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

谷可成在此前的守城戰中負了傷,他的傷情很重,不得已之下只能暫時退回城中官署休養。城頭守軍的指揮權,因此交到了山東招討使許都的手上。

這是大順軍對於許都的信賴,也是一份沉重的光榮和壓力。年輕的書生大約想象不到,當年他在徐州跟隨龍衣衛的李遠歸誠大順以後,有朝一日,居然會以一軍主帥的身份承擔起徐州無數軍民百姓的全部身家性命。

烈陽當空,但是沙塵遮天蔽野,徐州守軍很難辨別清楚城下混戰的勝負情況。閻爾梅心情擔憂,他已發覺了南明援兵離開了位於呂梁洪的陣地,五萬人的軍隊突然涌入戰線,肯定會對李來亨造成巨大壓力。

“招討,明軍……江南兵已馳到右翼,如待與中央戰線的虜騎合圍我王師,則不止徐州軍民,恐怕晉王大軍也將成爲甕中之鱉,十萬精兵皆付之東流,一朝覆滅,那時悔之晚矣!”

許都頭戴鐵笠盔,他在書生的長袍外也披掛有鐵甲,甲葉中間嵌着不少清兵射上來的流矢,較深的幾支已經貫入皮肉之中,許都好像渾然不知,他從容自若地高聲笑道:

“晉王與谷經略都料事如神,多爾袞果然傾巢出擊,現在東虜中軍大營空虛無備,正是我們潰圍破敵的絕好機會。”

閻爾梅熟讀史書和兵法,也算老成持重且知曉兵事之人。但他畢竟只是蝸居書齋,從來沒有過真正沙場對決的臨陣決機指揮經驗,聽了許都這番話,臉色驚變,面色爲之慘白,連連勸阻道:

“城中守卒號稱萬人,可經過連番攻防,在東虜猛烈的攻勢之下,簡直是全城帶傷,可戰之兵已經不滿半數,能做潰圍突擊的精銳戰士,更是不足一二千數目。

城外東虜大軍環壕連陣,兵馬數十重,何止於十萬虎狼啊!招討若開門出擊,豈非自投死路當中?”

許都臉上帶着笑意,笑意中又充滿自信。他自己身上負傷雖然比谷可成輕得多,但鮮血一樣浸透了長衫,周圍的親兵更是人人鐵甲碎裂、髮髻散亂,全軍上下都是一副灰頭土臉的疲憊模樣。

但許都不以爲意,他用力排開城牆上的衆人,大馬金刀揮步下樓,親兵們隨即也簇擁着他走了下去。唯獨剩下閻爾梅和其他一些徐、沛本地的搢紳子弟,面面相覷,都爲許都的自信和膽氣感到震驚。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若晉王大軍被多爾袞擊敗,那麼徐州才叫敗局已定。”許都一路往城門處走去,一邊說道,“派人稟告谷經略,將本招討使將欲大開出門,領突騎銳士反擊清兵的消息呈遞經略府上去。快去!快去!”

許都又轉過身來,面向城樓上那一排士紳子弟,開口大笑道:

“大明養士三百年,只得到一些像洪亨九這樣的衣冠禽獸。諸公!諸公今日能夠上到城頭,揹負滾石、手擲檑木,已不負孔孟聖賢所教誨的忠義之道。

本招討使即將大開四面城門,出兵卷擊胡虜。城中事便只有交給諸公負責,用卿兄!用卿兄當不負我,不爲伯夷,便爲夷吾!”

說罷以後,許都便拂袖轉身離去。他在衆親兵簇擁下,那一道遠去的背影,落在衆多搢紳眼裡,誰又能不感到億萬分的羞愧呢?

其實這羣士紳,能在清軍大舉南下徐州的時候,站到徐州城的城牆上與一般的士兵、民夫並肩作戰。他們的忠義與膽氣,已經超過了燕都與金陵士大夫百倍之上,可是比較許都的勇略,始終是羞煞了自己。

閻爾梅臉色通紅,他低下頭,默然無語,又擡首追了過去,邊跑邊喊道:

“夫子所言,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我今知之!我今知之!許生,我與你共去!”

許都停下腳步,他一身書生深衣外卻是武將的戎服鐵甲,真正顯露出了明末一位文武兼備的士人英勇之姿。

崇禎皇帝有士如此,而不能收拾天下。大明有如此多的忠臣烈士,而不能恢復華夏。

這世道,到底是誰辜負了誰呢?

許都搖搖頭,他命令負傷的守卒和民夫全部留在城中。只從殿前軍的野戰老本里挑選了有馬匹或者負傷較少的戰士兩千多人,組成了出城裡應外合、反擊多爾袞的突擊隊。

對於閻爾梅等請戰士紳,許都知道這些人在自己的鼓舞下雖然有了一腔血勇。但血勇可以守城,卻不能野戰,所以他還是極力勸慰閻爾梅等人,留在城中,守衛城池。

“守住徐州……!否則徐州一失,幾十萬人的廝殺豈非成爲笑談?用卿,你留在徐州城中,這是爲其難。

我出城冒險博浪一擊,這不過是爲其易。

你任其難,我任其易,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嗎?所有人都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這仗還沒打完啊。”

谷可成自己負了傷,難以出城野戰。但他把自己的親兵全部交給了許都指揮,又命人將李來亨親賜的權將軍才配有的“隨州造”扎甲、手槍,都交給了許都。

許都欣然配上鐵甲,他雖然已經做好了置之死地的覺悟,但許都相信自己出城野戰,絕不是去送死的。

“春秋時先軫免冑赴敵,我們今天也都做好了赴死的準備。但即便是赴死,也不能白死,必要讓多爾袞的鮮血流淌地上,纔算不負晉王所賜的鐵甲。”

許都命令所有準備出城突擊的將士,都脫下身上已經殘破的甲衣,換上了其他人從城中搜集來的較完整的盔甲。大家仔細檢查着馬匹和兵器的狀況,士兵們細細用麻布帶綁緊了刀劍的柄部,許都覈對了手槍火藥和銃彈的情況後,纔將其別到腰間。

戰馬好像受空氣裡的混亂氣息感染,胡亂踢着蹄子,嗚咽嘶鳴。許都輕輕撫摸馬鬃,其餘士兵都屏住了呼吸,整齊排列守候在了城門的後方。

陽光映照的鐵甲和武器上面,戰士們滿布血痕的臉龐,反射在了金屬的光澤裡。許多人忍不住嚥下一口唾沫,手中不自覺加倍握緊了兵器。

巨大的城門和吊橋都在緩緩移動,從城門洞口望去形成黑壓壓的一片。雙重鐵門的中間展開一道縫隙,許都飛快上馬,自從歸誠大順軍以來,依靠戰爭的磨練,他的馬術和武藝都不再是過往飛鷹走犬的江南貴公子水平,而達到了真正武將的合格層次。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晉王若敗,徐州必不得生。

自誇戰鬥之士的,全都隨本招討開城門反擊啊!”

士兵的隊列人羣中,嘩啦一片甲葉叮咚振響,連戰馬都像是異口同聲的咆哮,更多人用兵器敲擊盾牌,發出讓人振奮的戰吼聲:

“開城門,反擊——!”

徐州城,四面城門洞開。

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
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