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

五月二十二,李來亨最後還是隻帶着兩千人到桐柏山迎接李過的大軍。他畢竟放心不下盤踞在承天府的革裡眼賀一龍和老回回馬守應,革、回兩營趁着闖軍殲滅左鎮的空當,不光把承天府府城佔據了,還將周邊的州縣如京山、景陵一併拿下。

闖軍一邊要掃蕩左良玉的殘兵,一邊又要提防革、回兩營,甚至於正在武昌一帶活躍的西營,李來亨當然也就騰不出手來了。

李來亨自己又放心不下左金王賀錦和治世王劉希堯——雖然賀錦因爲防守隨州時的失誤,被李來亨抓住痛腳,於諸將面前狠狠訓斥了一番,威望大受影響;可劉希堯在南水門之戰表現傑出,和藺養成一樣,又是李來亨夾袋中少有的水戰人才,李來亨不得不重用治世王來收編左鎮水師。

少虎帥前怕狼、後怕虎,又擔心革回兩營盤踞承天以後,發展爲尾大不掉的軍事集團,又擔心賀錦和劉希堯不能同他一條心。

這時候李過帶着三萬大軍抵達湖廣,其實若以常人眼光來看,無疑是對嫡系兵力捉襟見肘的闖軍一大利好。李來亨正可以藉助他義父的這三萬生力軍,在接下來爭奪左鎮遺產、鯨吞湖廣各府的征戰中,取得最大一塊果實。

可是李來亨又怎麼是常人呢……

他在湖廣一貫是自己“另搞一套”,甚至於有“另立中央”的嫌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當然就多多少少會害怕李過是來奪權的。

“牛金星獻策請大元帥派遣一大將南下楚地,這當然是有意圖謀府主……可是大元帥不用別人,而用補帥領兵,又顯然是信任府主之舉。只要府主胸無二心,何必擔憂?即便只帶護衛一二人相迎,我也料定不會有任何意外之事。”

方以仁持扇輕搖,微風將初夏的炎熱慢慢吹開,他對李來亨“鼠目寸光”的小心思頗覺好笑。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且不說李自成不久之前還派谷可成南下增援李來亨,若大元帥真有圖謀李來亨的意思,又豈會只派三萬人來呢?

只是李來亨自己心中有鬼,才這樣慌亂。在方以仁的幾番勸說下,他抹了好幾把汗,才最終定下來:

第一件事,是讓劉希堯和藺養成二人,整編左鎮投降的水師船隊;

第二件事,是命谷可成和高一功兩員大將,率兵萬人南下駐紮大洪山一線,提防盤踞承天府的革回兩營——李來亨在這裡有沒有調開闖營老兄弟的小心思,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件事,是以防守隨州時指揮不利爲名,對賀錦罰俸若干、減免其部的戰後獎勵,隨即再以法外開恩之名,免去此罰,一求得削弱賀錦威望和部隊控制力的效果——但實際上是真能收得奇效,還是會弄巧成拙就不得而知了。

這三條策略,除了第一點是方以仁建議的以外,第二點和第三點都出自行軍司馬顧君恩的贊畫。

方以仁對此微有意見,不過李來亨既然最終接受了他的辦法,只帶二千人出桐柏山迎接李過,方以仁也就不再多言什麼了。

這回李來亨還把正在德安府府尹任上的陳可新也帶了過去,因爲李過並非一人率兵而來,李過的副手陳藎,這位在開封投靠了闖軍的大明進士,和陳可新也是老朋友了。

陳可新之所以能夠投入李來亨的麾下,也是因爲陳藎早早建議他南下一觀闖軍的施政。他聽說陳藎投奔闖營,又被委爲李過的副手後,便主動請纓,跟隨李來亨一起前去迎接。

二陳既是老友,陳藎又似乎對李來亨頗有好感,這自然就大大踏實了李來亨的內心。

李來亨走到出山鎮附近,就看到了李過大軍張貼出來的安民檄文:

爲剿兵安民事:

明朝昏主不仁,寵宦官,重科笫,貪稅斂,重刑罰,不能救民水火;日罄師旅,擄掠民財,奸人妻女,吸髓剝膚。本營十世務農良善,急興仁義之師,拯民塗炭。今先定中原,兵臨三楚。遣牌知會:士民勿得驚惶,各安生理。各營有擅殺良民者全隊皆斬。爾民有抱勝長鳴迎我王師,立加重用。其餘毋得戎服,玉石難分。

