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帝王(一)

能獲得常婉瑩的諒解,把陶三春和呼延雲兩個接進家門兒,已經令鄭子明喜出望外,哪裡還敢有更多的奢求?當即,咧着嘴巴連連點頭,發誓這輩子絕不再做他顧。

常婉瑩、陶三春和呼延雲三女,也個個都是絕頂的聰明。知道以目前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將另外兩人從鄭子明身邊趕走,所以儘管心裡還藏着疙瘩,卻也都勉強接受了事實。

接下來養傷日子,鄭子明就過上了神仙一般的生活。政務上的事情有常婉瑩幫忙出謀劃策,軍務上的事情有陶三春幫忙全力維持,家裡頭的事情有呼延雲代爲出手張羅,裡裡外外,都不用他操什麼心。等到傷口痊癒,整個人看上去竟又粗了一大圈兒,連已經被曬成了古銅色的面孔,也重新白嫩了起來。

“怪不得那些豪門大戶,孩子才十一二歲就張羅着說媳婦呢,這有內宅中有女人照顧和沒有女人,就是不一樣!”見不得在大傢伙都累脫了形之時,鄭子明卻獨自一個人被養得白白胖胖,潘美逮着他傷愈後第一次出來議事的機會,酸溜溜地打趣。

“那你們家給你說了幾個?”鄭子明人逢喜事精神爽,立刻抓住潘美的語病笑着反擊。

“我當年忙着讀書,不,不是,我們家在當地根本算不上什麼大戶。嘶,你們別笑,我說的豪門大戶是汴梁城內那些公侯之家,比如,比如大人的那兩個義兄……,你們,你們笑什麼呀你們!我家真的沒給我預備媳婦!”潘美被問了個猝不及防,紅着臉,大聲分辨。

結果,他不分辨還好,一分辨,反而成了欲蓋彌彰。讓周圍的陶勇、李順等人,個個笑得連連捧腹。

大傢伙都是鄉親,彼此之間最遠不過隔着兩道山樑,誰還不清楚誰家裡和小時候那點兒狗屁事兒。如果潘家在當地還算不上大戶的話,整個定州,恐怕九成以上的人家,都可以視爲赤貧。而潘家連續幾代,子嗣都不算興旺,家中長輩,又怎麼可能不早早地給潘美張羅媳婦?只是某人當年心裡頭一直惦記着娶自家表姐,對尋常脂粉都看不上眼而已,否則,恐怕現在早就衆美盈門,兒女繞膝了!

“嗯,嗯哼,嗯哼!”還是陶大春厚道,唯恐自家表弟潘美臉嫩,被笑得無法下臺。先用力咳嗽了幾聲,然後板起臉來提醒:“行了,大夥先別忙着拿軍師取樂。先說正經事!最近幾天,河對岸的幽州軍調動非常頻繁。而每年夏末秋初,對咱們滄州來說,都是煮海收鹽的最好時節。如果咱們不提前做好防備,萬一給幽州軍給盯上,恐怕會被打個措手不及!”

話音落下,衆人立刻再顧不上調笑潘美,一個個眉頭緊皺,義憤填膺。

“奶奶的,這羣王八蛋,煮鹽又不是什麼難事兒。他們幽州也不缺柴禾?”

“才跪了幾天契丹皇帝,就真把自己當契丹人了。什麼正經事都不肯去做,全指望着搶?”

“又要砍柴,又要燒水,還得防着老天爺突然下暴雨。當然不如搶得痛快!”

“來就來,老子正恨上次殺得不夠痛快!”

“問題是,刺客已經確認是朝廷派過來的。萬一咱們跟幽州軍拼個兩敗俱傷之際,朝廷……”

打仗,大夥還真的不怎麼怕。去年冬天在李家寨,就已經跟幽州軍較量過不止一次。那時大夥的手底下,滿打滿算只有兩千多鄉勇,糧草軍需也不算太充裕。而現在,吞下了地方團練之後,李家寨鄉勇已經變成了滄州軍。規模、實力和後勤供應,都令當初的鄉勇隊伍望塵莫及!

然而,大夥卻無法不怕,自己在前方跟幽州軍激戰正酣,後方卻被朝廷的兵馬抄了老窩。畢竟,小皇帝劉承佑連當街行刺這種齷齪勾當都做得出,怎麼還會拉不下抄自己人後路的麪皮?

只是,義憤歸義憤,按眼下的情形,大傢伙還真找不到太好的應對之策。除非立刻扯旗造反,把滄州獻給遼國。那樣的話,至少能保證自己不會遭到幽州軍和朝廷的前後夾擊。可是,真的那樣做了,大傢伙恐怕立刻就要與呼延琮、韓重贇等故交兵戎相見,小皇帝劉承佑以前所做的種齷齪事,都變成了有先見之明,努力防患於未然!

