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夜如何其1

今夜無人入睡。

京城太平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火災,正是冬天乾燥的時候,火一燃起就以迅猛之勢席捲幾條街道,而且家家戶戶堆積着如山的取暖物資,火龍一撲來,根本救無可救。

濃煙滾滾,直衝雲霄,近傍晚還瀰漫不去,遮蔽了那方豔麗的雲霞,讓人無比憋悶,恨不得劈開天空,讓風雨倒注下來。

晚風蕭瑟,催得濃雲層層堆積,似壓抑的情緒,找不到釋放的出口,只有毀滅一途。天地之間,只剩下一片蒼茫的黑與灰,哀嚎聲、怒罵聲、老老少少的哭聲此起彼伏,京城已成人間煉獄,連美麗的南平河也被殃及,河水污濁不堪,滿是雜物,河岸一片狼藉,躲災的人們在官兵幫助下支起小小的棚子,細細清點各自帶出的物品,哀慟此次無妄之災。

整個京城地區已實施宵禁,太平府衙和京畿地區的府衙衙役盡數到了街頭,左右御林軍也全體出動,一邊安排災民,維持秩序,一邊挨家挨戶搜捕疑犯。

得知失火,皇上龍顏震怒,衣冠未整,匆匆召集羣臣,親自坐鎮朝堂指揮救災事宜。各級官員來到朝堂,不覺有些愕然,朝堂之上只見幾張簡樸的方桌,上有文房四寶,桌邊連椅子都未備下。

內侍很快傳旨,爲與百姓同甘共苦,皇上命大家在此處理政務,沒有把此次救災事務處理好,誰都不準出這個門。

衆人心知皇上動了真怒,紛紛歸位做事,除了老邁的尚書令和禮部尚書得以賜座,暫得休息,其他或倚桌而立起草政令,或聚在一起緊急商議,或單獨跪坐一旁寫寫劃劃,朝堂上一片冷肅氣氛,即使有異議,誰都不敢像往常一般大聲爭論,個個皆壓低聲音,彎下身子,生怕引起內堂裡皇上注意。

自晴妃死後,皇上逐步將政務交給安王爺處理,自己在殿上設內堂,偶來察看安王執政的情況,不過並不過問。興致來時便召幾個肱骨之臣詢問一番,或者對新進官員溫言指導,讓他們盡心盡力爲國家效力。因此,朝堂出現了奇怪的現象,殿上黃燦燦的龍椅始終形同虛設,而內堂成了大臣們嚮往之處,得以進到內堂,大家都是倍感榮光。

報信的門官不停地出出進進,一個個汗流浹背,狼狽不堪,在衆人憂心忡忡的目光森林裡穿梭來去,一溜煙跑進殿上內堂報告新的進展,又連滾帶爬衝出來。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一條條旨意被紫微令捧出來,經過黃門省幾位官員的審議,一條條修改頒佈下去,各部官員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合作態度,戶部尚書葛長海以桌爲家,從進門開始一刻未曾歇息,戶部屬官川流不息,能調用的銀錢和糧食布匹帳目陸續送至,由葛長海和侍郎親自核對記錄成冊。

工部尚書王同胥命人送來名冊,將全國能工巧匠一一篩選,另立成冊,立刻發出徵召令,設計規劃新街道的任務很快分派下去,由他親自把關,只等圖冊完成,立刻破土動工,安置百姓,重建京城的繁華街市。

內堂裡的怒斥聲不時響起,讓羣臣膽戰心驚,要知道皇上登基多年,這是第一次有這種雷霆之怒。安王爺是武將出身,脾氣暴戾,把持朝政多年,在朝堂上一貫頤指氣使,作威作福,誰的面子也不給,誰的情也不領,讓大家真正寒心。而皇上是難得的明君,從小以溫柔敦厚,斯文儒雅著稱,登基時就表現出卓越才華,對外派遣紫衣使拓展通商渠道,促進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也是個至情至性的人,因愛妃之死而一蹶不振,退至內堂避開繁瑣政事。

