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

對於大宋的這次北伐,遼朝是最爲無奈的,甚至是覺得冤枉,朝堂之中充斥着各種言論,譴責邊軍守將的,責罵樞密院的,反正是所有和軍方有關的衙門,武將一個都沒落下。

遼朝在大宋的密探早已發現北京城的動作,可以說在趙禎下旨之前便發現了不對勁,無論是百姓之中的輿論,還是朝堂之中士大夫的義憤填膺,都足以說明宋遼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

在經濟上受到大宋打擊的遼朝國力一落千丈,丟失燕雲之地的後果正在逐步的表現出來,消息傳回遼朝國內,仍舊有些文官想盡辦法的打算避免和大宋之間的正面交鋒,提議休養生息。

但遼朝的武將和貴族甚至是皇帝都覺得主動向大宋示弱,簡直就是自取其辱,堂堂大遼怎能向漢人低頭?別忘了,咱們可是南下打到過距離東京城不足百里的檀淵的!

於是在這個緊要關頭,政治正確取代了理性,遼朝在最後的時刻依舊沒有對邊軍守將的問題進行徹查,也沒有對大宋服軟,彷彿是捏着鼻子認下了這種事情。

這就不得了!

趙禎身爲一國之君,遼朝屠戮大宋歸民,你遼朝居然一點態度都沒有,一點表示都沒有,這便是相當挑釁趙禎身爲皇帝的威嚴,皇帝有的時就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帝王受辱,則臣子失節,武將無顏,百姓失主!

放在以前大宋勢弱的時候或許能捏着鼻子認下,可現在…………自然要毫不留情的反擊,不單單是宣誓皇帝的威嚴,也是在宣誓大宋的威嚴!

蒼宇之下,四海八荒之內,誰能挑釁至高無上的帝王威嚴?即便是遼朝也不行。

龐大的帝國機器運轉的速度完全超過了密探的想象,從大宋皇帝下旨樞密院開始,整個北京城便已經甦醒過來,大宋強大的後勤保障和運輸能力驚呆了來自遼朝的密探。

上四軍的士兵幾乎都是乘坐馬車前往山海關的,四匹馬拉着的馬車,一次能運輸十幾名士兵甚至更多,沉重的武器裝備和箭矢之類的消耗品都由專門的馬車進行運輸,而不需要士兵自己攜帶。

這就極大程度上減少了將士們的負擔,奔跑在水泥路上飛速前進的馬車看的密探驚駭的同時心中也升起一絲嫉妒和羨慕。

密探們在把自己看到的情況詳細的報告給遼朝之後,遼朝的朝堂便成了上京城中最爲嘈雜的地方。

文官怯戰,這麼多年來大宋的崛起使得遼朝的漢臣文官越來越擔心與大宋之間的戰爭,可以說儒學學的多了,知道的東西也就多了,而知道的多了,恐懼的東西也就多了…………

這些文官不是不清楚大宋的實力,更不是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蠢蛋,相反他們看到了大宋的軍力,也看到了這個帝國強大的國力,因爲了解,所以恐懼。

武將依舊是出自契丹的貴族,在他們眼中,戰爭早已開始,當初所謂的佯攻顯然是在試探大遼的反映,這時候若是已久把宋人的進攻當作是佯攻來看,那就是死路一條。

宋人皇帝最擅長的便是虛虛實實,當初的燕雲一戰便是打着軍演的旗號揮兵北伐的,年前的那場佯攻不單單是爲了遼東而上演的圍魏救趙之計,很可能就是這次北伐的預演!

如今宋人在山海關重兵集結,如離弦之箭,覆水難收,豈能輕易退兵?這時候大遼應當做的便是防守反擊,調集重兵與中京道沿線防守,避免宋人長驅直入的北上,最終還是以保護上京道爲主,這裡是契丹人的根基所在。

對於武將的提議,耶律洪基是極爲贊同的,無論如何都要保護上京道和上京城的安全,宋人強勢如此,應當小心爲上,誰知道這次北伐是不是以滅亡大遼爲前提的?

至於文臣上疏的求和之策,耶律洪基看都不看,永遠是千篇一律的退縮,難道大遼的勇士就不敵宋人?難道自己就不敵大宋皇帝?!

宋人既然在山海關集結,那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即便是耶律洪基也知曉,眼下宋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與其浪費時間和宋人斡旋,還不如早日整兵備戰!

這一次,垂簾聽政的太后蕭撻裡罕見的沒有反對他的意思,並且和耶律洪基站在了一起,駁斥了朝臣中主和一派的提議,大遼從來就沒有向任何人妥協過,即便是他趙禎也不行!

但蕭撻裡在支持兒子的同時也參與進了這場戰爭的指揮之中,身爲太后的她不單單是一國之母,更是高於皇權的存在,在名義上太后的地位就在皇帝之上,而因爲契丹貴族對她的信任,在實權上蕭撻裡依舊高於耶律洪基。

遼朝的權利過度使得蕭撻裡順理成章的擁有了監國之權,又是契丹貴族所擁護之人,再加上前幾年皇帝親政之後,遼朝愈發的難以和大宋抗衡,在這個女子也能參政議政的大遼,蕭撻裡這位能力出衆的皇太后自然被人們高高舉起。

即便是耶律洪基不想承認也不得不說,太后的能力確實超羣,有大魄力和大手段。

宣政殿的朝堂之上,珠簾之後,面對熙熙攘攘朝臣,耶律洪基的無奈時,蕭撻裡於珠簾之後大怒:“此萬急之時,但商討如何拒敵,何故在朝堂之上爭論那些不相干的?!大遼興衰與爾等一體,興則爾富貴綿長,衰則爾等敗亡,兩者之選,其心不明?!”

張儉敬畏的望着蕭撻裡,這纔是大遼真正的柱石,在羣臣慌亂,皇帝沒有主意的時候,太后出聲訓斥,以振朝綱。

“宋人北上也不是第一次,有何慌亂的?調集重兵阻截便是,雖中京道地域廣闊,但已然是我大遼的先祖一刀一劍拼殺出來的,豈能輕棄?何況中京大定府乃是聖宗皇帝於統合二十二年所建立,其中典故還有誰記得?”

衆人吶吶不言,蕭惠出班道:“當年聖宗皇帝行至老哈河,遙望南方霞光閃爍,有郛郭樓閣之狀,一派瑞氣,便與此地建都,我大遼歷代帝王常駐於此…………”

蕭撻裡怒喝道:“歷代帝王常駐於此……現如今還敢嗎?膽氣何在!”

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
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