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集體智慧

最讓周渝生羨慕的,還是牧浩洋與陸雯的感情。

別看兩人都快五十歲了,平常生活中仍然跟剛結婚的時候一樣,不但感情好,還有很多共同話題。

只是,周渝生並不知道,牧浩洋與陸雯是聚少離多。

見面機會少,在一起的時候自然非常親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爲陸雯也已晉升爲陸軍中將(二炮解散之後,陸雯所在的導彈部隊併入陸軍)。這是技術類軍官的最高軍銜,陸雯是陸軍中最有名、也是最忙碌的高級技術軍官。

只是,她的主業不再是研製彈道導彈。

二零二九年,在錢仲泰的提議下,時任國務院總理的黎平寇批准成立了“理論與基礎物理學研究中心”,並且由陸雯擔任總負責人。該中心在名義上,負責管理所有由國家資助的高端科研項目,比如兩座高能物理學實驗中心,實際上主要從事的是理論研究,與基礎項目沒有多少直接關係。

成立該中心的目的,就是提高中國的理論物理學水平。

必須承認,該中心的地位遠在其他科研機構之上,而且很快就獲得了成果。

二零三零年,典譽清以《引力場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爲獲得該項提名的第一位中國籍物理學家。雖然在評審階段,因爲這篇論文存在很大爭議,特別是遭到了衆多西方學者的質疑,最終沒能獲獎,但是典譽清在國際物理學、特別是理論物理學界的聲譽已經打響。

兩年後,另外一位中國物理學家終於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獲獎的是苗少鳳,獲獎理由是驗證了中微子的超光速特性,並且在實驗室中證明了由他提出的理論。

雖然是實驗物理學家,但是苗少鳳是由陸雯發現的。

說得準確一點,是陸雯最先重視他提出的理論,並且調動科研資源,讓他證明了自己提出的理論。

爲此,苗少鳳不但拿到了一百五十萬瑞典克朗,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作爲幕後工作者,陸雯沒有拋頭露面,也沒有獲得獎金。只是在一年之後,她就晉升爲了陸軍中將。

正是如此,陸雯比牧浩洋還要忙碌。

雖然牧浩洋平常瑣事纏身,但是隻要在總參謀部,他就天天回家吃晚飯,有精力的話還會陪孩子看電視。陸雯十天中有九天不在北京,就算在,也很少回家,有的時候連給家裡打電話的時間都沒有。

牧浩洋沒有問陸雯爲什麼這麼忙,也沒有這個必要。

事實上,大部分時候,牧浩洋根本不知道陸雯在做什麼。就算有機會聊天,牧浩洋也很少主動詢問工作上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陸雯的工作性質,早已超過了牧浩洋的認知範圍。

只是有一點非常明確,即陸雯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從偶爾聊天中提到的事情,牧浩洋知道,陸雯主管的部門,每年都能從國務院獲得數百億的特別撥款。即便二零三三年國務院全面縮減行政開支的時候,陸雯拿到的科研經費也沒有減少。

此外,牧浩洋只知道,陸雯從事的主要是理論研究。

事實上,這也是最重要的東西。

在陸雯手下,至少有四千名科研工作者,大部分是年輕人,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很多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

“年輕人能做什麼?”吃飯的時候,提起了陸雯的工作,周渝生很是驚訝。“剛從學校出來的學生,根本沒有工作經驗,而且現在的大學教育,也不見得能有多大收穫,讓他們搞高端研究,恐怕……”

“老周,你就這麼看不起年輕人?”

“不是看不起,只是……”

“二十年前,你也是年輕人,如果當初黃總有你這樣的想法,恐怕你到現在還在某艘潛艇上服役呢。”陸雯沒有特別注意語氣,跟周渝生聊天,也沒有必要注意,因爲周渝生是他們第三個孩子的乾爹。

“陸工,你要這麼說,我可沒辦法辯駁了。”

“也就是說,你仍然不服氣?”

周渝生笑了笑,他很少跟女人爭吵。

“愛因斯坦提出質能公式的時候纔多少歲,提出廣義相對論的時候又是多少歲?而在他功成名就之後,又有什麼創新呢?”陸雯卻很認真,這也是她的性格。“不可否認,年輕人確實缺乏經驗,但是也更加靈活多變。理論物理學不是實驗物理學,嚴謹很重要,可是突發其想更加重要。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的時候,全世界只有兩個半人能夠理解,當時幾乎所有科學家都認爲他是瘋子。搞理論的,首先就要有想像力,只有想像出來,纔有可能通過實驗與觀察進行證實。”

“老周,我就說過,不要跟她辯論。”牧浩洋笑着搖了搖頭。

周渝生也笑了起來,現在不是他要辯論,而是陸雯停不下來。

“你們這些當兵的,就是不把科技當回事。”陸雯看了牧浩洋一眼,說道,“老周也就算了,你還拿了兩個碩士學位。”

“這……”牧浩洋頓時啞口無言。

“陸工,看來這個家裡,老牧說了不算啊。”

“我們是民主家庭,誰說得對,誰就說了算。”陸雯仍然有點不依不饒。“不怕你們現在看不起,我敢跟你們打賭,只要我們在理論上取得重大突破,對人類文明產生的影響不會亞於相對論。”

“這麼說,你得首先找到一個不亞於愛因斯坦的天才。”

“一定要有天才才能取得突破嗎?”

