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

第二百一十八章罪己詔

而對於那些小官來說,他們見到皇帝機會很少,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是在早朝之上,遠遠的看上一眼,或者是述職的時候,與好幾個官員一起,見皇帝一面。

在他們的心中皇帝具有非常神聖性。

日本天皇號稱現世神,但是在古代,皇帝身爲天子,其神聖性並不比日本天皇差。甚至更高。

所以,朱祁鎮罪己詔一出,高層官員直接接觸決策的官員,已經猜到朱祁鎮一些用意,所以覺得皇帝在耍流氓。

但是中層底層官員卻想不到,或者根本就沒有往這一點上面想過。

這些官員固然有一些人是爲合羣,但是真有一些官員是真哭了。

畢竟總體來說,朱祁鎮這個皇帝做得不錯,勤政愛民,賑災什麼的都從來是很及時的。在官員羣體,與百姓之中名聲還不錯。

劉球膝行出列說道:“臣請陛下收回成命,瓦刺乃區區一跳樑小醜,一時僥倖而已,何足勞動陛下如此,臣請出鎮宣大,爲陛下討賊。”

“臣請爲陛下討賊。”

“臣請陛下收回成命。”周忱也沒有想到朱祁鎮會這麼玩,一時間覺得渾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插了一根針。

無他,周忱作爲首輔,在這個罪己詔事件之中,是最應該負責的。

畢竟,而今大家都默認了內閣首輔就是大明的丞相,雖然在權限之上,與丞相還有所差別。但已經是實質上的百官之首。

既然是羣臣之首,那麼主辱臣死,那個臣最應該是誰?

好在,這不是漢朝。

如果是漢朝,朱祁鎮這樣做,周忱估計只能抹脖子了。

一時間羣臣也紛紛勸說。

朱祁鎮一示意,範弘扯着嗓子喊道:“肅靜。”

範弘一喊,自然有無數大漢將軍齊聲大喊,頓時將羣臣進言之聲壓了下去。

朱祁鎮起身走到臺階之前,說道:“大明立國以來,從來沒有喪師十萬的事情,而這一件事情,卻在朕當政的時候出現了,如此奇恥大辱,朕豈能視而不見,又怎麼能自欺欺人,兒孫不肖,讓父祖之威散盡,朕每一想到這一點,就不知道九泉之下,如何見太宗皇帝。”

朱祁鎮這一番話,本來是三分真情,七分表演,但是說着說着卻動了真情,眼睛都紅了。

不過,他所想的不是如何向太宗皇帝交代,而是他如何向自己交代。

十五年了。

他穿越過來十五年了。

自己覺得已經夠努力,但是依舊被狠狠打了一巴掌。難道自己真是無能如此?還是大明天數如此。

那麼自己一直以來,不好玩物,不務美人,幾乎全年無休的工作,一旦有了重要消息,那麼是剛剛閤眼,也要起來處理。

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這一切都沒有一點用處嗎?

“即便粉飾太平又如何?朕逃得了今日之辱,難道能逃後世的口誅筆伐嗎?朕決計不會如此。”

朱祁鎮說道:“不滅瓦刺,朕無言見列祖列宗,即便死了,也要在臉上蒙上一塊白布。免得覆面而葬。”

此言一出,連大臣們都大驚失色,劉球說道:“陛下,這------,”

在古人眼中,生死大事從來不可輕言的。卻不知道朱祁鎮雖然對穿越之事,心中疑慮,但是除此之外,他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無神論者,相信人死如燈滅,他死之後,即便是將他的身體玩成十八個模樣,他也不在乎,區區一面白布算得了什麼。

朱祁鎮伸出手,範弘立即將手中的罪己詔拿出來。朱祁鎮細細撫摸之後,說道:“範弘,令郕王將這詔書供奉在太廟之中,令列祖列宗知朕之罪,不滅瓦刺,不殺也先,就不要從太廟之中取出來,即便朕完不成,朕之子孫,也當秉朕之念,瓦刺之恨,必誅之。”