商議過救災事宜,有幾個關係非同一般的老臣不禁悄悄議論,安王爺第一次監斬就鬧出這種事情,只怕難逃罪責,而這也許是皇上重回朝堂的重要契機。

天色微白,大家忙了一夜,加上精神緊張,皆是困頓不堪,全無形象,三三兩兩歪倒在地。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而來,大家感覺到緊張的氣氛,紛紛起身,尚書令任奕秋起來太快,差點站立不穩,被旁邊紫微令姚和一把扶起,兩人交換一個會心的眼神,同時迎了上去。

安王爺疾奔而來,全然沒有往常的威風凜凜形象,衣衫上血跡斑斑,髮絲紛亂,神色頹然,進到朝堂,他對衆人視若無睹,大步流星走到內堂,尚書令欲言又止,低頭長嘆。

皇上正在查看工匠名冊,聽到腳步聲,眉頭一擰,頭也沒擡,信手一拂,將茶杯摔到安王爺面前,安王爺二話不說,長袍一掀,直直跪在碎片之中,膝下立刻一片鮮紅,安王爺似毫無知覺,眸中有如凝結冰霜,不發一言。

旁邊的內侍不敢出聲,齊齊跪了下來,不知過了多久,皇上看完名冊,又拿出京城的地圖,冷冷道:“傳左右大將軍!”

御林軍分左右兩軍,各設一個大將軍,左大將軍原是龍虎大將軍霍西風,最近霍西風請辭,由太子舅父高寒山接任,右大將軍由太子師樊籬擔任,羣臣紛紛議論,皇上對太子日益看重,只怕會早早退位,做個逍遙的太上皇。

樊籬先一步進了內堂,見到跪在地上臉色蒼白的安王,眉頭緊蹙,毫不猶豫跪在他身邊,叩拜道:“皇上,此事和安王爺無關啊!”

皇上拍案而起,“和他無關,難道和你有關!朕且問你,你們抓到人沒有?”

隨後進來的高寒山聞言全身一震,非常利索地揀了塊沒有碎片的地方跪了下來。

樊籬不卑不亢道:“皇上,臣等無能,搜遍了全城和京畿各縣,始終沒找到人,由刑場發現的暗器看,這些人是從燕國來,而且來頭不小!”

高寒山連連附和,“是啊,來頭不小,來頭不小!”

皇上橫了他一眼,將書案上的一樣東西扔到幾人面前,冷笑道:“確實來頭不小,是出自安王之手啊!”

看到一枚小小的袖箭,樊籬變了臉色,顫聲道:“安王爺,這真是你的?”瞥見安王的黯然之色,他臉色頓時鐵青,咬牙切齒道:“子安,你瘋了不成!”

“安王!時至今日,你還有何話說?”皇上把桌子一拍,把裡裡外外的人嚇得一個激靈。

安王爺嘴角一勾,露出一個譏誚的笑容,沉默不語。

皇上大怒,“安王,你知法犯法,該當何罪!”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皇上,你不就等這一天麼,何必廢話!”安王爺似笑非笑道。

在外面徘徊的太子聽到此話,嚇得腿一軟,渾身冷汗直冒,剛邁了一步,紫微令姚和還當他要去勸諫,連忙拖住他衣袖,太子茫茫然回頭,朝他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一溜煙衝了出去。

皇上額頭青筋直跳,手微微顫抖,似乎壓抑着滔天怒火,樊籬又急又氣,重重拜道:“皇上,安王遭逢鉅變,現在有些不清醒,臣敢以項上人頭擔保,安王絕對沒有忤逆之心,這次劫刑場決不是安王策劃!”

皇上頹然坐倒,長嘆道:“子安,好歹兄弟一場,你就如此看朕?”

高寒山連連點頭,“皇上一片苦心,安王真不知好歹!此次劫刑場安王雖不至於策劃,但也脫不了干係,還請皇上明察!”

皇上嫌惡地瞥他一眼,冷冷道:“既然如此,那煩請左大將軍代勞如何!朕賜你尚方寶劍,限你一個月查明,否則你用那把劍自絕吧!”

