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理智決策

燃燒的海洋

十一月四日下午,志願軍攻佔了開城火車站,宣告開城戰役結束。

雖然還有部分韓軍在負隅頑抗,零星的戰鬥持續到五日清晨,最後幾股藏在地下坑道里的韓軍才被消滅掉,但是當天晚上,第一列滿載物資的火車就進入開城,並且在天亮前運走了第一批傷員與受損裝備。

按照黃峙博的安排,從五日下午開始,第三十九集團軍陸續替換其他作戰部隊。

此時,黃峙博也給進入韓國境內的突擊部隊下達了撤退命令。

隨着志願軍主動退到臨川江以北,首爾受到的威脅暫時宣告解除。

當然,韓國民衆的心仍然懸着,畢竟志願軍就在北面二十多公里之外,還控制着臨川江上的幾座大橋,隨時有可能打過來。

有趣的是,當時幾乎所有韓軍將領都認爲應該出動轟炸機,炸掉臨川江上的大橋,可是博茨曼卻沒有這麼做,甚至嚴令禁止轟炸臨川江北岸的志願軍,更別說那些通往三八線以北地區的大橋了。

這一天,博茨曼也獲得了發動進攻的裝備與兵力。

在此之前,他一直沒有告訴別人,除了增派第一裝甲師與第二裝甲師之外,美國還動員了兩個整編國民警衛隊師。這麼做,只是爲了保密。博茨曼並不相信韓國人,或者說認爲知道得人多了,就無法做到保密。

在部署上,博茨曼也想了辦法,比如把兩個國民警衛隊師安排到裝甲部隊的駐地裡。

現在,博茨曼手裡有四個美軍師,而且其中兩個是精銳的裝甲師,可是擺在他面前的問題卻很突出,即如何突破志願軍的防線。

如同黃峙博判斷的那樣,在選擇進攻方向的時候,博茨曼遇到了很大的麻煩。

三條線路中,他首先排除了中部戰線,原因就是黃峙博的部署完全針對聯軍在中部戰線取得突破。如果博茨曼不這麼做,而是把主力放在中部戰線上,恐怕在到達第二十四集團軍的防線之前就會遭到夾擊。

這下,博茨曼覺得有點棘手了。

在他最初的安排中,就是把突破點放在中部戰線上的,認爲只要能在中部取得突破,聯軍就能掌握主動權,然後尋找機會在東線、或者西線殲滅志願軍的主力部隊,爲下一步的大縱深突擊打下基礎。

現在,中部戰線走不通,只能在兩端想辦法。

博茨曼首先想到東線,畢竟從第二次戰役開始,志願軍把主力放在西線,東線只有一個集團軍,還是最早入朝作戰的第六十五集團軍。用一個集團軍守衛一百多公里的戰線,肯定有點勉爲其難。

只是在深思熟慮之後,博茨曼發現,東線也不一定走得通。

不是第六十五集團軍的戰鬥力強悍,而是東部戰場上的的地形,讓兩個美軍裝甲師很難有用武之地。此外,第六十五集團軍在東線呆了兩個多月,構築了好幾道防線,特別是在元山以北地區,公路與鐵路線集中在一起,沿途有很多供志願軍守衛的據點與要塞,聯軍就算能打到元山,也只能逐一攻克志願軍的防線,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打到咸興。再進一步,就算能打到咸興,聯軍也不會踏上蓋馬高原,而會轉向西進,圍剿西線的志願軍主力,最終仍然得在西線發力。

志願軍不是人民軍,等聯軍打到元山與咸興,志願軍早就反應過來了。

與其繞這麼大個圈子,還不如直接在西線發力。

確定了大方向後,剩下的就是戰術決斷了。

當時,皮特提出了一個建議,即在東線發動佯攻,爭取牽制住兩個集團軍,最好能迫使志願軍向東線增兵,然後再在西線發起總攻,首先攻佔開城,然後再穩步向北推進,力爭在沿海平原地區殲滅志願軍的主力部隊。

