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

隨州上空陰雲蔽日,雷聲甸甸,左軍入寇州境的消息早就傳到了城中,人心爲之浮動。白天時,市民都傳聞左鎮已經攻破了棗陽,而且殺戮極慘,不分冠帶老幼,屍滿全城。

人們都懼怕隨州也遭遇這種命運,交頭接耳間都在散播一種不祥的悲觀情緒。不過也的確存在少數人,他們對“王師”的歸來深懷厚望,感到左良玉將把被李來亨壓制、制裁的搢紳羣體,救出水火。

當天晚上,奇事怪聞,層出不窮。

因爲現在是緊急的軍事時期,李來亨特別下令夜間不得擅自上街、不得在外擅自點燈,城門和行轅附近更是戒備森嚴。

可是這天夜裡居然有人手捧文書,口裡嚷着有緊急軍報送往城外,一定要打開城門。因爲這幾個人都拿着節府幕僚的印信,所以守軍幾乎就要打開城門,好在當時擔任城門兵部總的軍官是隨營學堂一期的李瑋羣,他感到職責所在,未得上級命令,堅決不肯擅自開門。

雙方爭執起來,那幾個節府幕僚自稱是節帥的親信,吆喝着要動手捆人、斫人。幸好騎兵標的威武將軍馬寶巡夜過來,他熟悉李來亨的幕府,對這幾個人全都很陌生,便嚴詞責詰,幾個文士無法應對,露出破綻,才讓城門兵部總李瑋羣給綁了起來。

經過馬寶一番嚴厲的審問以後,才察得這幾人都是搢紳子弟,其中有一人還通過了顧君恩主持的“節府試”,被聘爲帥府幕吏,纔有機會拿到許多文書印信。

顧君恩剛獲得李來亨信重不久,便出了這種紕漏,很可能會造成惡劣影響。馬寶便先把事情壓了下去,他原本是河南官軍將領高謙的部下,在洛陽之戰時才投順闖軍,掌握不少大明官場的傳統技能,第一時間便把抓獲的文士、幕僚送到了顧君恩住處。

當時顧君恩還在帥府商討機要,他家中只有寄住的好友謝徵在。

謝徵本來只是受陳藎的推薦,想到隨州附近觀察一下李來亨的施政究竟如何,不意爲顧君恩裹挾而參與萬言書之事。他本不是一個誠心投效闖營的人物,只是越陷越深,又被李來亨委以提點學政的重任,頗爲自得,才半推半就地在隨州做起了官來。

馬寶抓獲的奸人中,居然還有通過“節府試”選拔出來的人才。謝徵聽聞這個消息後,也立刻緊張了起來,他不知道是該勸說馬寶把這件事全部掩蓋起來,還是要等顧君恩回來再做計議。

春寒料峭,凌晨的西北風特別尖厲,吹得散落的花瓣和樹葉簌簌作響,一陣飛上半天,不久又重新墜落地面。這些雜音打亂了謝徵思考的心絃,馬寶又在一旁催促,連番勸說叫他趕緊聯絡顧君恩,不要出了什麼大紕漏。

馬寶爲顧君恩和謝徵抹了一把汗,他說道:

“闖營之中,高白是一路人,張苗也是一路人,咱們也是一路人。若大事不成,我們一路人還要互相照應着找退路,若大事可成,我們這樣一路人又更加要互相照應。若非如此,我也不會冒着風險,把這幾個人送到你們這裡來。”

馬寶所說的“高白一路人”即指高一功、白旺、郝搖旗、白鳩鶴等闖軍元從老將,“張苗一路人”則是指張皮綆、苗裡琛、李世威、艾卓等被李來亨一手提拔起來的嫡系。

至於他們自己這一路人,自然指的就是從朝廷、從官軍方面,投降到闖營的馬寶、顧君恩、陳可新、謝徵等人。

他們或者原本就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功名,或者是原本就擔任着朝廷的一定官職。只是在形勢所迫下,才加入闖軍,但又漸漸爲湖廣闖軍展現出來的不凡所折服。

這其中官職最高的,應該就是擔任騎兵標威武將軍的馬寶。就像他說的那樣,他們這一路人並不打算在此時背叛闖軍,但也應該互相照應,爲自己預留後路。

只不過馬寶是廝混行伍出身的老卒,謝徵卻算是世家出身的熱血書生。謝徵能理解馬寶的想法,也知道他用意較好,可即便他不是完全真心地投效闖營,可也不願意做一個兩面三刀的陰陽人。

謝徵深思熟慮以後,站起身來拜謝了馬寶以後,還是決定親自將這幾個奸細,送去行轅,以便李來亨更好地把握局勢。

馬寶愕然道:

“謝學政,這羣人裡可有一個是你們考試選拔出來的啊!”

