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

資政殿大學士,刑部尚書,參知政事,這三個名頭哪一個拿出去都嚇人。

所謂資政殿大學士,事實上就是參知政事的恩寵之銜,先帝朝時,參知政事王欽若罷政,真宗特置資政殿學士授欽若,以示尊寵,無吏守、無職掌,僅出入侍從備顧問。旋又以王欽若爲資政殿大學士。

後由罷職輔臣充任,以示尊寵,此二職除罷宰相外,它官充任僅爲特例,由此可見李若谷頭上盯着的資政殿大學士有多麼清貴。

李贇還準備祝賀父親,但卻瞧見在宮中儀仗走後,父親的臉色卻比鍋底還黑,以最快的速度命人把賞賜都收拾了,進入府中的院落亂轉。

而門外議論紛紛的衆人並未散去,甚至有人在第一時間遞上拜帖。

“大人何以愁眉不展?”

李若谷望着不解的李贇道:“官家如此大張旗鼓的賜給爲父如此官職,難道你就不覺得不妥?爲父雖然決定支持官家改制,但也不曾想被架在火上烤。”

李贇不解的問到:“大人這是何意?官家青睞難道不是好事?”

李若谷望着人到中年的兒子,苦笑着說道:“玉恆啊!你這般年歲了,還是不明白其中的門道,如何在朝堂之中立足,所以爲父讓你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已經很好,不要再想着上進。”

李贇不明白父親的意思,李若谷看着他茫然的眼神道:“官家即將改制,今日朝會不少人反對,而爲父卻在留身奏事後得到如此賞賜,你說別人會怎麼想?難道就不知道爲父已經倒戈支持官家?那些保守臣子豈不是恨死爲父?”

話都說的如此清楚了,李贇也瞬間知曉父親的意思,小聲道:“也就是說官家這是把大人逼迫到了前面,充當那些人攻擊的草人靶子?”

李若谷這才滿意道:“沒錯,官家這一手來的極好,把爲父變成了保守之人攻擊的目標,卻轉移了問題本身在官家身上的道理。”

李贇不解的問到:“那父親爲何要受此旨意?完全可以拒不接旨啊?如此一來豈不是博得了清名,也讓旁人覺得您並非是支持改制之人?”

李若谷瞪了兒子一眼:“這事情是老夫說的算的,你看不出來官家是打定主意要改制的了,逆勢而爲實屬不智,再說有舍纔有得,刑部尚書,參知政事這兩樣是能輕易得到的,官家這是讓老夫付出點代價交換而已!”

“我等是改制的受益者,所以只能支持官家,朝中的大多數臣子也都是支持官家的,原因爲何?就因爲他們的名頭上掛着尚書銜,六部尚書多是參知政事,中書,門下兩省官員影響不大,有人甚至還能更進一步,誰不希望?現在看來官家是早已打算改制的,要不然也不會對中樞影響如此之小!”

經過父親的提醒,李贇也發現這個問題,細細算下,中樞官員是被影響最小的官員,官家可謂是早已準備好讓中樞官員支持,這份謀劃也太早了一點吧?

可事實上李家父子猜錯了,中樞之所以受到衝擊小並不是趙禎早早謀劃,而是因爲他對官員的任命還是以實職出發,並且虛實結合,兩府官員基本如此,並沒有相差很多的職銜和差遣出現。

相對與上了“賊船”的李家父子,趙禎卻在宮中對自己的兒子趙旭講解一下鮮爲人知的東西,這是隻有坐上君王或是儲君寶座的人才能分享的學問。

寶章殿中,天家的這對父子隨意的坐着,寶章殿是皇宮中頗爲偏僻的小殿,但趙禎覺得這裡僻靜,距離東宮又不遠,便把這裡劃給趙旭作爲書房一樣的小宮殿。

每日他也可以在寶章殿中和趙旭單獨講講朝政之中的事情,這些事並非其他皇嗣能聽的,也不是朝臣能講清楚的,可以說這小小的寶章殿事實上是天家父子傳承帝王智慧的地方。

趙禎抿了口茶水,讓茶香在嘴中緩緩擴散後,對稍顯緊張的趙旭開口問到:“父皇的改制可是在朝中掀起不少的風波,你就沒有什麼見地?”

趙旭皺眉想一想道:“兒臣不明白,既然是太祖太宗定下的制度,爲何要改變?”

趙禎笑道:“這就對了,莫要緊張,心中有什麼就問什麼,朕從未因你不懂而訓斥你,只是擔心你不懂裝懂還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問。”

瞧着兒子靦腆的笑了笑,趙禎心中微微發酸,當年他還是個孩童的時候父子之間的關係可比現在融洽的多,可隨着年齡的增長以及大宋國事愈發的繁忙,父子之間的感情也就變得不知不覺疏遠了。

趙禎緩緩開口,聲音頗爲沉重:“我朝開國便面臨許多問題,太祖太宗以史爲鑑,爲防藩鎮割據及大臣、外戚、女後、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權,又因抵禦遼、夏等外敵的侵擾,放止成爲五代樑,唐,晉,漢,周後又一個短命王朝,從政治到軍事,從中央到地方,逐步採取一系列加強皇權之手段,瞧瞧現在,已然把政治、軍事、財政大權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其核心要害正如太宗所云“事爲之防,曲爲之制。””

趙旭目光炯炯的望着趙禎,他知道父親的意思,但若不是父親所說,他還真的不是很知曉其中的意義,文臣們教導自己的時候可不會提及這些。

趙禎喝了口茶水,瞧見求知的眼神笑道:“這也不是什麼秘密,畢竟咱們天家的手段這麼多年來早已被外人看透,疊牀架屋便是其一,當初太祖杯酒釋兵權也是,至於設立三司使總掌大宋財政事實上也一樣,最後都是變爲帝王掌控而已。”

“平章事、樞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權不相上下,不相統攝。中樞官制是中央集權的軸心,官稱和實職的分離,使朝廷內外大批官員無所事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義上都有正式官員,但除非朕特命,不管本部的職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互相推諉者多不勝數!這是什麼?是朝廷每年消耗大量錢財養着這批閒人。”

趙禎越說越生氣,但在最後感嘆一句道:“凡是有利必有弊,各級官府層次重複,疊牀架屋,機構空前龐大。但是卻有利於帝王直接控制用人大權,朕可以隨時提拔官階較低而有才能者擔任要職,也可隨時撤換無能之輩。”

趙禎說完便望着趙旭道:“也許這就是當初太祖太宗所想也說不定…………”

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
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