此話一出,大家皆心頭一沉,安王和高寒山有深仇大恨,安王整肅吏治時,以嚴酷手段懲治貪墨官員,殺一儆百,不顧衆人求情,杖殺高寒山的大兒子,這次安王落到他手中,恐怕只有死路一條。

接到旨意,高寒山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兒子死後,他一直小心謹慎,夾着尾巴做人,此刻興奮之餘不禁心驚肉跳,生怕皇上過河拆橋,自己成了陪葬。

“高寒山,還不領旨謝恩!”見他遲遲不動,而皇上臉上已有怒意,旁邊的內侍連忙提醒,高寒山只覺背脊發寒,反正躲不過去,把心一橫,恭恭敬敬接過尚方寶劍。

安王爺突然仰天大笑,撲上去搶過劍就往脖子上抹,衆人驚得魂飛魄散,眼看就要血濺當場。樊籬大吼一聲,毫不猶豫地衝上去,意圖用手抓住劍身,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銀光一閃,劍哐當落地,激得人人心頭一震,百感交集。

皇上右手一直在袖中,當安王身形一變就已蓄勢待發,只等他拔劍來刺,毫不留情地當場撲殺,卻沒料想他意圖自盡,心念一轉,手一擡,袖中箭正中安王的手背,只是他自己也沒料到竟有如此反應,竟愣在當場。

內堂之外,羣臣皆恨不得豎起耳朵聽內堂的動靜,聽到響動,也猜出端倪,各懷心事,密密跪了一地。而內侍和高寒山已匍匐在地,渾身顫抖,只有樊籬一人挺胸擡頭,目光如炬,在兩人臉上掃來掃去。

安王爺怔怔看着皇上,滿臉悲憤,大笑道:“何必多此一舉!”

皇上眼中掠過一抹尷尬之意,默默垂下眼簾,下意識地把玩着案上一枚樣式奇特的飛鏢。樊籬從小和皇上一同學武,對安王如同自己親弟弟一樣,按捺不住滿心忿恨,甕聲甕氣道:“臣願爲皇上分憂!”

皇上手一震,長長吁了口氣,露出無比倦怠之色,揮揮手道:“樊大將軍,你輔助高大將軍查明此事吧,還是一個月爲期!”

高寒山心驚肉跳,暗暗叫苦,自己反正已成陪葬,再拉一個墊底也好,連忙拜謝,命人帶走安王關入天牢,只想趕快遠離這個漩渦。

“安王什麼身份,你敢將他關進天牢!”話一出口,樊籬還沒暴跳起來,皇上就已勃然大怒,將一方硯臺朝高寒山重重砸來,高寒山已成驚弓之鳥,哪裡敢躲,硬生生受了一下,頓時頭破血流,皇上似乎猶不解恨,命人掌嘴二十,一個孔武有力的內侍劈里啪啦一頓打,高寒山眼冒金星,臉已經不成人形,連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

“將安王送上七重樓,嚴加看管!”皇上總算解氣,留下這句話立刻拂袖而去,

安王爺朝樊籬高高抱拳,目光中滿是悲愴,樊籬無顏以對,拱手匆匆道:“子安,得罪!”

