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

趙禎在蔡伯俙的駙馬府中待了三天就被范仲淹給“發現了”或者說是有人走漏消息更爲合適,三才看着蔡伯俙的眼神活像是在看叛徒的表情。

趙禎望着蔡伯俙的眼神也頗爲不善,這三天之中他在蔡伯俙的府上過的很舒服,甚至有些樂不思蜀……

蔡伯俙站在趙禎的身邊,望着天家主僕不善的眼神頗爲無奈,自認倒黴的吶吶開口道:“官家,您讓我去散播消息,那幾位定然是猜出您在微臣的府上。”

趙禎點了點頭,這話沒毛病,朝中的相公都是聰敏之輩,要想瞞過他們顯然是不可能,自己讓蔡伯俙去就等於是在告訴相公們自己在蔡伯俙的府上。

駙馬府的管事蔡石恭敬的走了過來,對於皇帝的到來他是知道的,若是不知如何伺候?

“官家,範宰執來了。”

宰執,這似乎大宋宰相的稱呼,區別與和所有參知政事相同的相公稱呼……

范仲淹來了,相對於其他知道消息的人他還是比較冷靜,蔡伯俙的表達雖然隱晦,但他卻很快明白其中的意義,作爲大宋的宰執,可以說是除了趙禎之外對大宋國力瞭解的最爲清楚的人了。

但他依舊要當着官家的面來確認這一點。

當看到趙禎果然在蔡伯俙的駙馬府之中,范仲淹的心頓時就踏實了下來,不是因爲別的,單單是看到那張自信的臉,范仲淹就彷彿有了底。

說來奇怪,不知從何時起,只要看到官家的御容,范仲淹便會覺得安心,就會有一種“天塌下來”都不怕的感覺,大抵官家給人的感覺就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穩重吧!

這時候即便是蔡伯俙想溜也溜不掉,只能在邊上賠着笑,但一張臉實在是看不出一點笑意。

一個是宋之天子,一個是當朝宰執,兩人不說話給人的敢就重如泰山,一旁的三才已經不能看了,整個人瞬間化身泥雕,眼觀鼻鼻觀心默默不語,即便是站在趙禎身後,也給人毫無存在之感。

蔡伯俙是相當羨慕他這一手的,外戚被文臣“咬”的緊,但相比內侍簡直就是在天堂,後宮文臣也有監督,但畢竟是天家自己的事情,能插手的機會極少,但內侍就不同了。

所有內侍,無論是品級最低的,還是如他三才一般的天子近侍,都被文臣死死的盯住,一旦少有逾越,便是口誅筆伐,一下成爲人人得而誅之的奸佞。

但官家對此從不在意,蔡伯俙知道,這是官家故意爲之,用文臣壓制內侍,讓他們沒有任何越權的可能,更別說涉及政事了。

而這個時候,蔡伯俙也跟着選擇沉默,一言不發的聽着皇帝與宰執之間的對話。

“官家聖意已決?”

范仲淹開門見山,若是不知情的人完全不知道他說的什麼,但在場的人卻都知道。

趙禎點頭回應:“範宰執所言不錯,朕聖意已決,不光是征伐黑汗,朕要滅其國!”

雖然范仲淹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但在聽到“滅其國”三個字的時候,心中依舊打了個突,滅國和攻伐不一樣,攻伐可以使報復,可以是宣揚大宋的強大,有進有退,有迂迴之地。

而滅國之戰則是不死不休,誓要滅亡其國鼎,亡其社稷………步驟冗長,攻陷都城,駐防清剿,歸治地方,退兵還朝,一樣不能少。

即便是大宋有這實力,但還有一點范仲淹和大多數參知政事們想不通:“陛下,我大宋富有四海,南至三佛齊,北至蒼耳,東至海東,西至寧夏,何以不毛之地而伐之?黑汗不過西域小國,螳臂擋車,蚍蜉撼樹,以于闐之戰爲計較,有失大國氣度!”

趙禎點了點頭,確實如范仲淹所說,但他同樣有反駁的理由,而且很充分。

“天朝上國…………不以武功震懾四方何以爲天朝,不以國力碾壓蠻夷何以爲上國?漢唐以驍勇之兵威震天下,放有強漢盛唐之說,我大宋倒是征戰四方,可外族蠻夷依舊侵擾?豈非不足也?!”

這個問題難以作答,大宋的領土相比漢唐本就逼仄,但漢唐是在對外反擊之下逐步擴大疆土的,范仲淹當然知道官家的用意,可你放着遼朝,西域,吐蕃不去攻伐,反倒是對遙遠的黑汗用兵,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陛下,我大宋北有遼朝在側,西有吐蕃居於高原,此而這如虎狼環伺,何不…………”

趙禎揮了揮手:“朕當然知曉,但黑汗位於西北之地,連通於闐,居於西域之北,若得黑汗,鞏固之,東進可攻西域,遼朝,南下可直趨吐蕃。”

“陛下!黑汗遙遙之遠矣!轉兵而下,豈不……豈不頗費周章?!”

趙禎嘴角微微掛起,范仲淹的態度他已經知曉,並不是拒絕戰爭,而是覺得攻伐黑汗成本高,收益小。

緩緩從作爲上站起,花廳之中看着花廳之中安靜如雞,指了指正裝作鴕鳥的蔡伯俙道:“黑汗之重,蔡副使知曉厲害!”

一句話把問題拋到了自己的身上,蔡伯俙心中叫苦,但看着趙禎威脅的眼神,轉頭露出自認爲最自信的笑容對范仲淹道:“宰執有所不知,黑汗乃是絲綢之路之中段,而遼人國力復甦全仗絲路之繁盛矣!”

瞧見范仲淹露出思考的模樣,蔡伯俙趁熱打鐵:“遼人佔據西域如守絲路之門戶,外貿國產與外邦,恢復國力,重整上京各部,休養生息,而黑汗位於絲路之中段,一旦拿下,如噎在喉,遼人必亂矣!”

道理簡單淺顯,范仲淹當然明白,但對於他來說,大宋北伐黑汗還是太過驚人,太過膽大,只不過這時候他也實在拿不出合理的藉口。

他知道,趙禎是打定主意要北伐黑汗的。

“朕之滅國黑汗,一來可宣揚大宋之威儀震懾背後之圖謀不軌之國,二來可讓遼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三來扼守絲路之繁華,四可爲日後用兵留有餘地!”

趙禎這四點列舉出來,即便是范仲淹也無法反駁,思前想後道:“若是遼人有所異動,聯合黑汗前後而攻…………”

“她蕭撻裡不敢,一旦遼人有所異動,朕之大軍即可捨棄黑汗,東征西域,此得不償失也!”

“官家聖明!”

蔡伯俙的一句唱諾結束了范仲淹的對話,也給這次皇帝與宰執的相商畫上了完美的句號,范仲淹知道自己沒有什麼可以反駁的了。

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
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