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

草原上忽然便換了天,各部的部衆們在沒有了權貴之後開始變得手足無措,並非是他們不習慣,而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別小看草原上的權貴們,他們雖然是剝削者,但也是草原事物的管理者,沒有了他們許多事情都會變得麻煩起來,部族中的事物也難以解決。

而這個時候部衆們需要的是有一個主心骨來領導他們,帶領他的生活走上正軌,這個至關重要的人當然要排除在利益之外,沒有對土地的貪婪和對財富的追求。

這個位置非大宋的官員莫屬,他們都是從中原調過來的,家又不在草原,遲早是要離開的,草原上的土地對於他們來說毫無作用,而且這些官員受到大宋朝廷的監督,就算他們不相信大宋的官員,也相信大宋皇帝。

對於草原的百姓來說,趙禎就是天神一樣的存在,原本是他先對草原動的手,最後反而成爲了救世主,成爲了給草原帶來祥和與富饒的人,這樣的人在百姓心中不是天神是什麼?

更爲重要的是,塔塔爾部的百姓已經把趙禎的事情在草原上傳遍了,各種各樣的敬畏演變成了失真的誇讚。

人就是這樣,當他們認定一件事情的時候,敬畏之心強烈的時候,崇拜之意“爆棚”的時候,就會嚴重的誇大事實。

那些接受過趙禎親手贈與哈達的老人聲稱,他們在和趙禎接觸後看到了七彩神光,不光如此,原本腿腳不便的人健步如飛了,原本耳朵不眼睛好使的人也瞬間耳聰目明,再經過口口相傳的誇大,於是乎趙禎化身長生天的使者,化身成爲拯救草原的華夏天子。

而這個時候,草原各部說需要的就是皇帝的“照顧”,別忘了現在的草原屬於大宋,趙禎也是他們的皇帝和君父,現在草原陷入混亂之中,當然應該依靠君父來重整家園。

於是乎草原各部的百姓向大宋的衙門請願,請求大宋管轄草原之事,並且願意交出自治權,完全由大宋接手,對於他們來說,接受大宋的統治反而更好,畢竟他們不用擔心大宋的官員。

開始的時候趙禎依舊吊着不答覆,草原各部衙門的官員不斷的上奏疏,一道一道的把趙禎的御案都給堆滿了,直道他們派人來顯示誠意。

趙禎熱情的接待了這些來的人,並且在他們的誠意滿滿之下“爽快”的答應下來。

之前吊着草原部衆的胃口是讓他們知道來之不易,也是讓天下人看看,大宋並非是想插手草原事物,實在是架不住草原百姓的懇求才如此的。

那些派人來的部族得到了大宋的管理,於是更多的部族開始派遣使者前來,當面主動的向趙禎懇求管轄,並自願放棄自治權,所有的部族都一樣,唯獨塔塔爾部沒有如此。

原因很簡單,塔塔爾部的自治因名存實亡,趙禎不過是拋出一個讓天下人信服的誘餌,接着纔是讓他們主動尋求大宋管轄。

看似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可不容易,其中一環接一環,稍有差錯便會弄巧成拙,開始的時候趙禎也沒有多少信心,但在得知草原各部權貴們的手段後便有了底……人性啊!貪婪啊!

在各部建立他們的好處是什麼?不光是名義上的管理稅收,更是方便了大宋入主草原,這是一次全面的接手,草原雖然土地廣闊,但卻部族衆多,小部族統一管理,如同北戍司,大部族便獨立管理,如同烏骨敵烈統軍司。

草原上便是如此,沒有州府之別,只有軍司之分,全部由大宋官員主持日常事務,甚至是依照大宋律法管理。

各部的建設也走上了正軌,一車車的水泥被運到草原,帶動了大宋的工業,也帶動了草原上的運輸業,壯勞力被徵召修路賺取錢財,而家中的婦人,老人,甚至是孩子可以代替他們放牧。

而大宋的官員也不斷的教化,在草原上新建書院,對孩子進行文化教育,再有孩子把大宋的儒家文煥傳播到每一個家庭。

這對草原百姓來說是最大的福音,要知道文化這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實在太過遙遠,甚至連權貴們都沒有多少人能學習,韃靼沒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語言,以前使用契丹文字,現在自然要學大宋的文化。

聽說學的好的人還可以參加科舉,大宋的皇帝會親自對參與科舉的人進行殿試,並且授官,如此一來就成了大宋的官員,那身份可就不一般了。

這是草原百姓從未想過的事情,簡直如同做夢一般,所以他們對來之不易的生活抱有極大的熱情和希望,主動的配合和維護大宋的官員治理草原。

以至於往後無數到達草原的官員在任期滿後回京述職的時候,常常感嘆:“草原百姓之淳樸厚實,不輸漢家矣!”

趙禎給了草原以希望和繁榮,這就是根除草原之患的最好方法,但這還不是全部,勞動力的轉移也頗爲重要,草原的面積是大,草場是多,但放牧是一種大規模的行爲,牛羊馬匹甚至是草原鹿的數量遠遠超過了草原人口。

若是人數少還好一些,但隨着草原的穩定,人口的增加,牛羊的數量也必然增加,草場的壓力加大,人口越多環境越穩定,人們對財富的渴望和追逐便會驅使者他們不斷的增加畜牧,到時矛盾必然會爆發。

爲了長遠打算,也爲了增加大宋的勞動力,趙禎選擇了對草原人口的控制,其實這一點纔是最重要的,歷代草原之患不成氣候,一直被漢室壓制的主要原因便是在於他們的人口。

生活環境,醫療條件,經濟基礎,等等使得草原民族的人口根本無法與漢家相比,若是草原上沒有那麼多部族和紛爭,若是草原和中原一樣集中力量,若是草原能有足夠的糧食,漢家文明還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模樣。

除了把壯勞力內遷消耗之外,趙禎還有一個辦法,模糊化,把草原百姓的部族取消,並且統一稱呼爲大宋子民,對於現在急切希望得到大宋歸屬感的草原百姓來說,這有着極大的誘惑。

一旦成爲宋民便入了大宋的戶籍,成爲實實在在有官方文書的大宋子民了,如此一來便能享受和宋人一樣的待遇和好處,而時間會沖淡這一切,慢慢的他們就會忘記自己的部族,忘記各部之間與中原的隔閡。

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
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