這個建議,大體上沒錯,也基本上符合博茨曼的想法。

雖然在一些參謀眼中,志願軍猛攻開城,損失了不少兵力,不然打到首爾郊外,也不會駐足不前,被三個美軍營擋住去路,但是博茨曼心裡非常清楚,志願軍的戰鬥力絕對不在美軍之下,不然不可能在兩次戰役中取得那麼大的勝利了。要想在狹窄的西部沿海平原上進行戰役級別的大迂迴與大穿插,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美軍只能穩步推進,利用戰役級別的穿插與分割,逐一消滅志願軍的有生力量,積小勝爲大勝,在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會引發質變。

問題是,有必要在東線發動一場像樣的佯攻嗎?

要知道,按照皮特的提議,至少得投入一個國民警衛隊師,才能發起像樣的佯攻,而最好能夠動用兩個師。

在僅有四個師的情況下,動用兩個師,絕對不是小事。

只是,最初的時候,博茨曼沒有否決皮特的建議。

原因很簡單,攻打開城的四個集團軍均遭到重創,戰鬥力大幅度降低,雖然第三十九集團軍頂了上來,但是僅靠一個集團軍,最多能頂住一個美軍裝甲師,投入兩個裝甲師,足以取得突破。

到了十一月七日,也就是博茨曼即將下達進攻命令的時候,他改變了主意。

讓他“回心轉意”的原因很簡單:CIA送來的情報表明,志願軍已經得到加強,獲得了足夠的兵力,以及足夠多的主戰裝備。

雖然在這份情報裡,CIA明確提到,志願軍的主力集團軍最快能在十一月十日恢復部分戰鬥力,撤下去的第五十四集團軍、第四十七集團軍、第十六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最多各獲得一個裝甲旅,沒有達到齊備水平,但是這絕對不是小事,因爲四個裝甲旅相當於兩個集團軍的裝甲力量。

這下,博茨曼不得不改變想法。

同時,他也意識到,黃峙博是“有謀而爲”。

很明顯,正是在獲得了補充的基礎上,黃峙博才故意讓東線空虛,並且把中部戰線往後收縮了大約五十公里。此舉的目的,正是要讓聯軍在東線發起進攻,從而牽制聯軍的部分主力部隊。

果真像皮特上校安排的那樣,別說派兩個師,即便派一個師過去,美軍在西線的進攻也會受到影響。

毫無疑問,如果聯軍無法及時攻佔開城,就得在開城周圍與志願軍決戰。

黃峙博獲得了四個裝甲旅,有足夠的資本在開城與聯軍打一場裝甲會戰。憑藉着多得多的兵力優勢,志願軍很有可能挫敗聯軍的進攻。

博茨曼不是笨蛋,如果反擊侷限在戰術層面上,聯軍將永遠失去取勝的機會。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在開城消耗了太多的兵力,最好的結果就是退回三八線,頂住志願軍的第三次進攻,然後與志願軍簽署停戰協議。

林德伯格把博茨曼派往韓國,絕對不是讓他穩住戰線。

總統能在巨大的壓力下,做出增兵決定,而且一口氣派了四個師來,還答應儘快重建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就是希望能夠挽回敗局,在相對有利的情況下,與志願軍簽署停戰協議。

退回三八線,能算有利嗎?

問題是,除了強攻開城,還有別的選擇嗎?

