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

李來亨,吳三桂,阿巴泰,士兵們的將領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這使得白溝河的戰場上,出現了最使人稱奇的一幕場景:

體力和精神都消耗竭盡的兩軍士兵,在驟然降下的漫天大雪中,每個人都在拖動自己疲憊的身軀,用盡最後的力氣和眼前的敵人捉對廝殺。

荒唐,滑稽。

大雪正在盈尺,封凍的河面卻在無數炮彈的摧擊下,變成了一片支離破碎的雲朵,不知道是真實存在的,亦或者其實已經只剩下了奔流的河水。

將士屍首盈野,這條宋軍和遼軍、靖難軍和建文軍,都曾經在此廝殺過的河流。

同樣是在天寒地凍的時分,這裡曾爆發過君子館大戰,這場戰役發生在五六百年前,遼國的一代名將耶律休哥在這裡摧破了宋朝的大軍。宋軍引以爲傲的弓弩手,因爲天氣原因不能張開弓箭,遭到了契丹鐵騎殘忍的屠殺,死難者數萬人。

李來亨似乎還能嗅到來自五百年前的血腥味,在白溝河的兩岸,究竟埋藏着多少古戰場和萬人坑?

而今天以後,這裡又將增添一筆戰史的光輝——既是戰史的光輝,也是戰士的悲歌。

左營的偏將馬世泰向李來亨不解問道:“將士們精神氣力已經消耗殆盡,這時候天降大雪,正是咱們撤退下來的好時機呀。雖然說三分裡有丁奉大雪奮短兵的故事,但闖軍氣力恐怕是撐不住了!”

“撐不住也要反攻一場。”

李來亨低沉地說道,方以仁爲他進一步詳細解釋說:“陣前退兵,這是兵家大忌。天降大雪,明軍和東虜勢必也只能撤退。但這時候誰先後退一步,誰就可能處在被動的境地裡。所以越是要撤退,反而越要在組織後撤前,先組織一波有力的反擊。”

馬世耀也點頭說:“孫傳庭用兵老道,果然也用此計。”

“不。”李來亨搖頭道,“面前之敵恐怕不是孫傳庭,否則秦兵不會到了如此情況還不出手……反而是東虜出兵……怕只怕情況和我所料想的最壞局面一樣。”

亂戰之中,連方以仁這個書生臉上都沾染了不少血跡。血水和雪水混在一起,他只能隨便擦拭一下,然後沉聲分析道:

“明朝與東虜居然聯手……這是效法郭子儀借兵回鶻的一招故技,只是東虜在遼東已經建成了有文法之國,絕非唐代回鶻這種行國可比。崇禎皇帝自作聰明,恐怕借兵回鶻不成,反倒成爲海上之盟的笑柄。”

李來亨伸出右手,將五指打開,雪花沒過一小會兒就積滿了他的手掌。他凝神說道:

“大雪如此,退兵時機該到了。”

一陣冷風颳過,鵝毛狀的大雪翻舞紛飛,衆將眼神都隨着飄卷飛騰的雪花向前注視:

從白溝河最中心的位置,兩軍廝殺最爲密集的核心戰場開始,闖軍和明清聯軍,都選擇了在大雪下到最大一刻的時候開始準備退兵。

先是那些輕炮,停止了密集的發射;接着是後隊壓陣的士兵,稍稍向前推進一陣,接應前線的軍隊向後退卻;接着是最前線的戰士,先和當面的敵人脫離接觸;若有追擊者,則由中陣將士增援上去殿後。

