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

大宋和天竺之間的戰爭已經被放到了趙禎的御案上,瞞不住的事情根本沒有必要隱瞞,並且趙禎對僧伽羅的支援已經觸怒了天竺人,或者說是觸動了天竺人在僧伽羅的利益。

大宋的商賈給僧伽羅帶去了紅茶,同時也帶去了一座“金山”,僧伽羅的紅茶非常好,即便是在大宋也是受歡迎的,到了西方就更不用說了。

但僧伽羅沒有自己的海運,或者說沒有遠洋航行的能力,紅茶需要出口就需要大宋的船隊,而大宋商賈不光帶來了紅茶,還有僧伽羅所需要的商品,大量的精美商品。

可以說僧伽羅和大宋之間已經完全是一種夥伴關係,大宋的商賈用精美的貨物從僧伽羅進口紅茶和寶石,再用這些紅茶和寶石換取財富,雙方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一個完整的利益鏈已經形成,雙方之間都是互相需要彼此,並且僧伽羅的人在大宋謙卑,恭敬,甚至願奉大宋爲宗主之國,世世代代向大宋朝貢。

大宋沒有理由不保護僧伽羅,也沒有理由不保護好自己的利益。

朝堂之中的爭吵還是存在,戰爭和所有東西一樣都有着兩面性,會帶來利益的同時也會伴有風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有些人只能看到眼前,而看不見長遠。

爭論的焦點無疑在應不應該和天竺開戰這件事情上,文臣的固有思想中都是不喜戰爭的,因爲戰爭要花錢,因爲戰爭要死人,因爲戰爭有傷天和。

可現在大宋的利益被侵犯了,已經不能用原有的思想來考慮問題,大宋在這個世界上的利益點太多,而且有些不在國境之內,一個強大的形象尤爲重要。

何況此次不光是大宋對天竺的戰爭,更是一次對外“秀肌肉”的機會,雞不殺如何儆猴?

所以在趙禎看來,朝堂上的爭論是無意義的。

“旭兒,這件事你怎麼看?”

對於趙禎對太子的發問,朝臣們幾乎都把眼睛釘在了趙旭身上。

“啓稟父皇,孩兒認爲此戰我大宋必須要打!一來蘇軾在雲南路經營的乞藍部利國監已經初見成效,每年得鐵,茶,咖啡,菸草無數,絲綢,棉布,毛衣不知幾何,幾乎囊括了我大宋大多數商品,而所需用度只爲別處的半半之數!”

這是經濟利益,趙旭說的清楚,三司更爲清楚,朝臣們也知道其中有多大的利益。

趙旭稍稍頓了一下又道:“其二便是乞藍部本是我大宋之土,天竺人無理,因難民而奪我大宋土地實屬盜賊行徑,若是不能出兵征討,我大宋臉面何存?”

“其三,我大宋泱泱中華之巔,宇內至極,若不能揚威海外,如何能護佑我大宋商賈?”

趙旭的話有禮有節,並且邏輯縝密思緒周全,幾乎沒有漏洞,朝臣們幾乎沒有反對的,一來趙旭說的對,而來太子是國之儲君,只要有禮有節便不能反對,以免陛下對他留下不好的印象。

事實上大部分的人是支持這場戰爭的,畢竟事關大宋的利益,而且看得遠的人大有人在,再加上趙旭的“提醒”剩下的人也都明白了其中的意義。

不過大宋的朝堂還是有一點好處,若是意見統一,所有人都會盡力做好該做的事情,要麼你在一開始就不同意,可若是你同意了還陽奉陰違,那結果就更加嚴重了。

很快趙禎的旨意很快便下達各部,而蘇軾提前發兵的舉動也得到了諒解,趙禎這位皇帝親自背書,不會有人再找他的後賬。

蘇軾和吳萬全的嘉獎連同聖旨一同前往雲南路,並且蘇軾不再是臨時調遣騰衝軍,而是作爲一方經略執掌八萬騰衝軍。

五萬人已經越過怒江的繼續馳援土奼城,而剩下的三萬騰衝軍作爲後備駐守雲南路以備萬全。

騰衝軍不是別的兵種,而是大宋的精銳部隊,雖然不能和全部換裝火槍的上四軍相比,但已經擁有了橫掃天竺的實力。

對於這場戰爭參謀兵事院已經進行過了無數次的推演,他們平時做的就是這個。

同樣接到聖旨的還有福建水師,既然已經對天竺開戰了,那就要全力以赴,大宋對待任何一場戰爭都是這樣,福建水師雖然已經派出了七艘神舟鉅艦,但那是在援助僧伽羅的前提下決定的。

而現在七艘神舟鉅艦已經不夠,大宋不光要援助僧伽羅,還要對天竺本土進攻。

於是近百艘戰艦就要全部出發,這是一場大戰,也許是一場滅國之戰,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停止的。

近百艘戰艦不光有運送物資的,還有運送士兵的,福建水師有自己的士兵,在這個時代海上作戰有時還是要依靠士兵的力量,登陸作戰也不是不可缺少的。

福建水師擁有自己的步卒,人數不多四萬人左右,他們平時維持南海諸國的安定,有時也要剿滅海島上的海盜。

而現在他們要在天竺登陸作戰,意義非同小可。

大宋已經開始了全面戰爭狀態,這是一場全國都要參與其中的戰爭,大宋不是沒有經歷過,當年對遼朝也是如此,征伐西域的時候也是如此。

不過此次的並沒有之前的那般緊張,畢竟對手是天竺,而大宋出兵的意義也在於宣揚王化。

大多數的工廠依舊正常的生產,商賈依舊做自己的生意,市面上依舊是安定祥和,生意興隆,州府之間的往來依舊自由,畢竟是對天竺作戰而不是對別的國家。

只不過所有的道路都要爲南下的士兵和物資讓路。

既然是戰爭就要有後備力量,駐守東京的禁軍雲騎十一個指揮已經開拔,他們是除去背嵬軍之外重裝鐵騎,而駐紮在成都府的驍捷軍二十四個指揮也前往增援。

此次增援雲南路共三十五個指揮,騎軍一個指揮四百人,步軍一個指揮五百人,總共一萬七千人,外加勞役一萬人負責運輸糧草軍械。

若是放在以前一萬人根本負擔不起運輸糧草和軍械的重任,可現在因爲公路的全面貫通卻是綽綽有餘。

步軍全部乘坐車馬前往雲南路,騎軍騎馬而行,都要不了多少時間。

不到半個月雲南路就從原先的三萬守軍增加到了五萬人,還有一萬負責運輸的勞役,而這些勞役都是要給錢的,並非是免費抽調。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