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

一副巨大的沙盤擺放在參謀兵事院的後衙之中,參謀兵事院是曾經的樞密院,大宋的決策機構的中樞要害兩府之一,所以規模自然不容小覷。

前衙無數的公廨組成了大宋軍事的分析和情報收集機構,雖然有兵部的存在,但參謀兵事院的作用卻無法取代,兵部只有調兵發兵之權,而戰爭的規劃以及如何實施卻有參謀兵事院負責。

但無論是兵部還是參謀兵事院都直接向皇帝負責和效忠,趙禎只是把軍事一分爲二的解體開,兵部可以調遣士兵和集結軍隊,但軍隊要幹什麼,怎麼幹卻是由參謀兵事院說的算。

這樣一來可以保證大宋的軍隊完全終於皇帝,聽從皇帝的指揮和調遣,其他人無法干涉,除非兵部和參謀兵事院同時背叛皇帝。

前衙官吏匆匆行走,如織如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而且十分精確,沒有人會干涉別人的事情,但也要處理好自己手頭上的事情。

公廨雖然衆多,但卻被分門別類的劃歸各個司,每個司之間負責自己的事情,但有互通的情報也會互相分享,快速高效是參謀兵事院的準則。

衙門的最中間是正堂,這裡是參謀兵事院高級官員的辦公場所,他們依照自己所學和經驗爲大宋的軍隊擬定訓練計劃和操演,並且從中發現問題加以分析和完善。

同時也在研究和開發各種各樣的兵法,排兵佈陣之類的也是他麼的拿手好戲。

別小看這些東西,只要活學活用,依舊是戰場上不可或缺的存在,一副《本朝八陣圖》就擺在正堂的山牆上,所謂的本朝八陣便是:方陣、圓陣、牝陣、牡陣、衝方陣、罘置陣、車輪陣、雁形陣。

八陣所用的兵力和編隊參照了唐朝名將李靖的陣法。

即:每種陣均用馬步軍共一萬四千人列成。其中,步軍編爲二百隊,每隊五十人,計一萬人;馬軍八十隊,每隊五十人,計四千人。

每種陣,都按唐代軍隊那樣,區分爲中軍、左右虞候、左右和前後共七軍。各陣陣中“每十人爲列,皆面面相向,背背相承”“一卒佔地二步,一馬縱廣二步”的規格。

當然除了本朝八陣外,大宋還有別的陣法,這些陣法大多是傳承下來的,玄襄陣,常陣,無地分馬,拒後陣等等,當然也少不了太宗皇帝的平戎萬全陣…………

只不過這平戎萬全陣在趙禎繼位之後幾乎沒有使用過。

有人盛讚這陣法的精妙:“所以挫馳突之銳,明堅重之威,循明摘實,知神謀之有在矣!”但事實上大宋主要的作戰對象是遼朝和西夏……

尷尬的問題來了,人數越多越複雜的陣法指揮起來越麻煩,靈活性越差,機動性簡直就相當於沒有,大宋當時的軍隊往往是“其用軍之術,成列而不戰,俟退而乘之。多伏兵,斷糧道……退敗無恥,散而復聚,寒而益堅,此其之所長也。”

而無論是遼人還是西夏人都以騎兵作戰爲主,在對宋作戰中充分運用機動靈活、長途奔襲的戰術,不拘戰法,進退自如。遼軍這種作戰的方式和戰術,恰恰使“平戎萬全陣”難以應對。

當然,畢竟是本朝太宗親自“研發”出來的陣法,名頭又那麼響亮,讓它徹底消失當然不太好,放在牆上掛着“壓陣”倒是不錯的,名頭也很吉利不是?

只不過今日正堂之中的高級官員幾乎都不見了,只留下一個值守,其他人全部前往後衙,皇帝來了他們自然要上前聽用的。

雖然是武將,但參謀兵事院的武將可都是文武雙全,文官出生的有,軍武院學成在軍中鍛鍊屢立奇功的也有,身份也頗爲複雜,有民間百姓,有商賈之後,有文官門第,有將門傳承,但無一例外只要能入參謀兵事院的人首先要放棄自己原有的身份,成爲天子門生。

軍武院是天子開設的,其地位甚至高出了國子監,其中文資官員主講經史子集,而武官主講排兵佈陣,如何領兵,以及戰場上的守則。

可以說他們雖然頂着武將的名頭,可事實上卻是經歷過系統文化學習和軍事訓練的高級將領。

且能做到參謀兵事院高級官員的位置必須要上過戰場,在血與火中歷練出來,否則便沒有資格進入參謀兵事院,由趙禎親自定下的制度可不是託託人,找找關係就能進來了。

所以這裡的官員往往有着極強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忠誠度和歸屬感也不容小覷。

後衙便是參謀兵事院中的一處禁地,只有位列正五品上的將軍才能進入,正五品上的官價乃是定遠將軍、寧遠將軍,而這倆個將軍銜都是要依靠在戰場上的軍功所獲取的。

也就是說軍功是一道坎。

後衙是一座巨大的廳堂,或者說是類似於宮殿更爲合適,規模的龐大甚至超過了中樞的正堂,那可是宮中外朝的三省所在。

之所以這麼大完全是因爲這裡擺放了衆多沙盤的緣故,沙盤的種類很多,其中最大一副便是現在的大宋,按照巨大的比例縮小放置在最中間。

最妙的地方在於這塊沙盤乃是由格物院的無數能工巧匠,選取結實耐用的材料經數年時間打造出來的。

一塊完整的沙盤由無數的小沙盤拼湊而成,在每塊沙盤的底下都裝有滑輪,可以分割出京畿路,河南路,永興軍路……等路治,更可以把州府都劃分出來,山川,湖泊,道路,水網一清二楚。

這沙盤被稱爲《大宋乾坤圖》乃是參謀兵事院的鎮院之寶,即便是趙禎見了都要感嘆它的精巧與宋人的智慧,完全就是古代版的3D立體地形圖。

而在這快沙盤的四周還有無數的沙盤,都是參謀兵事院根據黑手的情報收集整理並請格物院的匠人打造出的鄰國沙盤,最遠的一塊已經到了歐羅巴…………

在趙禎抵達之後,參謀兵事院的官員立刻把天竺的沙盤拼接到了雲南路的邊上,並且在鵬珈羅的位置插上了大宋的龍旗。

趙禎的眼中閃爍着異樣的光芒,他並沒有看天竺的沙盤,而是指了指大宋沙盤的西北恆邏斯一帶道:“把塞爾柱與我大宋接壤之地給朕拼接上來。”

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
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