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

李來亨在率軍離開開封以前,在晉王府告別了羅顏清和幼辭以後,最後前往皇宮,拜謝義父李過。

開封的皇宮是由明朝周王府的一部分改建而來,李過抱病在牀,難以起身,獲鹿之戰的舊疾一直都在折磨光中天子的身體。

高太后現在執掌宮禁,但是因爲高太后精力有限的緣故,有時候幼辭也會到宮中代爲辦理事務。高太后自己就帶着一衆女官,留在李過的寢宮裡照看天子的病情。

李來亨輕裝間隙,穿着一件淡黃色的圓領盤龍錦袍穿過宮門。

田牛之變時亂兵縱火焚燒宮門的痕跡,已經被羽林軍將士們用顏料遮蓋了起來,宮牆好像嶄新一般,完全看不出幾個月前這裡險些發生一場可能將大順政權推向覆滅的內戰。

穿過宮門,在宮牆的包圍下,庭院裡的女官都穿着縞素的服裝,他們還在爲老萬歲的犧牲服喪。皇宮裡很多地方都懸掛着白色的布幔,有的是爲李自成弔喪招魂,有的則是爲當今天子李過遮擋寒風。

李來亨站在宮門之前,他帶着平章政事方以仁一起入宮,兩人同時停下了腳步,面對着白色布幔後面李自成神主牌位的方向,一齊跪下。

李來亨將身體伏在地上,他的額頭輕觸青石地板,發出磕碰的響聲。

“老萬歲在天之靈,請護佑我此去河上,能夠旗開得勝……”

方以仁也跪在地上,對着放置李自成靈柩的宮殿磕頭說:“先皇弔民伐罪,起仁義之兵拯民水火之中。荊楚黎民已經獲蘇,燕趙之人翹首以待順兵之至。晉王今日將統兵渡河,解圍開州,臣等跪請先皇護佑,以開大順萬世皇基。”

接着李來亨站了起來,他又轉過身去,將跪在自己身側的方以仁扶了起來:

“宮中只有女官,許多事情不像明朝時那樣方便。對先皇的國喪之事,準備的是簡陋了些,等到孤統兵掃清東虜以後,一定要再一次給咱們老萬歲,風風光光國葬一把。”

方以仁捲起袖子說:

“明季惡政,最失人心的就是閹黨之政。其實明廷皇帝重用太監,無非是因爲以文官壓制武官,又以太監壓制文官,如此異論相攪罷了。

從宣德以來,明朝修繕宮殿,早就不止是使用太監,而是經常召京營的班軍入宮維修和建造宮殿。

所以閹黨之政,從後宮宮禁來說就沒有什麼必要。一般的宮中事務,女官都能任之。真正的體力活,其實明朝初年以來,光靠太監就不夠了,照樣要引入京營將士入宮做事。

而就控制文官來說,女官和閹黨又有什麼區別呢?先皇放逐太監,今上也說過絕不再復辟閹黨之政,這件事情即便是江南那些反對我們的士人,聽說以後,也無不擊掌稱快的。”

李來亨拉起方以仁,往宮中深處走去。廢除太監,改用女官代替太監充作內廷,這是李自成的既定方針,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牛金星等明朝文人的影響。

從維持後宮宮禁的角度來說,除了體力活女官不如太監以外,其他方面太監能做的事情,女官都能做到。而真正需要大量體力活的差事,比如修繕宮殿一類的事情,即便在明朝的時候,主要也是召京營班軍進宮做的,而不是靠那些太監去做。

所以大順廢除太監,改用女官以後,其實對於宮廷生活沒有多大不好的影響。

當然,不管是李自成還是李過,他們的宮廷規模都非常小,也是現在女官制度暢行無阻的一個原因之一。

李來亨一邊走一邊說:

“等到孤平息海內紛亂以後,有必要再整理一下女官制度。這至少是一項百年大計,影響非常深遠。

是否限制女官的婚嫁,女官和後宮嬪妃怎麼區分,怎麼避免女官的家族勢力影響內廷,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

要用女官完全取代太監,而且還要起到異論相攪、維持朝廷平衡的作用,將來還要樂山你爲孤一起做整理。”

方以仁低頭說:“此非臣所能參預之事。”

“呵呵。”李來亨笑了笑,“那就不說這個,我們去拜見陛下吧。”

李過還在內殿養病,一路上李來亨和方以仁看到不少出出入入的御醫和宮人,光中天子的舊疾特別嚴重,獲鹿之戰的傷勢到今天也沒有痊癒。

御醫診斷以後,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包括高太后在內,所有人都知道李過已經再難以翻身上馬,馳騁於疆場了。

李來亨的指關節不禁握緊了起來,他攥着手心,好像想要攥住什麼東西一樣,但最終只是捏住一把空蕩蕩的冷汗。

“樂山,對總哨爺的追封,禮政府討論出結果了嗎?”

方以仁“嗯”了一聲,他知道李來亨在想些什麼事情。這種時候晉王突然提到多年前犧牲的劉宗敏,提到如何追封這位早逝的闖營大將,心情一定十分複雜。

李來亨扭過頭來,他想說些什麼,最後卻又是隻嘆了一口氣。

“義父……父皇,希望他能看到大順收拾完海內的一天。”

高太后等候在內宮前面,十幾名宮人排列成兩排,迎接監國晉王和平章政事的到來。

高太后比起當年在伏牛山的時候,已經老邁了許多,其實她也還不到四十歲,但是頭髮已經花白,皺紋也爬滿了眼角。前半生的辛勞和後半生一次次的噩耗,都消磨了高太后生命中,本就不多的活力。

“來亨……皇帝在等你。”

皇帝。

李來亨甩動衣袖,他讓方以仁停步在殿外,自己整理好衣服才走了進去。

李自成犧牲了,劉宗敏也死了好幾年了,連牛金星都自殺了。大順軍經歷了這樣多的犧牲,但是至少李過現在成爲了皇帝,這是和過往歷史所不同的一件事情。

李來亨有時候也捫心自問,他的到來,對於大順來說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他所做的這些事情,對於一貫愛護自己的李過來說,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

聽到高太后說出的“皇帝”二字後,李來亨好歹送了一口氣。無論如何,李過的名字,這一次不會再輕易消逝在歷史長河中。

他不是闖營那並不出名的一隻虎,而是坐擁半壁江山的大順朝第二代皇帝光中天子。

即便明天大順政權就被毀滅,李過在歷史上留下的光榮和名譽,也要比原本的歷史更加奪目了。

“父皇……”

李來亨躬着身子,走進內宮。屋裡還有兩名御醫和五名宮人在忙裡忙外,李過躺在御牀上,臉色蒼白,但眼眸依舊是炯炯有神,並沒有喪失應該具備的鬥志。

內殿的牀具被褥都是白色的棉布,李過和先帝李自成一樣,自俸極爲節儉,對待自己的生活,甚至到了有些苛刻和刻薄的地步。

身懷重病,李過還是以極其過分的生活標準要求着自己。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七章 順兵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七章 順兵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