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針鋒相對

九十七章針鋒相對

月十八日上午,牧浩洋前往元首府,向黃瀚林彙報了艦隊作戰行動。

午,中國國防部正式對外宣佈,將從二月十九日凌晨零點起,對印度實施全面戰略封鎖,禁止任何國家的船隻向印度運送戰爭物資與戰略資源,但是不包括糧食、部分yo品等人道主義物資,所有駛往印度的船隻,必須在最後一次離港之前向中國外交部mn提交運載貨物的細緻清單,任何未經許可駛往印度的船隻都將遭到中國艦艇與戰機攔截,任何試圖突破封鎖的行爲都將遭到軍事打擊。

後,中國國防部委託外交部,公佈了細緻的禁運清單與禁運措施。

運清單沒什麼需要特別引見的,除了關係到印度民衆基本生活的物資之外,其他所有貨物都屬於禁運品。

鍵在禁運措施上。

了向中國外交部mn申報貨物清單之外,任何船隻只需試圖突破封鎖,就有可能遭到軍事打擊,而且隊將對任何進入封鎖海域的船隻進行登船檢查,如果發覺運載了禁運物品,將視情況處理。一般情況下,船隻將由隊押往最近的港口,在卸下禁運貨物之後放行。如果情況較爲嚴峻,比如運送的是武器裝備等,中國將扣留船隻,直到戰爭結束後才歸還給船東。如果情況特別嚴峻,比如運送武器裝備的船隻強行駛往印度,隊有權在警告之後予以擊沉。

實上,這些禁運措施與十年前對付日本的辦法差不多。

是,現在不是十年前了。

在中國國防部宣佈對印進行戰略禁運後不到三個小時,美國國會在當的時間,十八日上午通過了由總統提交的新提案,授權聯邦政fǔ以貸款擔保方式爲印度提供支援,只是擔保上限爲一萬五千億美元。

就是說,印度能夠從美國獲得總價值一萬五千億美元的武器裝備。

概兩個小時後,戰場時間十八日傍晚,最後一批由印度間接出資採購的F-44戰鬥機從迪戈加西亞起飛。隨同這些戰鬥機返回印度的,還有十二架運載着大批彈yo物資與裝備零件的大型運輸機。

時,還有四百多名印度飛行員滯留在迪戈加西亞。

就是說,美國還能夠向印度緊急提供兩百多架F-44,由這些印度飛行員駕駛返回印度。

此之後,除非印度繼續向迪戈加西亞派遣飛行員,不然就得緊急招募一批志願者。

實上,當天晚上,運送物資的十二架運輸機在返回迪戈加西亞的時候,就運載了一大批印度飛行員。

印度空軍來說,最缺的不是飛行員,而是戰鬥機。

國一意孤行的舉動,再次使戰爭升溫,以至有人認爲,這將是美國捲入這場戰爭,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

然,形勢沒有這麼嚴峻。

然美國國會通過了總統提交的新法案,但是做了嚴格限制,而且完全通過商業手段進行co作。也就是說,美國仍然在竭力避免捲入戰爭,只是不希望印度迅速敗下陣來,或者說不希望中國輕易取勝。

政治層面上看,這只是爲了加大中國的戰爭負擔。

就在這個晚上,特遣艦隊的艦載戰鬥機轟炸了卡特利特、科欽與特里凡得琅,重點打擊了當地的印度海軍基地。

鬥中,中國海軍戰鬥機再次與印度空軍的戰鬥機遭遇。

爲新獲得的F-44沒有升空作戰,所以空戰打得並不jī烈,中國海軍的戰鬥機輕易奪取了制空權,隨後還掩護空軍的戰鬥機攻擊了印度南部地區的軍事目標,從空軍手裡接過了制空任務。

此,印度本土全境都在中國戰術戰鬥機的打擊範疇之內了。

印度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因爲戰術戰鬥機有更高的作戰靈活xng,而且能夠適應更高強度的作戰任務。

