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

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

丁列很明白一件事情。

不要看阮熾打得這麼猛,但是如果他不插手其中,勝利者定然是明軍。

安南在大戰之前,經制之軍不過十幾萬,而今消耗下來,阮熾核心老卒,能有多少,不過三四萬。

這還是多算了。

但是大明?

雖然郭登訓練的廣西士卒,按理說都是新兵,但是實際上有大明近乎源源不斷的物資供給,或許比京營的一些老營頭,還差了一些,但是卻能勝得過安南士卒。

畢竟很多廣西士卒,他們原本就是廣西土司的士卒,不過是換了一個身份重新參軍,並不是之前就真是莊稼漢。

這種根本素質上的差距,不是投機取巧的能夠扭轉的。

別的不說,韌勁就不行。

如果剛剛開始,還能憑藉血勇之氣,但是時間長了,不管是身上的傷口,還是天上的冷雨都會讓他們清醒過來的。

所以丁列幾乎不惜一切代價,拔下山口這一處,與阮熾合兵一處。

似乎明軍的所有火器都在雨水之中失去了作用。

故而這裡一開始就是慘烈的肉搏之中。

王越對武學同學重視,也得來一些成果,最少王越所部之中,乃是武學出身軍官最多的。

這些軍官不敢說多厲害,但是當大軍之中大部分軍官都是武學出身的,受過幾乎相同教育之後,似乎發生了量變到質變的變化。

即便在暴雨之中,即便地上泥濘之極,即便兩側的山中,不時有山洪傾瀉而下,明軍始終保持了陣型穩定。

在尋常時候看似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在這個時候,卻顯得難能可貴。

縱然明軍士卒步履蹣跚,每一個腳上都好在繫着一根大石頭一般,縱然很多戰術動作都走形了,陣勢與陣勢之間,也因爲種種原因有這樣那樣的配合不當。

但是畢竟是列陣而戰,總是勝過安南士卒了。

這就是安南士卒的缺陷。

新兵太多了。

即便而今是晴天,丁列麾下能列陣而戰的,又能有多少?

所以面對明軍的攻勢,丁列久攻不下。

丁列思忖良久,他忽然一甩鞭,指着明軍軍中之中一處缺口,卻是明軍軍中彼此之間變形,空出一個空擋來。

丁列說道:“左右兒郎與我殺敵。”

這裡再多的人就擺不開了,故而他能選用的只有精銳。

而丁列軍中的精銳,除卻丁列身邊的親兵,與護衛黎思誠的人馬之外,哪裡還有?

都在與明軍交戰了。

丁列看似烏壓壓號稱百萬大軍,但是在關鍵時候可以派出去的營頭,卻少之又少了。

丁列只能親身上陣,以求一戰鑿穿。

丁列帶着千餘士卒,從這個缺口之中,直殺入明軍本陣,卻不知道算人者,人亦算之。

他面對王越可不是尋常將領。

王越面對安南人進攻,應對的也很吃力。

不過短短半日左右,王越手中已經有一串名單了,都是他的學弟們。

是的。

如果不是大量武學出身的軍官在此時身先士卒,充當了中底層軍官,也是全軍的骨架,才讓明軍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依舊保持陣型。

但是王越也明白一件事情。

大明武學雖然而今已經有十幾屆了。每屆多則千餘人,少則數百人,看似數量不少,但滿打滿算,也不過萬餘畢業生而已。

而且武學教學的質量,也是一直處於提高之中。

剛剛開始那幾屆,其實都是半拉子,當一個底層軍官是合格的,更多的就是要看他們自己了。

從剛剛開始的時候由太監劉永誠一個人負責,到後來有的大量各種有實戰經驗的軍官參與其中。

再算上已經戰死的,因傷退役的,等等原因。

還在明軍之中服役的,不會超過一萬人。

而這一萬人遍佈邊軍,京營,衛所,北疆,水師,說起來多,具體到王越麾下能有多少,不過兩三百人而已。這兩三百人在加上其他一些軍官支撐起而今的局面。

但是,這些人是不能補充的,是死一個少一個的。

王越看得名單,其實不是名單,而是大軍崩潰的進度表,當這些軍官戰死到一定程度之後,這一戰就必定轉化爲混戰之中。

混戰之中,優勢與劣勢一樣突出。

一般情況之下,誰也不想打成這個樣子。

安南人是確定他們沒有任何辦法了,只能用這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但是王越卻不想。

他想要是挫動敵鋒,將安南軍隊給趕下去。給軍中一些修整調換的時間。

所以就設了這個陷阱。

誠然,惡劣的自然環境,讓明軍陣線出現了缺口,但是王越卻沒有想過彌補,卻是在這裡用上了殺招。

幾門大炮擺在這裡,幾個木棚爲他們擋住了雨水。

王越看見有人衝過來了,因爲有雨水阻隔也不知道是誰,他問身邊的人,說道:“你們確定這能打響?”

幾個炮手說道:“請將軍放心,我等以性命擔保。”

王越說道:“軍中無戲言,一旦打不響,你們的下場,就不用我說了。”

雖然大雨讓大部分火器都無法用了,但也不是絕對的。就好像之前明軍營地之中,也是能打響幾炮的。

王越軍中也是,但是他並沒有一開始就開炮,而是費勁心機,將這個殺手鐗保持到現在。

這樣大雨之中,即便有木棚遮擋,開過幾炮之後,也難免啞火。所以這火炮外面一直被油紙包裹着,用了很多放水措施。

但是即便如此,王越也沒有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這些火炮身上,而是還備了一手,王越的親兵都在一側,一旦大炮打響了,這就是反擊的開始,如果炮火打不響 ,就是用來賭缺口的。

丁列顯然沒有想到王越這一手。

當他帶隊殺上來,似乎要一舉將明軍陣勢給打穿的時候。卻聽見一連串的轟鳴之聲。

明軍先用散彈,然後用實心彈。猛烈的開火。

因爲雨水的原因,而今能見度都有所降低,故而安南軍隊根本沒有發現明軍的火炮,自然也萬萬沒有想到這一點。

於是乎眨眼之間,安南軍中衝到最前面的士卒,屍橫遍野,大片雨水一瞬間被染成了血水。

丁列捂着自己的肚子,這是一個下意思的舉動,因爲一枚炮彈從他肚子上穿過,帶出腸子內臟什麼的,到處紛飛。

他肚子地方,已經是一個空蕩蕩的大洞了。

丁列的手根本捂不住。

丁列想要說什麼,卻什麼也說不出來了,整個人仰天到底,跌落在泥水之中,與之前的無數具屍體,他的眼睛很快就失去了神采,變成泡水的死魚眼的神色。

這一輪炮聲,本來將讓安南士卒震動非常。士氣大挫。

畢竟安南人本身都善用火器,自然知道這火器的威力。

緊接着不知道誰說了一句“丁侯爺死了。”這一聲對安南士氣的打擊更是致命的,畢竟這一支軍隊大部分能戰之兵,都是丁列的老部下。

丁列的威信在這一支軍隊之中,還能勝得過黎思誠,否則丁列憑什麼與阮熾並列推翻宜山王的統治。

而王越或許不知道安南軍隊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他能看得出來,這是一個反擊的大好時機。

一聲令下,讓江成帶這他僅存的精銳士卒,從缺口之中殺了出去。

頓時如水銀瀉地,勢如破竹,安南軍隊居然總崩潰了,王越一時間也顧不得其他了,將手中的兵馬全部砸了進去。

一古腦將安南軍隊打退了十幾裡。這才鬆了一口氣。

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
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