如此往復,將近十萬人的大軍,雙方各五萬人的軍隊,就向着白溝河的南北兩岸,像潮水一樣分散退卻開來。

只在中心處,留下了一條備極殘破的封凍大河。

李來亨不禁鬆了一口氣,陣前退卻,這是兵家大忌。統一北方的一代雄主苻堅,在淝水的那一步退卻,就毀去了他鍛造南北朝大一統的一生偉業,只留下風聲鶴唳和草木皆兵的笑話。

好在這場大雪,用大自然不可抵擋的偉力,徹底遏止住了敵人進一步追擊的可能性。

吳三桂和阿巴泰總算也沒有非要再拼一口氣的打算和決心。

一天的大戰,暫時告一段落。

闖軍退回了以河陽鎮爲中心的南岸大營,明軍和清軍則依舊在白溝河的北岸,分營駐紮。

經過這一天的激烈戰事,吳三桂、高第、李輔明、劉澤清幾人,對清軍和阿巴泰的不滿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傳說中的“東師”,根本沒有起到一錘定音的神奇效果。

李來亨率軍回到河陽鎮大營以後,則是急忙徵集人手照料劉芳亮的身體。好在劉芳亮落水雖然將近一刻鐘,但他的身體強健程度,也遠遠超過常人的水平,所以才能堅持到大夫施救,現狀看來,似乎也沒有落下什麼病根的樣子。

這個消息,總算讓李來亨大鬆了一口氣。

“劉師傅安然無恙,一切都好……劉師傅安然無恙,總算一切都好啊……否則我如何向義父交代?闖軍這一仗也沒法打下去了!”

劉芳亮負傷未醒,劉汝魁、馬世耀、馬世泰、張洪、郭升,這些左營部將,現在就都暫且歸屬李來亨的管轄和指揮。

好在李來亨是劉芳亮的關門弟子,兩人感情這樣好,左營和前營之間也毫無芥蒂。不管是統一指揮,還是混編作戰,都不會出現影響闖軍整體戰鬥力的不和諧因素。

“但北兵尚在,等今夜過後,還不知道情況如何?”

諸將議論紛紛,漫天大雪暫時中止了白溝河會戰。但並不等於戰爭就結束了,雙方依舊屯兵十萬於大河兩岸,等到雪停天明,勢必又將有一場更加激烈的戰鬥。

“等到雪停……顧君恩和李世威就算是騎豬,他媽的也該騎到白溝河了吧?”

方以仁聽到李來亨這句話,忍不住笑道:“好直一定會趕上,他辦事,府主還不放心嗎?炮標一到,加上許多掉隊的闖軍士兵補充生力軍,我們實力大增,敵人不知道我們火炮的威力,勢必要吃一個大虧。”

“張皮綆,派張汝行和李瑋羣聯絡好直這樣久了,有沒有什麼消息回來?好直實在太慢了!”

張皮綆很快回復說已有幾名李瑋羣手下的探騎,先行趕回了河陽鎮,估計應該是帶回了相關的重要消息。

可是當張皮綆將那幾名探騎帶來的時候,他的面色卻已然大變,鐵青着一張臉,使得衆人一望可知,事情肯定是產生了不可預測的變化。

李來亨看着張皮綆難看的臉色,也知道事情不對,立即問道:“怎麼回事?難道是張汝行叛變了嗎?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張將軍……張將軍和李部總南下道中,遇到了清軍一支迂迴大軍,只有我們少數人突圍而出……”

“清軍迂迴?!”

闖軍諸將面面相覷,連智珠在握的方以仁都備受震驚!

李來亨這時候才明白了過來,爲何清軍的突襲沒能得手。原來不是闖軍的堅韌程度遠超清軍的攻擊力量,而是清軍的攻擊主力,根本不在白溝河上,而在闖軍的後背。

“東虜醜類!”

李來亨手肘支在桌上,雙手十指交叉握在臉前,他臉上的神色變來變去,等到衆人目光全部聚集在他的臉上時,李來亨才斷然道:

“趁夜鑿冰!”

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七章 順兵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六十章 反對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七章 順兵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六章 裕州人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四章 女官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二十六章 歲入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
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七章 順兵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六十章 反對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七章 順兵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六章 裕州人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四章 女官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二十六章 歲入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