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

當時,外交上的主要問題不在中東,而是在東南亞。

二十三日上午,在牧浩洋召開軍方高級將領會議的時候,杜小蕾也在跟黃瀚林商討當前的局勢,隨後在牧浩洋找過來之前,就通過外交渠道向伊朗與伊拉克當局表示,如果支持中國的正義事業,中國將爲兩國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包括向兩國提供武器裝備、派遣防禦性軍事力量等等。

兩個小時後,伊拉克當局就做出了答覆:已經在爲向以色列與美國宣戰做準備了。

此時,牧浩洋剛好找上門來。

只是,伊朗當局沒有立即做出答覆。原因很簡單,自從埃及搞“泛阿拉伯運動”後,伊朗在世界的影響力大大降低,以至因而得到了敘利亞的支持,爲了爭奪領導權,伊朗與埃及的關係行同水火。

在與牧浩洋商量後,杜小蕾決定以黃瀚林的表面派一名特使去德黑蘭。

伊朗與埃及的矛盾再大,也會努力爭取敘利亞,因爲在阿拉伯世界中,敘利亞是埃及的主要支持者。從政治上講,如果伊朗能在這個時候爲敘利亞提供援助,就能利用這個機會分化埃及與敘利亞。按照杜小蕾的判斷,伊朗肯定會向美國與以色列宣戰,因爲伊朗不斷奉行反美政策,還在推行“泛運動”的時候把以色列當成整個世界的敵人,但是伊朗肯定會對援助行動做出限制,即中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必須以拯救敘利亞爲主,而不牽涉到埃及。

明顯,牧浩洋肯定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條件。

在杜小蕾的開導下,牧浩洋也承認,拯救敘利亞就是拯救埃及,因爲以色列不可能背對着強大的隊作戰。

只是,杜小蕾還沒做出安排,李明陽就送來了一份情報。

一份至關重要的情報。

根據軍事情報局截獲的消息,俄羅斯正在向高加索地區增兵,很有可能在近期攻打外高加索的幾個國家。

在牧浩洋與杜小蕾看來,這無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先,這表明俄羅斯暫時不會在遠東地區用兵,中國本土遭到的要挾大大降低,能夠讓戚凱威從北方防線上抽調一個集團軍前往中東地區,而不是像之前計劃的,從南方地區抽調部隊。

其次,俄羅斯此舉,只會促成伊朗參戰,而且是無條件的參戰。

原因很簡單,俄羅斯進軍外高加索地區,必然會對伊朗形成致命要挾。

從性質上講,俄羅斯出兵外高加索地區,肯定不是爲了攻打伊朗,而且俄羅斯也沒有必要攻打伊朗。

按照杜小蕾的分析,俄羅斯是想借此機會平定外高加索地區。

要知道,在四個主要國家集團中,俄羅斯的實力最弱,影響力最差,大部分原因就是三個外高加索國家不大聽話。格魯吉亞、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不斷是俄羅斯的眼中釘,是俄羅斯戰略擴張的最大障礙。

早在二零零八年,俄羅斯就出兵教訓了妄圖加入北約的格魯吉亞。

在平靜了十多年後,在二零二二年,俄羅斯以剷除車臣地區分裂份子爲名,再次出兵外高加索,推翻了格魯吉亞政權,然後迫使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簽定城下之盟,重新回到了獨聯體的懷抱。只是好景不長,第五次中東戰爭之後,格魯吉亞、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相繼生顏色,新政府變得愈加親華。原因很簡單,在全球自然災害期間,只有中國爲這三個小國提供了人道主義援助,協助它們渡過了難關。災難結束之後,親華政黨相繼在這三個國家上臺執政。對俄羅斯來說,這明顯是無法容忍的事情,只是在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爲中東地區的主要強權時,俄羅斯也不敢貿然採取軍事行動,只能忍氣吞聲,等待時機成熟後再動手。