隨即朱祁鎮起身走了。

這一場早朝,就如此散場了。

但是朱祁鎮是走了,但是下面的百官卻不肯走了。

一時間周忱身邊圍了不知道多少大臣,說什麼的都有,有說周忱,身爲首輔大臣,怎麼能讓陛下如此。有人說周忱,陛下如此,周忱你又怎麼能甘於祿位。無恥之極。

總之,周忱一時間被無數人炮轟。

如果不是有不少大漢將軍護衛,甚至有人向周忱飽以老拳。

周忱高聲說道:“諸位稍安勿躁,我這就去見陛下,令陛下收回成命。”隨即周忱在侍衛的護衛之下,立即向乾清宮而去。

而內閣大臣幾乎是同樣的待遇。

幾個內閣大臣,六部尚書,乃至五軍都督府大將,還有劉球,紛紛求見。甚至張輔也求見之列。雖然此刻保定侯孟瑛已經代替了張輔的位置,但是張輔的內閣大臣職務並沒有免掉。

朱祁鎮在乾清宮整理了一下思緒。心中也知道,這樣的事情,可一不可二,但是到了這個地步,估計沒有任何一個人敢阻止大明與瓦刺的大戰了。

甚至朝野上下,連反對戰事都變成雜音了。

雖然朱祁鎮犧牲了自己的所有名聲,即便是史書之中,也逃不過一筆。但是隻要能完成自己政治企圖,這都算不了什麼。

“陛下,”範弘說道:“諸位大臣求見。”

朱祁鎮用溼毛巾摸了一把臉,剛剛他真有一點眼淚涌動,此刻清醒了一下,說道:“請他進來吧。”

wWW◆тTk ān◆Сo

不管他的手段的拙劣也好,上不了檯面也好,傷己傷敵也好,他總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因爲貓兒莊之戰的被動局面,變成了主動。

但是即便如此,有些事情還是不可避免的。

不多時,大臣們都到了。

朱祁鎮不等他們進言,就說道:“朕知道你們想說什麼,但是君無戲言,朕既然已經說了,就絕對不會收回,想要朕從太廟收回罪己詔,就滅了瓦刺。”

“既然你們來了,朕正要問你們,朝廷劃分數百萬頃土地養軍,朕登基以來,從來沒有對軍隊虧待分毫,可謂親之信之,卻有而今的局面。問題到底是出在什麼地方?我太祖太宗的鐵軍,到了而今就怎麼變成了豆腐渣。”

張輔心中悽然。此刻他已經收到了很多方面消息,比如敗退回來將領,他對整個貓兒莊戰事過程,也都瞭解了。

他承認,而今大明騎兵的戰鬥力,不如太祖太宗的時候,但是也不是豆腐渣啊。大半問題在成國公身上。

但是此刻朱祁鎮金口玉言,將這一件事情定性,那麼說是豆腐渣,今後就只能是豆腐渣了。

“陛下,”王驥立即說道:“衛所腐朽,不是一日兩日,一年兩年了,正統初年,東里公派出清軍御史清查天下衛所,缺額百萬之上,大明三百多萬軍隊,也就是缺額近乎三分之一,這還是十年之前的數字。”

“而今缺額只在這之上,不在這之下,各地衛所士卒爲軍官奴僕,動輒打罵,甚至行軍法,日子過的生不如死,甚至百姓都不會與軍戶通婚,臣在雲南看到的衛所士卒,近乎乞丐,所以前黔國公因麓川之亂,驚懼而死,非驚懼麓川,而是驚懼如此之兵,何以平麓川?”

“至於葉留宗區區數千之士卒,轉戰三省,持續經年,非是衛所腐朽,何至於此,假如太祖之時,一衛所足以制之,而且卻興師十萬,連派重將主持。福建衛所軍,已經傷亡慘重,而今陛下重餉養京營與邊軍,但是有幾分真能到了士卒手中,臣可是聽說過,去年陛下多次校閱軍中,以至於京城附近長工都找不到了,都在軍中了。”

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十四章 遺詔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八十章 寇深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十四章 遺詔第七十章 父子第五十二章 捷報
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十四章 遺詔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八十章 寇深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十四章 遺詔第七十章 父子第五十二章 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