牧浩洋笑了笑,沒有跟老婆計較。

“最初的時候,我也抱着這樣的想法。當初我還跟你提到過,理論突破的難度超過了所有人想像,我們只有祈禱遇到一個愛因斯坦級別的天才,但是這幾年下來,我覺得這很不靠譜。”

“什麼意思?”牧浩洋不得不追問一句。

“從根本上講,如果沒有進化上的突破,人類的智慧已經到了極限。如果是自然進化的話,至少需要一百萬年,纔有可能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即便是人爲干預,比如通過基因提高智商,也需要好幾百年。”

“這麼說,基本上沒門了?”

“僅靠個人努力的話,恐怕很難取得成果。”

周渝生皺起眉頭,說道:“這麼說,智慧還是一加一等於二?”

“不是等於二,而是大於二。”

這下,兩個職業軍人都啞口無言了。

“我們做了一個測試,讓一萬個人來估計某件物體,比如這隻盤子的重量。”陸雯敲了敲面前的菜盤,“然後對得到的一萬個答案進行平均,結果與實際非常接近。當然,我們用的不是盤子,而是一隻不規則的金屬球。”

“這能說明什麼?”

“人類不但有個人智慧,還有集體智慧,而且集體智慧超過了個人智慧。”

“在你主導的理論研究中也用得上?”

“沒有這麼簡單,不過肯定用得上。”陸雯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建立一套完整的物論,絕對不是一個人能夠辦到的事情。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後,經過了數十年,在數代科學家的努力下,才完善了這套理論。要想超越廣義相對論,或者說證明愛因斯坦是錯的,也不是一個人能夠辦到的,需要非常多的科學家爲之付出畢生心血,也許還需要好幾代人。”

“這麼說,我們得祈禱活得更久一點了。”

陸雯笑了笑,說道:“當然,不能排除運氣成分。”

“什麼意思?”

“理論研究,不是從頭做起,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對前一套理論的全面否決。這就好比拆除一道擋在我們前方的高牆,雖然工作量非常大,但是如果找對了方法,也許抽掉某一塊牆磚,就能使這面高牆轟然倒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能夠取代牛頓的經典力學,也是找對了方法。”

“這麼說,仍然需要一位天才級的理論物理學家。”

“當然,有天才,肯定比沒有好,只是在集體智慧的共同努力下,誕生天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且對天才的要求也低得多。如果有足夠多的科學家從事同一項工作,如同讓很多工人同時拆除高牆一樣,肯定有一個能夠撞上大運,找到那塊能讓高牆分崩離析的磚頭,而我的角色,就是工頭。”

“工頭?”

“組織其他人搞理論研究。”

兩個大男人愣了一下,隨即都笑了起來。

“看來,我們必須得敬工頭一杯。”周渝生舉起酒杯,對陸雯說道,“陸工,我這輩子最佩服的就是你這種大學者。”

“老周……”

“我說的是心裡話,別看我拿了幾個文憑,但是跟你相比,我絕對是個文盲。”

陸雯笑着搖了搖頭,也結束了與技術有關的話題。

“我覺得,我們應該爲友誼乾杯。”牧浩洋趁機舉起杯子,說道,“一輩子,能有幾個知心朋友就知足了。”

“乾杯”

這頓飯,三個人都很輕鬆。

對牧浩洋與陸雯來說,至少能夠暫時放下工作上的煩心事,享受一下家庭生活中的輕鬆氛圍。

對周渝生來說,則可以跟好友聊些平常事。

只是,這樣的機會並不多。太陽再次升起來的時候,他們又得投身到重要、繁忙與勞心的工作中去——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如果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第88章 進退維谷第46章 登島第88章 最後關頭第62章 戰術反擊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84章 連環拳第219章 做徹底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48章 關鍵戰報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22章 誰輸誰贏第6章 爭取和平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273章 共同化第11章 不可否缺第18章 坦克戰第72章 對峙第33章 引流疏導第58章 戰爭餘燼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50章 重創第36章 負擔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62章 戰略意第9章 新冷戰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7章 不測風雲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2章 秘密任務第55章 毅然決絕第38章 打工皇帝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94章 J-20突擊第167章 預見性第63章 朋友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章 關鍵人物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321章 起源第55章 積極外交第38章 勞動力第61章 垂死掙扎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99章 妥協第18章 左右逢源第12章 前途未卜第39章 餘輝第48章 全身而退第76章 樂觀派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66章 不可避免第32章 大夢初醒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1章 突如其來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10章 共同體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51章 整軍備戰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96章 突襲第69章 休假第76章 樂觀派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09章 未來第2章 利益交換第4章 科技競賽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8章 節外生枝第14章 宣戰第21章 粒子風暴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8章 戰爭推手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16章 準備
第88章 進退維谷第46章 登島第88章 最後關頭第62章 戰術反擊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84章 連環拳第219章 做徹底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48章 關鍵戰報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22章 誰輸誰贏第6章 爭取和平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273章 共同化第11章 不可否缺第18章 坦克戰第72章 對峙第33章 引流疏導第58章 戰爭餘燼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50章 重創第36章 負擔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62章 戰略意第9章 新冷戰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7章 不測風雲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2章 秘密任務第55章 毅然決絕第38章 打工皇帝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94章 J-20突擊第167章 預見性第63章 朋友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章 關鍵人物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321章 起源第55章 積極外交第38章 勞動力第61章 垂死掙扎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99章 妥協第18章 左右逢源第12章 前途未卜第39章 餘輝第48章 全身而退第76章 樂觀派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66章 不可避免第32章 大夢初醒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1章 突如其來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10章 共同體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51章 整軍備戰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96章 突襲第69章 休假第76章 樂觀派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09章 未來第2章 利益交換第4章 科技競賽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8章 節外生枝第14章 宣戰第21章 粒子風暴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8章 戰爭推手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16章 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