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

西城的土地雖然不如東城的寸土寸金,但白雲寺的面積可不小,雖然被彌勒教炸成了廢墟,但那裡的價值依舊是不低。

白雲寺不光屬於彌勒教,更是屬於大相國寺,是佛門的寺院,這是當初大相國寺買下的土地,不是朝廷官家賜予的。

如今神都城的地可謂是寸土寸金,有時便是你有錢也買不到,所以西城白雲寺的土地對於東城豪門來說有着極大的誘惑。

呂夷簡前來大相國寺就是爲了這件事而來,開始的時候他並沒有抱有希望,白雲寺在西城經營了近十年,白雲寺的面積極爲廣闊,四周不知有多少的店鋪是屬於白雲寺的產業。

要想讓佛門把這些多年積攢下來的土地給吐出來,實在是太過不容易,當然東城豪門也知道現在的賢覺需要什麼,他不能沒有豪門的支持,否則佛門的一切都會煙消雲散。

他不敢做這樣的試探,其實彌勒教和東城豪門的關係並不大,但卻有着背黑鍋的能力,無論是賢覺還是婁守堅都沒有把希望寄託在彌勒教的身上。

東城豪門同樣明白這一點,彌勒教只不過是一個犧牲品,在一個犧牲品上最多的便是把他的價值最大化。

賢覺自然知道白雲寺已經徹底淪爲彌勒教的代名詞,佛門不可能再它聯繫在一起,免得百姓們把憤怒引到佛門身上。

和白雲寺做切割是必然的,而眼下把白雲寺的產業和土地賣出去纔是最正確的選擇,西城有大量白雲寺的產業和土地,能吃掉的也只有東城豪門。

這是一場利益交換,也是一場資本的饕餮盛宴。

只要是賺錢的買賣,東城豪門就不會放手,賢覺自然是知道這一點,所以纔會和利用白雲寺和他們交易,以獲取更多的價值。

佛門被趙禎打擊這麼久,但規模依舊是驚人的,在大宋的土地上每一個州府,每一個縣鎮幾乎都有寺廟,也有着龐大的僧侶。

原本他們時鬆散的,沒有統一的管理,但現在不同,佛門在面對重重打擊之下變得更爲團結,幾乎所有的主持方丈都知道,若是不團結便會走向衰落。

唯一能執大宋佛門牛耳的寺廟也只有大相國寺,此時的少林寺雖然名聲顯赫,但卻不及大相國寺的地位。

這個曾經是天家家廟的寺廟在佛門擁有極高的地位。

而賢覺作爲大相國寺的主持方丈,在佛門之中的地位自然也是領袖一般的存在,甚至是一種精神領袖,否則呂夷簡也不會管他叫“法師”。

精通佛教教義,又能如法修行,並善於爲他人演說教法的僧人才能稱得上是“法師”,最爲著名的便是前往天竺求取真經的三藏法師。

精通經律論三藏的人都可以叫“三藏法師”,這個稱號不是單指一個特定的人,而是代指一類人,所以現在的賢覺也是三藏法師,只不過人們都直接叫他的法號而已。

作爲大相國寺的主持方丈,賢覺法師自然用盡了手段也要維護佛門的地位,也要帶領佛門和世俗皇權進行對抗。

他其實也不想對抗,誰原因和皇帝擰着來?世俗的權利有多大,根本就不是一個宗教能夠抗衡的。

賢覺這麼做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讓趙禎看到宗教狂熱的可怕,即便是沒有證據他趙禎難道還不知白雲寺和彌勒教出自何處?

即便是迭口否認難道彌勒教就能與佛門徹底割裂?

他趙禎應該看到了佛門的恐怖手段,應該以安撫爲主,不再對佛門進行打壓甚至是毀滅。

賢覺一直認爲他和東城豪門的聯手其實是雙方被逼無奈的結果,若是皇帝安撫佛門,並利用佛門教化百姓,那佛門一樣能做的極好。若他趙禎拉攏東城豪門的權貴,同樣也能讓這個宋世更加的繁榮昌盛。

賢覺一直不明白,爲何聰明過人的皇帝非要打擊佛門和東城豪門,把他們生生的推到了一起。

佛門和東城豪門本就不是一條船上的,雙方之間的差距和矛盾很大,若不是他趙禎這些年來的手段,也不會有今天的局面出現,賢覺想不通。

對於想不明白的事情,賢覺是心中忌憚的,因爲這很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隱患,自己行差踏錯就會使得整個佛門萬劫不復。

賢覺的想法很簡單,做時錯,什麼都不做同樣是錯,那自然是要“奮起反擊”。

“既然法師都這麼說了,我等也不會虧待,不知法師需要我等作甚?”

呂夷簡從始至終都明白,賢覺這個人可不是好相與的,能從大相國寺的主持方丈變成佛門的領袖,手段自然不一般。

但西城的白雲寺和那些產業對東城豪門來說同樣重要,呂夷簡知道孰輕孰重,白雲寺雖然是彌勒教的地方,但卻依舊是屬於大相國寺的產業。

不能因爲彌勒教的出現就把白雲寺的土地罰沒掉,當然大相國寺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官家對待佛門可一項是沒有多少寬仁的。

雖然已經知道賢覺可能要說什麼,但呂夷簡依舊開口詢問,這自然是爲了表現東城豪門的誠意。

果然,賢覺笑道:“白雲寺的產業自然是要賣給東城豪門的,整個神都城除了你們還有誰能吃得下?但貧僧便算是想賣出也怕是有心無力,畢竟朝堂之上的事情貧僧無力左右,若是那些土地變成了彌勒教的贓物…………”

呂夷簡笑道:“法師放心,白雲寺是大相國寺的產業,只不過法師被欺騙彌勒教的賊子欺騙了而已,只要法師宣講大相國寺和彌勒教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那天下人自然是站再法師這一邊的。”

賢覺微微有些憤怒的點頭道:“彌勒賊子,早已不配自稱佛門中人,他們犯戒不說,更有甚者自稱“新佛出世”,把佛門當成是“舊魔”,屠滅寺舍,斬戮僧尼,焚燒經像”與我佛門之仇早已是不共戴天!”

呂夷簡點頭道:“當真是人神共憤,那還請法師書寫聲討彌勒教的經文法旨,我等自然會爲法師宣揚,也會有人在朝中斡旋此事,還請法師放心!”

賢覺微微感動,唸了一句“阿彌陀佛”道:“呂施主當真是慧眼如炬,貧僧多謝施主的仗義直言!”

簡單的幾句話雙方之間就完成了利益交換………………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