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

“江南?這……”

馬寶轉頭看向許都,許都則笑而不語,江南尚在明朝的統治之下,雖然崇禎已死,可是清軍又在北京擁立了崇禎皇帝的太子朱慈烺爲同治帝。

這消息早已昭告天下,南都的潞王和福王,雖然都知道同治帝其實已經淪爲了清軍的傀儡,可是他們二王黨爭,史可法、馬士英、錢謙益、黃鳴俊等南都文臣,黃得功、高謙、劉良佐、鄭鴻逵等南方武將,都各自支持一王,重新展開黨爭。

南都爭鬥正是如火如荼的時候,即便他們明知道同治帝是東虜傀儡,亦不得不對北京僞廷表現出友好的態度。

無論是潞藩一派,還是福藩一派,都正在準備遣使北京,希圖說服清軍,讓同治皇帝承認潞王或福王節制江南的權力。

一桃殺三士,不過如此了。

所以馬寶一聽李建泰等人居然還想去江南,臉色馬上就變得很難看了。陳子龍和張家玉冒着生命危險,將他們三個人營救出來,他們居然不思驅逐韃虜,只想着跑去金陵享福黨爭嗎?

高起潛看馬寶臉色不對,慌忙解釋道:

“大王、大王,我們不是這個意思……!大王,督師的意思是,我們假道貴軍前去南都後,必將一掃南都留守小朝廷的烏煙瘴氣,向江東士人示以華夷大義,使其能夠聯寇……聯順平虜!”

李建泰也趕緊應和稱是,說:“對對,我輩去往江南,是爲了掃除南都一派黨爭之氛,絕不會與貴軍爲難。”

李建泰、高起潛、劉澤清三個人,現在手無一兵一卒,即便順軍放他們前往江南,馬寶也十分懷疑,以此三人區區之力,怎麼可能一下子就扭轉江南明廷如今的政治氛圍?

要知道大順軍控制着江南的湖廣上游,河南和山東又與江北接壤,對南都已經形成夾擊之勢,南方那些明朝的文武官僚,即便是出於保障自己一塊享樂小天地的緣故,也自然傾向於和東虜聯合對付大順。

許都卻爲馬寶解釋說:

“壁帥對江南士林瞭解不深……潞藩、福藩兩派,豈乃真心聯虜?不過無名目耳。只需李督師南下金陵,爲其送去先帝衣帶遺詔,擁潞或擁福稱帝,江南士人爲從龍功計,必就此絕交於虜廷。”

經過許都的解釋以後,馬寶這才明白過來。的確,現在江南的明朝殘餘勢力現在一定程度上聽取北京僞廷的號令,並不是他們真的親近東虜,而是因爲潞王、福王兩派爭鬥,都在設法獲取同治帝名義上的支持。

可是如果李建泰等人能夠證明崇禎帝是爲東虜挾持、同治帝只是東虜傀儡,並且拿出類似衣帶詔的東西,擁立潞王或者福王中的一人稱帝。

那麼此藩稱帝以後,勢必絕交於北京朝廷,形成北京僞廷、大順、西明以外的又一新勢力。

許都笑道:“東虜一桃殺三士,我則以三士入金陵,必能使江南絕交虜廷,爲我大順削除一後患之憂。”

李建泰本人尚有一定的操守,高起潛則是除了自己的大宦官身份外,已經毫無資本可言,所以二人此時都不再多言,只等着馬寶的決定。

但劉澤清還坐着東山再起的軍閥美夢,他又和馬寶套起多年前的老交情,大言不慚道:

“城壁予我兵五千,使我揮軍南下,取江南如拾芥而已。”

馬寶噗嗤笑了一聲,說:“劉總兵是欲爲明臣,是欲爲順臣?”

