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

秋風正蕭蕭然于山左之地,泰山南北,運河東西,到處都是趁勢而起的豪傑武裝。大順軍在山東的最重要領袖人物,不是接替谷可成一躍而爲山東經略使的馬寶,也不是明軍柳溝副將出身的老辣守將、現任山東節度使郭升,而是豪情萬丈、揮斥方遒的大豪俠山東招討使許都。

自大順軍北伐以來,運河東西烽火連天涌動,山東境內風雲變化莫測。清軍過去在明朝統治時期,幾次毀壞邊牆南下,重點屠掠的就是山東的確,八旗軍來去自如、殘暴異常的作風,給山東百姓留下了一個十分可怖的印象。

而李來亨之初定山東,依靠的就是碭山大捷所獲得的那些滿洲八旗兵俘虜。他曾經多次命谷可成把那些八旗兵俘虜帶去山東,在山東各個州縣遊街,舉行公審大會。

爲了大張順軍的聲勢,李來亨甚至在這之中耍了不少小花招。其中最典型的一個做法,就是李來亨曾暗中命谷可成將那些八旗兵俘虜“反覆公審”,區區數百俘虜,卻在山東順軍控制區的幾乎每個州縣,都參加了好幾回的公審大會。

如此才終於漸漸削去山東軍民對於滿洲人深入骨髓的恐懼感,又以八旗兵俘虜反過來鞏固了大順政權在山東的威望。

所以當豪格大舉南下之時,本來就大有豪俠之風的許都便挺身而出,以大順軍山東招討使的身份,到處招攬和聯絡反清義軍,造成了山東各地好像星火燎原一般的熱烈景象。

這些反清義軍活躍在山東省的東三府,特別是青州一帶。

他們時而襲擾清軍的補給線,時而劫持大運河上的糧船,時而聯合鄉紳報復投降清軍的漢奸敗類,使得豪格即便一度兵臨兗州、徐州一帶,可也始終不能在山東建立起紮實的統治基礎。

清軍調孔有德爲首的三叛王之兵到登州來,這更是一招臭不可聞的敗筆。

孔有德當年在吳橋發動兵變以後,焚劫登萊,和本地軍民官紳已經有了深仇大恨。清廷以爲孔有德曾經久駐登州,熟悉本地民情和地理情況,因此重用三叛王來攻略山東的東三府,其結果卻只是激怒了山東軍民,讓本地紳民百姓怒不可遏,最終造成了豪格在山東的挫敗,並進一步致使權傾一時的皇兄輔政肅親王垮臺。

一連三天,秋雨滂沱,好似瓢潑桶倒,滿山的雨水匯成山洪,像野馬脫繮咆哮而去。黃昏時分,泰山腳下,許都帶着各路義軍將領紛紛上馬。

大隊兵馬排列整齊,人人身披蓑衣,頭戴斗笠,肩扛着長矛和大刀,腰上繫着佩刀,軍械裝備看起來有些落伍雜亂,但各個身材威武雄壯,隊伍和軍容看着也都頗爲可觀。

被許都徵召起來的義軍武裝,並不純粹都是些山東本地的綠林好漢,早在李來亨初到山東時,他就派馬寶和一部分順軍骨幹軍官至膠東一帶對義軍進行軍事訓練。

因此這一支隊伍的紀律和作風,比起大順軍的五軍野戰主力,當然還有極大的差距,但是比之一般的地方土寇武裝,就要更加訓練有素一些了。

豪格和孔有德退回濟南以後,許都帶領的義軍武裝首先收復了泰山一帶。他們熟悉地理,動作比之馬寶和郭升的正規軍還要快,看着雨天中巍峨雄壯的東嶽,許都免不了詩興大發。

不過總算顧君恩派到他身邊的參軍院參謀們提醒了他,這種雨天天氣裡,義軍武裝是很難繼續行軍了。他們需要趕緊紮下營盤,或者入城休息。

“招討,孔胤植已經將孔府在泰安州一帶的宅邸、莊園全部借給了我們的將士居住。他還讓孔家在泰安州的家人帶話過來,說是要將他自己在本地的府邸捐獻給大順軍,用作招討落腳之用。”

許都聽到手下軍官帶來的消息以後,頷首一笑。他自己畢竟也是江南的讀書人出身,對於衍聖公家族並不像大順軍中的那般武人似的不在乎,還是保有相當程度的尊重。

孔胤植深受明朝的皇恩,他本非嫡傳,卻不但受封衍聖公,還先後被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可謂“君恩如山”。

不過大順軍一到山東,李來亨的大兵距離曲阜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孔府就出朱示,令人供奉寫有闖王李自成名諱的龍位,並獻馬獻銀,跪納印信,還表示要派人去開封和太原,幫助新天子主持開國的典禮。

只是李來亨對孔家並不感冒,派馬寶前往曲阜婉拒了孔胤植過於熱情的溜鬚拍馬,讓孔家安心待在府中,不要胡亂生事即可。

當時李來亨還認爲大順軍在山東的基礎並不牢靠,他甚至一度做好了一旦清軍大舉南下,就主動放棄山東的準備。

所以李來亨對於孔家所做的打算,主要是擔心清軍控制山東以後,以孔府在歷史上“最具與時俱進順應大勢素質”的天賦本領,肯定會投降清朝,很可能會影響到大順軍爭奪人心的輿論戰。

李來亨當時還想幹脆一把火燒燬曲阜的孔府,將孔家所有人一口氣都帶去開封,甚至是帶去武昌先行安置起來。

不過晉王殿下才不過是派馬寶前往曲阜試探了兩句話,便馬上遭到了當代衍聖公孔胤植的強烈反對。

無他,孔家的祭田皆在山東。這樣一份龐大的“祖產”,他們怎麼願意放棄呢?

晉王殿下當時就是冷笑不止,不過他也並不強求馬寶必須將孔府所有人遷往河南或者湖廣。而是想到孔胤植投降清朝的話,倒正好可以讓天下讀書人都看清楚孔家的真實面貌,如此或許還能方便李來亨未來對士人思想的改造。

不過由於豪格用兵失利,郭君鎮、谷可成、馬寶、許都的合力奮鬥,清順之間在山東的第一次會戰,最終以清軍失利,主動放棄兗州,北撤回濟南而告終。

李來亨的遷孔之議,便暫時擱置了下來。孔家的降清之議,也暫時收回了肚子裡。

孔胤植雖然對於大順軍在山東推行的減租減息政策十分不滿——因爲孔府的祭田並不在大順軍的稅收優免之列——但他審時度勢,認爲暫時來看,南明根本無力中興,推行剃髮令的東虜又好像比之“闖逆”更加不善。

那麼兩害擇其輕,孔胤植也只好乖乖來做大順朝的衍聖公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十八章 祝捷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九章 高家寨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七章 左鎮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八十七章 稅改
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十八章 祝捷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九章 高家寨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七章 左鎮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八十七章 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