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

九朝神都空惆悵,漢魏文章半洛陽。

大順的事業,起於天下之中的洛陽,今天也又一次回到了崤函之外的洛陽。白馬寺中香菸嫋嫋,北邙山下又葬着自古及今多少將士的骸骨?

北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山,它靜靜的蟄伏在那裡。李來亨腳踏在黃土漫坡裡,冷冷的俯瞰山下世事更迭和變幻,看着一支支順軍的老本勁兵自山下走過,沿着北邙、沿着黃河,又將彙集到另一點去。

袁宗第等人對他放棄西北的做法,怨懟依舊很深。也是因爲順軍諸將強烈的不滿和怨氣,李來亨纔不得不讓米剌印留在狄道,經略隴西——從戰略角度來說,漢中依靠地勢,尚有防守的餘地,但隴西遠在西北,米剌印率領數量不多的一些大順軍經略隴西,其實極容易被多爾袞擊破的。

但不管是袁宗第這些大順元從,亦或者是王永強、孫守法這些秦軍歸誠軍官,或者是之前跟隨李自成在獲鹿大戰廝殺過的牛成虎等秦軍宿將,這些陝西人們都不可能輕易割棄故土,割棄他們的祖宗墳墓、桑梓鄉親和田宅祖產。

留下米剌印經略隴西,是李來亨所作出的讓步,明面是希圖保留大順軍在西北地區的影響力,內裡則是爲了塞住悠悠衆口。

洛陽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荊襄,立洛河之間,居天下之中,是李來亨暫時選中的行轅駐地。從地理位置上講,洛陽位於中原的中心,得中原州者得天下。從地形上看,它南有龍門山,北有邙山,一條洛河從城中穿過,依山傍水,地勢平緩,防守條件十分良好。

北邙山上帝陵無數,從東周到後唐,帝王陵寢有數十處之多,其他陵墓又有數千座,歷史的恢弘與古老,讓李來亨又重新堅定了堅守黃河一線,絕不再退任何一步的信念。

洛陽城外,北邙山附近,植被茂密,密不透風,空氣像蒸籠,汗如雨下,無數顆古柏,伴着雜草,墳塋,碑石等散發出一股不明的味道。

李來亨親自挽着袁宗第的手臂,又帶着秦中諸將在北邙幾處有名的勝景遊覽一週,他指着山上的那一大片古老陵墓說:

“陶淵明講‘一旦百歲後,相與歸北邙’,王建說‘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幾千年的龍爭虎鬥下來,也不過是北邙山上一抔黃土罷了。”

墓冢土丘上荒草萋萋,灌木叢生,一棵棵高大,蒼老的古柏橫七豎八,高高低低,恣意的生長在那裡,它們的根深深的扎入土丘中,葉子在陽光下透着碧綠,但那種綠看起來並不爽心悅目,反而讓人心裡有一點沉重之感。

袁宗第對李來亨這番話很不感冒,他的心思還念及着陝西、念及着危在旦夕的太原,袁宗第以一種不大友好的語氣直言說:

“澤侯……現在該說是平陽公了,田平陽已決定堅守太原。殿下所說棄太原而守冷泉口一事,田公、牛相都以爲萬萬不可。太原畢竟是先帝登基稱帝的地方,於我大順地位如此重要,豈能不經過一場血戰搏殺,就輕易放棄?

一退再退,軍心勢必散亂,人心肯定不能再收拾了。田公和牛相都說了,與其棄太原而亡,不如就乾脆死在太原。”

洛陽附近,千年的古柏隨處可見,它們都垂垂老矣,卻依舊頑強的生長着。有的樹身上長滿了疙疙瘩瘩的樹瘤,相貌極其醜陋;有的下半截已枯乾成洞,樹梢上仍然鬱鬱蔥蔥;有的樹身已經倒伏,但枝葉依然繁茂。

李來亨心想着,田見秀和牛金星就像是洛陽郊外的古柏一樣,根深蒂固、老而彌堅,絕不是自己可以輕易駕馭和擺弄的人物。

李自成還活着的時候,大順軍有着這樣一個絕對鞏固的核心,團結和向心力是不可言喻的。可是當李自成死後,大順軍中就絕沒有一個人可以理解像後來的孫可望繼承張獻忠那樣,迅速接替李自成的核心作用。

即便李過比起後世歷史上此時的李過,地位、勢力,都有了十足的進步,可距離“定於一尊”而言,還是差了一些。

所以李過現在只稱“監國”,而沒有以皇侄身份繼承大統登極稱帝,也正是因爲他的力量還不足以使得田見秀、牛金星、張鼐等人臣服。

爲團結起見,現階段李過也只能以監國名義行事了。

“但是我聽說玉峰叔和啓翁,都準備去開封了?”李來亨故作輕鬆地問道,“太原城是先暫時將張鼐主持防務嗎?”

如今大順軍在西北遭遇重大挫折,反而是在山東,由於郭君鎮及時帶着援軍抵達,成功在兗州一線就抵擋住了豪格的攻勢,獲得不少戰果。所以李過已經準備移駕開封,並且再次寫信給田見秀等人,要召集大順諸元老到開封商定李自成死後的大順權力格局。

太原城在清軍屢次進攻下,雖然還沒有說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但的確也十分不安全了。所以田見秀和牛金星固然說他們寧願死在太原,也不願意主動棄守這座大城,但在李過書信到達後,田見秀、牛金星、張鼐三人,還是一致決定前往開封。

袁宗第咬了一下嘴巴,回答說:“雙喜也要先去開封一趟……先帝駕崩,大順皇位空懸已久,要解決此事,自然需要召集大順軍中所有元老。”

李來亨嗯的點了一下頭,不再多言,而是帶着諸將又在北邙山下走了一圈。大家走到一處圓圓的土丘附近,同樣上面草木葳蕤,只是比起之前看到的漢代帝王陵寢,規模建制都小了一些。

那位陝西富平籍貫的文士杜崇禮眼睛一亮,向李來亨拱手說:

“殿下,此處是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的景陵陵寢。元恪乃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之子,元宏雖然並非北魏建國之祖,但其功績實與開創無異。

“天下事正煩,我輩豈能偷得半日浮閒?走,安頓兵馬以後,這黃河上下,就將成爲我們殺盡滿洲奴的戰場!”

第五章 礦徒軍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六章 六尚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七章 左鎮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八章 熊耳山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四章 小徽柔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
第五章 礦徒軍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六章 六尚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七章 左鎮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八章 熊耳山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四章 小徽柔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