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

對西明的戰爭正在有條不紊地籌劃之中,各路駐軍多數向湖北和廣西兩省集結,看來李來亨已經修改了方針,改變了過去以西北駐軍爲主力平蜀的策略,轉而選擇了自楚、桂進軍的間接路線。

新的戰爭陰雲正在悄悄驟集,但對於關內的多數地區而言,安定的太平時節已經降臨。

大順委派的官吏和駐軍,已經接管了明朝絕大部分的疆域。井然有序的營莊改造也在推行之中,只不過鑑於鄉官數量的限制,對於新晉取得的土地,李來亨已經放開了清田馳禁的步伐。

營莊之禁的破壞,是從莊使開始的。

光中二年起,朝中都營田司已經陸續破獲了不少莊使私吞土地的案例。

雖然李來亨定製之初,就設置了莊使、推官、捕盜使、村長等鄉官牽制監督的權力結構。可是隨着營莊制在更廣泛地區內的擴大,莊使的貪墨違禁便難以完全遏止。

即便大順有嚴刑酷法來限制莊使,違禁過分的通常還要處以死刑。但既然制度本身隱藏了莊使侵吞土地的特權,行政懲罰的效果也就有限了。

何況營莊制需要耗費的巨大行政資源,過去僅在湖北、河南兩地,大順尚能支撐,現在一下子擴充到了十倍以上的地域內,行政資源便根本不敷使用了。

清田馳禁必然被提上日程,只是李來亨對於限制大地主兼併的想法也始終未變。

“馳”營莊之禁的同時,還要清查仗田——而清田過程中,大順又以相當傾斜的態度,默認了明末亂世期間貧民佃農對於拋荒土地私自佔有的合法性,實際上也產生了均田的效果。

此外一部分本由營田司管理的營莊土地,也被授予了耕種的佃農——至於本來擁有這部分土地的原地主,其田息收入則被李來亨直接換爲了虛無縹緲的工坊股本。

Wшw▲ttka n▲c○

其中不服的士紳並非少數,只是在大順軍強大的武力面前,他們根本不敢升起抵抗之心。畢竟孫可望遠在四川,退守廣東和福建的鄭家小朝廷也缺乏北伐的力量,塞外的清軍則在經歷甲申之役後,不僅殘暴的面目完全被看穿了,其本身的力量也虛弱到根本不能牽制大順軍絲毫。

各部駐軍的強力彈壓之下,河北、山東、山西,以及新設立的以徐州爲省會、由原豫東一部、皖北一部和江北一部合併而來的淮海省,均完成了營莊佃農向自耕農轉化的進程。

士紳的叛亂並非少數,但動搖大順基層政權統治的叛亂,連一例都不存在。

甲申之役清軍的入寇,已經大大打擊了華北士紳的力量,使得他們在清、順之間,考慮良久以後,只能接受自己的土地被佃農奪走,而自己僅獲得一些不值錢的工坊股本的現實。

畢竟這和剃髮令之下,尊嚴被踐踏、財產被全部奪走,連家族都被整個毀滅的災難相比,簡直不值得一提了。

甚至不少士紳子弟,已經開始寄希望於通過科舉、鄉政學校、講武堂的途徑,進入大順朝廷之內,成爲體制的一部分以後再設法奪回家族的產業。

來自南方的士子紛紛乘船北上,自從金國被蒙古滅亡以後,已經空蕩蕩數百年的大梁運河又繁盛了起來。

天下文人悉數奔赴汴梁,東京風華璀璨又盛於從前。

興京長安府和北京北平府的重建工程也已經初步展開,大順國初時強盛的國力、嚴密的統治和清廉的政治,即便戰爭連綿不斷、巨大的土木工程也相繼興起,卻還是在各地紳民之中留下了一個光中之治的深刻印象。

雖然官員大部分都知道此時順朝的實權早已操於監國之手,但普通百姓還是隻爲光中天子李過修起了牌位。

對這位寬和天子治世的懷念,與後來世祖朝天法時代壯闊激烈的五十年相比,更加成爲貫徹了大順此後四百年曆史的一條重要脈絡。

如果太祖太宗沒有早早駕崩,大順朝會否走上另外一條不同的道路?

這注定成爲後世許多小說家創作題材的來源之一。

歷史的悲嘆和遺憾,最終停留在了光中二年十二月三日的這一天。

順太宗、光中帝李過,於長久的病痛後與世長辭。

由於對西明的戰爭還在醞釀之中,許多重臣大將都留在了前線,沒有前往太原或者開封參與國喪。

李來亨與高太后一起,默默在太原封閉了行宮,一同護送李過的靈柩前往天保府,這又爲大順朝定下了一條潛規則:

後世包括世祖在內的皇帝,所有人死後都是葬在了延安寶塔山的帝陵之中。

李過去世以前,要求不要爲自己專門修築一處山陵,而是和太祖李自成共用山體,只是單修一座陵墓而已。

後來除了孝宗爲了彰顯自己的正統身份,違背世祖遺願,爲李來亨另外堆山修成新的山陵以外,大順四百年,所有皇帝,除了客死新大陸洛京的末帝與被呆迷兒人民聯邦公審後處死的後主以外,全部都長眠在了延安寶塔山下。

李過的半生,也是扶持李來亨的半生。他爲自己活着的時間太少,更多的時間是在爲李自成活着,也是在爲李來亨鋪路而活着。

李自成尚且留下了一個女兒徽柔公主,李過在人生最後的時間裡,卻也沒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屬於自己的血脈。

李來亨曾暗示方以仁幾次上書,組織羣臣勸說李過納妃。但李過深知此爲取亂之道,太祖只留下一個女兒,爲大順朝第三代以後的長治久安鋪墊好了基礎,李過是顧全大局之人,他不願意爲一己之私,爲順朝的未來留下任何隱患。

彌留之際,李過將李來亨叫到御牀邊上,他握住李來亨的手說:

“朕想回商洛看看……回一次商洛山。”

李來亨還沒說話,侍立在下策的重臣們就都跪成一片,哭聲連綿地勸諫不止。

李來亨有些爲難,他知道李過的身體是不能再支撐一次遠行了,但又不想拒絕父親彌留之際的任何一個願望。

李過看着李來亨左右爲難的臉色,很是感慨,他讓李來亨記住:

“玄朗是雙喜留下的遺孤,你要善待他,不要讓人以爲我們李家不懂得寬容!”

===

大家是真的不喜歡新書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十六章 五軍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
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十六章 五軍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