現實上,這也是中俄漸行漸遠的原因之一。

在俄羅斯當局看來,中國正疲於應付美國的戰略進攻,因而收復外高加索地區的時機成熟了。

必須承認,俄羅斯當局確實有點短視,或者說擁有與實力不相稱的野心。

雖然中國與三個外高加索國家沒有簽署同盟條約,但是在經濟層面上,三個外高加索國家早已融入以中國爲核心的經濟體,而且其戰略地位對中國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爲它們是中國精心構築的大中東防禦圈中非常關鍵的一環,除了擋住北面的俄羅斯之外,還起到了威迫伊朗的作用。

能夠說,只需俄羅斯入侵外高加索,中俄矛盾就無法化解。

就算短期內,中國會忍氣吞聲,避免兩線作戰,但是隻需太平洋與印度洋上的局勢有所好轉,中國就不會放過俄羅斯。

當然,現在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伊朗這邊。

在中國全力扶持埃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的時候,伊朗沒有與中國翻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俄羅斯形成的間接要挾。

雖然在中東,隨着敘利亞與埃及結盟,成爲中國的友好國家,俄羅斯一度提高了對伊朗的重視程度,但是俄羅斯在外高加索地區的野心,也一再使伊朗有所顧慮。到了二零四五年之後,隨着俄羅斯與美國越走越近,特別是在二零四九年,剛當上總統的盧卡斯在訪問莫斯科的時候,提到美國將無條件的支持俄羅斯在獨聯體內的利益訴求,伊朗就不再把俄羅斯當成能夠信任的國家了。

從政治上講,伊朗不但不再信任俄羅斯,還得提防着俄羅斯。

要知道,在歷史上,俄羅斯一度想從高加索進入伊朗,獲得“暖水港口”,而這也是促成伊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倒向美國,成爲美國在中東地區頭號盟國的主要原因。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在美國戰略中的地位以至高於以色列。如果不是,伊朗不會成爲美國的對頭。

站在伊朗的立場上,更得擔心俄羅斯替美國賣命。

說得間接一點,如果俄羅斯控制了外高加索地區,等於美國在靠近伊朗都的地方獲得了前進基地。別忘了,德黑蘭在伊朗西北部地區,往北不到兩百公里就是愛沙尼亞,而德黑蘭離伊拉克遠得多。

對伊朗當局來說,如果俄羅斯成了美國的幫兇,其地位就保不住了。

能夠說,這正是二零四五年之後,俄伊關係的寫照。特別是在二零四九年之後,伊拉克倒向埃敘同盟,來自南面的要挾幾乎消失,伊朗調整了軍事部署,把原先放在兩伊邊境地區的三個衛隊師全部派往西北地區。這一部署調動,表明伊朗不但不再把俄羅斯當成盟友看待,還開始提防俄羅斯了。

這下,俄羅斯出兵外高加索的話,等於幫了中國大忙。

當然,俄羅斯能否出兵還是個問題。

杜小蕾也看到了機會,當即就給外交部打了電話";,安排前駐伊朗大使鍾鎮江以元特使身份前往德黑蘭,向伊朗總統與最高精神領袖正式提出結盟,然後提出借用鐵路運送軍隊的事情。

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外交工作。

回去後,牧浩洋給戚凱威打了電話";,讓他儘快加強在北方地區的軍事部署,但是以防禦部署爲主。

此舉,就是要逼迫俄羅斯進軍外高加索。

雖然杜小蕾提出,應該從北方地區抽調部分兵力,降低對俄羅斯的軍事壓力,以便讓俄羅斯放鬆警惕,但是牧浩洋認爲,這麼做根本起不到正面效果,反而有可能使俄羅斯放棄外高加索。

原因很簡單,中國此時是四面楚歌,而且美俄關係擺在那裡,沒有任何理由放鬆北方地區的警戒力度。說得間接一點,如果從北方地區抽調兵力,就算俄羅斯並不認爲這是進攻中國的大好時機,也會有所提防。只有繼續加強戒備,做好與俄羅斯打打仗的準備,才能讓俄羅斯相信,中國沒有別的計劃。

