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

這個世界上沒有傻子,或者說沒有一個文明是傻子,否則他們就不會從遠古延續至今。

但聰明和智慧完全是兩把事,但有些人會把這兩者的概念搞混淆了。

若是用華夏文明的傳統智慧來說,聰明是“術”而智慧是“道”兩者看似差不多但卻有着天差地別。

聰明可能是一種智商的表現,或是在某一方面的天賦,但智慧往往需要龐大的人生閱歷以及更高層次的戰略眼光。

越是聰明的人若是沒有完善的引導,這種聰明對他的破壞便是越強的,最終會使得他走向自我毀滅的邊緣,因爲他的盲目自信會讓他自大驕傲起來,變得目中無人,只相信自己的判斷。

在趙禎眼中仁青東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總是寄希望與自己的聰明來斡旋和大宋以及吐蕃之間的關係,各種各樣的理論說出來聽着都相當合理,但在趙禎面前,這只不過是一種遊說的手段而已,所有的話都是“空頭支票”完全沒有實際意義。

最簡單的便是仁青東請求康巴人和宋人之間建立長久的貿易關係,而他卻對趙禎要求康巴人內遷的這件事上隻字不提。

這就是有些拙劣的在耍小聰明瞭。

“你既然說了那麼多,希望派遣康巴部族的少年來大宋求學,希望和大宋永遠和睦,希望朕在成都府開設的榷場永不關停,那爲何不願內遷至大宋?”

“官家,不是我康巴人不願內遷,而是我等久居高原,受不得中原的氣候,一旦下了高原,便會嗜睡乏力,食慾亢進、下肢浮腫,這般如何能久居中原?”

趙禎笑着搖了搖頭:“沒想到你這康巴智者還挺雞賊!高原人下到了中原,雖說會有你說的這些不適,但只要長時間居住,合理的吃食,多多鍛鍊筋骨,時間長了便會沒有這般的症狀…………你這套說辭不太合適,朕可不是讓你所有康巴人內遷!”

所謂的“智者”自然是擁有超過一般人的淡定,仁青東謊言被趙禎戳破之後並未驚恐,而是再次向趙禎解釋道:“官家,老弱婦孺解釋我康巴人的家人,家人內遷至中原,那康巴的勇士如何能安心,思念之情會擊敗他們心中的驕傲,擊垮他們堅硬的脊樑!”

趙禎有些無奈,望向仁青東道:“你難道不知我大宋的兵制?募兵制的士兵都是離家四年,四年的時間裡不能與家人見面,何況朕雖然內遷康巴人,但卻並未要把他們遷到遙遠之地,只是進入四川路而已,怎麼難道你們康巴人連我大宋乳臭未乾的娃娃都比不上?!那朕是真的要懷疑你們康巴人是否是高原上的雄鷹,出彩的勇士!”

趙禎從來都不是一個魯莽的人,要是和他辯論可是要小心謹慎,當年的張儉在他手中都是吃了大虧,何況是面對一個所謂的“智者”。

仁青東一時有些發矇,沒想到自己心中盤算許久,看似完美的藉口居然被大宋皇帝三言兩語的便擊破,甚至讓他有些措手不及。

趙禎隨便的靠在錦榻之上,完全不顧形象的伸了個懶腰:“你知道朕爲何讓你陪駕嗎?”

“仁青東不知。”

“朕是告訴你,朕沒有逼迫你,一定要讓你倒向大宋,成爲大宋的子民!

你可以做出選擇,或是選擇大宋,或是選擇吐蕃,亦或是兩不相幫,康巴人還過着原本的生活。”

還有這種好事?

仁青東一時有些發矇,大宋的官家仁慈不假,但也不可能仁慈到這種地步吧?

“隨便我康巴人如何選擇?”

瞧見仁青東試探的口氣,趙禎笑到:“這是自然,朕是大宋的天子,金口玉言出口成憲!”

就在仁青東打算開口的時候,趙禎再次開口:“你的選擇是你的事情,朕該怎麼做是朕的事情,並沒有多少的關聯,這你應該明白,朕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人要爲自己的選擇負責。””

仁青東被趙禎的話說的愣住了,心中電光急轉隨即道:“仁青東知道該如何選擇了,從此我康巴人願成爲大宋子民,歸於官家您的統治之下,仁青東沒有別的請求,只希望我康巴人能有再回高原的那一天……還望陛下成全!”

趙禎點了點頭:“如此甚好,待高原平定,朕會給你康巴人以優待,若是還想回到高原,那便回去,到時候的吐蕃高原也是我大宋的高原,有何不妥?”

仁青東右手撫胸坐在車中行禮道:“官家聖明!”

趙禎忽然拍了拍他的肩膀:“此次朕離京是爲了遊走西方,看看我大宋現在的模樣,作爲皇帝哪有不知道自己國朝情況的?你既然來了,便也陪朕走一走,算是遊覽我大宋各地了!”

仁青東微笑道:“臣感激不盡!”

待他走後,趙禎微微感嘆,仁青東的思想轉變之快讓自己出乎意料,原本還打算和他周旋一番,但沒想到他這麼“識時務”。

既然以“臣”自稱,那便是在表明他歸附大宋的態度,謙卑而恭順,這是一個康巴人放下的驕傲,也是所有康巴人放下的驕傲。

仁青東沒有辦法不歸順,趙禎的話看似簡單並且寬仁,可事實上卻處處讓他難以抉擇。

趙禎看似輕飄飄的幾句話,但其中的威脅無處不在。

雖然給了仁青東自己選擇的權利,但仁青東卻沒有選擇,最後那一句“自己要爲自己的選擇負責”便是一支“利劍”。

康巴人還能有什麼選擇?選擇倒向吐蕃?那必然讓康巴人成爲吐蕃的馬前卒,康巴人生活的地方就在大宋和吐蕃之間,在四川路以西的一隅之地上!

成都府中的榷場定然會關閉,大宋也不會再給康巴人任何的好處,那時的大宋若是要對吐蕃用兵,康巴人必然首當其衝,成爲大宋進軍路上的絆腳石。

康巴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作爲大宋和吐蕃之間的犧牲品,相反他們是要從中獲取利益的。

若是兩不相幫,大宋和吐蕃會容得下看戲的康巴人?顯然更是不會,沒有那個王朝能夠允許康巴人置身事外。

唯一的辦法就是跟隨一個強者,成爲他的擁躉,以此來讓康巴人的利益最大,所以仁青東選擇了大宋…………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百零一章仙遇請假!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百零一章仙遇請假!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