“馬將軍,現在豈是談論這種事情的時候?左鎮大兵將至,左軍是一個什麼樣的作風,你不會不清楚吧?”

謝徵長嘆了一口氣道:

“我在京師時,只是在伯父府中空吃白飯。在河南時雖然受李撫臺的任用,但也只是幫忙寫些邸報奏摺而已。李使君待我不薄,好直受使君拔擢更勝於我,我們若將此事壓下去,將來萬一影響大局,如何收場?不若盡數上報帥府。”

好直就是顧君恩的表字,是化用了元稹《感夢·夢故兵部裴尚書相公》中“僧雲裴相君,如君恩有幾。我雲滔滔衆,好直者皆是。”一闕的典故。

“這……?”

馬寶低頭沉吟了許久,他有心結好於顧君恩和謝徵,才把抓獲的奸細先送到顧宅來,未嘗料到會是這樣一個兩頭不落好的結果。

“明弦先生,那還是我把奸細直接送去帥府吧,這件事還是依舊交我辦理爲好。”

他苦笑着摸摸頭,意思依舊十分明顯。謝徵也不是傻人,他曾在河南巡撫李仙風幕中工作過,自然瞭解馬寶的做法和用意所在,便又拜謝一番,也坦然表達了歉意。

夜色茫茫之中,馬寶來回波折幾趟,才終於把這幾名間隙送進了帥府。當時顧君恩剛剛爲李來亨贊畫完用兵的方略,非常自得,還把右腳的皁靴踹掉,光着一隻腳翹二郎腿,狂悖畢露。

沒想到這時候馬寶送來的奸細,居然包括了一名顧君恩欽點選拔出來的人才。他聞之立刻大驚,本來自負輕狂的一張臉,先是雙眼瞠目、後是臉色鐵青,神情極爲難看。

同樣在行轅中贊畫用兵的方以仁,幾乎忍不住用鼻子哼出了兩聲輕笑。只是出於儀表的考慮,他才用摺扇擋住嘴角,不至於令場面顯得過分尷尬。

“好直啊,看來你是有急才而乏靜心,還是需要打磨打磨,將來纔好出將入相,成就王佐之名。”

所幸李來亨並未因此事大爲震怒,他只是不輕不重地批評了顧君恩兩句話,語氣還不算太重。

方以仁在旁也微笑道:

“好直兄,典選人才是政要大事,不能不嚴加謹慎。府主的話絕沒有一星半點批評你的意思,只是凡事起於微末,若闖軍不能嚴查,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痛飲焚屋之下,又豈是虛言。”

顧君恩臉色難看,少虎帥掌兵日久,身上自然有一股雜有殺氣的威勢,和方以仁一唱一和間,就讓顧君恩陪感壓力,春寒料峭的季節裡,汗水居然直接浸透了衣衫。

他俯首抱拳道:

“學生孟浪,若使這班賊人真能出城,將闖軍虛實通報於左良玉,豈非大局頃刻崩壞,德、黃百姓何辜再受左兵刀鋒?此皆學生不察所致,愧之、愧之。”

============

《明弦先生文集·順孝宗所作序》

當有明之末造,紀綱鬆弛,察舉如壞,科甲之弊久矣。先生手訂教條,洪纖畢備,徵才選俊,人心大悅,世謂清逸剛直之員,多出於明弦門下,此豈謬言?不數年遂教滿寰區,成效大彰,當時人之蒞觀者,莫不嘖嘖稱歎,以爲大順之教蔚然不同,其實不過正之一字。

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二十六章 歲入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四章 於大忠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七章 鳥銃隊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
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二十六章 歲入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四章 於大忠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七章 鳥銃隊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