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圍捕

戰爭爆發的時候,即二十日夜間,章玉廷不但及時率領西印度洋艦隊出港,還以全速航行了上百海里,非常幸運的避開了美軍的突然襲擊,而且沒被美軍偵察機發現,在阿拉伯海北部海域有驚無險的渡過了最艱險的幾個小時。

到了二十一日凌晨,西印度洋艦隊就轉向南下了。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章玉廷確實想去攻擊迪戈加西亞,以突然襲擊的方式炸燬美軍基地。

從時間上算,在二十一日下午,西印度洋艦隊就能發動攻擊。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章玉廷堅持己見,突擊很有可能收到成效,因爲直到二十一日夜間,美軍才從澳大利亞派遣了六十架F-44C型戰鬥機,轉場飛往迪戈加西亞,而在此之前部署在迪戈加西亞的戰鬥機只有二十四架,其餘的全是轟炸機、預警機、電子偵察機與加油機。別的不說,在二十一日清晨,有一百二十架完成了轟炸任務的轟炸機通過迪戈加西亞轉場返回本土或者澳大利亞,而在當天下午,美軍動用了六十架運輸機,向迪戈加西亞運送戰術航空兵的地勤保障設備。也就是說,以迪戈加西亞機場的吞吐能力,要到當天晚上才能接納戰鬥機。

可惜的是,牧浩洋的命令讓章玉廷放棄了偷襲迪戈加西亞的打算。

這也不能怪牧浩洋,因爲在二十一日凌晨,誰也不清楚美軍的部署情況,更不可能知道迪戈加西亞只有二十四架防空戰鬥機。在遭到突然打擊,損失超過六成的情況下,牧浩洋必須以保存艦隊實力爲主。

事實上,留給章玉廷的時間窗口只有大約四個小時。

原因很簡單,在開戰之前,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的三支航母羣、即第四艦隊已經進入印度洋,此外部署在澳大利亞的三支航母戰鬥羣也已出港。更重要的是,經非洲南端進入印度洋的三支航母戰鬥羣都是最新式戰艦,三艘航母均在二零五零年底服役,最高航速達到四十五節,與“泰山”級航母相當,護航戰艦也是在二零四八年後服役的新一代戰艦,能夠全程伴隨新式航母作戰。

也就是說,這支艦隊一天之內就能航行一千多海里。

從時間上看,二十二日凌晨,美軍第四艦隊就能到達迪戈加西亞南面一千海里處,出動艦載戰鬥機掩護迪戈加西亞。因爲美軍在迪戈加西亞部署了二十多架加油機,所以第四艦隊的戰鬥機還能把作戰半徑延長到二千五百公里以上。如此一來,如果西印度洋艦隊在二十一日夜間襲擊了迪戈加西亞,而沒有立即向北規避,那麼在二十二日凌晨,就有可能遭到第四艦隊打擊。

如果拖到二十二日下午,美軍第三艦隊、即部署在澳大利亞的艦隊也將趕到,西印度洋艦隊就沒有任何勝算了。

問題是,章玉廷並不知道第四艦隊已經進入印度洋。

當時,唯一能確定的就是,第三艦隊已經離港,而且很有可能正趕赴迪戈加西亞,所以章玉廷很有可能拖到二十二日中午才下令轉向,從而在第四艦隊面前活動十個小時以上,而且不知道第四艦隊的存在。

結果會如何,恐怕就不難料想了。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西印度洋艦隊唯一的出路就是退到阿拉伯海北部,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活動,儘量避免與美軍艦隊接觸。

問題是,在二十一日與二十二日,能夠掩護西印度洋艦隊的岸基航空兵並不多。

按照空軍的戰爭規劃,要到二十三日,才能把部署到巴基斯坦與印度的戰鬥機增加到四百架以上,而且只有三分之二能夠掩護西印度洋艦隊,其餘的得用來執行其他任務,比如掩護前出巡邏的預警機與戰略電子偵察機。

