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甘肅軍城位於整個河西走廊的東部,大自然得天獨厚的賦予了它特殊的平原地貌,而在它的四周祁連山聳立於南,焉支山雄踞於東,龍首山屏障於北,丘巒起伏,溝壑縱橫。

這裡是重騎兵衝鋒的理想場所,平坦的地勢沒有多少的起伏,石虎率領的鋼鋒鐵騎在一個大機動迴旋的同時,騎兵們端起馬鞍上的準備好的棘輪弩向西夏騎兵進行射擊,以求最大程度上的殺傷敵人,大宋的棘輪弩已經換代數次,這是專爲騎兵所設計的馬上棘輪弩,雖然射程減少但也小巧方便許多,並且單手便可以完成上弦動作。

老練的騎士甚至可以撒開繮繩以雙手操之,束帶繞在板甲的立領上便可起到穩定弩箭的作用,箭支在觸手可及的箭袋之中,上弦,搭箭,擊發,裂帛之聲驟然響起,八千人的騎兵甚至不需要精確瞄準便可把讓飛蝗如雨的弩箭紮緊數萬人的西夏騎兵中。

西夏人的號角聲響起,所有的騎兵除了拖延大宋西路軍本陣的外,在聽到號角聲之後便全數向這八千人的騎兵隊伍衝去,他們已經把這八千人的騎兵當成了最大的敵人,勢必要圍剿消滅,否則便會對他們造成更大的傷害。

西夏人也不傻,如噎在喉的感覺令他們的人數優勢施展不開,而宋軍和青塘聯軍的氣勢愈發的高漲了,一旦久戰必會影響士氣,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被鋼鋒鐵器的驚人殺傷力給嚇到了。

人一旦遇到最大威脅的時候,往往是拼盡全力的消滅它,西夏援軍便是如此,在他們眼中這八千人的大宋騎兵就是他們最大的威脅,青塘聯軍是西夏人的手下敗將,而多是步卒的西路軍所帶來的威脅遠沒有這八千人來的大。

於是壯觀的一幕出現了,數萬人的西夏騎兵開始對八千人的鋼鋒鐵騎發起圍剿,石虎見狀非但不慫,胸中的戰意更是高漲,嘶聲大喝:“執槊!”

簡單明瞭的一道軍令在騎兵中被接連大聲的重複,八千人的鋼鐵洪流捨棄了手中的棘輪弩,就在隨手插進馬鞍的同時撈起得勝勾上的馬槊。

騎槍雖然能對敵人在交戰的一瞬間造成大量的傷害,但拿東西畢竟不是持久作戰的兵器,只不過在一次衝鋒中便已經全部消耗殆盡,只能用於衝鋒和破陣,像這樣的反覆衝殺自然是馬槊這種騎兵之王!

甲騎具裝的鋼鋒鐵騎配上一柄上好的馬槊,戰鬥力瞬間飆升,馬槊和騎槍不同,雖然在長度上相近,但馬槊出色的柔韌性和硬度是騎槍所不能比擬的。

棘輪弩的弩臂原料一般是桑木,而馬槊的原料則是柘木。又名桑柘木,是桑木之中名貴的一種,被視爲槊的首選,其硬度與柔韌度均極其出色。

馬槊在大宋經過一段了相當曲折的旅程,最後在趙禎的努力下再次成爲騎兵的王牌武器,在真宗朝的時候,大宋缺馬,騎兵稀少,製作一柄馬槊的木材完全夠製作十架強弩,並且馬槊的生產成本太過高昂,這一騎兵中的利器便成爲皇帝儀仗中的禮器所存在。

趙禎發現馬槊的時候,是在多達五千人的豪奢儀仗隊,大駕滷薄中偶然看見的,僅以金吾將軍手執八枚馬槊作爲前導,再悲哀的同時,趙禎再次賦予馬槊新的生命。

當石虎的馬槊輕鬆穿過敵人的身體時,只需稍稍一用巧力,便可使巨大的衝擊力轉爲動能,把槊鋒上被留情結卡住的敵人彈出去,在老練的騎兵手中,馬槊的揮舞速度極快,連連刺出如暴雨梨花,橫掃揮起又如長劍出鞘輕鬆削去党項人的皮甲。

高強度的戰鬥會讓人異常興奮,殺的興起的同時也會快速消耗自身體力,這對騎兵的體力是一場極大考驗,不光要用手臂揮動武器,更要用雙腿夾緊馬鞍,雙腳牢牢的踩在馬登上,否則一旦落馬,必死無疑……

真正在戰場上能做到三進三出的人和軍隊極少,這意味着要反覆殺透敵方軍陣三次,這也意味着整整六個來回,而三次進出過後,敵人基本上已經沒有作戰能力,不是因爲他們被殺死殺傷多少,而是因爲士氣已經全無,潰兵開始不斷出現,驚慌失措的人甚至會誤傷同伴引起內訌。

當石虎再次殺透軍陣瞧見不遠處大宋騎兵高高飄揚的軍旗時,他知道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

五萬背嵬軍及時的趕到了,軍旗高高的豎起仿若天上的雲彩,見到他們宋軍簡直比見到親人還親,發出一陣又一陣的鬼號……而此時楊仲賢也指揮着西路軍開始變陣,從原本的防禦陣型開始轉換爲進攻甚至包圍的陣型。

西夏雖有數十萬援軍,但卻被大宋卡的死死的,甘肅軍城中的拓跋濠守軍也被士氣大增的青塘聯軍所包圍,局面急轉直下,戰場上的瞬息萬變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大宋的戰法延續自千年的漢家王朝,軍中將士有不少人出自於趙禎所創立的軍武院,戰法這東西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前人用血肉總結出的精華,若是到了專業人才的手中發揮出來,效果大爲不同。

最經典的便是利用軍陣對敵軍進行分割包圍,這是戰場的藝術,亦是主將,虞侯,校尉,甚至指揮使相互配合而完成的一場盛宴,西路軍在楊仲賢的指揮下緩慢而穩健的開始部署,打仗並不是打羣架,只要西路軍維持好陣形便可起到作用。

況且近十萬人的西路軍也不可能快速行動,傳令都要好一會的時間。

大勢已經在完全偏向大宋,青塘聯軍,西路軍,背嵬軍,緩緩以甘肅軍城組成一個三角形,而原本就沒有突圍希望的拓跋濠和西夏援軍則變成甕中之鱉。

八千鋼鋒鐵騎起到作用了嗎?起到了,他們成功的拖住了西夏援軍,同時給予友軍以戰場最寶貴的東西,勇氣。他們無愧鋼鋒之名,無愧英雄之名。

而此時的拓跋濠在瞧見援軍居然想軍城移動並且要進城的時候便仰天長嘆:“甘肅軍司完了……”

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
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