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惠世揚

太原的城守、治安,許多事務,還要修繕此前被孫傳庭圍攻時造成的城池損壞,李過當然就忙得不可開交。

他的沉穩、肅穆和平易近人,很快就贏得了太原軍民的好感。前一段時間李來亨把邢夫人送來太原的時候,就是李過出面直言,他勸說李自成:

“我們破了西安和太原,連山西的巡撫都沒有殺,只殺了一個在西安試圖頑抗的馮師孔。除此以外,連明朝的秦王和晉王也沒有殺掉。邢氏再有什麼罪過,也不會高於秦晉二藩。”

據說當時李雙喜等中營將領,包括一些當年和邢夫人相熟的闖軍諸將,都羣情激憤,力陳應該馬上把邢夫人開膛凌遲處死。

可李自成聽完李過說的話以後,就只淡淡留下一句“隨她去吧”,便放了邢夫人一行人,還派人給他們安排住宅。

連方以仁這種性情的人物,這幾日來因爲李來亨和李過的義父子關係,經常往來於補帥的帥府,對李過的爲人處世,也深感欽佩:

“補帥治理太原,寬和待人,口碑載道。補帥的亮眼處,皆在無人注意的默默無聞處,這纔是不想着他人知功勞,而只知道做好自己的差事和本分。”

“劉師傅輕銳無雙,我義父和他是好兄弟,真要到戰場上的時候,輕銳豈會遜色於劉師傅?但是不到沙場時,義父就真是一個沒有沾染幾分俗氣的人物。”李來亨也說道。

方以仁讚歎說:“確實如此……我幾次去補帥帥府拜訪,每次見到他,不是在辦理公務,就是在讀兵書戰策。始終是一身的麻布衣衫,心無旁騖,連茶都不喝,只飲清水,真算得上一個神仙人物。”

李來亨笑道:“呵呵,只飲清水,只着麻布衣衫。這和咱們殿下倒是一樣,殿下現在貴爲一方霸主,除了衣服換上了咱們揚武藍的新箭衣,依舊是粗糲與士卒共之……嗨,這點我是不行了,我能忍一時的清苦,可也不能日日讓自己清苦到這般地步!”

“哈哈,其實府主的口腹之慾,也就是那樣罷了。我在伯父幕中時,伯父每餐於明廷督撫中已算是非常儉樸,但也同樣勝過府主近來魚肉起碼十倍吧。”

“你小子!”李來亨笑罵一句,將筆輕置一旁,“不知道什麼時候你能把你們桐城方氏的廚子找回來?我也好嚐嚐你們這世代鐘鳴鼎食之家,吃的是啥樣貨色。”

方以仁聳肩道:“我平生所好,不過美食、園林、古籍三樣。將來天下平定,一定請府主嚐嚐蘇州廚子的美味。”

“這督撫大員吃的東西,說不定還不合我口味嘞!”李來亨笑着說,“你知道惠世揚已被委了右平章事嗎?”

方以仁聽到此處,猶豫一會兒後說:“此前中原闖軍在開封建政時,已提拔了在家丁憂的原詹事府少詹劉昌爲禮政府侍郎,做過翰林的信陽人何瑞徵爲吏政府侍郎,郟縣生員李之綱爲兵政府侍郎,牛啓翁的同年舉人趙穎爲戶政府侍郎,另一個啓翁的同年安興民爲刑政府侍郎,洛陽舉人徐尚德爲工政府侍郎。這六政府侍郎全都是河南人,但這回闖王從陝西回太原,我也聽說了正式設置的六政府尚書,多以陝西人爲主。”

“殿下用人如積薪,頗有幾分後來者居上的意思。”李來亨說道,“在開封設置的六政府侍郎,基本上都是河南人,也基本上都和牛金星有關係。牛金星現在已被封了左平章,但是殿下隨即又封惠世揚做右平章,要重用陝西籍文官的傾向也很明顯了。”

惠世揚是陝西清澗人,萬曆三十三年的進士出身,官至明朝的刑部侍郎、大理寺少卿,資望遠在一個落魄舉人牛金星之上。

惠世揚是明朝的三朝元老,親自處理過影響了整個晚明政局的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大案,甚至還曾因爲三大案的緣故彈劾過當時的首輔方從哲。

