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

趙禎從未想過把自己下套的事情坦白,事實上他從穿越之後下套的次數太多,無論是設局還是謀劃,多的他都記不清楚了。

但他一直認爲這是自己心中的秘密,何況這件事還涉及到他自己的女人。

當年他確實想要和契丹的統治者談一談,他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不能讓契丹投降,最好的辦法也是最有誠意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被契丹“俘虜”一次。

畢竟是以身犯險,趙禎身爲一國之君不會草率的把自己的性命交給別人的手中,但這是他唯一的辦法,只有這樣纔不會讓契丹人起疑同時讓他們心中更加堅定的與大宋對抗。

當然趙禎不會腦子一熱的就衝上去,既然要假裝被俘,當然要演全套,同時還留有後手讓契丹人難以對他下手。

趙禎篤定蕭撻裡不敢對他下手,所以纔會在遼營之中安之若素,開玩笑契丹若是不對他動手還能延續一段時間,可若是對他動手,整個大宋傾舉國之力也要踏平契丹。

蕭撻裡沒有這麼愚蠢,那契丹的國運來做賭,事實也證明如此,蕭撻裡很聰明,不光沒有對趙禎動手,更是好吃好喝的招待。

在那段時間趙禎不斷的勸降蕭撻裡,事實上不是真的想要契丹歸降,而是在刺激契丹人,讓他們產生抗拒,同時也懷疑大宋已經是強弩之末。

一切都在趙禎的計劃之中,但他唯一沒想到的是蕭撻里居然和他有了孩子。

這算是晴天霹靂,但很快趙禎發現了其中的好處,有了蕭仁就有了牽掛,蕭撻裡便會更加有信心要把契丹堅持下去,因爲她要把契丹留給蕭仁。

而同樣的,趙禎也把蕭仁當作是一種牽掛,雖然沒有本質的區別,但趙禎會不斷的提醒自己要給契丹留一點時間。

當一個人手中握着錘子的時候,看什麼都像是釘子,解決問題的最簡單辦法就是使用暴力摧毀一切,在那段時間裡趙禎無數次想到過直接把契丹滅了算,但自始至終他都有所剋制。

最主要的問題便是因爲蕭仁的存在,又有他在就會不斷的提醒趙禎不能心急,時間未到,草原未定,契丹不滅。

只不過沒想到蕭撻里居然發現了,但他對蕭撻裡的感情也是真的。

中京城的事情已經告一段落,趙禎覺得自己是挖坑埋了自己,其實本來不必這麼做的,但也是爲了讓蕭撻裡和契丹人安定下來。

蔡伯俙站在邊上不敢說話,他瞧見了趙禎和蕭撻裡的心情不好,但有些事情不能拖,摸了摸袖口中的奏疏,蔡伯俙上前道:“官家中樞奏疏,事關天竺”

趙禎接過奏疏一邊看一邊問:“朕已經派李章攜朕之國書前往天竺,沒想到這麼快就有迴應了…………”

蔡伯俙乾咳一聲不敢說話,官家此時心情不好,但他知道看過來自中樞的奏疏後官家的心情只會更差。

趙禎現在的心情不是糟糕,而是很差異,他不明白爲什麼天竺的波羅王朝會選擇無視自己的使者,李章是帶着自己的親筆國書前往訓斥那耶波羅的,沒想到他居然在表面上裝作惶恐,但背地裡依舊爲難大宋的商賈,甚至變本加厲。

奇怪的地方就在這裡,大宋的強大世人皆知,沒有人會故意挑戰大宋的威嚴,但天竺不一樣,他們的財富是大宋給的,他們的今天也是大宋給的,而大宋不斷的對北方草原民族作戰以及對黑汗,塞爾柱作戰,戰力的強大更是世人皆知。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波羅王朝的統治者那耶波羅依然選擇無視大宋的訓斥和威脅。

“官家,即便是三令五申的斥責天竺人也不放在眼中,如今我大宋商賈走天竺的商路依舊困難重重,這段時間已經減少很多,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對天竺用兵的民意都很高,甚至有些商賈私自僱傭戍邊兵卒,路上的衝突也不在少數,當地百姓甚至圍攻商隊,而天竺人也派兵對峙了一段時間。”

這些在奏疏中都有提及,並且趙禎也知道天竺的制度和大宋完全不同,這個佛教王朝並不是很強大,當然在印度半島上確實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事實上大宋給了波羅王朝崛起的機會,這個腐朽王朝已經走到了衰落的低谷。

波羅王朝原本已經開始逐漸衰落,一度只剩下比哈爾邦南部的一小塊領地。之前的統治者摩醯波羅一世收復了孟加拉的部分失地,但他努力的成果很快又被來自南印的侵略者朱羅王朝所終止。

而在那耶波羅繼位之後,卻恰恰趕上大宋的崛起以及對抗契丹和西域,在這個時候大宋把絲綢之路遷徙到了天竺,也正是因爲如此纔會給天竺以再次繁榮的機會。

大宋給波羅王朝帶來的財富使得這個奄奄一息的王朝再次崛起,進入了經濟繁榮,同時也讓波羅王朝的國力進一步增強,對南方的朱羅王朝進行大舉入侵。

當然也因爲大宋對外出口一些武器和鎧甲,使得波羅王朝的戰力得到了提升,這是一場國家之間的貿易,給大宋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尤其是黃金。

最終的結果便是波羅王朝成功吞併了朱羅王朝,統一了整個印度半島,一家獨大的同時也開始逐漸屋中無人起來。

現在的波羅王朝在那耶波羅的手中已經完成了統一,同時也擁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但也就是因爲波羅王朝和朱羅王朝的戰爭,使得大宋對印度半島的戰力有了全新的認識,並且有了詳細的認知。

而商隊依舊履行了他們的義務,在通商的同時也在極盡詳細的繪製印度半島的地圖,對於大宋的商人來說,這已經成爲一種習慣,既能爲朝廷效力,同時還能減免一部分關稅何樂而不爲?

在那麼多商賈的繪製下,天竺的地圖大宋已經基本掌握,甚至比波羅王朝自己掌握的還要清楚的多。

至於對波羅王朝的國力瞭解大宋也很詳細,商人的眼睛非常靈敏,他們要知道什麼地方富有什麼地方貧窮,否則怎麼在天竺賺錢?

而這麼多年來天竺的變化他們也是看在眼中,可以說對天竺的瞭解大宋一點也不弱於波羅王朝。

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
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