此檄。

“好,闖軍已稱王師,再不復流寇之像,大業幾定。”

陳可新這份剿兵安民的檄文連連稱讚,李來亨看罷後就下令兵馬在出山鎮紮營休整,等候李過大軍抵達。

爲了迎接李過的三萬大軍,白旺和白鳩鶴專門從後方的黃麻一帶,調來一批糧秣物資。除了夏糧以外,還有各色衣物、草鞋、箭矢、火藥,甚至於是一些如草扇、麻繩、頭巾、氈帽的日用品,真是百貨齊全、無一不缺。

這也是爲了向中原闖軍,展示一下李來亨經略楚地的物質成果。

“節帥,補帥已到了!”

親軍標威武將軍張皮綆帶着十幾名騎兵先行奔了回來,遠處煙塵滾滾,一望可知大軍將至。李來亨在心裡吐了口氣,把當年李雙喜贈送的虎頭腰刀取了下來交給陳可新,自己不帶一把兵器單騎出營。

“義父!”

李來亨高呼了一聲,不過走在最前面的卻不是他義父李過,而是擔任李過副手的進士陳藎。

陳藎騎在馬上,略微有些尷尬地向李來亨拱手道:“少虎帥單騎遠迎,我立刻稟報補帥。”

“哈哈哈,鬧了個笑話。”

李來亨輕輕笑了幾聲,聳了聳肩膀,感到心中壓力驟然失去一半。過了一會兒許久未見的義父李過便騎馬奔來,李過的神情面容還是那般的肅穆,但在肅穆之下又難掩久別重逢的感慨和思念。

他飛馳到李來亨的身旁,同樣沒帶兵器,一手按在李來亨的肩膀上,眼中微微泛紅,低聲道:“好……真好!你的個子又長大了一些,身體也壯實了許多!”

李過見到李來亨後的第一句話,終於讓李來亨胸中的各色小心思煙消雲散。他深吸了一口氣,感到胸中突然翻騰起了一種讓人難以忍耐和抑制的的感情。

平心而論,李來亨對於李過這個便宜義父,並沒有多深的感情。但人非草木,此時此刻李過話語中透露出來的關心,終於讓他忍不住也紅了眼眶。

“義父……”李來亨悄悄了擦了一下眼角,握住了李過伸過來的右手,“左良玉已被我殺掉了,官軍在湖廣的州縣雖然還很多,但實際上力量已很薄弱,估計惡戰不多……我只擔心張獻忠、賀一龍、馬守應等人會作亂!”

李過點了點頭,用他標誌性的低沉嗓音說道:“湖廣的情況你最瞭解,我們北來的都是客,還要聽你分說清楚才行。大元帥在開封建基立業,招攬了各路的中原豪傑,袁時中、李際遇、沈萬登這些人全已投入闖營。可袁時中近來便突然扯旗叛逃,脫離了闖軍,禍亂樑宋之間……所以我很明白你的用心。”

他接着將陳藎拉了過來,給李來亨介紹道:“這位是陳藎,表字王臣。他是個有大學問的相公,有進士功名,連牛軍師都比不上。大元帥已內定他來做荊襄節度使了。”

荊襄節度使?李來亨心中一驚,但還是淡定回答道:

“我和王臣雖然沒有見過面,但通過溫故已往來過不少書信了……溫故是王臣的老朋友,現在正在我的幕下做德安府府尹。”

陳可新也對李過突然提到的荊襄節度使一詞,大感驚異和好奇,他暗自和陳藎對了一下眼神,見陳藎微微點頭,心中又安定不少。

果然李過隨即便解釋道:“大元帥已知道湖廣闖軍白手起家殲滅左鎮的事情,牛軍師也認爲闖軍席捲三楚大地不過數日之間。所以在我帶兵南下之前,大元帥已委任好了三楚各地的節度使。”

李來亨心知自己的湖廣節度使將要不保,心中重又緊張了起來,小聲問道:“大元帥的意思是如何安排?”

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三章 龍鳳廟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十章 李寨主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四章 於大忠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
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三章 龍鳳廟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十章 李寨主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四章 於大忠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