後來到天啓年間,魏忠賢強行把早已被貶還鄉的惠世揚也算進東林黨裡,把惠世揚編排成了所謂東林黨一百零八將中的五虎將之一,稱其爲“天猛星霹靂火”,足可見惠世揚當時的資望地位。

李自成少年時,還在陝北做放牛娃的時候,就早已聽說過陝西清澗這位明朝三朝元老的大名。所以他掃平關中以後,廣羅人才,馬上就想到了邀請因年老而在鄉隱居的惠世揚參與構建新政權,而且一上來就給了惠世揚匹敵牛金星的右平章高官。

不過惠世揚年紀已經非常大了,他雖然接受了李自成的招攬,還說什麼“天生老臣,以惠陛下”。可由於惠世揚的年紀關係,他很難處理日常政務,更多是起到了一個象徵性的影響作用,而沒有真正挑戰到牛金星闖軍第一文官的地位。

但宋企郊等人就不同了。

宋企郊也是陝西人,他是陝西乾縣人。宋企郊是天啓朝的進士,官至吏部侍郎,資望地位同樣遠超牛金星。

李自成平定關中時,宋企郊正在籍裡閒居。他和年邁的惠世揚不同,既有能力也有精力,而且心懷不小的野心,爲李自成在陝西招攬人才提出了許多建議,還依靠自己曾經做過吏部侍郎的背景,設法網羅了一大批曾在明朝做過中等以上官職的人才。

像被預定爲禮政府尚書的鞏焴,雖然具體來說是甘肅人,但在明朝甘肅人和陝西人區分不大,亦可算作“秦黨”一列。

鞏焴是崇禎四年的進士,官至陝西督學副使,是一個具有旺盛精力和真才實幹的人物。闖軍政權草創,具體的制度威儀,幾乎都是由鞏焴一手草定,他的能力當然不差。

新任的六政府尚書,多以在陝西投靠闖軍的高官爲主。這一批官吏,以宋企郊和鞏焴爲首,基本上都是陝西籍貫、進士出身,而且無一例外,都曾在明朝朝廷做過較高一些的官職。

相比較之下,原本開封時期的六政府侍郎,就是以牛金星爲首,其基本特點是河南籍貫、舉人出身,而且差不多都沒有做過什麼明朝朝廷的高官。

牛金星一心非要把自己和田見秀、李雙喜當做什麼牛黨,然後又強行要把李過、李來亨還有劉芳亮,排斥成什麼李黨,着實無謂。

在李來亨看來,牛金星真要黨爭,也應該去找找宋企郊、鞏焴這一羣人吧!

他們這兩派人,那纔是真正有些明朝黨爭色彩的不同派系,一夥是“秦黨”,一夥是“豫黨”,一夥又可說是“進士黨”,另一夥則可說是“舉人黨”。

想到此處,李來亨又不禁笑了起來,自己算不算是“楚黨”的頭子呢?

方以仁又評價說:“不過這位鞏焴鞏尚書,他提出說今後闖軍要開科舉,應該廢八股而改策論,這個觀點倒很高明。我看過他和新任禮政府侍郎姜學一一起寫的新科舉範文,名字叫定鼎長安論。其中戰略見識且不說,至少在文字範式上,確實是比八股文自由多了。”

“哦?還有此事嗎?”

李來亨對方以仁提到的這件事情產生了幾分興趣,沒想到投降闖軍的明朝官員裡還有人要改革科舉?

“嗯,鞏尚書說應令諸生毋用八股對偶,俱用散文答題。其實江南那邊,士林文人,也多有持此論者。只是八股取士,這是大明朝用了幾百年的東西,雖然士人多認同有改易的必要,可是因爲這一改,就要牽扯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所以拖了好些年,也沒見朝廷改易科舉。”

李來亨心中知道,若讓東虜奪取天下,他們只會邯鄲學步,空喊清承明制,把明朝士人早已普遍認爲有必要進行改革的八股取士,當成祖宗法制又維持幾百年下去。

這倒不如讓闖軍,靠着起義軍初立新朝的一股子銳氣,直接把各種改革一步到位。

在李來亨看來,生孩子當然比救死人要容易,成效也要更大。

要中興明朝,這是救死人,要以清承明,這是造一具殭屍。

而創建大順朝,則是誕生一個全新的孩子。

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
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