實上,就算印度得到了美國的援助,也很難扭轉空中戰場上的局面。

九日凌晨,特遣艦隊進行了第一次攔截行動。

時,有十四艘船隻遭到攔截,其中六艘第三方船隻在接到警告之後都轉向駛往其他國家的港口,只有八艘懸掛印度國旗的船隻沒有理會,結果在天亮之前,特遣艦隊在發出三次警告無果之後,出動戰鬥機將其全部擊沉。天亮後,特遣艦隊派出的搜救飛機,救起了這八艘商船上的兩百多名船員。

了十九日白天,特遣艦隊在繼續轟炸印度本土的時候,又攔截了十多艘商船。

這裡面,有四艘印度籍商船被特遣艦隊俘獲,其中三艘商船上運載了違禁品,隨後四艘商船都被押往瓜達爾港。

照中國國防部公佈的禁運措施,所有印度籍商船都將遭到扣押。

國正式進行戰略封鎖,等於把皮球踢到了美國腳下。

十九日,特遣艦隊至少攔截了七艘懸掛美國國旗的商船。雖然沒有發生衝突,這些船隻都在接到警告之後轉向離去,沒有挑戰特遣艦隊的決心,但是對美國政fǔ來說,這無異於限制了美國船隻的自由航行權。

國東部時間十九日上午,美國總統就發表電視講話,強烈譴責中國的封鎖行爲,要求中國立即停止戰略封鎖,不得妨礙與危害在公海上自由航行的美國船隻,愈加不得對美國船員的人身安全形成要挾。

然,這只是抗議。

公佈戰略封鎖措施的時候,中國就已經劃出了交戰海域,即沿印度海岸線向外延長兩百公里,都爲中印交戰區域。按照國際法,中立國船隻應該避免進入交戰區域,而不是以身犯險。

此一來,美國要想維護自由航行權,首先就得在法理上做文章。

得間接一點,就是證明中國的戰爭行爲違反了國際法。

題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爲中國已經向印度宣戰,而且是印度首先偷襲了在公海上航行的中國艦隊,即首先向中國發動戰爭,中國只是進行軍事反擊,因而有足夠的理由劃分戰區,對印度進行戰略封鎖。

要中國的戰爭行爲沒有違反國際法,中立國就應該遵守國際法,並且爲任何違反交戰原則的行爲承擔責任。也就意味着,即便中國艦隊扣留、以至擊沉違反了交戰原則的中立國船隻,也沒有違反國際法。

然,中國已經在禁運上做出了嚴峻讓步,沒有間接攻擊進入封鎖海域的中立船隻。

是,中國的封鎖並不完全。

白了,特遣艦隊只有四艘航母,而且印度空軍與印度海軍沒有完全喪失戰鬥力,也就無法分散行動,而一支艦隊根本不可能封鎖整個印度。要等到印度空軍完全完蛋之後,特遣艦隊才能分散成兩支或者四支艦隊,也才能同時從東南西三個方向上封鎖印度,阻止所有船隻與飛機前往印度。

在十九日,就有三十七艘商船進入印度港口,比遭到攔截的還要多

些船隻,爲印度送去了一百五十萬噸貨物,其中百分之六十爲禁運貨物,包括一批陸軍用的彈yo。

然,這些船隻也主要駛往印度的東部港口。

當時的情況,隊不是不能攔截這些船隻,至少能夠出動戰鬥機,在必要的時候還能將其擊沉,但是方沒有這麼做,主要是戰略封鎖行動剛剛開始,如果間接攻擊第三方船隻,會形成不良影響。

到封鎖全面開始之後,再加大封鎖力度,才能讓其他國家逐步適應。

正是如此,美國沒有停止對印援助行動。

了二十日,美國出動了近兩百架大型運輸機,其中六十架部署在迪戈加西亞,其他全部部署在澳大利亞。從當天下午開始,這些運輸機就裝上武器裝備,連續飛往印度,爲印度輸送軍事物資。