高寒山仰面倒下,被幾個內侍接住,大呼小叫地送了出去。

第八章 風起雲動3第一章 夜如何其2第一章 冷霜離鴻第二章 不訴離傷1第七章一池萍碎2第十章 烽火高臺1第二章 不訴離傷1第三章 寒月悲笳3第十章 梧桐夜雨3第八章 金鉤晚涼1第六章 桃花春水1第一章 秦關何處1第十一章 長夜未央第七章一池萍碎1第一章 夜如何其2第五章 觀棋不語1第七章 雨疏風驟2第一章 秦關何處2第二章 悲歌擊築2第七章 雨疏風驟2第二章 悲歌擊築3第八章 金鉤晚涼3第一章 秦關何處3第八章 金鉤晚涼3第三章 酒趁哀弦2第五章 畫角嗚咽3第二章 悲歌擊築2第三章 酒趁哀弦3第七章 2第六章 各自天涯3第十章 烽火高臺1第三章 急管繁弦1第三章 慢綰青絲第八章 風起雲動2第六章 桃花春水2第七章 3第二章 山寺桃花第七章 2第五章 觀棋不語3第八章 金鉤晚涼2第十二章 陌上花開1第二章 夜永衾寒3第八章 風起雲動3第七章 雨疏風驟1第九章 剔盡寒燈1第八章 金鉤晚涼2第八章 金鉤晚涼2第七章 雨疏風驟2第七章 1第九章 關河夢斷3第六章 夢隔重簾3第五章 觀棋不語3第一章 秦關何處3第一章 冷霜離鴻第九章 關河夢斷3第五章 觀棋不語2第七章 眼底離恨第五章 畫角嗚咽2第四章 清歌斷腸1第四章 佳期安尋1第五章 畫角嗚咽2第二章 夜永衾寒1第八章 風起雲動3第二章 夜永衾寒3第四章 暮鳴聲盡3第二章 不訴離傷1第四章 佳期安尋1第二章 不訴離傷3第三章 酒趁哀弦2第六章 桃花春水1第六章 各自天涯2第三章 慢綰青絲第七章 3第四章 暮鳴聲盡3第一章 秦關何處1第三章 急管繁弦1第四章 暮鳴聲盡1第七章一池萍碎2第八章 金鉤晚涼1第四章 清歌斷腸1第十二章 陌上花開2第一章 夜如何其1第四章 暮鳴聲盡3第八章 肝膽冰雪2第六章 夢隔重簾2第二章 悲歌擊築1第五章 觀棋不語3第五章 觀棋不語2第二章 不訴離傷3第十二章 翻雲覆雨第四章 暮鳴聲盡3第五章 觀棋不語3第十章 激流暗涌3第八章 墨染千山第八章 金鉤晚涼2第八章 墨染千山第七章 1第五章 暮雨空祠3第三章 酒趁哀弦1
第八章 風起雲動3第一章 夜如何其2第一章 冷霜離鴻第二章 不訴離傷1第七章一池萍碎2第十章 烽火高臺1第二章 不訴離傷1第三章 寒月悲笳3第十章 梧桐夜雨3第八章 金鉤晚涼1第六章 桃花春水1第一章 秦關何處1第十一章 長夜未央第七章一池萍碎1第一章 夜如何其2第五章 觀棋不語1第七章 雨疏風驟2第一章 秦關何處2第二章 悲歌擊築2第七章 雨疏風驟2第二章 悲歌擊築3第八章 金鉤晚涼3第一章 秦關何處3第八章 金鉤晚涼3第三章 酒趁哀弦2第五章 畫角嗚咽3第二章 悲歌擊築2第三章 酒趁哀弦3第七章 2第六章 各自天涯3第十章 烽火高臺1第三章 急管繁弦1第三章 慢綰青絲第八章 風起雲動2第六章 桃花春水2第七章 3第二章 山寺桃花第七章 2第五章 觀棋不語3第八章 金鉤晚涼2第十二章 陌上花開1第二章 夜永衾寒3第八章 風起雲動3第七章 雨疏風驟1第九章 剔盡寒燈1第八章 金鉤晚涼2第八章 金鉤晚涼2第七章 雨疏風驟2第七章 1第九章 關河夢斷3第六章 夢隔重簾3第五章 觀棋不語3第一章 秦關何處3第一章 冷霜離鴻第九章 關河夢斷3第五章 觀棋不語2第七章 眼底離恨第五章 畫角嗚咽2第四章 清歌斷腸1第四章 佳期安尋1第五章 畫角嗚咽2第二章 夜永衾寒1第八章 風起雲動3第二章 夜永衾寒3第四章 暮鳴聲盡3第二章 不訴離傷1第四章 佳期安尋1第二章 不訴離傷3第三章 酒趁哀弦2第六章 桃花春水1第六章 各自天涯2第三章 慢綰青絲第七章 3第四章 暮鳴聲盡3第一章 秦關何處1第三章 急管繁弦1第四章 暮鳴聲盡1第七章一池萍碎2第八章 金鉤晚涼1第四章 清歌斷腸1第十二章 陌上花開2第一章 夜如何其1第四章 暮鳴聲盡3第八章 肝膽冰雪2第六章 夢隔重簾2第二章 悲歌擊築1第五章 觀棋不語3第五章 觀棋不語2第二章 不訴離傷3第十二章 翻雲覆雨第四章 暮鳴聲盡3第五章 觀棋不語3第十章 激流暗涌3第八章 墨染千山第八章 金鉤晚涼2第八章 墨染千山第七章 1第五章 暮雨空祠3第三章 酒趁哀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