志願軍已經嚴陣以待,就等美軍打上門去,如果美軍不發動進攻,到十一月中旬,隨着志願軍的七個集團軍恢復完備的戰鬥力,肯定會發起第三次戰役,而且是在整條三八線上發動戰略進攻。

打到這個時候,博茨曼有兩個選擇,一是主動進攻,二是等着志願軍打過來。

也就在聯軍即將發動反擊的時候,博茨曼做出了最理智,也是最正確的決定:讓部隊留在進攻陣地上。

當時,離聯軍計劃的進攻發起時間不到四個小時了。

在博茨曼下達停止進攻的命令時,所有參與進攻的部隊都已進入進攻陣地,炮兵已經在爲火力打擊做準備,航空兵也即將出動。

當博茨曼下令停止進攻時,連皮特都不大理解。

要知道,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爲,如果聯軍不能趕在十一月上旬發起進攻,志願軍就會在十一月中旬發起進攻,而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很要到十一月底才能形成戰鬥力,聯軍很難擋住志願軍的第三次戰略進攻。因此,幾乎所有人都認爲,只有主動進攻,才能削弱志願軍的戰鬥力。

問題是,有這麼簡單嗎?

在志願軍嚴陣以待的情況下,主動打過去,意味着讓剛剛到達的美軍主力冒險。就算能在戰鬥中打殘志願軍的幾個集團軍,也無力抵擋志願軍的第三次進攻,而志願軍只要還有一個集團軍有足夠的戰鬥力,就會在十一月中旬再次打過臨川江,用槍口頂住首爾。到時候美軍無能爲力,韓軍心無鬥志,後果難以設想。

必須承認,博茨曼確實是一個很有頭腦的司令官。

讓部隊撤回營地後,博茨曼着手調整部署,把兩個國民警衛隊師分別派往東線的束草與中部戰線的春川,第一裝甲師留守首爾,第二裝甲師進駐東豆川,在韓國首都附近形成了兩道防線。

這樣一來,美軍成爲了三八線南面的防禦主力。

只是,打到這個時候,聯軍如果無所作爲的話,肯定說不過去。

事實上,志願軍已經打過三八線,在西線控制着臨川江北岸地區,在中部戰線上控制着鐵原、新炭與金化三地,在東線上控制着大津裡、巨津、杆城、沙泉裡與林塘裡等地,控制着韓國的五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這個時候停戰,佔便宜的是志願軍。

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70章 崩潰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33章 超級航母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57章 戰爭決議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24章 重大發現第203章 覆滅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52章 全速追擊第132章 機會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21章 動員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82章 理論突破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85章 欲擒故縱第74章 信心十足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69章 休假第88章 各讓一步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56章 放長線第69章 左右爲難第65章 完勝之途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22章 出師有名第13章 周密計劃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9章 十萬火急第48章 虛張聲勢第59章 起始點第20章 混戰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33章 科技戰略第93章 同化政策第3章 本性難移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43章 根源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36章 小心過頭第38章 戰前會議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248章 災難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98章 追趕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1章 導彈攻擊第2章 秘密任務第55章 兩手準備第50章 重創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28章 裁軍大會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17章 遠景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53章 關鍵日第63章 一箭三雕第4章 怎麼打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268章 光速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34章 矯枉過正第132章 機會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38章 不歸路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51章 精密計劃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4章 昏了頭第74章 爭取時間第39章 積極備戰
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70章 崩潰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33章 超級航母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57章 戰爭決議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24章 重大發現第203章 覆滅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52章 全速追擊第132章 機會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21章 動員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82章 理論突破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85章 欲擒故縱第74章 信心十足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69章 休假第88章 各讓一步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56章 放長線第69章 左右爲難第65章 完勝之途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22章 出師有名第13章 周密計劃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9章 十萬火急第48章 虛張聲勢第59章 起始點第20章 混戰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33章 科技戰略第93章 同化政策第3章 本性難移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43章 根源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36章 小心過頭第38章 戰前會議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248章 災難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98章 追趕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1章 導彈攻擊第2章 秘密任務第55章 兩手準備第50章 重創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28章 裁軍大會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17章 遠景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53章 關鍵日第63章 一箭三雕第4章 怎麼打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268章 光速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34章 矯枉過正第132章 機會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38章 不歸路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51章 精密計劃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4章 昏了頭第74章 爭取時間第39章 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