到二十二日,部署在巴基斯坦與印度的中國戰鬥機只有二百四十架。

以這個水平計算,能夠在西印度洋艦隊上空巡邏的戰鬥機不會超過四十架,而且至少得分出十二架掩護預警機。

顯然,這點防空掩護只是聊勝於無。

如此一來,西印度洋艦隊還是得依靠自己。

事實上,西印度洋艦隊的防空力量並不弱,兩支航空兵聯隊擁有一百四十四架J-32與J-33戰鬥機、十架艦載預警機,能夠隨時保證有二十四架戰鬥機在艦隊上空巡邏,而且能在十分鐘內出動四十八架防空戰鬥機。以七十二架J-32與J-33組成的防空網,足夠抵擋兩百架以上的敵機羣。

正是如此,章玉廷沒有讓艦隊轉向北上,而是留在了阿拉伯海中部海域。

根據戰後披露的消息,章玉廷這一部署的主要目的,不是爲了艦隊着想,而是希望擴大防禦範圍,避免巴基斯坦與印度的軍事基地再次遭到打擊,特別是掩護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科欽港。

科欽港的地位相當於橫濱港。

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後,中國海軍接管了科欽港,隨後以極爲低廉的價格買下了在戰爭中被徹底摧毀的科欽造船廠、以及相關的造船基礎設施。在隨後的五年間,中國海軍花費數百億元,把科欽打造成了印度洋地區設備最爲完善的艦隊維修基地,也因此讓科欽成爲中國海軍在印度洋上最主要的海軍基地之一。

當時,科欽與維沙卡帕特南、浩洋港、瓜達爾港共同撐起了中國海軍的印度洋基地羣。

在功能分配上,維沙卡帕特南、浩洋港與瓜達爾港主要支持艦隊作戰,只有科欽具有較爲完善的艦艇維修設施,能夠爲包括“崑崙山”級航母在內的所有戰艦進行維修。戰爭爆發前,中國海軍甚至打算在科欽建造一座十五萬噸級的幹船塢,使其能夠爲“泰山”級航母提供維修服務。

從軍事價值上看,科欽港絕對高於其他三座港口。

原因很簡單,有了科欽港,中國部署在印度洋的戰艦就不用返回本土維護了,等於把戰艦的部署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以上,而且在戰時能夠修理受損戰艦,等於增強了印度洋艦隊的獨立作戰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不得已而爲之的結果。

要知道,新加坡是美國的盟國,雖然國土面積有限,但是扼守着馬六甲海峽,而且威脅着所有經龍目海峽與巽他海峽進入南海的航道,而印度洋艦隊的戰艦要想返回本土,就必須經過南海。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如果不能在戰爭初期攻下新加坡,又沒有像科欽這類完備的海軍基地,印度洋艦隊的作戰能力將非常有限,中國海軍將不得不冒險讓艦隊通過南海,甚至會因此放棄印度洋。

事實上,就算沒有新加坡,科欽的價值也非常高。

原因很簡單,部署在澳大利亞西北地區的戰鬥機與轟炸機就能封鎖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與龍目海峽。

正是如此,章玉廷才讓艦隊留了下來。

因爲在首輪打擊中,科欽遭到的損失並不嚴重,所以章玉廷認爲,美軍肯定會再次轟炸科欽。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章玉廷已經收到了總參謀部的戰報。

也就是說,他知道空軍要到二十三日才能加強在南亞地區的作戰力量,因此在二十三日之前,西印度洋艦隊是掩護科欽的主要力量。

根據西印度洋艦隊的作戰記錄,章玉廷在二十二日傍晚就已做出了返航決定,只是把返航時間訂在二十三日凌晨兩點。到這個時候,空軍已經在印度部署了數百架戰鬥機,而且已經把防禦範圍向南延伸了上千公里。

這個時候,問題出現了。

這就是,西印度洋艦隊初在東五時區,而北京在東八時區。

也就是說,章玉廷做出返航決定的時候,北京那邊還是下午…左右,而這個時候,連牧浩洋都不知道第四艦隊已經進入印度洋。要到四個小時之後,也就是李明陽找上門來的時候牧浩洋才能獲得準確信息。