劉澤清坦然自若道:“方今天下,明朝失其鹿,誰家會用人,誰家國運便盛,我自爲誰家臣。”

劉澤清的妙語讓馬寶禁不住擊掌大笑,李建泰、高起潛二人則感到分外的尷尬,許都也是似笑非笑地盯着劉澤清看,唯獨劉澤清自己一人依舊一副豪闊慷慨的模樣。

“許招討,我雖然也做過明朝的武官,但對江南士林瞭解太少。你是浙江人,和陳子龍他們這些士林中的巨擎都是至交好友,我當然相信你的判斷。

既然你已決定,我絕無反對。三人之事,即按你的辦法敲定。”

“壁帥,三人之事,還是小事。三人來魯,所乘戰船,方是大事。”

許都說到這裡的時候,馬寶其實也已經想到了。既然陳子龍和張家玉能夠說服蘇觀生,讓他用天津衛水師幫大順軍救人,那是否說明策動蘇觀生歸誠大順也有了可能性呢?

不過許都很快就說道:

“蘇觀生是明朝純臣,他和張家玉雖然既是同鄉,又是故舊,二人之間一切事情都能夠開誠佈公的坦誠以對。可也正是因此,張家玉寫信給我,說蘇觀生絕無半點歸誠大順軍的意向。”

“那你所言戰船之事……?”

“事情是這樣的:

自東虜據有幽燕以來,明廷舊臣人心多因之震駭。之前,東虜假以崇禎帝名義號令羣臣,而獲鹿大戰以後,崇禎歸天,雖然東虜又擁立了太子朱慈烺稱帝,可是其傀儡之意,已經是毫不掩飾,北京諸臣,但凡尚有人心熱血者,就沒有幾個人好打算繼續爲虜廷賣命了。

蘇觀生與駐在遼南海島上的明朝援剿東北水師總兵官黃蜚,已經商定,準備以水師戰船,將遼南、登萊大小諸島上不願受虜廷統治的軍民,全數遷往江南。

但是即便從萊州出發,浮海前往江南,也是路途遙遠。沿途糧秣耗費,更加會是鉅額開支,絕非蘇觀生和黃蜚二人之力能夠承受的。”

“所以蘇觀生幫我們救人,只是爲了讓大順軍助其逃去江南?”

許都輕笑道:“壁帥所說是其一,但只如此的話,我還不會說此事將影響到天下大局。”

“其二又是什麼?”

“其二便是吳橋賊!三叛王如今盤踞登州,登萊各島也悉數被孔有德控制。蘇觀生和黃蜚欲往江南,中途就必須闖過登州海外各島嶼,他們都擔心三叛王兵勢強大,一旦被孔有德發覺異動,水師戰船又要運載大量軍民百姓,行動不便,很可能在海上全軍覆沒。

所以蘇觀生幫我們救人……所爲不止是將來在南都朝廷中多出李督師等人爲奧援,爲的還是聯手大順軍,奪取登萊各島,爲其打開南下金陵的海路。”

其實蘇觀生雖然是一個頗有才具的文臣,但他並不怎麼熟悉戎事,戰略眼光也比較有限。明廷之中,像蘇觀生這樣有足夠操守,卻缺乏足夠能力的官員,佔據了朝廷中相當一部分人。

真正爲蘇觀生和黃蜚制訂出這套“聯順破孔”計劃的人,其實是到現在爲止,依舊冒着生命危險潛伏在北京的張家玉。

“宇霖與將軍欲中興王室,首要之着,必移遼南、登萊之兵於南都,以恢江表。中原根本自在江南,江南既定,財賦漸充,根本已固,然後使一軍出淮西經營汴洛,使一軍溯江而上掃清湖廣,則高皇帝定鼎金陵,大兵北指之勢已成,庚申帝遁歸漠北,此已事之成效也。

今王師欲往江南,亟先下登萊、破吳橋賊,別無反顧支綴。此則必聯順方能圖之,滅此吳橋賊後,我得以完固根本,養精蓄銳,恢楚恢江,克復京闕,天心既轉,人謀允臧。”

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九章 牛相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五章 礦徒軍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四章 小徽柔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三章 李天下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六章 營田使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
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九章 牛相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五章 礦徒軍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四章 小徽柔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三章 李天下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六章 營田使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