“要不然,子明你給你義兄寫封信,請他幫忙運作一二?”老長史範正來得晚,對朝廷的成見不像大夥那樣深。側着耳朵聽了一會兒,忍不住低聲提議。

“恐怕郭樞密如今的日子,也不太好過!”鄭子明聞聽,立刻輕輕搖頭,“義兄原本來信說,最近打算帶着郭氏的商隊一起到滄州轉轉。結果半路上,他又寫了一封信來跟我道歉,說家中有事,需要他立刻返回去!”

“是在你遇刺之前,還是遇刺之後!”老長史範正聽得心裡一哆嗦,本能地大聲追問。

“第二封信的書寫日期,是在我遇刺之前。我接到信,則是在醒來之後。”鄭子明知道對方爲何有此一問,笑了笑,不緊不慢地補充。“因爲兩封都是私信,所以就沒讓大夥知曉!”

雖然在病榻上躺了半個多月,但是在這段時間裡,一些比較重要的公務,陶三春和潘美等人處理之後,都會主動向他彙報。因此,今天雖然是他傷愈後第一次召集大夥議事,卻沒露出半點兒緊張和生疏。

這種鎮定自若的心態,很快就影響到了周圍的人。衆文職和武將們在發泄了一通之後,紛紛平靜下來,陸續說道:“那肯定是在你遇刺之前他就半路返了回去。想必他家中那邊,遇到的麻煩事情不小。”

“郭樞密一個人處理不過來,還需要把郭大哥也調回去,事情怎麼可能小得了?咱們這邊,這種時候,最好還是別再給郭大哥添麻煩了。”

“郭樞密院也難,身爲託孤重臣,卻遇到了一個比阿斗混蛋十倍的小皇帝。”

“阿斗還好了,好歹不會嫌諸葛亮礙事。汴梁城裡頭那個混賬貨,未必忍得了事事都必須通過郭樞密和另外四個老不死的顧命大臣!”

最後一句,可謂畫龍點睛。頓時,就令屋子裡的陽光驟然一暗,所有人耳朵,都隱約聽到了雷聲滾滾。

“你,你說什麼?順子,你再說一遍?”潘美第一個回過神,三步並作兩步衝到說話者面前,大聲追問。

“我,我說,我的意思是,皇上比阿斗還要混蛋十倍!”李順被問得滿頭霧水,皺着眉頭大聲補充。

近三十年來,皇帝換了一任又一任,諸侯殺帝王如宰雞。所以,尋常武將也拿皇帝不太當回事兒。特別是劉承佑這種專門給自己人背後捅刀子的皇帝,更是得不到大傢伙的辦法尊重。

所以,李順兒罵起皇帝時,根本不在乎被人聽見。更不在乎,把話說得更直接一些。誰料潘美想要的,卻根本不是他的本意。用力晃了晃胳膊,大聲喝令:“不是這句,你的原話,我要你把剛纔的原話再說一遍。”

“我,我是說……“李順被逼得額頭見汗,皺着眉頭回憶了一下,大聲重申,“我是說,阿斗雖然混蛋,卻不夠歹毒。不會想方設法去害諸葛亮的性命。而劉承佑那混賬,既然敢派刺客來殺防禦使,就敢派刺客暗殺五個顧命大臣。比起防禦使,五個顧命大臣更讓他覺得礙眼!”

“轟隆——”衆人耳畔,又是驚雷滾滾。

怪不得郭榮忽然半路返回了汴梁,並且從鄭子明遇刺到現在都沒有音訊。能讓他連結拜兄弟死活都顧不上的,恐怕只有長輩的安危。而鄭子明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功於郭家的傾力扶持。滄州軍從誕生那一天起,不管大傢伙願意不願意,也都打上了郭家的烙印。中原各方勢力,無論誰要對付滄州,都必須卡率郭威的態度。想要避免郭威的報復,最好的辦法,恐怕就是將鄭子明和他同時幹掉!

皇帝派刺客暗殺樞密使!這種事情,恐怕是古往今來的獨一份!而郭威與史弘肇,常思兩個,都算得上是生死兄弟。史弘肇與常思,又與郭威一樣,都手握重兵。

所以,無論刺客是否得手,接下來的日子裡,汴梁城內,恐怕都要血流漂杵。

汴梁城內一旦亂了起來,緊跟着,才穩定了不到半年的中原,立刻就會動盪不堪。對於遼國來說,這又是一個無法拒絕的南下良機。如果錯過,怎麼對得起小皇帝劉承佑的一番良苦用心?!

“子明,把咱們從刺客同夥嘴裡問出來的口供,立刻送一份去汴梁。以你刺史兼防禦使的名義正式送,直接走驛站,不用再給朝廷留顏面!”沒等衆人從震驚中緩過神,潘美的聲音,再度於大傢伙耳畔響起,震撼度,絲毫不亞於外邊的風雷,“然後趕緊下令,讓所有將士歸隊。不用再等到收鹽的時候了,本月之內,漢遼兩國之間,必有一戰!”