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僅在二十日,美國的運輸機就爲印度送去了四十八輛坦克、一百二十mn大口徑火炮、四千多噸彈yo與大量用來修復受損裝備的設備,特別是陸軍主戰裝備的零部件。

下來的三天之內,總共二百四十架美軍運輸機以每架每天出動三個架次的頻次,向印度運送作戰物資。到二十三日,美國總共向印度運送了四百多輛主戰坦克、六百多輛裝甲戰車、三百多mn自行火炮與火箭炮、總計五萬六千噸彈yo與三萬噸零部件,總運輸量超過了十萬噸。

十三日夜間,美國的快速運輸船隊到達維沙卡帕特南。

支船隊總共有二十四艘大型快速運輸船,總載重噸位高達五百萬噸,總共爲印度送去了近兩千輛主戰坦克、三千多輛裝甲戰車、一千八百餘mn自行火炮與火箭炮、二百四十萬噸作戰物資。

此瘋狂的援助行動,也只有美國幹得出來。

知道,這些武器裝備足以裝備六個印軍裝甲師,而且都是美軍最新式的裝備,xng能不比中國陸軍的主戰裝備差多少。如果以市場採購價爲準,總價值高達七千多億美元,一般國家根本買不起。

然,這還不是對印援助的全部內容。。.。

第36章 權衡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36章 破例第56章 窗戶紙第48章 突發奇想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50章 重創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9章 以退爲進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74章 交易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65章 門檻第54章 最後衝刺第219章 火線第24章 昏了頭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13章 全權顧問第48章 戰爭準備第162章 彈雨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42章 找準目標第36章 小心過頭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章 禁運效果第170章 崩潰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302章 覺醒第18章 猛然覺醒第20章 權衡利弊第52章 空中力量第85章 突擊開始第26章 重拳出擊第89章 輪番轟炸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33章 引流疏導第274章 覺悟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5章 最終辯論第70章 內部矛盾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13章 周密計劃第204章 小人物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33章 科技戰略第26章 戰略空運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70章 後果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39章 救援行動第38章 狼羣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0章 欲蓋彌彰第63章 一箭三雕第180章 歸宿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259章 遺贈第14章 戰爭前奏第21章 突如其來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314章 大重建第56章 守株待兔第42章 第五代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64章 千鈞一髮第52章 順手拈來第39章 糧食危機第92章 突擊失敗第36章 急轉直下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3章 前沿科技第99章 故技重演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章 鬥爭第23章 堅持主見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68章 一己之力第45章 關鍵情報第28章 裁軍大會第98章 嚴陣以待第43章 傳奇人物
第36章 權衡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36章 破例第56章 窗戶紙第48章 突發奇想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50章 重創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9章 以退爲進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74章 交易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65章 門檻第54章 最後衝刺第219章 火線第24章 昏了頭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13章 全權顧問第48章 戰爭準備第162章 彈雨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42章 找準目標第36章 小心過頭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章 禁運效果第170章 崩潰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302章 覺醒第18章 猛然覺醒第20章 權衡利弊第52章 空中力量第85章 突擊開始第26章 重拳出擊第89章 輪番轟炸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33章 引流疏導第274章 覺悟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5章 最終辯論第70章 內部矛盾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13章 周密計劃第204章 小人物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33章 科技戰略第26章 戰略空運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70章 後果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39章 救援行動第38章 狼羣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0章 欲蓋彌彰第63章 一箭三雕第180章 歸宿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259章 遺贈第14章 戰爭前奏第21章 突如其來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314章 大重建第56章 守株待兔第42章 第五代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64章 千鈞一髮第52章 順手拈來第39章 糧食危機第92章 突擊失敗第36章 急轉直下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3章 前沿科技第99章 故技重演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章 鬥爭第23章 堅持主見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68章 一己之力第45章 關鍵情報第28章 裁軍大會第98章 嚴陣以待第43章 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