這四個小時,顯得尤其關鍵。

要知道,在二十二日下午,第四艦隊就已到達迪戈加西亞附近,而且早就知道西印度洋艦隊已經離開了瓜達爾港。更重要的是,到這個時候,美軍不但把迪戈加西亞的防空戰鬥機增加到了八十四架,還增派了十二架大型預警機與二十四架戰略電子偵察機,此外第四艦隊還擁有兩百多架戰鬥機與十多架艦載預警機。如果算上部署在吉布提的戰機,美軍在阿拉伯海上能投入四百多架戰鬥機、上百架具有大範圍搜索能力的預警機與戰略電子偵察機,也就擁有足夠強大的搜尋與打擊能力。

到二十二日傍晚,第三艦隊也已到達馬爾代夫羣島海域。

如此一來,在大型加油機的配合下,美軍能夠動用六個艦載航空兵聯隊的四百多架戰鬥機攻擊西印度洋艦隊。

在此之前,美軍要做的,只是找到西印度洋艦隊。

事實上,從二十二日中午開始,美軍就加強了對阿拉伯海的偵察力度,動用了數十架預警機與電子偵察機。

更重要的是,美軍動用的全是大型預警機。

在探測能力上,大型預警機遠遠超過了艦載預警機,特別是在被動探測模式下,對隱身戰鬥機的發現距離比艦載預警機多出了百分之二十以上,而對非隱身目標、比如預警機本身的探測距離更是比艦載預警機高出了百分之三十以上。也就是說,美軍的大型預警機能在不暴露行蹤的情況下,在幾百公里之外發現西印度洋艦隊上空的預警機與戰鬥機,從而大致掌握西印度洋艦隊的行蹤。

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97章 長遠考慮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44章 加速追擊第5章 最終辯論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66章 回家第12章 漸行漸遠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63章 不可避免第27章 山窮水盡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6章 理由第67章 錯失良機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52章 大獲全勝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5章 千慮一失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7章 商船立功第52章 突擊開始第20章 混戰第89章 一枚導彈第53章 橄欖枝第86章 全力以赴第6章 愈演愈烈第19章 核戰爭第74章 爭取時間第26章 轉折點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58章 搶先一步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6章 陰差陽錯第57章 戰爭決議第94章 戰略價值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43章 試探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39章 機會第18章 坦克戰第78章 兩強標準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19章 人心所向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35章 聲東擊西第62章 戰術反擊第30章 誰更瘋狂第32章 大夢初醒第56章 守株待兔第74章 戰爭狂人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55章 積極外交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149章 放棄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0章 補充攻擊第89章 一枚導彈第73章 捆綁政策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34章 炮戰第34章 炮戰第47章 第一槍第204章 小人物第67章 突然打擊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19章 火線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48章 戰爭準備第28章 裁軍大會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73章 共同化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71章 任人唯才第1章 千錘百煉第24章 勇敢面對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98章 嚴陣以待第91章 浮上水面第77章 太有主見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268章 光速第183章 頻出怪招
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97章 長遠考慮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44章 加速追擊第5章 最終辯論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66章 回家第12章 漸行漸遠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63章 不可避免第27章 山窮水盡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6章 理由第67章 錯失良機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52章 大獲全勝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5章 千慮一失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7章 商船立功第52章 突擊開始第20章 混戰第89章 一枚導彈第53章 橄欖枝第86章 全力以赴第6章 愈演愈烈第19章 核戰爭第74章 爭取時間第26章 轉折點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58章 搶先一步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6章 陰差陽錯第57章 戰爭決議第94章 戰略價值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43章 試探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39章 機會第18章 坦克戰第78章 兩強標準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19章 人心所向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35章 聲東擊西第62章 戰術反擊第30章 誰更瘋狂第32章 大夢初醒第56章 守株待兔第74章 戰爭狂人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55章 積極外交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149章 放棄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0章 補充攻擊第89章 一枚導彈第73章 捆綁政策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34章 炮戰第34章 炮戰第47章 第一槍第204章 小人物第67章 突然打擊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19章 火線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48章 戰爭準備第28章 裁軍大會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73章 共同化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71章 任人唯才第1章 千錘百煉第24章 勇敢面對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98章 嚴陣以待第91章 浮上水面第77章 太有主見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268章 光速第183章 頻出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