這麼做,還有一個明顯好處,即美國會鼓勵俄羅斯進軍外高加索。

在明知道打不過隊的情況下,就算美國希望俄羅斯參戰,也沒有理由讓俄羅斯在遠東地區葬送主力部隊。雖然美軍已經奪取了印度洋的制海權,但是中國部署在南亞地區的空中力量並沒遭到影響,因而美國必須想法切斷地面交通線,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讓俄軍越過高加索山脈,攻入伊朗境內。

現實上,這也是確保以色列能在中東擊敗阿拉伯國家的重要基礎。

除此之外,中國把陸軍主力留在北方地區,還能讓美國堅定動戰略進攻的決心,從而把主力投入到東南亞或者東亞地區。從軍事角度講,這等於爲美軍挖了個圈套,讓美國在完成戰爭動員之前,把本來就沒有多少優勢的地面部隊消耗在次要戰場上,而不是在主要戰場上揮更大的作用。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地面戰場的中心不在東南亞與東亞,而是在中東地區。

如果能夠在東南亞或者東亞消耗美軍的部分兵力,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冒險。

毫無疑問,不管是牧浩洋與戚凱威、還是龐躍龍,都愈加願意在本土附近跟美軍作戰。

有這麼多的好處,牧浩洋自然沒有理由選擇別的手段了。

第35章 聲東擊西第80章 情況有變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90章 獨木難支第1章 極限第9章 臨時考覈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7章 機關算盡第79章 立場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120章 餘波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21章 次優選擇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92章 怎麼打第36章 小心過頭第77章 誘餌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71章 任人唯才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32章 關鍵時刻第96章 瞞天過海第45章 宣傳戰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6章 威逼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57章 戰術偵察第90章 獨木難支第44章 理想主義第66章 回家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51章 整軍備戰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30章 虎口逃生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99章 妥協第80章 戰術推斷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80章 轉變第28章 屈服第14章 拉力賽第57章 老少校第61章 意外因素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19章 關鍵結點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39章 去臺灣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33章 再次出擊第39章 機會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43章 南亞明珠第25章 走投無路第3章 大難不死第76章 熱點地區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25章 走投無路第33章 超級航母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68章 一己之力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6章 愈演愈烈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57章 老少校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71章 再上戰場第41章 順藤摸瓜第43章 南亞明珠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57章 老少校第27章 精妙戰術第90章 獨木難支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59章 猶豫不決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50章 民間力量第6章 幽靈墜落第13章 分外事第50章 大無畏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53章 生存競賽第22章 出師有名第27章 地面戰爭
第35章 聲東擊西第80章 情況有變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90章 獨木難支第1章 極限第9章 臨時考覈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7章 機關算盡第79章 立場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120章 餘波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21章 次優選擇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92章 怎麼打第36章 小心過頭第77章 誘餌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71章 任人唯才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32章 關鍵時刻第96章 瞞天過海第45章 宣傳戰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6章 威逼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57章 戰術偵察第90章 獨木難支第44章 理想主義第66章 回家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51章 整軍備戰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30章 虎口逃生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99章 妥協第80章 戰術推斷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80章 轉變第28章 屈服第14章 拉力賽第57章 老少校第61章 意外因素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19章 關鍵結點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39章 去臺灣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33章 再次出擊第39章 機會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43章 南亞明珠第25章 走投無路第3章 大難不死第76章 熱點地區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25章 走投無路第33章 超級航母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68章 一己之力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6章 愈演愈烈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57章 老少校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71章 再上戰場第41章 順藤摸瓜第43章 南亞明珠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57章 老少校第27章 精妙戰術第90章 獨木難支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59章 猶豫不決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50章 民間力量第6章 幽靈墜落第13章 分外事第50章 大無畏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53章 生存競賽第22章 出師有名第27章 地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