軍迅速將陣型變換爲三個成品字形的空心方陣。

在數十尊改良後的火繩機銃怒射下和臼炮榴彈的狂轟下,元軍鐵騎覆滅在漢軍狂野的火力之下…

大漢陳朝八年的秋天,元順帝悄然離開大都,退入了漠北祖居之地。次年,漢軍收復了包括燕雲十六州,遼東,隴西,甘涼,安西在內的所有傳統疆域。並且駐軍烏廝藏。

漢軍繼續前進,在地廣人稀的蒙古高原上廣建據點,試圖捕捉住重新轉爲遊牧模式的元軍主力。另一方面,一支支遠征軍,屯墾探險隊被派往鮮卑利亞。

在那裡,他們要用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一路向西擴展,一路征服各個欽察汗國分裂出的大大小小汗國。直到與斯拉夫諸國軍隊相遇。他們的歷史使命就是不能讓【歐亞遊牧區】被斯拉夫人這一家農耕民族獨吞了。

一支支遠洋探險隊也揚帆出海,去發現新的大陸和土地,連接這個星球上所有文明體。

大批留念蒙元的大儒鄉紳士人被陳理以叛國罪的罪名逮捕斬殺。其實,陳理這樣做的真實原因只是爲了打擊朱程理學派儒家,而並非在意他們懷念蒙元。

這些人本就以壟斷知識的手段佔據華夏統治階層上千年。在蒙元時代以基層狗腿和御用文人身份受到優待,從地主蛻化爲對佃戶有生殺予奪權力的奴隸主。自是對這種落後社會形態有着無限眷念。

原有的那個時空,朱元璋爲了爭取這些人的支持,同樣給予他們不納稅特權,保留了元朝遺留下的落後社會制度和習俗。但最後他們在社會大變革前夜,爲了既有利益和維持舊的統治秩序,還是將朱元璋的子孫和江山賣給了女真滿人。

在陳理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年,漢帝國的疆域之大,國力之強,民衆之富裕程度恆古未有。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他的文明和社會形態已破繭而出,打開了向上的空間。

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襲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三十八章 兵進淮北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九章 拔除眼中釘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一章 廢太子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十五章 贛西交鋒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九章 拔除眼中釘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
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襲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三十八章 兵進淮北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九章 拔除眼中釘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一章 廢太子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十五章 贛西交鋒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九章 拔除眼中釘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