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

興慶府的城門已經被各種各樣的紅綢色帶裝飾成一番喜慶的模樣,遠遠望去就如一個高高的繡樓,兩根長長的紅色布帶一直從城門樓子上的大花團中延伸出來拖到了道路兩旁。

城門外已經匯聚了數萬人,這些人中有党項百姓,有士卒,有文臣,有武將,也不乏党項貴族,他們都是前來送別這位帶領他們投入大宋的太后。

對於未來的生活,党項百姓顯然是充滿信心,因爲那些橫山的党項部族在大宋的生活已經成功的說服了他們,他們相信,既然橫山部都能收到大宋的厚待,更別說自己這些興慶府的百姓了,太后在大宋皇帝面前肯定會爲党項人說話。

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幻想,興慶府的百姓對這場曠世迎親特別的熱情。

但是相比百姓,人羣中的文官卻是面色難看,他們是最不受大宋重視的人,甚至還不如那些武將得到的待遇好,難道防範自己要超過那些党項武將?自己可是真正的漢家漢種!

只不過他們忘了,自己只是沒藏黑雲用來控制軍權的工具,也是大宋用來攏絡西夏人的宣傳工具,其中有不少人開始的時候還是一副觀望態度,只不過在大宋戰勝遼朝之後而轉變,這種牆頭草趙禎可不敢要。

當然西夏文臣中一直有支持大宋的臣子,他們自始自終都認爲歸附大宋要比遼朝好得多,對於這些人,大宋自然不能忘恩負義。

夏竦和蔡伯俙兩人拱手和這些西夏文臣道別,而他們袖子中的數封舉薦信卻悄然傳遞給了被選中的人,兩人的手法很是嫺熟,不留一絲痕跡……

即便是要走了,沒藏黑雲也不過才露了一次面而已,更多的時候她依然是待在大宋的皇駕之中,禮官的聲音在外面高呼,她卻只能待在馬車之中,這是大宋迎親的規矩,這段時間她都不能離開皇駕。

大宋的行動極爲迅速,朝堂已經派出大批的基層官員連夜趕往興慶府,其中便有范仲淹這位穩重的路政使,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大宋的副相,參知政事。

派遣一國之相前來治理興慶府,可見大宋的朝堂對西夏的重視,而在范仲淹以及大量基層文官抵達之前,興慶府以及所有西夏歸順之州府,皆有大宋軍隊管理。

原因很簡單,爲了鎮壓反抗者。

不過,他們同樣也會如同文官一樣,在西夏的各處宣揚大宋的“仁愛”“忠君”等等思想,替那些即將到來的地方官做好鋪墊,只不過他們的手段要更加嚴厲一些。

肅清西夏的殘餘反抗力量纔是他們的重中之重,趙禎在臨走之前特意交代狄青,一定要把西夏所有的反抗者肅清的一乾二淨,同時也要把各地的党項人,甚至山中的山民全部統計出來,聚攏到一塊準備內遷。

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將近三百萬的人口的遷移,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同樣的,他們也爲大宋帶來了巨大的勞動力。

農耕時代人口就意味着生產力,就意味着稅收,就意味着可招募的兵力,以及等等等等。

趙禎自始自終對這三百萬党項人垂涎三尺,一旦他們融入大宋,便會創造出價值與財富,党項人常年生活在西北之地,雖然河套平原土地肥沃,但離開了河岸附近的平原,依然是旱地較多,而在大宋的南方,卻有着大片無人開闢的土地未經,這些人便是開墾的主力。

趙禎早就想好了安置他們的辦法,打散了之後安置在大宋的各處,絕不可能安置在一起,並且要讓他們和漢家百姓安置在一個村落,讓他們緩緩融入到大宋之中,當然所謂的打散並不是一家一戶的安置,而是要幾家幾戶的安置。

既不能讓他們強大起來欺負大宋鄉鄰,也不能讓鄉鄰團結起來欺負他們,這纔是平衡之道最好的結果。

在趙禎眼中,無論是這些西夏百姓,還是大宋的百姓,都是一樣的存在,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亦沒有親疏內外之別,受到後世民族大融合的影響,這些百姓在趙禎心中都有一個同樣的名字,華夏之民。

互相通婚,同文同語,所有的權利都是平等的,那麼多少年之後,党項族就將徹底的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他們身上的特徵和獨立性都會被時間以及習慣打磨的一乾二淨,這難道不比率兵屠殺,並且留下隨時可能爆發的後患要強得多嗎?

趙禎翻身下馬,信步走到夏竦的跟前道:“此次回京你便暫且不往,輔助狄青處理好西夏的公務,漢臣雖從軍多年,但治理府城經驗不足,待范仲淹抵達西北,你再追趕皇駕。”

夏竦轉頭望向蔡伯俙,哪知他開口就道:“我是外戚不得授以文資,更何況州府之長乃高品官價,景蕃何德何能擔此重任?”

最後拉人下水的機會被堵上,夏竦無奈只能躬身道:“臣遵旨……”

趙禎笑了笑,領着蔡伯俙走向大駕滷薄,他是故意把夏竦留下來的,有這老倌在,狄青將會少了很多煩惱,就比如那些西夏的文臣騷擾之類的……

狄青不離開,也就意味着大軍不得班師回朝,現在的他們開始擔任駐紮西夏的任務,等同於戍邊一樣,待大宋百姓遷徙而來,西夏百姓南下而去之後,他們才能班師回朝,這場滅夏之戰對於他們來說纔算是徹底結束。

趙禎相信數十萬大軍在外,只能等到西夏百姓遷走大宋百姓遷來才能離開,這樣的負擔會壓得朝臣以最快速的速度安排調度,他們絕不會希望戰事結束之後,狄青手握重兵安然呆在興慶府……

蔡伯俙樂呵的望着夏竦,從他報復性的眼神中便能知曉他此時的快慰,不用說夏竦這段時間沒少折磨這位“駙馬爺”,爲此蔡記簽下了不少“不平等”的條約。

當然就算是夏竦不提這事,趙禎自己也會安排蔡記幫助興慶府的發展,作爲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商賈,趙禎自然知曉什麼是互通有無,更是知曉什麼叫共同發展。

但是現在……趙禎終於可以登上自己的馬車,舒服的享受一下溫暖的車廂和軟綿綿的錦榻,他的大腿已經快被磨破了……

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八章太子泡妞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
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八章太子泡妞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