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

這是死騎最後一次突圍傳遞消息,從此之後瑪兒敢和大金川西岸的狄青所部將會完全失去聯繫,趙禎不會再冒險把寶貴的戰力派出去了。

派出去的死騎不光傳遞瑪兒敢城的消息,還要留在狄青的軍中引導他們全速前進馳援瑪兒敢,因爲瑪兒敢城外的遊騎已經發現了吐蕃的增援,短短一天的時間裡,吐蕃人繞過墨脫的一線天關隘,向瑪兒敢增兵兩萬人。

使得原本還能放死騎離開的噶日噠措徹底圍困了瑪兒敢,五萬人的兵力十倍於瑪兒敢的守軍,在戰場上這樣的比擬已經可以發動攻城戰。

還剩下八天時間,這是最爲關鍵的八天,在這八天裡瑪兒敢要全力防守,以守待援!任何小小的失誤都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趙禎這幾日待在城牆上那也不打算去了,瑪兒敢的守軍幾乎都知道大宋的官家就在城池之中,當地的吐蕃百姓被命令不得出門,否則一律按叛宋論處,他們已經是大宋的之民了,這時候必須聽從大宋的安排,否則宋軍絕不會在這關鍵時刻手下留情。

這些被解放的農奴雖然也是吐蕃人,但在歸根結底還是大宋解救了他們,讓他們從原本什麼都不是的奴隸,變成一個活生生的人。

之前宋軍攻伐瑪兒敢的時候他們沒有反抗,眼下也不會去做對大宋不利的事情,幫助吐蕃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

相反他們還是希望宋軍能夠守住瑪兒敢,畢竟大宋的到來非但沒有破壞他們的生活,還讓他們的生活更好了些。

這些被解放的農奴對吐蕃沒有歸屬感,對大宋卻稍稍有些認同,他們認爲是大宋給了他們自由,甚至願意拿起武器走上城牆爲大宋戰鬥。

但宋軍用相當溫和的理由拒絕了他們的請求,蔡伯俙站在一羣吐蕃人面前慷慨激昂的說道:“我大宋向來是愛惜子民的!只要是我大宋的百姓,朝廷和官家都會去極力庇佑,你們已經不能自稱吐蕃人了,而是應該自稱宋人!我大宋對待每一位子民一視同仁,無論是党項人,契丹人,吐蕃人,甚至是倭人都是以宋民相稱,既然是我大宋的子民,宋軍就會保他們無恙!爾等拳拳報國之心,朝廷自然不會忘記,瑪兒敢也將會成爲大宋之下第一個免商稅三年的高原城池,從此以後,瑪兒敢之繁榮由朝廷作爲擔保!”

蔡伯俙的話讓城中的百姓激動,既給了他們以大宋爲後盾的庇護承諾,又給了他們免稅的好處,甚至當場貼出了免稅的文告,這對當地百姓來說是天大的福氣。

他們終於覺得自己有了歸屬感,這是之前在被角廝羅統治時所沒有享受的待遇,瑪兒敢一直是吐蕃王朝賺錢的地方,雖然和大宋通商使得這裡富庶起來,但沉重的賦稅也壓得他們難受和憋屈。

瑪兒敢的百姓知道,跟着大宋走終究是沒錯的,他們不光能獲得自由,還能獲得財富以及守護財富的權利。

回到城牆上的蔡伯俙長舒了一口氣:“官家,已經把這裡的百姓安撫好了,他們非但沒有因爲拒絕而沮喪,反而更加認可朝廷的管轄。”

這一切都在趙禎的預料中,當初決定解放吐蕃農奴的時候就已經考慮過歸屬感的問題,而且地點選在了距離大宋較近的脫敢部。

瑪兒敢是脫敢部中的一座龐大聚居地,眼下又被大宋建設成爲瑪兒敢城,這裡的百姓無論之前是什麼人,現在都應該是大宋的百姓,對大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要比吐蕃高的多。

只要城中的百姓安分守己,這便是對守軍的最好幫助,五千多人的守軍將會把力量全部集中到對抗外敵上,至於千餘人的死騎將會變成預備隊以防萬一。

和王韶手中的永安軍以及神衛軍一樣,剩下的五千神衛軍將士也是具裝火器,因爲是守城作戰,大量的城防器械將會分擔防守的壓力,這也是趙禎這段時間在城牆上不斷檢查的原因。

城防城防,以城爲防,最大的依仗就在城池上,利用城池作爲依託進行防守,五千神衛軍的戰力將會被無限放大。

何況這是一場冷兵器對抗冷兵器之間的戰爭,吐蕃人所要面對的是一部部緊密的殺人機器,八牛弩在城牆上安置的並不多,更多的是火炮,這些都是王韶所部留下火炮,因爲口徑太大不易攜帶而被安置在了城牆上,同時還有一門門口徑龐大的臼炮,這東西幾乎就是火炮中的“巨人”。

要知道原本臼炮是作爲戰場上攻城的利器所使用的,但作爲防守一方,臼炮同樣能對龐大的敵人造成致命打擊。

密集的人羣和固定不動的目標沒有區別,數百們臼炮輪番轟擊之下,敵人越多傷亡越大,裝藥的增加使得射程也不短,敵人幾乎不堪靠近瑪兒敢三裡地的範圍,算得上是真正的“退避三舍”。

神衛軍的指揮那還是一個籍籍無名的陳淳,雖然如此但趙禎對他的信任卻很高,這是王韶留下來的神衛軍指揮使,從他對城防的檢查到對將士們的訓練和安排就能看出,此人的能力出衆,根本就不是一個平庸之輩。

城防看似簡單,但事實上卻是相當複雜的“攻防藝術”,防守一方若是要成功防守住敵人的進攻,那他首先就要了解進攻的敵人,更要了解進攻的方式以及防禦上的每一個細節。

唯有如此才能成爲一個合格的防守將才,在這一點上陳淳做的相當完美,趙禎在城池上巡視一番,驚訝的發現所有能夠想到的細節陳淳都已經想到。

甚至把火藥彈,炸藥,炮彈,裝填藥分開放置,避免火炮被襲擊而加高了火炮的垛口等等方面做的是面面俱到。

以至於他上疏趙禎,在戰時應該把死騎作爲機動力量,直接由他陳淳傳令,師橫指揮以應對城牆上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這些趙禎全部應允,不光應允,還把瑪兒敢城的城防指揮權全部交由陳淳,這是帝王的信任,讓他做到全心全意的指揮任何城中的力量。

而趙禎也給他下了旨意:“務必防守瑪兒敢十天,以待援軍!”

這麼做是明確的告訴他,十天之後將會有援軍抵達,瑪兒敢不是孤軍奮戰,這也讓陳淳的心中

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
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