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

馮道這一席話,叫陳佑渾身冒汗,心臟更是不爭氣地加速跳動。

他好一會兒才站起來,長揖到地:“弟子謹記老師教誨!”

這一句話卻有些發澀。

看他似是聽到心裡去了,馮道這才面色緩和:“坐吧。”

陳佑恭謹坐下,臉上再無輕鬆之色,他卻是沒料到在這亂世還需注意這個。

陳佑這一臉沉重的神情落在馮道眼中,着實讓他哭笑不得,不由開口道:“你倒無須擔心,至今尚未有錯漏。”

陳佑猶自心中惴惴:“可是我一開始......”

見他如此,馮道輕咳一聲道:“將明啊,你之所爲,不過良禽擇木而已,無所謂不妥。”【1】

說着,馮道臉上露出難以捉摸的笑容:“現在,畢竟是亂世。”

“那老師你還......”

“若是你止步於此,自然無須考慮這些,但若要更進一步,這些都會是政敵攻訐的理由,卻是不可不防。”

“原來如此!”陳佑總算稍稍輕鬆,他從前最高也不過是一個百里侯,雖然對種種鬥爭手段比較熟稔,但考慮問題的角度有些跟不上他現在的身份。

此時聽馮道如此直白地說出來,也立刻明白了自己的處境。

有些事,哪怕沒有做錯,也能用來攻擊你,尤其是現在熱衷於從道德上否定一個人。

陳佑現在要做的就是強調自己當初是“良禽擇木,賢臣擇主”、“棄暗投明”,同時在以後強化自己忠於大周忠於官家的形象,把自己擺在道德高地上。

好在他沒有要謀反的想法,之前也早早定下爲一良相、澤被萬民的目標,現在只不過是再次確定而已。

師徒二人談興正濃,突然傳來敲門聲:“相公,河南府急報。”

陳佑連忙起身開門,一臉急切之色的馮府管事手持一個信封快步走到桌前遞給馮道。

關好門重新坐下,陳佑看到馮道臉色微變,隨即長嘆一聲:“孫始瑞卒了。”

“啊!”陳佑一驚,“制書才發出啊?”

孫啓祥,字始瑞,前任昭文相,今天下午剛剛制令罷西京留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出意外的話是準備替換集賢相朱慶堯,等昭文相劉明山陵事畢出鎮京外,再接任昭文相。

“六十三了。”馮道感嘆一聲。

他今年已經六十六,比孫啓祥還要大三歲,此時看了訃告,一時間心有慼慼。

陳佑坐在一旁,也不知該如何安慰,只能靜默不語。

好一會兒,馮道擺擺手:“將明就先回去吧。”

“弟子告退。”陳佑起身告罪一聲,在管事的引領下離開馮府。

十一月二十日,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孫啓祥的訃告抵達開封府,同時孫家兒孫爲其請諡號的奏章也遞到了政事堂。官家趙元昌着禮部議定諡號。

二十一日,起居朝會。

陳佑身爲樞密都承旨,緊挨着工部尚書。

他的散官位還是正四品下的壯武將軍,但職事樞密都承旨被制書定在翰林學士承旨之下。只不過由於在他前面的太子詹事和翰林學士承旨都沒任命,所以他能貼着工部尚書。

在今天的朝會上,宣佈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禮部議定大行皇帝山陵曰“永安”,諡號“聖功神德武昭皇帝”,廟號“太祖”。

趙元昌自無不可,令翰林學士院擬冊書,政事堂發詔命,着令山陵使劉明、山陵副使楊邠前往京郊永安陵督建陵寢。

等詔書籤發,就可以正式稱呼大行皇帝爲周太祖或者周武帝了。

第二件事是是被軟禁在皇宮多日的荊王趙元盛、寧王趙元興露面。寧王因被奸人蠱惑欲衝擊帝駕,免去王爵,改封息侯,着在京中侯府禁足。荊王因國喪期間擅動刀兵、擅離職守,免去王爵,改封舒侯,着在京中侯府禁足。

趙元興免去王爵的事毫無波瀾,但是趙元盛卻有了些波折。

陳佑也聽說了,這波折主要是杜太后製造出來的。

趙元昌還是要臉面的,做不出來父親還沒下葬就把兄弟幹掉的事情,於是就打算把兩個兄弟降爵。

只可惜,杜太后牢牢記着周太祖駕崩當晚幾個相公的承諾,非要趙元昌改封趙元盛爲晉王。

其他幾位相公都當做沒這麼回事,但楊邠爲了和趙元昌扳腕子,好讓自己不至於出外,便表態支持杜太后。

而在內有太后,外有樞密使的情況下,原本以爲必定會黯然罷相的朱慶堯也旗幟鮮明地支持趙元盛改封晉王。

這一場鬥爭沒擺到明面上來,所以陳佑沒怎麼參與。

鬥爭的結果就是拖了半個月後,兩個親王降爵。

估計朱慶堯就是提前知道了這個結果,所以得知孫啓祥要入京之後,第一時間請辭,好保留一些體面。

而這,就是第三件事了。

在接替朱慶堯的孫啓祥已經逝世的情況下,趙元昌沒有表演一番三辭三留,直接同意了朱慶堯請辭的要求。

於是,朱慶堯就成了致仕宰相。好在趙元昌給了他一個柳州刺史的官職,保留了最後一點體面。

這次朝會之後,陳佑明顯感覺到楊邠的脾氣變差了。

原本陳佑都快要倒向吳巒了,但和馮道談了一次之後立刻擺正了心態,秉持着合作獨立的想法同吳巒溝通。

不出意外的,已經準備好在楊邠出外之後大幹一番的吳巒嘴上笑呵呵,一切都好說的樣子,但被他籠絡的那些個官吏對陳佑都是應付了事。

也就是陳佑趁着楊邠把心思放在永安陵上的時候同兵房主事魏仁浦多次接觸,再加上龐中和、梅鬆的幫助,纔沒在樞密院被架空。

二十四日,制令彰義軍節度使溫仁福爲開封府尹,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王江爲彰義軍節度副使知節度使事。

敕命改廣晉府爲大名府,制令武寧軍節度使謝寶應爲大名府尹。

敕命知郢州軍政事耿石爲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義成軍都虞候盧孟達知郢州軍事,郢州判官方文韜代署郢州政事。

政局變幻之時,陳佑也想到了在楊邠吳巒的雙重壓迫下突出重圍的辦法。

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
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