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

秋風正蕭蕭然于山左之地,泰山南北,運河東西,到處都是趁勢而起的豪傑武裝。大順軍在山東的最重要領袖人物,不是接替谷可成一躍而爲山東經略使的馬寶,也不是明軍柳溝副將出身的老辣守將、現任山東節度使郭升,而是豪情萬丈、揮斥方遒的大豪俠山東招討使許都。

自大順軍北伐以來,運河東西烽火連天涌動,山東境內風雲變化莫測。清軍過去在明朝統治時期,幾次毀壞邊牆南下,重點屠掠的就是山東的確,八旗軍來去自如、殘暴異常的作風,給山東百姓留下了一個十分可怖的印象。

而李來亨之初定山東,依靠的就是碭山大捷所獲得的那些滿洲八旗兵俘虜。他曾經多次命谷可成把那些八旗兵俘虜帶去山東,在山東各個州縣遊街,舉行公審大會。

爲了大張順軍的聲勢,李來亨甚至在這之中耍了不少小花招。其中最典型的一個做法,就是李來亨曾暗中命谷可成將那些八旗兵俘虜“反覆公審”,區區數百俘虜,卻在山東順軍控制區的幾乎每個州縣,都參加了好幾回的公審大會。

如此才終於漸漸削去山東軍民對於滿洲人深入骨髓的恐懼感,又以八旗兵俘虜反過來鞏固了大順政權在山東的威望。

所以當豪格大舉南下之時,本來就大有豪俠之風的許都便挺身而出,以大順軍山東招討使的身份,到處招攬和聯絡反清義軍,造成了山東各地好像星火燎原一般的熱烈景象。

這些反清義軍活躍在山東省的東三府,特別是青州一帶。

他們時而襲擾清軍的補給線,時而劫持大運河上的糧船,時而聯合鄉紳報復投降清軍的漢奸敗類,使得豪格即便一度兵臨兗州、徐州一帶,可也始終不能在山東建立起紮實的統治基礎。

清軍調孔有德爲首的三叛王之兵到登州來,這更是一招臭不可聞的敗筆。

孔有德當年在吳橋發動兵變以後,焚劫登萊,和本地軍民官紳已經有了深仇大恨。清廷以爲孔有德曾經久駐登州,熟悉本地民情和地理情況,因此重用三叛王來攻略山東的東三府,其結果卻只是激怒了山東軍民,讓本地紳民百姓怒不可遏,最終造成了豪格在山東的挫敗,並進一步致使權傾一時的皇兄輔政肅親王垮臺。

一連三天,秋雨滂沱,好似瓢潑桶倒,滿山的雨水匯成山洪,像野馬脫繮咆哮而去。黃昏時分,泰山腳下,許都帶着各路義軍將領紛紛上馬。

大隊兵馬排列整齊,人人身披蓑衣,頭戴斗笠,肩扛着長矛和大刀,腰上繫着佩刀,軍械裝備看起來有些落伍雜亂,但各個身材威武雄壯,隊伍和軍容看着也都頗爲可觀。

被許都徵召起來的義軍武裝,並不純粹都是些山東本地的綠林好漢,早在李來亨初到山東時,他就派馬寶和一部分順軍骨幹軍官至膠東一帶對義軍進行軍事訓練。

因此這一支隊伍的紀律和作風,比起大順軍的五軍野戰主力,當然還有極大的差距,但是比之一般的地方土寇武裝,就要更加訓練有素一些了。

豪格和孔有德退回濟南以後,許都帶領的義軍武裝首先收復了泰山一帶。他們熟悉地理,動作比之馬寶和郭升的正規軍還要快,看着雨天中巍峨雄壯的東嶽,許都免不了詩興大發。

不過總算顧君恩派到他身邊的參軍院參謀們提醒了他,這種雨天天氣裡,義軍武裝是很難繼續行軍了。他們需要趕緊紮下營盤,或者入城休息。

“招討,孔胤植已經將孔府在泰安州一帶的宅邸、莊園全部借給了我們的將士居住。他還讓孔家在泰安州的家人帶話過來,說是要將他自己在本地的府邸捐獻給大順軍,用作招討落腳之用。”

許都聽到手下軍官帶來的消息以後,頷首一笑。他自己畢竟也是江南的讀書人出身,對於衍聖公家族並不像大順軍中的那般武人似的不在乎,還是保有相當程度的尊重。

孔胤植深受明朝的皇恩,他本非嫡傳,卻不但受封衍聖公,還先後被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可謂“君恩如山”。

不過大順軍一到山東,李來亨的大兵距離曲阜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孔府就出朱示,令人供奉寫有闖王李自成名諱的龍位,並獻馬獻銀,跪納印信,還表示要派人去開封和太原,幫助新天子主持開國的典禮。

只是李來亨對孔家並不感冒,派馬寶前往曲阜婉拒了孔胤植過於熱情的溜鬚拍馬,讓孔家安心待在府中,不要胡亂生事即可。

當時李來亨還認爲大順軍在山東的基礎並不牢靠,他甚至一度做好了一旦清軍大舉南下,就主動放棄山東的準備。

所以李來亨對於孔家所做的打算,主要是擔心清軍控制山東以後,以孔府在歷史上“最具與時俱進順應大勢素質”的天賦本領,肯定會投降清朝,很可能會影響到大順軍爭奪人心的輿論戰。

李來亨當時還想幹脆一把火燒燬曲阜的孔府,將孔家所有人一口氣都帶去開封,甚至是帶去武昌先行安置起來。

不過晉王殿下才不過是派馬寶前往曲阜試探了兩句話,便馬上遭到了當代衍聖公孔胤植的強烈反對。

無他,孔家的祭田皆在山東。這樣一份龐大的“祖產”,他們怎麼願意放棄呢?

晉王殿下當時就是冷笑不止,不過他也並不強求馬寶必須將孔府所有人遷往河南或者湖廣。而是想到孔胤植投降清朝的話,倒正好可以讓天下讀書人都看清楚孔家的真實面貌,如此或許還能方便李來亨未來對士人思想的改造。

不過由於豪格用兵失利,郭君鎮、谷可成、馬寶、許都的合力奮鬥,清順之間在山東的第一次會戰,最終以清軍失利,主動放棄兗州,北撤回濟南而告終。

李來亨的遷孔之議,便暫時擱置了下來。孔家的降清之議,也暫時收回了肚子裡。

孔胤植雖然對於大順軍在山東推行的減租減息政策十分不滿——因爲孔府的祭田並不在大順軍的稅收優免之列——但他審時度勢,認爲暫時來看,南明根本無力中興,推行剃髮令的東虜又好像比之“闖逆”更加不善。

那麼兩害擇其輕,孔胤植也只好乖乖來做大順朝的衍聖公了。

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十七章 無派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
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十七章 無派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