第九章 暗流 (二)第六章 綢繆 (一)第九章 長纓 (八)第九章 暗流 (八)第八章 人心 (二)第二章 謀殺 (七)第七章 鹿鳴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二章 霜刃 (三)第一章 初見 (四)第九章 長纓 (四)第七章 仕途 (二)第一章 傳說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八章 崢嶸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二章 重逢 (三)第三章 父子 (五)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五章 求索 (二)第五章 逝水 (九)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十章 狂風 (七)第十章 宏圖 (九)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萍末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十章 狂風 (三)第五章 草谷 (一)第六章 帝王 (二)第二章 風雲 (十)第六章 君王 (一)第八章 人心 (八)第四章 歸來 (三)第五章 草谷 (六)第三章 父子 (五)第五章 草谷 (七)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一章 家國 (七)第四章 歸來 (六)第四章 虎狼 (一)第七章 仕途 (六)第一章 磨劍 (二)第五章 求索 (五)第一章 新春 (四)第八章 崢嶸 (七)第八章 崢嶸 (一)第二章 重逢 (三)第一章 傳說(五)第七章 治河 (九)第四章 歸來 (七)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十章 宏圖 (一)第七章 國難 (六)第五章 求索 (四)第六章 破繭 (八)第八章 雄關 (七)第九章 暗流 (三)第十章 易鼎 (九)第八章 人心 (十)第五章 短歌 (九)第三章 抉擇 (七)第二章 霜刃 (二)第一章 新春 (三)第二章 蓬篙 (十)第八章 人心 (四)第三章 抉擇 (六)第九章 萍末 (一)第四章 歸來 (八)第六章 君王 (八)第三章 颶風 (九)第四章 虎狼 (三)第七章 鹿鳴 (四)第一章 傳說 (四)第三章 衆生 (四)第六章 君王 (六)第二章 款曲 (三)第四章 饕餮 (六)第二章 霜刃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八章 麋鹿 (一)第七章 鹿鳴 (一)第八章 麋鹿 (一)第四章 歸來 (八)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七章 鹿鳴 (九)第七章 治河 (一)第三章 收穫 (六)第三章 颶風 (十)第五章 黃雀 (一)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一章 問道 (七)第五章 黃雀 (三)第八章 崢嶸 (二)第二章 款曲 (一)第十章 狂風 (一)第八章 崢嶸 (三)第九章 暗流 (三)第十章 易鼎 (十二)
第九章 暗流 (二)第六章 綢繆 (一)第九章 長纓 (八)第九章 暗流 (八)第八章 人心 (二)第二章 謀殺 (七)第七章 鹿鳴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二章 霜刃 (三)第一章 初見 (四)第九章 長纓 (四)第七章 仕途 (二)第一章 傳說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八章 崢嶸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二章 重逢 (三)第三章 父子 (五)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五章 求索 (二)第五章 逝水 (九)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十章 狂風 (七)第十章 宏圖 (九)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萍末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十章 狂風 (三)第五章 草谷 (一)第六章 帝王 (二)第二章 風雲 (十)第六章 君王 (一)第八章 人心 (八)第四章 歸來 (三)第五章 草谷 (六)第三章 父子 (五)第五章 草谷 (七)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一章 家國 (七)第四章 歸來 (六)第四章 虎狼 (一)第七章 仕途 (六)第一章 磨劍 (二)第五章 求索 (五)第一章 新春 (四)第八章 崢嶸 (七)第八章 崢嶸 (一)第二章 重逢 (三)第一章 傳說(五)第七章 治河 (九)第四章 歸來 (七)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十章 宏圖 (一)第七章 國難 (六)第五章 求索 (四)第六章 破繭 (八)第八章 雄關 (七)第九章 暗流 (三)第十章 易鼎 (九)第八章 人心 (十)第五章 短歌 (九)第三章 抉擇 (七)第二章 霜刃 (二)第一章 新春 (三)第二章 蓬篙 (十)第八章 人心 (四)第三章 抉擇 (六)第九章 萍末 (一)第四章 歸來 (八)第六章 君王 (八)第三章 颶風 (九)第四章 虎狼 (三)第七章 鹿鳴 (四)第一章 傳說 (四)第三章 衆生 (四)第六章 君王 (六)第二章 款曲 (三)第四章 饕餮 (六)第二章 霜刃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八章 麋鹿 (一)第七章 鹿鳴 (一)第八章 麋鹿 (一)第四章 歸來 (八)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七章 鹿鳴 (九)第七章 治河 (一)第三章 收穫 (六)第三章 颶風 (十)第五章 黃雀 (一)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一章 問道 (七)第五章 黃雀 (三)第八章 崢嶸 (二)第二章 款曲 (一)第十章 狂風 (一)第八章 崢嶸 (三)第九章 暗流 (三)第十章 易鼎 (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